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006篇 |
免费 | 9141篇 |
国内免费 | 42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89篇 |
儿科学 | 4780篇 |
妇产科学 | 2913篇 |
基础医学 | 5873篇 |
口腔科学 | 1398篇 |
临床医学 | 33786篇 |
内科学 | 22330篇 |
皮肤病学 | 1833篇 |
神经病学 | 4784篇 |
特种医学 | 527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77篇 |
外科学 | 10375篇 |
综合类 | 62430篇 |
预防医学 | 17495篇 |
眼科学 | 2012篇 |
药学 | 23560篇 |
497篇 | |
中国医学 | 28653篇 |
肿瘤学 | 14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2390篇 |
2023年 | 4808篇 |
2022年 | 5860篇 |
2021年 | 8151篇 |
2020年 | 6696篇 |
2019年 | 4913篇 |
2018年 | 2307篇 |
2017年 | 4128篇 |
2016年 | 4758篇 |
2015年 | 5421篇 |
2014年 | 9700篇 |
2013年 | 9705篇 |
2012年 | 12421篇 |
2011年 | 13595篇 |
2010年 | 12951篇 |
2009年 | 12472篇 |
2008年 | 12935篇 |
2007年 | 12610篇 |
2006年 | 12002篇 |
2005年 | 11553篇 |
2004年 | 10593篇 |
2003年 | 10280篇 |
2002年 | 7242篇 |
2001年 | 6202篇 |
2000年 | 4763篇 |
1999年 | 3977篇 |
1998年 | 3412篇 |
1997年 | 3233篇 |
1996年 | 2938篇 |
1995年 | 2393篇 |
1994年 | 1818篇 |
1993年 | 1310篇 |
1992年 | 1014篇 |
1991年 | 927篇 |
1990年 | 672篇 |
1989年 | 642篇 |
1988年 | 158篇 |
1987年 | 167篇 |
1986年 | 122篇 |
1985年 | 82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通过 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18-三体( trisomy 18,T18) 妊娠母体羊水样本,探索其差异代谢物。方法采用病
例-对照研究,以8例18-三体妊娠母体羊水样本为病例组,40例正常胎儿母体羊水样本为对照组,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
谱技术( GC-T0F/MS)检测两组羊水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IS-DA)模型分析代谢谱
差异,通过单维统计分析寻找差异代谢物。结果PCA 和OPLS-DA模型分析均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分离趋势。
通过单维分析在两组间共发现5种差异代谢物,分别为甘油醛、葡萄糖酸、硫酸吲哚酚.磷酸盐和泛酸(P<0.05)。结论羊水
代谢组学证实18-三体妊娠存在多种代谢物水平的差异,为疾病的发生机制的探索提供了更多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代谢综合征,它是一组常见的并且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包含中心性肥胖、高血浆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血糖和高血压,是目前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难题之一,它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早期识别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然而目前针对其诊断标准尚无共识,因此就目前常用的代谢综合征定义来探讨代谢综合征及其组成成分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4)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CRPS-I)型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建立CRPS-I型模型,随机分为空白、模型、治疗和对照组(n=15)。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L)检测痛阈。PCR和Western-blot检测背根神经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等的表达。结果:CRPS-I型大鼠TWL值和MWL值均显著降低(P<0.05)。BMSCs移植后7、10及14 d TWL值和MWL值均有明显上升(P<0.05)。CRPS-I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BDNF、CGRP、SP、TNF-α和IL-6 mRNA和蛋白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5),而BMSCs移植后,上述因子的表达上调被逆转(P <0.05)。结论:BMSCs移植显著改善CRPS-I型模型大鼠的疼痛,其机制与减少受损神经组织中神经肽和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类更年期综合征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常见并发症,症状复杂,五脏皆有所系;诸医家对病机的讨论集中于肝、脾、肾三脏,治法不一;笔者团队基于乳腺癌发病特点,以古籍经典为启发,结合现代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体会,认为肝为气血周流之枢纽,五脏气化之核心,本病虽涉及五脏,但与肝最为相关,肝用失常是其核心病机,肝气郁滞为主要证候;总结出“以肝为枢”的治疗思想,临床诊治中强调调肝为主、气血同治;主要采用疏肝健脾、调气和血的治法,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环境特点,以“形神合一”理论为指导,重视心理康复。本文从病机分析、治法介绍展开阐述,并附临床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ogen;DAC)方案和沙利度胺(thalidomid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三种分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8例MDS患者,随机分二组,每组各14例,28 d为1周期,共4个疗程,完成方案后,进行观察结果比较。结果地西他滨方案和沙利度胺方案总有效率分别为92.85%、57.14%(P<0.01),部分及以上缓解率分别为64.28%、14.28%(P<0.01),其有效率、部分及以上缓解率明显高于沙利度胺方案(P<0.01)。在不良反应中地西他滨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诱发感染,而沙利度胺相对较轻,两组方案在骨髓抑制率和诱发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沙利度胺方案相比,地西他滨方案缓解率高、起效快、因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诱发感染,应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秦慧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5)
目的探究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院内ACS急诊救治护理,观察组予以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救治时间、护士工作效率、临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到达医院至球囊扩张开通血管时间、转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护士到达导管室时间、PCI术前准备时间及获取知情同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ACS患者从院前急救到进入心导管室PCI治疗期间开展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ACS救治时长,并在高效率的护士干预下,降低住院病死率,改善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烟雾综合征(MMS)作为一种进展缓慢的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因其在血管造影图像上发现颅底血管网似"烟雾"状而得名。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出血型和缺血型为主,出血型多见于成年患者,预后极差,是MMS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其进展过程中伴随着侧支血管的异常扩张和破裂。本文通过综述出血型MMS的侧支循环、侧支血管评估方法及研究现状,为临床及影像医师对出血型MMS在诊断、治疗上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是一类可以干扰激素行为的外源性化学物。EED可以结合人体内不同的受体,通过多种机制增强或抑制体内正常的内分泌功能,从而引发多种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因复杂,已有研究结果表明PCOS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相关流行病学和基础实验研究表明,EED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但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现就EED与PCOS的关系及可能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总结EED与PCOS的关系,为干预PCOS患者的生活方式并阻断疾病发生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716-171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PCOS患者96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照组予以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试验组予以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血清激素[雌二醇(E2)、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参照组79.17%(38/48,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试验组血清E2、T、LH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子宫内膜厚度较参照组大(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PCOS,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