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分析B细胞淋巴瘤7A(BCL7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 以及BCL7A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4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用于提取蛋白质, 其中男性29例, 女性11例, 年龄(58.5±10.4)岁。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374例肝细胞癌和50例癌旁组织样本信息, 肝癌细胞系Hep3B、SMMC-7721分别转染过表达BCL7A质粒及空载体质粒(阴性对照)。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BCL7A表达, Western印迹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神经钙黏素、上皮钙黏素、锌指转录因子)。Transwell以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 TCGA中50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匹配), 与癌旁组织相比, 癌组织中BCL7A的mRNA相对表达显著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8, P<0.001)。依据BCL7A 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将374例患者分为BCL7A高表达组(n=187)和低表达组(n...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 研究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其中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DM)组38例,早期肾病(DN1)组31例,临床肾病(DN2)组27例,健康对照(NC)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CRP、IL-6、TNF-α水平.结果 DM组血清CRP 2.74±1.65 mg/L、IL-6 148.36±24.62 ng/L、TNF-α 16.50±8.90 ng/L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分别为0.89±0.45 mg/L、IL-6 123.20±18.59 ng/L、TNF-α 12.50±4.62 ng/L(P<0.05);DN1、DN2两组的血清CRP、IL-6、TNF-α均较DM组、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DN2组的血清CRP、IL-6、TNF-α均较DN1组升高(P<0.05或P<0.01).相关分析发现,血清CRP升高与总胆固醇(TC)(r=0.45,P<0.01)、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r=0.545,P<0.01)、血肌酐(Cre)(r=0.412,P<0.01)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r=0.22,P<0.05)成正相关;血清IL-6与TC(r=0.289,P<0.01)、UAER(r=0.0.387,P<0.01)、血肌酐(r=0.361,P<0.01)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r=0.380,P<0.01)成正相关;血清TNF-α与BMI(r=0.256,P<0.01)、血Cre(r=0.251,P<0.01)及UAER(r=0.231,P<0.01)成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升高与尿清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血清CRP、IL-6、TNF-α的测定可作为判断2型糖尿病肾病损害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由于卫生部临检中心未提供前S1抗原(Pre-S1)室内质控品,该室自制Pre-S1室内质控品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对自制Pre-S1室内质控品进行重复性和稳定性评价.结果 Pre-S1室内质控品最佳条件变异(OCV)为5.26%,常规条件变异(RCV)为8.36%,表明其精密度良好;且在不同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初步应用CV均<10%,且均值无渐高或渐低.结论 自制Pre-S1室内质控品,经济实用,弥补了卫生部临检中心未提供Pre-S1室内质控品的不足,能够有效开展Pre-S1的室内质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准分子激光消融(excimer laser ablation, ELA)和机械性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PMT)术中远端栓塞保护(distal embolic filter protection, DEFP)的应用策略。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下肢动脉ELA或PMT术中进行DEFP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保护伞的选择、应用指征及策略, 分析较大栓子捕获的高风险因素。结果 29例患者中, 男21例, 女8例, 年龄(70.3±11.0)岁。共计29条肢体, 32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ISR)5处, 血栓形成或栓塞10处,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17处, 根据病变性质选择减容装置。保护伞释放与回收技术成功率100%, 栓子总体捕获率77.3%, 较大栓子捕获率36.4%, 术中远端栓塞发生率3.4%。ELA治疗高度钙化CTO病变或长段ISR病变时, 较大栓子捕获率均高达60.0%, 且前者较治疗非高度钙化CTO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ELA和PMT术中...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消蚀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接受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31条肢体)基本信息、病变特点、手术疗效和相关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76.5±10...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究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isolated 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IAAD)经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a repair,EVA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接受EVAR治疗的53例IAAD患者的诊疗资料。收集临床资料,通过术随访了解术后生存、并发症及二次干预情况等。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免于二次干预率。 结果 共纳入53例患者,均采用EVAR治疗并获得技术成功。1例术后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1.9%(1/53)。52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54.9±38.9)月(范围:3-123月)。随访期内死亡3例,无IAAD相关死亡。10年全因死亡率7.5%(4/53),10年IAAD相关死亡率1.9%(1/53),10年并发症及二次干预率:7.5%(4/53)。1、3、5和10年累积生存率:98.1%、98.1%、91.4%、87.1%;免于IAAD病死率:98.1%、98.1%、98.1%、98.1%;1、3、5和10年免于二次干预率:91.9%、91.9%、91.9%、91.9%。结论 EVAR治疗IAAD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持久性,临床治疗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过程,通过观察覆膜支架在血管不同位置处释放对血管壁上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覆膜支架植入后血管出现新发破口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根据主动脉的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影像数据,进行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建立具有病人特异性的主动脉夹层的三维几何模型;根据文献数据,给定主动脉夹层壁厚和材料属性;利用CAD软件设计出不同几何参数的覆膜支架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覆膜支架的释放过程。结果当覆膜支架处于稳定状态时,血管最大Von Mises应力与覆膜支架的释放位置有关;血管壁上的最大Von Mises应力点分布在裸支架及第1节细小镍钛合金环接触处,该作用力的长期存在可能是这个部位出现新发破口的原因。结论覆膜支架的释放位置对主动脉上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分布影响较弱,但对主动脉上的Von Mises应力影响较为明显。研究结果对临床上覆膜支架释放位置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低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病原标志和直接证据之一,对以低水平存在的血清HBsAg进行有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不同人群血清HBsAg浓度可相差成千上万倍,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对经手术、输血等途径传播有重要意义。我们对低浓度HBsAg人群血清进行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二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血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的60例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的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检测,同时将60例细菌感染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并与病毒感染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症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5.0μg/L和90.0mg/L;局部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中位数分别为1.8μg/L和55.3mg/L;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均明显升高,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细菌感染组患者PCT、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5μ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6.7%(58/60),特异性为85.3%(29/34);以CRP>8m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6.7%(58/60),特异性为73.5%(25/34)。结论 PCT和CRP测定均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但PCT的特异性较高,还可较好地区分全身感染与局部感染、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协助临床判断病情的转归和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