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抗内毒素卵黄免疫球蛋白(IgY)的活性片断Fab',探讨防治内毒素血症的新途径.方法 用内毒素(LPS)作为抗原免疫25周龄德国罗曼鸡,改良水溶法提取抗内毒素IgY,胃蛋白酶切后提取Fab'片断,光密度法测抗内毒素Fab'的浓度和含量、ELISA检测抗内毒素Fab'效价、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分子量及纯度. 结果 抗内毒素Fab'含量为4.2 mg/mL蛋黄液,效价为1∶51 200,纯度为92%,相对分子质量为44 000. 结论 抗内毒素Fab'产量大、效价高、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2.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于1892年被发现并命名[1].直至1970年,人们才认识到内毒素在脓毒症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进行治疗[2-3],但没有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4-5].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及内毒素储存库,在病理状况及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内毒素被大量释放,穿过通透性增高的肠黏膜移位入血,诱发严重全身性内毒素损害,导致休克和MOF.因此防治重症感染的主要着力点,应放在能否早期有效控制或减少肠道内毒素移位入血,这也是防治全身性内毒素损害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评估PM2.5刺激对正常人鼻黏膜紧密连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非炎性疾病(如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综合征、脑脊液鼻漏等)而拟行相关手术的成年患者。鼻黏膜标本来自全麻鼻内镜手术中所得到的中下鼻甲、钩突或筛窦黏膜。通过鼻黏膜上皮细胞气液交界培养,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M2.5,测量比较培养细胞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um electrical resistant,TER)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渗透性与对照组的差异,以反映细胞间连接紧密程度的改变。通过荧光定量PCR,观察PM2.5对培养细胞紧密连接分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标记,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PM2.5对培养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  加入PM2.5后,随着刺激时间延长,反映培养鼻黏膜上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完整性的TE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并且PM2.5刺激的浓度越高,TER下降的越明显。而反映上皮渗透性的FITC通过率与PM2.5刺激的浓度呈正相关,PM2.5浓度越高,通过培养上皮的FITC越多。与对照组相比,100 μg/ml PM2.5间断刺激3天后,培养鼻黏膜上皮细胞的claudin-1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培养鼻黏膜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分布连续性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减低。结论 PM2.5刺激可通过破坏鼻黏膜上皮细胞膜上紧密连接分子的表达,进而影响正常人鼻黏膜的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4.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于1892年被发现并命名[1].直至1970年,人们才认识到内毒素在脓毒症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进行治疗[2-3],但没有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4-5].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及内毒素储存库,在病理状况及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内毒素被大量释放,穿过通透性增高的肠黏膜移位入血,诱发严重全身性内毒素损害,导致休克和MOF.因此防治重症感染的主要着力点,应放在能否早期有效控制或减少肠道内毒素移位入血,这也是防治全身性内毒素损害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全球卫生危机仍在继续,而且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传播速度逐渐变快。既往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以在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低维生素D水平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严重程度以及死亡率之间存在联系。因此维生素D在减轻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上具有一定价值。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置入物表面仿生矿化微纳拓扑结构载碘涂层的抗菌与成骨性能。方法首先, 在钛合金(Ti6Al4V)片表面通过碱热反应构建钛酸氢钠的纤维网状结构, 标记为碱蚀(AT)组;然后, 在改良模拟体液中仿生矿化形成高比表面积的微纳拓扑结构, 标记为碱蚀后仿生矿化(AT-CaP)组;最后, 负载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构建新型抗菌骨整合涂层, 标记为碱蚀后仿生矿化载碘(AT-CaP-PVPI)组。每组3次平行实验, 在涂层表面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貌和数量, 检测其体外抗菌性能。取15只SD雄性大鼠, 随机分为3组(n=5):AT组、AT-CaP组、AT-CaP-PVPI组, 在大鼠股骨下端髓腔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后, 分别置入经AT、AT-CaP及AT-CaP-PVPI涂层处理的钛棒。比较3组大鼠术后4周股骨置入物表面的成骨状态、新生骨量体积比及骨小梁数目等。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AT组和AT-CaP组涂层表面细菌保持其固有的椭圆球形或圆球形, 细菌处于良好的存活状态;而AT-CaP-PVPI组涂层表面细菌出现膜变形凹陷, 有些细菌已经完全破裂、溶解, 大量细菌死亡。体内实验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7.
抗内毒素Fab'对严重烧伤早期小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内毒素Fab'对严重烧伤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小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防治烧伤脓毒症的新措施.方法:采用严重烧伤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A组)、烧伤组(B组)和治疗组(C组),分别于6、12、24和48 h 4个时相点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含量;肠黏膜组织病理检测损伤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烧伤后血清TNF-α、IL-1β和IL-10含量明显增高,24 h达到高峰(TNE-α:242.06±3.93 ng/L vs 14.98±1.13 ng/L;IL-1β:37.86±5.88 ng/L vs 14.39±2.43 ng/L;IL-10:324.78±65.82 ng/L vs 97.63 ±20.48ng/L,均P<0.01);C组TNF-α、IL-1β、IL-10含量,在6、12、24和48 h 4个时相点时(99.69±10.67 ng/L,19.19±1.17 ng/L,160.44±24.99 ng/L;172.07±22.47 ng/L,22.29±3.32ng/L,185.44±22.30 ng/L;125.98±6.93 ng/L,28.39±2.59 ng/L.237.11±30.28 ng/L;107.88±5.24 ng/L,26.23±2.51 ng/L,207.86±20.35ng/L)较烧伤组显著降低(均P<0.01).病理检查结果提示C组较B组肠黏膜损伤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抗内毒素Fab'能抑制内毒素所诱导的TNF-α、IL-1β产生,同时调节血清中的IL-10水平,减轻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从而起到对严重烧伤后肠源性脓毒症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内毒素Fab’体外对LPS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防治烧伤内毒素血症的新措施.方法 通过改良水溶法(water dissolve,WD)从蛋黄中提取、纯化特异性抗内毒素免疫球蛋白IgY,再用胃蛋白酶将IgY酶切为Fab',采用中和试验检测抗IPS-Fab'对不同细菌来源的LPS的拮抗作用,测定LPs对人体外周单核细胞攻击时TNF-a,IL-6的含量.结果 抗LPS-Fab'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普通变形杆菌四种临床常见致病菌来源的LPS,均有拮抗作用,通过测定TNF-a,IL-6的变化证实抗内毒素Fab'可以保护LPS对人体外周单核细胞的攻击.结论抗内毒素Fab'体外有明显的拮抗LPS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究山梨猕猴桃Actinidia rufa根的化学成分。采用葡聚糖凝胶色谱法、薄层色谱硅胶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为:2α,3β,19α,23,24-五羟基乌苏-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2)、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3)、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4)、2α,3α,23,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5)、2α,3β,23,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6)、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7)、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8)、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9),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4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VO3和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具有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在10.99~16.41μmol·L~(-1)),而化合物3,4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 La具有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15.53,13.07μmol·L~(-1)。  相似文献   
10.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于1892年被发现并命名[1].直至1970年,人们才认识到内毒素在脓毒症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进行治疗[2-3],但没有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4-5].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及内毒素储存库,在病理状况及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内毒素被大量释放,穿过通透性增高的肠黏膜移位入血,诱发严重全身性内毒素损害,导致休克和MOF.因此防治重症感染的主要着力点,应放在能否早期有效控制或减少肠道内毒素移位入血,这也是防治全身性内毒素损害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