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x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以提高其诊断能力。方法80例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进行足部正位、斜位照片,23例行双下肢动脉MSCTA检查,15例行患侧下肢动脉DSA检查。分析所见的影像征象。结果65例骨质疏松、骨质吸收,29例骨干萎缩,8例Charcot氏关节,5例骨质增生硬化,65例软组织病变,3例足部平片小血管钙化。38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管腔不规则狭窄。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足的重要方法,影像学检查能很好地评价糖尿病足的骨质、血管及软组织病变,有助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12例经Gesell法评估为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的常规头颅MRI表现。方法:常规头部MRI扫描,采用FSE行头颅轴位T1WI和T2WI、冠状位T2FLAIR和矢状位T1WI平扫,进行影像学分析评估。结果:脑白质髓鞘化异常占30.4%(34/112),脑外间隙和脑室增宽占19.6%(22/112),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改变占17.9%(20/112),脑发育异常占17.0%(19/112);MRI平扫未见异常占15.2%(17/112)。结论:头颅常规MRI扫描是诊断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重要方法,在早期诊断、评估及预后追踪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头颅MRI表现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病原因与头颅MRI表现。方法从344例临床确诊为运动发育迟缓的婴幼儿中随机抽取172例和作为对照的正常婴幼儿20例,均经SE序列MRI检查,包括横断面T1WI、T2WI、T2FLAIR,冠状面T2WI及矢状面T1WI平扫。统计分析是以χ2检验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的。P值小于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致病原因中的脑白质髓鞘化异常、脑外间隙增宽和脑室增大、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改变的χ2值均大于等于χ20.01、P值均小于等于0.01,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发病危险因素排序依次为脑白质髓鞘化异常、脑外间隙增宽和脑室增大、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改变。皮层发育异常、胼胝体发育不良、脑畸形的χ2值均大于等于χ20.05、P值均小于等于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脑损伤所致的脑白质髓鞘化异常、脑外间隙增宽和脑室增大、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改变、皮层发育异常、胼胝体发育不良、脑畸形是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主要颅内原因,尤其是前四项。头颅普通MRI检查能清晰地显示本病的颅内异常征象,为早期诊断和评估以及疗效随访提供重要信息。对于平扫未见明确异常者,需要深入地查找其他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CT测量上呼吸道狭窄定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螺旋CT自鼻咽顶部到声门之间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应用图像工作站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气道横截面积和各径线长度以及咽侧壁和咽后壁软组织厚度等指标,选取88例健康人测量数值确立正常值范围。测量82例OSAHS患者上呼吸道cT扫描的结果并与相应解剖区的正常值比较。结果82例OSAHS患者中,仅有1个平面狭窄者17例,其中为软腭后区狭窄者5例,悬雍垂区狭窄者4例,舌后区狭窄者6例,会厌后区狭窄者2例。相邻的两个解剖区域共同狭窄45例,其中为软腭后区及悬雍垂区者26例,悬雍垂区及舌后区者15例,舌后区及会厌后区者4例。软腭后区、悬雍垂区和舌后区3个解剖区域共同狭窄20例。同时对88例健康人清醒状态下上气道4个平面截面积做测量分析,结果显示截面积软腭后区最为狭小,其次为舌后区,而会厌后区截面积最大。OSAHS组软腭长度及厚度均大于正常组,提示软腭增长、增厚是咽腔狭窄的原因之一。结论大部分OSAHS患者存在上呼吸道的解剖性狭窄,上呼吸道的CT扫描测量可以较好的确定具体狭窄部位,针对性手术治疗便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底软骨瘤的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软骨瘤的CT征象。结果8例病灶位于颅底鞍旁区硬膜外,病灶呈不均匀混杂密度,病灶及包膜呈轻中度强化,8例病灶内见点条状、分隔状或边缘不规则弧形钙化,3例邻近骨质呈压迫性骨缺损。结论在颅底鞍旁区硬膜外的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中,如其内或边缘出现形态多样的钙化灶时,需考虑颅底软骨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螺旋CT肺血管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TOSHIBA公司生产的Xvision/GX型号的CT机,对40例患者进行直接增强扫描,在工作站得到肺血管容积再现、CT血管造影和多平面重组的图像.扫描层厚2.5 mm,螺距1.5,重建间距1.2 mm,以3~4 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其中正常10例,中央型肺癌累及中央肺动脉15例,周围型肺癌伴侧支肿瘤血管形成10例,肺动脉畸形3例,肺动脉发育不良2例,全部病例均在手术后得到病理活检或介入性血管造影(DSA)确诊.结果 结果为正常的10例患者经过螺旋CT肺血管成像,中央肺动静脉(AV)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显示并区分,外周血管分布也得到充分显现.25例由种种原因引起的肺动静脉的畸形、狭窄或者位移得到直接显现,20例血管与肿块的关系得以显示.结论 螺旋CT肺血管成像在临床上比DSA更具有特异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血管成像(SCTPA)对周围型肺癌与肺血管改变关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TOSHIBA公司的Xvision/Gx型CT机,对3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直接增强扫描,层厚2~3mm,层距2—3mm,重建间距为1mm,造影剂注射速度为2.5~3.0ml/s,后将重建数据传至CT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法(SSD)重建获得周围型肺癌三维肺血管图像。结果其中27例周围型肺癌的三维肺血管图像显示因肿瘤生长而形成大量较正常肺血管增粗、紊乱的肿瘤血管,改变了正常肺血管的走行与血流模式。3例未见明显肿瘤血管影形成,阳性率达90%。结论SCTPA有很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肾迷走血管引起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2例肾迷走血管造成的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X线表现、讨论肾速走血管的起源及其致病机理,提高贤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以静脉肾益造影为首选检查方法,对其不显影的肾脏可作送行肾盂造影检查。结果:肾孟输尿管连接部带状压迫截断征和输尿管屈曲扭转征是本病的典型征象,还可免患例不同程度的肾积水、肾功能减低或可伴发肾结石。结论:进入肾下极的肾迷走血管很少见,而其中经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前方入肾下极者是造成该处梗阻的病因,部分的肾迷走动脉可伴有肾速走静脉同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2例肾迷走血管造成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X线表现,讨论肾迷走血管的起源及其致病机理,提高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以静脉肾盂造影为首选检查方法,对不显影者可作逆行肾盂造影检查。结果: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带状压迫截断征和输尿管屈曲扭转征是本病典型征象,还可见患侧不同程度的肾积水,肾功能减低或可伴肾结石。结论:肾下极的迷走血管很少见,而经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前方入肾下极者是造成该处梗阻的病因。部分的肾迷走动脉可伴有迷走静脉。  相似文献   
10.
鼻腔巨大软骨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32岁。因进行性鼻塞,张口呼吸3个月入院。既往史于1989年曾行隆鼻手术。专科检查:鼻部外观稍向右偏,鼻背部可见一约0.8cm疤痕。左鼻腔可见一巨大肿物完全堵塞,肿物质硬,无溃疡,与鼻中隔无粘连,肿物边界无法窥清。右下鼻甲肿大( ),鼻粘膜稍充血,鼻中隔向右侧偏曲,粘膜肥厚,阻塞右侧总鼻道,鼻道引流欠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