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479篇
  免费   285326篇
  国内免费   39880篇
耳鼻咽喉   3117篇
儿科学   5350篇
妇产科学   2542篇
基础医学   92215篇
口腔科学   3746篇
临床医学   66881篇
内科学   98841篇
皮肤病学   5491篇
神经病学   23224篇
特种医学   11586篇
外科学   46467篇
综合类   74265篇
现状与发展   23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50694篇
眼科学   19069篇
药学   67076篇
  117篇
中国医学   53678篇
肿瘤学   17301篇
  2022年   5646篇
  2021年   6404篇
  2020年   8646篇
  2019年   13968篇
  2018年   14645篇
  2017年   16021篇
  2016年   14071篇
  2015年   15520篇
  2014年   16273篇
  2013年   17244篇
  2012年   19550篇
  2011年   21514篇
  2010年   23861篇
  2009年   30762篇
  2008年   18238篇
  2007年   14333篇
  2006年   13252篇
  2005年   11937篇
  2004年   12571篇
  2003年   11425篇
  2002年   11170篇
  2001年   12953篇
  2000年   8129篇
  1999年   12499篇
  1998年   13714篇
  1997年   13616篇
  1996年   14693篇
  1995年   14923篇
  1994年   14679篇
  1993年   13447篇
  1992年   12686篇
  1991年   12092篇
  1990年   11064篇
  1989年   10927篇
  1988年   10490篇
  1987年   9845篇
  1986年   9373篇
  1985年   8446篇
  1984年   6530篇
  1983年   6546篇
  1982年   7601篇
  1981年   7142篇
  1980年   6806篇
  1979年   6639篇
  1978年   5820篇
  1977年   6123篇
  1976年   5744篇
  1975年   5482篇
  1974年   5035篇
  1972年   475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主动脉窦瘤破裂于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30名患者资料。其中男性58例(44.62%),女性72例(55.38%),年龄32~75(52.72±13.87)岁。合并室间隔缺损55例(42.31%),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9例(30%),合并房间隔缺损12例(9.23%),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8例(6.15%),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6例(4.62%),合并主动脉夹层1例(0.77%),合并其他心脏疾病9例(6.92%);破裂开口起源于右冠窦119例,起源于无冠窦11例。所有患者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中,2例患者围术期死亡,余128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5年,术后心功能恢复至I-II级。结论:一旦发现主动脉窦瘤破裂,应积极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02.
李盼  陈雨微  丁丽琴  曹世杰  张德芹  邱峰 《中草药》2019,50(22):5577-5583
辛味是中药五味学说中的重要性味之一,通常具有“发散”“行气”和“行血”的作用,且辛味中药在传统医学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比例。结合中药辛味的功效内涵及传统中医理论对消渴证的认识,阐述辛味中药与消渴证治疗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辛味中药对“消渴三消”的治疗意义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药五味理论的现代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消渴病与饮食关系密切,关于消渴病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饮食、服药宜忌古已有之。其思想发源于《内经》,具体论述始于《伤寒杂病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诸多医籍中不断积累完善,到了唐代《外台秘要》和《医心方》时已经比较成熟,能够自成体系。通过系统总结唐以前医籍所载关于消渴病饮食及服药宜忌内容,分析其内在规律,有助于扩展和加深对糖尿病饮食宜忌相关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4.
基于调控肠道菌群探讨中药防治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肠道菌群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被遗忘的器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及多发性硬化等。脑卒中具有高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肠道菌群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吸收、代谢、血压、血糖、血脂及动脉粥样斑块等因素,进一步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中医认为脾胃气血流注失度、阴阳盛衰失衡,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化生"风、火、痰、虚、瘀"等病理产物,可致中风的发生。脾胃主腐熟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现代研究的肠道菌群功能与中医之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因此,调整肠道菌群的稳态,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药干预脑卒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否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值得未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苷、白藜芦醇等),中药单方(丹参、红景天等)和中药组方(补阳还五汤、脑心通胶囊、补中益气汤等)防治脑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寻有关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研究人员均独立纳排文献、提录资料、风险评估,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研究采用Stata16.0和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6561篇文献,最终纳入37项研究,涉及10种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方法。总样本量2890例,其中试验组1432例,对照组1458例。网状Meta分析所得结果表明:①在总有效率方面,最好的3种治疗方法为内热针联合组、温针联合组、动筋针联合组;②在降低VAS评分方面,最好的3种治疗方法为内热针联合组、动筋针联合组、针刀联合组。结论 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疗效总体优于单独使用,且内热针联合组具有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基于中医"通肾络、益脾肾"治法,探讨通络益肾方对体外高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自噬和凋亡蛋白SIRT1、BNIP3、P62、Bax表达的调控影响。[方法]成熟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按照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折算方法计算出大鼠所需中药灌胃浓度:高剂量浓度4.76 g/mL、中剂量浓度2.38 g/mL、低剂量浓度1.19 g/m L,灌胃10 d取含药血清备用。足细胞分6组,正常组5.6 mmol/L葡萄糖+10%正常大鼠血清、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10%正常大鼠血清、通络益肾方含药血清高、中、低干预组30 mmol/L葡萄糖+10%高、中、低剂量大鼠血清、高渗组甘露醇24.5 mmol/L+10%正常大鼠血清。细胞培养48 h后收集,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各组足细胞凋亡状况及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足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自噬标志蛋白SIRT1、P62及促凋亡蛋白BNIP3、Bax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通络益肾方中、低剂量组可降低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率(P0.01或P0.05),高剂量组不能改善凋亡情况(P0.05);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结果也证实通络益肾方中、低剂量组可降低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高糖组相比,通络益肾方中、低剂量组自噬标志蛋白SIRT1表达升高,自噬标志蛋白P62及促凋亡蛋白BNIP3、Bax蛋白表达下降(P0.05或P0.01),高剂量组SIRT1、BNIP3、P62、Bax蛋白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中剂量、低剂量通络益肾方能够启动细胞自噬减少高糖刺激下体外培养足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宝石CT碘-水基图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即刻宝石CT平扫QC图发现颅内异常高密度影,采用碘-水基图进行重建分析,同时测定高密度影碘基值、水基值,并与术后24 h普通CT复查诊断结果作比较。结果通过采用碘-水基图,17例诊断为碘对比剂渗出,14例诊断为脑出血转化,与术后24 h普通CT复查诊断结果完全一致(Kappa=1,P0.01);术后即刻碘基图之碘基值:碘对比剂渗出(32.09±5.36) g/L,脑出血转化(6.86±2.26) 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91,P0.01);术后即刻水基图之水基值:碘对比剂渗出(1 027.93±8.29) g/L,脑出血转化(1 069.68±7.18) 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7,P0.01)。结论宝石CT碘-水基图可以准确诊断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颅内碘对比剂渗出和脑出血转化,值得向临床介绍推广。  相似文献   
108.
109.
艾灸作为中医学最古老的疗法之一,作用多样,应用广泛,疗效显著。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灸法的认识逐渐深入,其中艾烟的相关研究也硕果累累,其安全性广受关注。通过对艾烟作用和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艾灸临床安全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检索《针灸大成》中与气海穴治疗作用相关的文献条文,总结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运用频次较高的疾病及其配穴规律,为临床针灸对气海穴的使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中《针灸大成》作为文献检索来源,将气海穴及气海穴的别称“脖胦”“下肓”“丹田”“肓之原”“肓原”“下言”和“气泽”为检索词,用计算机检索工具及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符合要求的文献条文,通过建立本研究的数据库,频次分析、条形统计图比较分析等方法,总结出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的运用频次及其配穴规律。结果:在《针灸大成》所涉及的条文中,气海穴尤善治疗内科疾病,在治疗内科疾病中排名前3位的是脾胃系病症、气血津液疾病、肾系病症和妇科疾病,气海穴配穴习惯为上下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以及前后配穴法,其中主要为前后配穴法和同名经配穴法。结论:气海穴《针灸大成》中单穴应用占比最高,而在气海穴众多配穴中,运用了本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配穴归经主要来自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同名经配穴法,同气相求,可增加疗效;与气海穴配伍较多的足太阳膀胱经以背腧穴为主,此为前后配穴法,亦称腹背阴阳配穴法,腹部为阴,腰背为阳,前后配穴法可起到“从阳引阴”亦可“从阴引阳”的作用,以达到调节阴阳,调和脏法,调畅经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