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表面电极测试小儿桡神经传导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表面电极测试小儿桡神经传导功能的可靠性,获取不同年龄期小儿桡神经运动、感觉传导功能正常值及发育规律。方法:同时采用表面电极和针电极对40名不同年龄小儿桡神经运动传导功能作对比测试,以确认前者准确性;再以表面电极获取128名0-14岁不同年龄期健康小儿桡神经运动、感染传导功能各项参数,分析发育规律;并对其临床应用作初步验证。结果:(1)表面电极可在任何年龄小儿获得清晰的桡神经运动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其传导速度(MCV)及潜伏期与针电极测试结果高度一致(r分别为0.95、0.84)。(2)以表面电极测试,可在任何年龄小儿中获100%的桡神经CMAP出波率;向近端移动记录电极后可使-3岁和-14岁年龄组F波出波率增高到100%。然而,半岁前很难以表面电极记录到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3岁前出波率约50%,年长儿仍不超过90%。(3)获得各个年龄组小儿桡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功能的正常参数,包括MCV、远端潜伏期、波幅、时程等。出生时MCV已达年长儿的2/3,-3岁组-14岁差异不再有显著意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MCV有类似发育规律。(4)以获得的正常值范围为依据,明确了22名桡神经损伤患儿的诊断和病变性质。结论:表面电极能较好地替代针电极准确地完成各年龄小儿桡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测定。由于操作的非损伤性质,为其在儿科临床广泛应用,并提高对桡神经疾患诊断水平创造重要条件。然而,当以表面电极未能诱出其感觉电位时,仍需加作针电极测试,才能肯定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电图(EEG)检测在非外伤性昏迷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昏迷患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早期进行双侧正中神经的SEP检测和EEG检查,随访6个月后进行预后分析。结果:①26例昏迷患儿SEP11例正常,15例(58%)异常,SEP的异常均表现为皮层电位N20异常,其中6例皮层N20波缺失;26例患儿EEG结果均为异常,其中5例为背景活动低电压,1例为弥慢性0活动,20例为弥漫性8慢活动;②SEP正常的11例中,9例预后良好,2例(18%)预后不良,SEP异常的15例中,14例(93%)预后不良,其中6例死亡,5例EEG为背景活动低电压患儿的SEP均严重异常,预后最差。结论:①早期对非外伤性昏迷患儿的预后判断SEP优于EEC;②SEP皮层电位N20波缺失,同时EEG为背景活动低电压患儿,预后最差;③SEP对非外伤性昏迷患儿在早期判断预后是一种客观、有效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电图教学是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高脑电图的教学质量,有效结合基础和临床应用,尽可能缩短从脑电图基础知识的学习向临床应用过渡时间成为脑电图教学中的最大的挑战。将病例分析教学法引入脑电图教学中,通过精选临床经典病例和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员更好的掌握脑电图的基础知识和与实际临床应用的结合的能力。精选的病例是病例分析教学法的重点,应结合脑电图知识的讲解顺序难度从浅入深的选择病例;而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提高病例分析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病例分析教学法在脑电图学与用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脑电图教学是神经专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性强,理论抽象,图形复杂,采用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对脑电图做出判断,并且能将脑电图技术和临床应用密切结合。学员学习难度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科根据脑电图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学的对象不同,设计完整的教学监督评价体系,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学员为中心,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结合经典病例分析和临床实践的多模式整合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脑电图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科的应用和发展,为神经专科和相关专业培养合格医疗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功能在小儿急性驰缓性瘫痪()中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acuteflabbyparalysis,AFP方法:167例患儿进行周围神经运动、感觉传导功能检查和结果分析。AFP结果:格林巴利综合征神经运动肌肉复合电位  (1)-45.9%消失,波幅显著降低,其中运动传导速度异常延迟;波异常;注射性神经损伤患侧(CMAP)54.1).7%(MCV)F89.2%(2)消失和波幅显著下降分别是和,延迟;灰髓炎综合征患侧波幅轻度降低。肌病CMAP68.9 %MCV2.2%(3)27.9%CMAP(4)和急性脊髓炎、正常,但后者波均异常。肱骨骨折桡神经消失。MCVSCVF(5)CMAP92.3%结论:周围神经传导功能检查(1)结果,能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有助于小儿鉴别诊断。AFP  相似文献   
6.
下肢瘫痪儿童在临床上相当常见,由于病因和临床症状多样,患儿年龄幼小,体检不合作,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甚至延误治疗.神经传导功能检查是周围神经疾病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它不仅为诊断周围神经疾病提供依据,还能了解疾病性质、病变部位及其严重程度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断闪光刺激(IPS)诱发实验在儿童视频脑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两江院区1~18岁儿童青少年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并行IPS诱发实验的8 99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并将患儿分为非癫痫组和确诊或拟诊癫痫组, 对其IPS反应、临床及脑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分类变量使用频数和百分数表示, IPS反应与年龄关系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 8 994例患儿, 中位年龄6.3岁。非癫痫组患儿2 310例(25.7%), 其中男1 364例(59.0%), 女946例(41.0%);确诊或拟诊癫痫组患儿6 684例(74.3%), 其中男3 842例(57.5%), 女2 842例(42.5%)。非癫痫组患儿IPS光驱动反应141例(6.1%), 光阵发反应(PPR)1例;确诊或拟诊癫痫组患儿IPS光驱动反应160例(2.4%), PPR 82例(1.2%), 光惊厥反应18例(0.3%), 不对称光驱动反应14例(0.2%)。确诊或拟诊癫痫组患儿不同年龄、性别、癫痫放电及发作类型IPS光敏性反应存在差异, 其中6~1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语言障碍患儿中表现特征、检查技术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1)分析120dBpeSPL获得的Ⅰ、Ⅲ、Ⅴ等的BAEP波的潜伏期、波间期;(2)降低刺激强度检查,获得不同分贝的听阈结果,并与120dBpeSPL进行比较.结果 (1)237例语言障碍患儿BAEP异常168/237例(70.9%),其中132dBpeSPL检查BAEP听力丧失116/237例(48.9%),听阈不同程度增高52/237例(21.9%);听阈完全正常69/237例(29.1%).(2)22/237例(9.3%)患儿120dBpeSPLⅠ、Ⅲ、Ⅴ等BAEP波的潜伏期、波间期正常,但听阈却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 (1)语言障碍患儿BAEP异常率高,但尚有近1/3患儿听觉功能正常,故应早期、及时进行BAEP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听神经损害或听觉功能异常;(2)语言障碍患儿仅作120dBpeSPL检查是不够的,必须测定听阈.当听阈增高时,需逐级增加刺激强度检测,才能准确反应患儿的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