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9篇 |
免费 | 245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2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57篇 |
内科学 | 102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44篇 |
特种医学 | 79篇 |
外科学 | 72篇 |
综合类 | 302篇 |
预防医学 | 604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156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238篇 |
肿瘤学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81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103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4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10篇 |
1975年 | 8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葶苈子抗心衰有效组分筛选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葶苈子抗心衰的有效组分,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地高辛组)和葶苈子不同剂量组,除正常组外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6周复制心衰大鼠模型,药物灌胃干预4周,大鼠代谢笼法收集6 h尿液,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变化。处死后称取每组大鼠的体重和心脏质量,计算心脏系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测定心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运用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NP,cTnI,AngⅡ,ALD水平明显升高,心衰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和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尿量明显降低(P0.05,P0.01),心肌病理损伤较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发挥抗心衰作用的有效组分为水部位,可以显著降低BNP,cTnI,AngⅡ,ALD水平(P0.05,P0.01),升高心衰大鼠的LVEF和LVFS(P0.05,P0.01),并能减轻心肌病理损伤;且葶苈子中、高剂量组可以极显著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和升高SOD活性(P0.01),具有较好的利尿作用(P0.05),同时中剂量组使GSH-Px活力显著增高(P0.05)。结论:葶苈子有效组分水部位能够显著改善心衰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衰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失衡状态,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
为探讨山茱萸中环烯醚萜等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遗传基础,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得96 032条unigenes,平均长度590.53 bp;其中共有35 478条unigene能被NR,Swissprot,COG,GO,KOG,Pfam和KEGG等7个公共数据库注释。通过对注释所得的unigene进行KEGG代谢通路的分析发现,共有84个unigene与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生物合成有关;487条unigene参与山茱萸其他次生代谢相关物质代谢调控。研究发现,共有153条unigene参与山茱萸次生代谢产物的氧化/羟基化;72条unigene参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糖基化。该研究首次对山茱萸转录组进行了分析,并获得了山茱萸环烯醚萜类等次生代谢生物合成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山茱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也为后续探讨候选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比较2种方法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中电切镜置入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选择2007年9月至2014年1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中发现电切镜进镜困难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去除外鞘电切术联合耻骨上膀胱微穿刺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扩张尿道和(或)尿道外口剖开,再置入电切镜行电切术治疗。2组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继发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去除外鞘电切术联合耻骨上膀胱微穿刺负压引流在治疗BPH并电切镜进镜困难患者可降低术后继发尿道狭窄发生率,减少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4.
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 ,脾破裂居于首位 ,主要危险在于大出血 ,单纯脾破裂的死亡率约为10 % ,若为多发伤 ,死亡率达15 %~25 % [1]。笔者通过1988年10月—2002年4月我科收治的单纯性外伤性脾破裂及合并颅脑损伤者147例的诊治特点进行分析 ,以提高救治水平。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外伤性脾破裂147例 ,其中单纯性脾破裂81例 (单纯组 ) ,占55 1 % ;合并颅脑损伤者66例 (复合伤组 ) ,占44 9 %。年龄6~68岁 ,平均 (46±10 33)岁 ,男120例 ,女27例 ,男女之比4 44∶1 ,辅… 相似文献
85.
目的:以氟氮平为对照,探讨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奥氮平研究组(n=21)和氯氮平对照组(n=22),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12周末进行PANSS评分和TESS评价疗效。结果: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在认知因子和阴性症状减分率方面,奥氮平组与氯氮平组有显著性差异。奥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有轻度体重增加等。结论:奥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特别是在改善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建立可供鉴别怀牛膝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 ,选用Shim packVP ODS(1 5 0× 4 6mm)色谱柱 ;流动相 :甲醇 水梯度洗脱 ,采用梯度洗脱程序 ;流速 :0 8ml min ,运行时间 4 5min ;检测波长为 2 80nm。结果 :确定了怀牛膝药材有 1 3个共有峰。结论 :本法可以作为怀牛膝药材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8.
地骨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地骨皮(枸杞Lycium chinense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地骨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麻酰胺G(1)、茄根酰胺甲(2)、7-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N2,N3-bis(4-hydroxyphenethyl)-6-methoxy-1,2-dihydronaphthalene-2,3-dicarboxamide(3)、2-羟甲基-5-羟基-吡啶(4)、4-羟基-3,5-二甲氧基-苯酚(5)、绿原酸乙酯(6)、阿魏酸十二烷基酯(7)、邻苯二甲酸(2,5-二甲基己基)二酯(8)、二氢红花菜豆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9)、苯乙醇吡喃木糖基-(1→6)-吡喃葡萄糖苷(10)、2-苯乙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1)、它乔糖苷(12)、丁香酸葡萄糖苷(13)、异东莨菪苷(14)、东莨菪苷(15)、地骨皮苷甲(1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17)、(-)-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18)。结论化合物1~5、7~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9.
1稿件的著作权与书写格式1.1文题、署名及作者单位(1)文章题目不宜超过20个字,除DNA等最常见的缩写外,一般不用缩略符号;(2)署名顺序由作者自定。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者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3)按作者署名顺序在姓名右上角标注阿拉伯数字(相同单位的作者数字相同),在姓名行下面依次著录各作者单位全称(到科室)、城市和邮政编码;(4)第一作者只能属一个单位,即开具《稿件推荐信暨版权转让协议书》的单位。 相似文献
90.
本文首次报告由0:9血清型、生物3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引起的一起食物源性急性腹泻爆发流行。发病率为64.44%、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95.17%)、腹泻(56.25%)、头昏。头痛(53.40%)及发热(29.29%)。从33名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3株0: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这些菌株具有典型的生化反应,大多数具有病原性。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多在1:160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