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18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37篇 |
药学 | 1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筛选出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癌组织中的差异蛋白,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用WCX-2芯片、SELDI-TOF-MS技术检测20例肺鳞癌、20例肺腺癌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BALF和肺组织匀浆的蛋白质谱,用Biomarker Pattern软件分析肺鳞癌和肺腺癌的差异蛋白并初步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①肺鳞癌组与肺良性病变组:在血清、BALF、肺组织匀浆中发现存在2、9、8个差异蛋白峰(P<0.05),分别选用其中质荷比为5 124.24、7 967.29联合10 843.45、7914.59联合8709.66的差异蛋白波峰建立分类树模型,其诊断肺鳞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5%、80%、75%,特异度分别为65%、80%、90%,正确率分别为75%、80%、8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80%、8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0%、78%,其相对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916、0.930.②肺腺癌组与肺良性病变组:在血清、BALF、肺组织匀浆中发现存在8、9、7个差异蛋白峰(P<0.05),分别选用其中质荷比为9295.79、7923.01、2452.49的差异蛋白波峰建立分类树模型,其诊断肺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5%、80%、70%,特异度分别为65%、90%、85%,正确率分别为70%、85%、7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89%,8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82%、71%,其相对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0.933、0.825.结论 肺鳞癌和肺腺癌BALF及肺组织匀浆中的差异蛋白较血清多,诊断效率比血清高,肺鳞癌BALF中质荷比为7967.29和10843.45的差异蛋白峰联合、肺组织匀浆中质荷比为7914.59和8709.66的差异蛋白峰联合建模及肺腺癌BALF中质荷比为7923.01的差异蛋白峰建立分类树诊断模型,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可达到75%~90%,有可能作为诊断肺鳞癌和肺腺癌的标志蛋白.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地区2020年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Escherichia coli, DEC)的耐药性以及质粒介导黏菌素耐药基因mcr的携带情况。方法针对我国福建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上海市等地区2020年度食品中分离获得的91株致泻大肠埃希菌, 采用Vitek2 Compact生化鉴定和药敏检测平台测定其对9类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PCR)检测mcr-1~mcr-9基因的携带情况, 并对mcr基因PCR阳性菌株开展进一步药敏实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91株致泻大肠埃希菌总体耐药率为76.92%(70/91), 对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最高, 分别为69.23%(63/91)、59.34%(54/91), 多重耐药菌株占47.25%(43/91);检出2株mcr-1基因和ESBL(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均为阳性的EAEC(enteroaggregativeEscherichia coli, 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菌)菌株, 其中1株为... 相似文献
73.
目的对黑水缬草Valeriana amurensis抗阿尔茨海默症(AD)有效部位中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成分进行筛选,以阐明黑水缬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对黑水缬草抗AD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根据理化分析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利用MTT法筛选具有PC12神经保护作用的单体化合物。结果从黑水缬草抗AD有效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包括5个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梣皮树脂醇-4,4′-二-O-β-D-双吡喃葡萄糖苷(1)、(+)-紫丁香-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2)、青刺尖木脂醇苷(3)、(+)-8,8′-二羟基-松脂素-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4)、青刺尖木脂醇(5)和6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jatamanin A(6)、7-羟基-8-(羟甲基)-4-亚甲基六氢环戊烯[并]吡喃-1(3H)-酮(7)、4-羟甲基-环戊烯[并]吡喃-7-甲醛(8)、patriscabroside III(9)、jatamanin E(10)及败酱苷(11)。对其进行体外活性研究发现25、12.5和5μmol/L的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均能明显减轻Aβ1-42所致PC12细胞损伤。结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6~10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为黑水缬草抗AD有效部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部分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4.
该实验基于前期黑水缬草抗老年痴呆(AD)的作用,对其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75%乙醇加热回流的方法对黑水缬草药材进行提取,提取物经萃取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得到其抗AD的有效部位,采用硅胶、ODS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法分离该有效部位并得到9个化合物(1~9),结合质谱及核磁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6-hydroxy-7-(hydroxymethyl)-4-methy-lenehexahydrocyclopenta[c]pyran-1(3H)-one(1),suspensolide F(2),马钱子苷(3),α-莫诺苷(4),β-莫诺苷(5),patrinovalerosidate(6),野花椒苷A(7),(-)-angelicoidenol-2-O-β-D-glucopyranoside(8)和citroside A(9),其中化合物6~9为首次从缬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进一步对化合物1~9进行体外抗AD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2和6对PC12神经元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结合体内、外实验验证,探究毛果鱼藤对痛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数据库获取毛果鱼藤的化学成分及其候选靶标,通过蛋白质互作和网络分析,筛选毛果鱼藤治疗痛风的关键网络靶标和潜在活性成分,并进行生物功能富集及通路分析;小鼠腹腔注射次黄嘌呤复制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毛果鱼藤醇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及正常小鼠尿酸水平的影响;大鼠足跖注射微晶型尿酸钠结晶,复制痛风性炎症模型,观察毛果鱼藤醇提物对痛风性炎症的影响;二甲苯诱导急性炎症模型,观察毛果鱼藤醇提物的抗炎作用;热板法、扭体法观察毛果鱼藤的镇痛作用。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复制体外炎症模型,观察毛果鱼藤醇提物对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通过构建毛果鱼藤-成分-痛风疾病靶点网络及分子对接分析,获得毛果鱼藤治疗痛风的12个关键网络靶标和15个潜在活性成分,发现其可以通过大黄素、白桦脂酸、美迪紫檀素等成分作用于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靶点发挥抗高尿酸血症、抗炎、镇痛等作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尿酸水平显著增高(P<0.01)、大鼠肿胀度显著增高(P<0.05,P<0.01)、小鼠耳廓肿胀度降低(P<0.05)、小鼠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5,P<0.01)、小鼠热板痛阈显著提高(P<0.05),细胞中TLR4 mRNA水平、TLR4、NF-κB、NLRP3的蛋白表达及细胞上清中TLR-4、NF-κB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毛果鱼藤醇提物(20、10、5 g·kg-1)可以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P<0.01),抑制大鼠足跖肿胀(P<0.05,P<0.01),降低细胞中TLR4 mRNA水平,降低细胞中TLR4、NF-κB、NLRP3的蛋白表达及降低细胞上清中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F-κB、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P<0.05,P<0.01)。结论 毛果鱼藤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抗痛风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究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设为研究组,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再随机抽取在2010年以前采用传统吻合术的5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5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44例,有效的有6例,总有效率为100%,没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5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33例,有效的有12例,总有效率为90%,有1例患者复发,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出血少、疼痛比较轻、创伤小,疗效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8.
79.
80.
目的 改进经典悬雍垂腭咽成型术 (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UPPP)的手术方法 ,提高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 hypopneasyndrome ,OSAHS)的治疗效果 ,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用新改进的术式治疗OSAHS患者 3 6例 ,轻度 8例 ,中度 2 1例 ,重度 7例。在常规UPPP手术基础上完整保留悬雍垂及腭肌 ,切除软腭口咽面下段 1/ 3~ 1/ 2的黏膜及黏膜下部分脂肪组织 ,再将软腭自游离缘向上折叠并与上切缘缝合 ,形成新软腭。保留软腭的活动与功能。结果 3 1例 ( 86 1% )诉睡眠时鼾声、白天嗜睡和晨起头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术后 6个月复查 ,3 0例( 83 3 3 % )低通气指数下降超过 5 0 % ,19例 <5次 /h ,9例≤ 2 0次 /h ,6例≤ 40次 /h。没有出现术后出血、开放性鼻音、长期饮食返流、鼻咽腔瘢痕性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此改进术式在有效扩大咽腔 ,尤其是软腭后间隙的基础上 ,避免了腭咽关闭不全、饮食返流、鼻咽腔瘢痕性狭窄等并发症 ,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