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69篇
  免费   2245篇
  国内免费   685篇
耳鼻咽喉   176篇
儿科学   261篇
妇产科学   206篇
基础医学   980篇
口腔科学   567篇
临床医学   3815篇
内科学   1755篇
皮肤病学   169篇
神经病学   833篇
特种医学   6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387篇
综合类   354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5868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3462篇
  83篇
中国医学   2427篇
肿瘤学   625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484篇
  2023年   696篇
  2022年   1027篇
  2021年   1169篇
  2020年   1280篇
  2019年   1020篇
  2018年   909篇
  2017年   968篇
  2016年   1019篇
  2015年   962篇
  2014年   1780篇
  2013年   1939篇
  2012年   1602篇
  2011年   1633篇
  2010年   1258篇
  2009年   1177篇
  2008年   1083篇
  2007年   1051篇
  2006年   922篇
  2005年   734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534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370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1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Bites of brown spiders (Loxosceles spp.) are responsible for dermonecrotic lesions and potentially systemic envenoming that can lead to death. The only effective therapy is the use of the antivenom, usually produced in hors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systematic use of the Loxosceles venom and adjuvants and of the bleedings on antivenom-producing horses. Thu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changes in horses in their first immunization protocol for Loxosceles antivenom production. Eleven healthy horses, never immunized, were evaluated in three different periods: T0 (before immunization); T1 (after their first venom immunization); and T2 (after their first bleeding). Horses were clinically evaluated, sampled for blood, and underwent electrocardiographic (ECG) recordings. Several suppurated subcutaneous abscesses occurred due to the use of Freund’s adjuvants and thrombophlebitis due to systematic venipunctures for the bleeding procedures. ECG showed arrhythmias in few horses in T2, such as an increase in T and R waves. In summary, the immunization protocol impacted on horses’ health, especially after bleeding for antivenom procurement.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与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理工大学附属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按照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别纳入存活组80例、病死组39例.记录患者入院即刻及入院48、72、144 h ...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我国广金钱草资源进行调查,并对不同产地药材质量进行评价,为广金钱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开发以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源调查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药材质量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佛塔苷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金钱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正逐步减少,部分地区很难找到野生资源.人工栽培广金钱草技术不完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广金钱草进一步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结论:应该加大保护资源的力度,保护广金钱草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种群恢复.同时,应该尽快建立GAP基地,完善人工栽培、加工技术,满足市场对广金钱草药材的需求.  相似文献   
54.
在信息技术不断变革创新的时代,智慧教育模式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对学习资源的需求也在改变,人们需要学习资源多样化、微型化、切需化,以适应新的学习文化和学习方式.在我校康复评定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引入智慧教育模式,开展康复评定学课程"资源需求型"研究,以期探索符合当前信息时代的高等...  相似文献   
55.
围绕慢性乙肝这一严重影响人类公共卫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开展中医药治疗的研究与探索,首先应肯定中医药治疗CHB具有临床疗效及优势,使其成为治疗CHB的主要方法;继而采用健康教育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运用正确的中医认识和思维方法,结合生物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病证结合的方法进行分阶段治疗;并选择宏观症状的改善和微观检查指标的应答及生存质量的提高为观察指标,合理而有效的评价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索中药材洋金花最佳采收期评价新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洋金花的生长过程进行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拟合,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有序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其生长过程划分并将各划分期拟定为采收期,以生物活性成分为指标,结合产量对洋金花最佳采收期进行评价。结果:洋金花的生长过程与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拟合度良好,有序聚类分析后将洋金花采收期拟定为五个时期,评价后发现与以往采收期试验研究结果有差别。结论:洋金花药材最佳采收期评价新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甘草药材的成分含量及其保肝降酶作用.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甘草成分含量;用醋氨酚复制肝损伤模型,灌胃不同来源甘草的相同提取物,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氨酸转氨酶(AST)活力.结果:不同来源甘草组的ALT,AST活力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1与S8甘草组之间的ALT,AST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保护率分别为97.9%,95.8%,98.1%,94%,但前者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的含量却明显高于后者,分别为2.219%,2.86%,0.023%和0.767%,0.557%,0.013%;S4和S6甘草的保肝能力最差,保护率分别为67.4%,65.6%和70.1%,64.5%,而甘草酸、甘草苷含量却明显高于其他产地三年栽培甘草.结论:不同来源甘草对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并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但与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没有呈现正相关性,提示甘草保肝降酶作用可能是甘草药材中多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8.
59.
60.
基于Microtox技术(微毒测试)的中药综合毒性快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军宁  鄢良春 《世界中医药》2014,9(2):137-140,144
Microtox技术(微毒测试)是以一种非致病的明亮发光杆菌作指示生物,以其发光强度的变化为指标,测定环境中有害有毒物质的生物毒性的一种方法,现已成为一种简单、快速的生物毒性检测手段。本文综述了Microtox技术(微毒测试)的研究现状,并就该技术在中药毒性评价应用的技术方法、技术路线、关键问题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建立一种新的中药毒性快速检测、安全性评价以及风险分级评定的的综合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