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人,男,36岁,因上腹胀痛不适伴皮肤巩膜黄染2个月,加重10d入院。体检: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全腹平软,剑突下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余阴性。化验:血、尿、便常规及肿瘤标志物检查未见异常;肝功示:总胆红素105.92μmmol/L,直接胆红素64.82μmmol/L,谷草转氨酶269.5U/L,谷草转氨酶379.9U/L,[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对原癌蛋白质(c-met)基因启动子区的调控中所涉及的信号传导通路及其在肝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用Western blot比较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对HBx调控c-met表达的影响,分析在该调控过程中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体外侵袭试验验证信号传导通路在HBx调控c-met表达中的作用.对数据进行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HBx引起c-met表达水平的增加,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能够降低该作用,而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wortmanin则未显示出该作用.体外细胞侵袭试验也证实了U0126能够降低HBx引起的HepG2细胞的强侵袭性[(74.3±6.2)个与(34.6±5.2)个,F=113.45,P<0.01].结论 HBx引起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可能与其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c-met基因启动子区(-183 bp~-100 bp)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3.
周渝阳  董晓灵 《中国药业》2013,22(17):87-89
目的 总结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案选择.方法 回顾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70岁以上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临床资料173例,分析总结适合于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方案、手术方式及时机选择.结果 173例患者治疗后全部治愈或临床治愈,无死亡;平均住院时间6.8d;其中102例(58.96%)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好转,71例(41.04%)经非手术治疗病情得到缓解.结论 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病情重、进展快,大部分需要外科处理.高龄不是手术的禁忌,对于高龄急性胆囊炎应积极手术治疗,不应局限于72 h的人为时限.应对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作相应评估,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下体内微爆破碎石对难取性胆道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开放性胆道手术中和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取石困难的患者,利用纤维胆道镜下体内微爆破碎石89例(2~3级肝内胆管嵌顿及较大结石45例,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15例,术后胆总管残余巨大结石29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石取净率为97.7%,特别是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取石成功率为100%.明显提高了胆道取石的成功率.结论 纤维胆道镜下体内微爆破碎石可有效治疗胆道术中和术后难取性结石,可予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大坪医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术中、术后应用胆道镜完成胆道疾病探查和治疗的36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胆道镜在胆道疾病的诊断和胆管结石的治疗方面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行胆道探查手术患者常规术中应用胆道镜检查,提高了疾病诊断率,并能指导手术方式,提高了胆道结石取尽率,避免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疼痛及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提倡胆道手术常规应用胆道镜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高含量支链氨基酸对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早、中、后期营养状态改善的作用。方法该实验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对照实验设计,筛选患者共43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21)使用高含量支链氨基酸氨基酸制剂,术后早期采用全静脉营养,待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步改为高含量支链氨基酸肠内营养治疗,后期每天口服定量高含量支链氨基酸作营养增补剂;对照组(n=22)使用普通氨基酸氨基酸,营养方式、热卡、含氮量计算与实验组相同。同时也保证术后两组间的其余治疗相同。两组共使用营养制剂60d。在手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30天、第60天测量体质量、营养指标,并对比分析两组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两组指标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自身对照),但是实验组的结果总是优于对照组。其中清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转铁蛋白在术后第7天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体质量、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则在术后第14天差异才开始表现出显著统计学意义。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的组间统计学差异一直持续到术后第30天;淋巴细胞计数的组间差异持续到术后第21天;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的组间差异持续到术后第14天。术后60天各项检测指标均显示实验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已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支链氨基酸在肝切除术后早、中期能显著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致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9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用一般保肝、补蛋白、利尿治疗,治疗组除用上述方法外再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和HBeAg对比,发现治疗组各项指标好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致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确切作用,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合并肠漏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术后并发肠漏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1例SAP患者术后并发15例肠漏的临床资料,分析肠漏的诊治方法。结果:71例SAP患者并发肠漏15例,肠漏发生率21.1%。其中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漏8例,上段空肠漏1例,上段空肠漏+升结肠漏1例,结肠漏5例。8例患者经过肠内营养支持、腹腔局部冲洗引流+负压吸引等保守治疗措施治愈。7例患者因引流不畅,通过手术改善引流。其中1例结肠漏患者因再次手术后引流不充分,感染加重,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6例实施各型手术治疗,其中2例十二指肠漏患者同时于再次腹腔引流术中行胃造口及双空肠造口术;1例空肠漏患者行漏口段局部空肠切除空肠对端吻合术;2例结肠漏患者行末端回肠造口、腹腔引流术;1例上段空肠漏+升结肠漏患者行经口放置空肠营养管,并行末端回肠造口、腹腔引流术。再次手术患者术后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治疗,同时行腹腔冲洗、负压引流,均治愈出院。结论:SAP术后并发肠漏是常见并发症之一,诊断主要通过消化道造影。处理重在预防。治疗应充分考虑原发病的状况,并根据肠漏的位置、局部炎症的情况、早期通过加强营养支持,保持漏口周围引流通畅.多数肠漏可自行愈合,后期少数不愈合肠漏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