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98篇 |
免费 | 620篇 |
国内免费 | 3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3篇 |
儿科学 | 61篇 |
妇产科学 | 89篇 |
基础医学 | 785篇 |
口腔科学 | 92篇 |
临床医学 | 1039篇 |
内科学 | 875篇 |
皮肤病学 | 39篇 |
神经病学 | 317篇 |
特种医学 | 19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99篇 |
综合类 | 1307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468篇 |
眼科学 | 58篇 |
药学 | 818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404篇 |
肿瘤学 | 6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307篇 |
2021年 | 410篇 |
2020年 | 313篇 |
2019年 | 216篇 |
2018年 | 214篇 |
2017年 | 238篇 |
2016年 | 193篇 |
2015年 | 334篇 |
2014年 | 423篇 |
2013年 | 343篇 |
2012年 | 498篇 |
2011年 | 569篇 |
2010年 | 336篇 |
2009年 | 277篇 |
2008年 | 366篇 |
2007年 | 354篇 |
2006年 | 337篇 |
2005年 | 343篇 |
2004年 | 248篇 |
2003年 | 158篇 |
2002年 | 147篇 |
2001年 | 132篇 |
2000年 | 149篇 |
1999年 | 175篇 |
1998年 | 118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69年 | 1篇 |
192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人粒细胞常规免疫和融合BALB/c小鼠,建立一株稳定的高效价的抗人粒细胞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SZ-102,并对其组织特异性进行签定及探讨在炎症模型显像中的潜在价值。结果表明,McAb SZ-102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Gl。流式细胞术测定显示其与外周血液中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强阳性反应,而与淋巴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不起反应,但与正常人骨髓中的较成熟的粒细胞、单核前体细胞发生反应。SP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人组织切片中Sz-102抗原阳性细胞分布的结果显示,该抗原主要表达在肝、肺、脾、胸腺、淋巴结组织个的巨噬细胞表面。以亚氨基建咏(2—IT)修饰,99Tcm标记葡庚糖酸钠(GH)配体交换法标记SZ-102。给具有左下肢炎症模型的家兔,由耳缘静脉注入99Tcm-抗人粒细胞单克隆抗体SZ-102进行SPECT显像,以99Tcm标记非特异性鼠IgG作为阴性对照,结果表明99Tcm-Sz-102在家兔炎症部位显像清晰,其最佳显像时间为注射后2—4小时,而四Tcm标记非特异性鼠IgG在家兔炎症部位未能清晰显像。结论:99Tcm-SZ-102具有活体内炎症定位导向能力,显像时间短,对隐匿性炎症疾病或肿瘤感染病灶的放射免疫显像诊断有一定的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灌流的兔左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对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评价的价值。方法对6种临床上致心律失常发生率已知的药物,应用冠状动脉灌流的兔左室楔形心肌块对其致心律失常危险度进行评价。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心电图。观察记录QT间期、复极离散度和心律失常来量化每种药物的相对危险度。结果临床上无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其危险度评分小于等于0.1,临床上有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其危险度评分介于1.2至9.8之间。结论应用冠状动脉灌流的兔左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评价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3.
994.
高压氧治疗脑卒中的剂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22例脑卒中患者在高压氧治疗不同时期体内自由基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每天用0.2MPa高压氧稳压治疗40min,连续治疗20天。结果发现,经高压氧连续治疗10天,患者血浆LPO含量的增加和红细胞SOD、GSHPx活性的下降都不明显(P>0.05),仅红细胞明显降低(P<0.05);连续治疗20天后,患者血浆LPO含量明显增高,红细胞SOD和GSHPx活性及GSH含量显著下降(P<0.05)。建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HIV阳性患者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2018年间在我院皮肤性病门诊就诊的HIV感染阳性并行梅毒检测患者的资料,分析梅毒患病感染情况及治疗转归效果.结果:480例HIV阳性患者中梅毒感染率为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在21~30岁之...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探讨温阳通脉方联合抗抑郁药及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恐惧性姿势性眩晕(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PV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及认知行为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通脉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国际眩晕评分量表(DH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9. 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 23%(P 0. 05)。治疗后2组躯体症状评分、心理因子评分、社会功能评分、DHI总分、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治疗后对照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 0. 05),观察组PT、APTT明显延长,且长于对照组,FIB及D-D水平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 0. 01)。随访期间,观察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2. 82%、17. 95%,2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PPV患者在抗抑郁药及认知行为干预的基础上应用温阳通脉方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有效降低患者各种负面情绪,同时改善了血液高凝状态及眩晕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Thestructuralremodelingofintraacinarpulmonaryarteries(IAPA)isapathomorphologicalbasisforthedevelopmentofchronicpulmonaryhyp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