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547篇 |
免费 | 13107篇 |
国内免费 | 699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58篇 |
儿科学 | 1924篇 |
妇产科学 | 592篇 |
基础医学 | 7278篇 |
口腔科学 | 2216篇 |
临床医学 | 14381篇 |
内科学 | 10007篇 |
皮肤病学 | 1297篇 |
神经病学 | 2792篇 |
特种医学 | 482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0860篇 |
综合类 | 33404篇 |
现状与发展 | 33篇 |
预防医学 | 14654篇 |
眼科学 | 1343篇 |
药学 | 14597篇 |
165篇 | |
中国医学 | 12113篇 |
肿瘤学 | 50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3篇 |
2024年 | 1770篇 |
2023年 | 1919篇 |
2022年 | 3935篇 |
2021年 | 4722篇 |
2020年 | 4304篇 |
2019年 | 2502篇 |
2018年 | 2434篇 |
2017年 | 3323篇 |
2016年 | 2537篇 |
2015年 | 4430篇 |
2014年 | 5913篇 |
2013年 | 7422篇 |
2012年 | 10566篇 |
2011年 | 11310篇 |
2010年 | 10508篇 |
2009年 | 9470篇 |
2008年 | 9674篇 |
2007年 | 9281篇 |
2006年 | 8205篇 |
2005年 | 6318篇 |
2004年 | 4615篇 |
2003年 | 3880篇 |
2002年 | 2969篇 |
2001年 | 2801篇 |
2000年 | 2076篇 |
1999年 | 758篇 |
1998年 | 152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127篇 |
1995年 | 106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庆市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归因于被动吸烟的情况,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肺癌死亡个案数据来源于2019年重庆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被动吸烟率来自2013年重庆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PAR%)、被动吸烟导致的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采用Excel 2010与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3年30岁及以上成年人被动吸烟率为52.37%。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18.44/10万与80.83/10万,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6.51/10万、63.58/10万。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19.76和19.04,归因发病率与归因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3.41/10万和16.34/10万,归因死亡率与归因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8.38/10万和12.40/10万。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肺癌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of life lost,YLL)、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调整伤残寿命损失年率(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分别为21.16‰、0.31‰、21.47‰,YLL率、YLD率、DALY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21.16、19.76和20.49,归因YLL率为4.34‰,归因YLD率为0.06‰,归因DALY率为4.40‰。 结论 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死亡率、YLL率、DALY率高,被动吸烟率高,肺癌归因于被动吸烟的疾病负担重,应加强落实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肺腺癌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通过顺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方案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前后生命质量评分(FACT-L)、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A21-1)等改变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近期治疗效果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CEA、NSE、CA21-1等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化疗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治疗能够使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提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肺癌标志性指标明显改善,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案例分析法结合情景模拟法在急诊护理学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纳入的46例急诊科实习护士为例展开研究,以教学方式的不同将46例急诊科实习护士分成观察组(n=23,接受案例分析法结合情景模拟法教学)和对照组(n=23,接受传统法教学),教学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急诊科实习护士的学习情况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教学结束后,经考核发现,观察组实操成绩以及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寻求真相、求知欲、系统化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评判性思维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学生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法结合情景模拟法进行教学,有利于急诊科实习护士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实操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可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
徐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8):161-16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自拟消瘤止痛汤改善癌性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定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诊的102例癌性疼痛患者,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1例(针刺联合自拟消瘤止痛汤)与对照组51例(三阶梯癌痛疗法),比较两组镇痛持续时间、镇痛起效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6%)低于对照组(15.69%)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自拟消瘤止痛汤方法可有效减轻癌性疼痛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LDH,β2-MG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50例NHL患者,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CA125及β2-MG,酶法检测LDH。结果 NHL患者血清CA125,LDH,β2-MG的升高与分期、分组、骨髓浸润、化疗效果、疾病的范围及恶性程度有关。结论 血清CA125,LDH,β2-MG作为NHL患者诊断、临床分期、是否骨髓浸润、疗效判定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二巯基丁二酸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dimercaptosuccinic acid-magnetite nanoparticles,DMSA-Fe3O4)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动态光散射法表征DMSA-Fe3O4的粒径及表面电荷;采用普鲁士蓝染色、邻二氮菲铁定量和透射电镜观察方法研究HUVECs对DMSA-Fe3O4的摄取规律;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DMSA-Fe3O4对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DMSA-Fe3O4对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泌量的影响。结果HUVECs能够大量吞噬DMSA-Fe3O4,其吞噬量具有孵育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短时间内所测剂量范围DMSA-Fe3O4对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但长时间高剂量条件使细胞活性明显降低。此外,在高剂量DMSA-Fe3O4暴露下(200μg/mL),内皮细胞分泌VEGF的量约为对照组的3倍。结论DMSA-Fe3O4易于被HUVECs吞噬;高浓度DMSA-Fe3O4与HUVECs长时间培养使细胞活性降低,并刺激内皮细胞分泌VEGF。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损伤的外侧半月板后根部进行不同位置的修复固定,比较不同缝合方式时膝胫股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果,探讨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最佳缝合术式。方法使用8例人体尸体膝关节,胫腓骨固定装置维持膝关节在0°位,在1 k N压缩载荷下,采用Tek-scan压力感测片收集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完整、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断裂、将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分别缝合至中心点、中心点偏后5 mm、中心点偏前5 mm、中心点偏外5 mm位置下的平均接触压力、峰值压力以及接触面积。结果在外侧间室,与完整状态相比半月板后根部损伤断裂后会导致平均接触压力和峰值压力明显增加(P0. 01),接触面积减少(P0. 05)。4种缝合固定方法均可减少平均压力和峰值接触压力,接触面积较根部断裂时均有增加。在半月板后根部中心点偏外5 mm缝合时,生物力学结果更接近完整膝关节(P0. 05)。比较缝合位点在根部中心点和中心点偏后5 mm时,平均接触压力影响差别微小,峰值接触压力、接触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在内侧间室,生物力学指标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发生撕裂后会导致膝关节外侧间室的平均接触压力、峰值压力以及接触面积相比正常膝关节发生显著改变;半月板缝合位置在原根部中心点偏外5 mm时,其生物力学功能更接近完整膝关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Na^18F是一种主要用于诊断成骨反应活性程度增加的骨疾病的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药物,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是其重要的适应症之一。本研究旨在对Na18FPET/CT用于肿瘤骨转移诊断的诊断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对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Na^18F PET/CT诊断骨转移的文献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35篇文献纳入本研究,中文文献9篇,英文文献2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Na^18F PET/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曲线下面积,以患者为计算基础时分别为0.97、0.93、14.5、0.03和0.99;以病灶为计算基础时分别为0.96、0.88、8.3、0.05和0.98;②对不同原发灶(肺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ROC曲线比较可知:三种不同的原发灶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③所有纳入本研究的文献未见有使用Na18F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无论以患者还是以病灶为基础,Na^18F PET/CT诊断骨转移的效能均很好,Na^18F PET/CT对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未见使用Na18F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50例DR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视力分级标准分为三个组:盲组(n=28),低视力组(n=80),低视力以上组(n=142)。比较各组患者FPG、HbAlC、TC、TG、LDL-C、HDL-C、LDL-C/HDL-C、ApoB、ApoA1、ApoB/ApoA1水平,对FPG、HbA1C、LDL-C/HDL-C及ApoB/ApoA1与DR患者视力损害进行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TC、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视力以上组相比,盲组和低视力组FPG、HbAlC、LDL-C、LDL-C/HDL-C、ApoB、ApoB/ApoA1更高,HDL-C、ApoA1更低(P<0.05);盲组FPG、HbAlC、LDL-C、LDL-C/HDL-C、ApoB、ApoB/ApoAl显著高于低视力组,HDL-C、ApoA1显著低于低视力组(P<0. 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FPG、HbAlC、LDL-C/HDL-C、ApoB/ApoA1比值与DR患者视力损害均呈正相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FPG、HbAlC、LDL-C/HDL-C、ApoB/ApoA1均是DR患者视力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PG、HbAlC、LDL-C/HDL-C、ApoB/ApoA1与DR患者的视力损害有密切关系,通过监测这些指标有利于DR患者视力损害的预测,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