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的表达与呼吸道高气道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RSV感染患儿的血清,其中27例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哮喘组),13例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其血清eotaxin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哮喘组与喘支组及正常对照组的eotaxin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eotaxin的水平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总数呈正相关(r=0.4196,P<0.001)。结论RSV感染后血清趋化因子表达增加,导致气道高反应是RSV感染致哮喘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与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患儿、非腺病毒感染的患儿与正常幼儿血清中Eotaxin的含量.结果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与非腺病毒感染患儿、正常幼儿血清Eotaxin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Eotaxin 水平可以作为衡量腺病毒感染呼吸道炎症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SARS-CoV-2)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115例确诊SARS-CoV-2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与确诊人群密切接触史、临床早期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肺部CT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结果 115例患儿中,男性73例(63.5%),女性42例(36.5%),男女比例为1:0.58。105例(91.3%)有明确的SARS-CoV-2感染者密切接触史。11例(9.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34例(29.6%)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发热29例(25.2%),有呼吸道症状者(咳嗽、流涕、鼻塞等表现) 47例(40.9%),无症状感染者61例(53.0%)。49例(42.6%)肺部CT显示肺部存在磨玻璃样改变、纤维条索影、斑片状改变及肺部实变等表现,其中2例为“白肺”改变;39例(33.9%)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强;27例(23.5%)无肺部影像学改变。115例患儿中,3例为危重型,其中1例已治愈,另外2例在继续治疗中。结论 儿童SARS-CoV-2感染多有密切接触史;危重型病例少见;无症状感染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这些趋化因子在RSV感染所致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5例RSV感染患儿血清,其中10例支气管哮喘,15例支气管炎或肺炎,20例上呼吸道感染;无RSV感染的20例健康婴儿作对照。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MIP—1α及RANTES水平。结果RSV感染患儿血清MIP-1α、RANTE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婴儿(P<0.05或P<001);支气管哮喘组和支气管炎或肺炎组血清MIP 1α、RANTKS水平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支气管哮喘组与支气管炎或肺炎组患儿血清MIP—1α、RANTES的水平无显著差异;另外,血清MIP-1α、RANTES水平与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目密切相关。结论MIF-1α、RANTES参与RSV感染的发病过程,其机制很可能是它们介导Eos、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转移,从而导致RSV感染患儿呼吸道Eos聚集并产生炎症,为解释RSV感染后导致哮喘的发生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64例青光眼患者,根据患者病历号将患者分为两组,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眼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有1例黄斑水肿、1例低眼压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高频振荡通气(HFOV)、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武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6例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均采用PS、HFOV、iNO联合治疗.观察比较患儿治疗前后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氧合指数(OI)呼吸功能指标,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86例患儿中,总有效率为76.7%(66/8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4/86).治疗前与治疗后1、6、24h患儿的pH、PaCO2、PaO2、FiO2、MAP、O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064、63.158、42.790、62.163、17.737,38.944,均P<0.05);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6、24h患儿的pH、PaO2均升高,PaCO2、FiO2、MAP、OI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54~32.403,均P<0.05).结论 联合应用PS、HFOV和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值得应用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