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索《针灸大成》中与三里穴治疗作用有关的文献条文,总结出三里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运用频次较高的疾病及其配穴规律,为临床针灸对三里穴的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三里穴及三里穴的别称确定为检索词,通过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出符合的文献条文,通过建立数据库、频数分析、条形统计图对比分析等方法,总结出三里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的运用频次及其配穴。结果:在《针灸大成》所涉及的条文中,三里穴尤善于治疗内科疾病,在治疗内科疾病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肝胆系病症、肢体经络病症、脾胃系病症,总结三里穴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各配穴出现频次,分析其治病及配穴规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归纳总结《针灸大成》针刺处方配伍及所治疾病规律。方法以《针灸大成》作为文献检索来源,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择相关条文,建立数据库。结果共纳入针刺处方1756条,经分析得出《针灸大成》针刺处方取穴多以多穴为主,且处方配穴方法以远近配穴法为主;单穴与多穴处方均以治疗内科疾病为主;单穴所治内科疾病中以肢体经络病症为主,所治外科疾病中以疮疡及男性前阴病为主;所治妇科病中以月经病为主;所治眼耳鼻喉疾病中以口腔类疾病及眼疾为主。配穴所治内科疾病中以肢体经络病证为主;所治外科疾病中以疮疡类疾病为主;所治妇科疾病中以月经病为主;所治眼耳鼻喉类疾病中以眼科疾病为主。不同配穴方法的治疗特点为局部配穴法与局远配穴法所治疾病中以内科疾病为主。局部配穴法所治内科疾病中以治疗肢体经络病证为主,远近配穴法中以治疗气血精液病证为主。结论《针灸大成》针刺处方以多穴为主,且配穴方法以远近配穴法为主,单穴与多穴处方所治疗疾病各有侧重;不同的配穴方法所治疾病亦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膏肓穴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分析总结其古代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中医古籍为检索范围,对膏肓穴主治病症、腧穴配伍、配伍主治病症、刺灸法、刺激量以及禁忌的相关条文归纳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条文289条涉及77部古籍主治条文225条包含38种病症,涉及内、外、妇、五官科等病症,其中单穴和配穴主治病症出现频次最高的均为肺系病症,配穴频次最高的为足三里,配伍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与任脉为主,膏肓穴刺灸法条文共计150条,涵盖治疗方法5种,以灸法为主。结论:膏肓穴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尤以肺系疾病为主,经脉选择以足太阳膀胱经与任脉最为常用,治疗方法以灸法为主,百壮为佳。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整理内庭穴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和分析出内庭古今主治病症均以内科及口腔科病症为主,内科以脾胃系疾病居多。1949年前多用于腹胀、厌食等病症,之后多用于呃逆、胃痛等病症,且增加了骨伤科疾病。1949年前多配伍膀胱经、胆经腧穴,优势配伍多为五输穴,之后多配伍胃经、膀胱经腧穴;优势配伍多采用上下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和本经配穴法,配伍腧穴多属于阳经,1949年后更多采用本经配穴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析前谷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方法:1949年10月前文献主要以第五版《中华医典》、"全国报刊索引"为检索源,1949年10月后文献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和Web of Science为检索源,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规则分析。结果:1949年10月前纳入医籍35部,文献166条,1949年10月后纳入期刊文献11篇,其中外文文献2篇。单穴主治优势病症11种,配伍主治优势病症9种,以内科及耳鼻喉科病症为主,配伍较单穴主治增加了心系和外科病症。高频配伍腧穴前3位为后溪、腕骨、阳谷,配穴数量以膀胱经、胆经腧穴居多,配穴频次以小肠经、大肠经腧穴居多。结论:前谷主治范围广泛,多配伍阳经腧穴,配伍多采用同名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和本经配穴法,多配伍特定穴之输穴、原穴和经穴。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急症,历史悠久,早在标幽赋中就记载:“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针灸大成》说:中风中暑不省人事,针“人中、百会、中冲、合谷”。在针灸学理论中“经脉所过”是针灸临床选穴治病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在人体内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系统,即经脉的阴阳、表里,同名经、异经,上下、左右等关系,为临床复杂多变的各种病症尤其是急性病症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途径的选穴理论依据。现就针灸疗法治疗急症,结合循经取穴法中本经取穴法、表里经取穴法、同名经取穴法的应用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承山穴古代文献的整理,归纳分析其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 156部古籍为检索范围,对承山穴相关文献来源、主治病症、腧穴配伍、治疗方法及禁忌等相关条文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条文196条,涉及61部古籍。主治相关条文共174条涉及56种病症,涵盖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等多门学科。单穴及配伍主治病症频次最高的为肢体经络病症,配穴频次最高的为昆仑穴,配伍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承山穴刺灸法条文共计71条,包括7种治疗方法。治疗方法上,灸法以五壮为宜,针刺深度以七分为佳。结论:承山穴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尤以肢体经络病症为主。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选穴配伍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分析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asis,DGP)现代临床文献的经穴配伍选用规律。方法对1982—2014年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WF)收录的符合针刺或针刺配合其他疗法治疗DGP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对其选穴运用频次、选穴所属经脉、所在部位及选穴配伍关联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得到相关文献35篇,分析发现配伍频次15次以上穴位的分别为:足三里与中脘配伍频次为33次,频率为94.29%;足三里与内关配伍频次为23次,频率为65.71%;中脘与内关配伍频次为22次,频率为62.86%;足三里、中脘与内关配伍频次为22次,频率为62.86%;足三里与三阴交配伍频次为16次,频率为45.71%;中脘与三阴交配伍频次为16次,频率为45.71%;足三里、中脘与三阴交配伍频次为15次,频率为42.86%。所选腧穴所属经脉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等,主要选取下肢部、胸腹部及背腰腧穴。足三里穴与中脘穴运用频次最高,且配伍最为常用。结论针刺治疗DGP的选穴配伍规律在按部配穴法中主要以上下配穴、三部配穴、局部配穴和前后配穴法为主;在按经配穴法中主要以交会经配穴法和表里经配穴法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廉泉穴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古代廉泉穴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 156部中医古籍为检索范围,对廉泉穴主治病症、腧穴配伍、配伍主治病症以及刺灸法的相关条文进行归纳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要求条文共计196条,涵盖60本古籍,与廉泉穴主治相关条文共155条,包括35种病症,涉及内科、儿科及五官科等多门学科。其中单穴及配伍主治病症频次最高的均为五官科疾病,配穴频次最高的为少商穴。廉泉穴刺灸法条文共计78条,使用治疗方法共4种。结论:廉泉穴主治规律以局部病症为主,其中关于舌咽疾病的选穴体现辨证分经的规律,并以循经主治病症为辅;相对穴、五输穴等配穴应用主要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廉泉穴刺灸方法主要以灸法为主,刺激量以灸3壮为多,针刺深度多为针3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针灸大成》治疗膝关节炎的针灸处方及选穴规律进行整理分析,为临床针灸治疗该病提供选穴参考。方法:采用《中华医典》第5版《针灸大成》中所载治疗膝关节炎的针灸处方为研究对象,整理归纳其配穴处方、常用穴位、穴位归经及特定穴运用。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条文72条,穴位54个,共计用穴频次118次。其中,单穴处方最多,频次为55次,频率为76.4%,配穴处方频次17次,频率为23.6%;常用穴位(前8位)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阳陵泉,其次为足三里、委中、风市、膝关、阴市、三阴交、行间;经脉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足少阳胆经;在治疗膝关节炎的54个穴位中,属于特定穴的有41个,频率为75.9%;五输穴使用频次最多,达到56次,频率为47.5%。结论:《针灸大成》治疗膝关节炎临床用穴少而精,选穴以足三阳经穴为主,主要为足少阳胆经经穴,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主,多运用特定穴治疗。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作用,针刺出血是针灸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现象.针灸科大夫要认识到针刺出血(血肿)毕竟是异常情况.因此在临床操作中要仔细认真,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腧穴形态结构研究是指对腧穴的形态、结构进行的研究。该文通过查阅"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10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腧穴形态结构研究相关文献,从腧穴的组织形态、神经传输途径、层次解剖结构及三维立体结构等方面对腧穴形态结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针灸甲乙经》处方配穴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针灸甲乙经》中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明确穴位配伍的条文101条,分析其穴位配伍的特点。结果显示《甲乙经》中针灸处方大量选取特定穴配伍,尤以五腧穴相配为多;并运用前后配穴法、表里配穴法、上下配穴法、远近配穴法等多种配穴法。此外,文中还对5组固定穴位配合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郁洁  杨茜芸  罗坚  李南  刘迈兰 《光明中医》2014,29(12):2678-2679
针灸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针推专业毕业生主要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的技能操作训练和考核,理所当然成为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对象.本研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核心内容,率先采用“3+2模式”在三年制针推专业《刺法灸法学》课程考核中进行改革试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针灸大成》针刺处方运用腧穴部位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针灸大成》所载医案之针刺处方,比照中药处方研究,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比较各部位所用腧穴之频数、用穴比率、运用强度和穴均强度。结果 (1)针刺处方用穴以四肢部腧穴最多112穴(2 324次),其次为躯干部位腧穴61穴(748穴次),头面颈项部53穴(547穴次)最少。(2)四肢中手、足、前臂、上臂部、胫踝、股膝选穴最多;躯干部脘腹、腰尻选穴最多,肩背次之,胸膺、腋胁侧腹最少;头面颈项部中头面部选穴较多,而颈项极少。(3)四肢部合谷、三阴交运用最多,曲池、委中次之;躯干部肾俞(56穴次)、中脘(55穴次)、膻中(47穴次)、气海(46穴次)最多;头面颈项部百会(72穴次)最高,其次人中(47穴次)、风池(42穴次)、上星(36穴次),颈项(4穴)最少。(4)四肢部选穴不仅范围广,且总体腧穴及单个腧穴运用频度均较高;躯干部选穴虽较广,但单个穴位使用频次不高;头面颈项部腧穴中偏重使用百会、人中、风池等穴。结论 《针灸大成》针刺处方选穴以四肢部腧穴运用为主,躯干次之,头颈部相对较少,具体选穴以四肢肘膝以下的特定穴居多,躯干区选穴较广,...  相似文献   

16.
在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变过程中,提倡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该文从转变教学观念,让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以学生为中心"的《经络腧穴学》教学实践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有所启示,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对脑中风的疗法。方法 :应用针刺加药物治疗 2 0 8例 ,并与药物治疗 30例作对比。结果 :前者总有效率为 95 .6 7% ,后者为 83.3% ,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1,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能有效地改善中风病人机体机能 ,促进大脑和瘫痪肢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作者应用针刺特定穴位的方法辅助手法整脊与复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观察46例NIDDM患者针灸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及INS拮抗激素的变化.针灸治疗NIDDM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患者FBS、INS含量明显回降,ISI显著回升,这种变化程度与疗效有关;患者INS拮抗激素和脂质的水平出现了良性改变.针灸对NIDDM机体的内分泌、糖和脂质代谢具有良性调整作用.提示针灸纠正NIDDM IR可能是治疗作用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namely Bell palsy, 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in the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Facial palsy, popularly called wry mouth and eye, is primarily manifested by the motor malfunction of the muscles of the expression on the affected side. The author adopted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edications to treat 90 cases of facial palsy from June 2005 to June 2007, and attained good effects. It is now reported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