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治疗长病变的手术成功率较低, 并发症率较高, 对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1].本文旨在分析病变长度和再狭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人群中代表外周动脉硬化及僵硬度程度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踝臂指数(ABI))与心脏收缩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糖尿病对大血管及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糖尿病患者48例,非糖尿病人群90例,均接受ba PWV、ABI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留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相关临床资料。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观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基线资料比较显示,两组性别比例、血脂、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ba 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方面,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分析显示,糖尿病组ABI与年龄、LVEF、Hb A1c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0.42、0.47);ba PWV与年龄、BMI、Hb A1c及LVEF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0.51、0.56、0.44)。非糖尿病组ABI同样与年龄、LVEF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64、0.45);ba PWV与年龄、BMI、LVEF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64、0.55、0.45)。结论无论在糖尿病还是非糖尿病人群中,ABI、ba PWV均与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LVEF呈正相关性,即左室收缩功能受到外周动脉硬化及僵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表现及超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超声特点。方法和结果 对 32 16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的 4 7例心肌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 13例 ,瓣膜病 1例 ,肥厚性心肌病 3例 ,孤立性心肌桥 30例。孤立性心肌桥者中约 4 0 %临床表现为心肌缺血。与非缺血组相比 ,心肌缺血组收缩期狭窄程度更重 [(6 7 6± 15 4 ) %vs (4 9 9± 2 1 8) % ],左室重量亦更大[(2 15 6± 4 2 2 )gvs (178 7± 5 1 0 )g],E A比小于 1,P值均 <0 0 5。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 ,临床表现的不同与收缩期狭窄程度、左室重量、左室舒张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fibrosis,RPF)是一种以腹膜后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伴纤维组织增生为特点的疾病,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腹主动脉、髂动脉、输尿管等腹膜后组织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尤以输尿管梗阻致肾盂积水为常见。该病十分罕见,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200000至1/500000,多见于50~70岁,男、女比例2~3:1,无家族集聚倾向。本文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6年来收治的10例RPF病例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为主要指标评价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指南的执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急性STEMI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情况、本次就诊时的多项体检与辅助检查指标以及症状开始、就诊和球囊扩张的精确时间等.结果 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219例,中位进门-球囊扩张时间135 min,进入医院90 min内开通冠状动脉患者占24.7%.经logistic回归分析,于非常规工作时间就诊为独立预测因子(P<0.001,OR=3.413,95%CI 1.805~6.452).结论 在对急性STEMI患者进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与临床指南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非常规工作时间就诊是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不达标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衰老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其相关致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重视,寻找能准确地评估和预测人体衰老程度的标志物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表观遗传调控被证实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机制。近年来,发现利用人体DNA甲基化图谱构建的DNA甲基化年龄,也叫表观遗传时钟,可准确地评估个体生物年龄并评估组织器官功能衰退程度。表观遗传年龄被证实与衰老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新的临床生物标志物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现就表观遗传年龄的发展、与衰老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现状及应用做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再狭窄和临床易患因素关系的分析希望找出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0例(共67支血管)在我院成功进行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并于术后6个月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资料的病人,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再狭窄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总再狭窄率为31.3%(21/67)。单因素分析中发现冠状动脉内支架≥3.5mm组的再狭窄率较低,和再狭窄的关系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吸烟、有到病变远端侧支循环、最大球囊充气压和术后最小管腔开放直径较小组的再狭窄率较高,以上4因素和再狭窄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直径≥3.5mm冠状动脉内支架可降低再狭窄率,最大球囊充气压较大和吸烟可使再狭窄率增高。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直径大小、球囊最大充气压和吸烟为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球囊充盈次数与心肌灌注和心肌坏死程度的关系,评价缺血后适应在直接PCI中可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我院行直接PCI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140例,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左前降支(LAD)或右冠状动脉(RCA),术前IRA血流为TIMI 0级,且无侧支循环充盈,术后TIMI血流达3级.排除心搏骤停复苏后、心源性休克、曾患心肌梗死或有梗死前心绞痛的患者.按直接PCI中球囊充盈次数将患者分为A组(球囊充盈次数为1~2次者)和B组(球囊充盈次数为3次或以上者),其中A组62例,B组78例.直接PCI后心肌灌注情况用心肌Blush分级和ST段恢复情况来评价,心肌坏死程度用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释放峰值水平和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测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来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相似,PCI中球囊充盈次数B组显著高于A组(4.7±0.9比1.8±0.2,P<0.05).PCI术后造影示心肌Blush分级B组(2.35±0.32)明显高于A组(1.89±0.29),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电图最大ST段抬高幅度相似,分别为4.53±0.62 mm(A组)和4.31±0.58 mm(B组)(P>0.05),术后2 h最大ST段抬高幅度分别降至1.65±0.49 mm和0.98±0.37 mm(P<0.05).B组患者CK及CK-MB峰值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1 368±726 U/L比1 976±869 U/L,P<0.05;132±76 U/L比189±84 U/L,P<0.05).出院前B组LVEF(54.76%±11.24%)明显高于A组(47.68%±10.17%,P<0.05).结论 直接PCI术中需多次球囊充盈的患者较最少球囊充盈次数的患者心肌灌注改善、心肌坏死程度减轻,提示多次球囊充盈以断续的方式来解除持续性心肌缺血可能模拟了缺血后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的方法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联合应用TIMI心肌灌注分级 (TMP)、校正的TIMI画面记帧 (CTFC)、心电图ST段变化 (sumSTR)方法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心肌灌注程度 ,探讨心肌灌注程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77例AMI患者PCI后即刻采用TMP CTFC、TMP sumSTR、CTFC sumSTR三种联合方法评价心肌灌注程度 ,PCI术后 1个月检查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记录 6个月心脏事件。结果 评价心肌灌注程度 ,与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比 ,TMP sumSTR敏感性 86 7%、特异性 85 7%、准确性 86 2 % ;TMP CTFC敏感性 80 %、特异性 77 1%、准确性 78 5 % ;多变量回归分析TMP 0 / 1级 sumSTR <30 %为 6个月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 (OR=2 1 5 ,95 %可信区间 2 7~ 6 5 7,P =0 0 0 3) ;Kaplan Meier分析曲线显示TMP sumSTR方法评价的心肌灌注不良组 6个月心脏事件高于心肌灌注良好组 (P <0 0 5 )。结论 TMP sumSTR、TMP CTFC能更好的评价心肌灌注程度 ;TMP sumSTR可预测 6个月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10.
心脏病的康复治疗目的是通过患者自己康复性的身体训练改善其心脏功能,使其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需求,并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简要概括介绍心脏病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