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结节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D+4/CD+8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明确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在肺结节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92例经病理诊断的结节病患者,评估其临床参数,并把支气管肺泡灌洗(BAL)作为初诊评估的一部分,检测BALF中细胞类型及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结果 对于本研究的结节病患者,CD+4/CD+8比值范围为0.2~14.3,中位值3.3(均值2.5).仅有20例(25%)结节病患者CD+4/CD+8比值>4,8例患者(10%)CD+4/CD+8比值<1,淋巴细胞增加或减少和CD+4/CD+8比值分布相似.结论 经病理确诊的结节病患者BALF中CD+4/CD+8比值分布具有高度变异性.BALF中淋巴细胞亚群对于结节病的诊断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22.
23.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的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津市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LD)住院患者的构成比、临床特征及诊治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2003—2009年天津市10家综合医院收治住院的DILD病例资料,统计分析DILD住院患者占呼吸内科、全院住院患者的构成比,以及各临床表现、肺功能、血气分析、病理学等检查项目结果。结果天津地区DILD住院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32:1,平均年龄为(69.28±12.09)岁。2003年DILD住院患者占呼吸科住院人数的4.52‰,占全院住院人数的0.31‰,2009年分别为39.5‰和1.51‰。影像学以网格状改变为主的占43.2%,以毛玻璃改变为主的占25.6%,伴有蜂窝样改变的占11.4%。26.7%的患者有肺功能检查资料,其中10.3%的患者行弥散功能检查。大多数患者存在低氧血症,氧合指数为(281.0±98.3)mm Hg。4.0%的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3.5%的DILD患者有病理学资料。结论 DILD住院患者占呼吸科和医院住院患者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确诊需要有经验的临床、放射和病理科医生共同参与。需提高对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活检的认识。 相似文献
24.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激素)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治疗作用和激素治疗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至2004年间应用激素治疗的94例(激素治疗组)和没有应用激素治疗的32例(非激素治疗组)IPF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生存率.激素治疗组中有62例随访观察3~6个月,按肺功能指标改善、稳定、恶化分3组进行疗效分析和生存率比较.结果 激素治疗组94例中失访6例(6.4%),存活22例(23.4%),死亡66例(70.2%);非激素治疗组32例中失访1例(3.1%),存活2例(6.3%),死亡29例(90.6%);2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治疗组随访观察3~6个月的62例患者中肺功能改善19例(30.7%),稳定11例(17.7%),恶化32例(51.6%).改善组19例中生存7例(36.8%),死亡12例(63.2%);稳定组11例中存活3例(27.3%),死亡8例(72.7%);恶化组32例中失访3例(9.4%),存活1例(3.1%),死亡28例(87.5%).改善组和稳定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恶化组(均P<0.01).结论 IPF早期肺泡炎阶段应用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治疗的前3~6个月肺功能指标有改善或稳定者预后好于肺功能恶化者. 相似文献
25.
间质性肺疾病(ILD)种类繁多、诊断困难。ILD的生物学标志物可用于该类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和监测病情变化等。文章介绍了KL-6、表面活性蛋白A(SP-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循环纤维细胞等10余种生物学标志物,截至目前具有多种功能的单一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基本不可能,可联合几种生物学标志物来达到临床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肺生理学指标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6例经临床诊断的I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1例,女45例,年龄51~67岁,平均61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患者临床、呼吸生理、BALF及HRCT等参数的死亡风险度,采用Kaplan-Meier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9.6个月,IPF患者的生存率为46.8%(59/126),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采用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类药物治疗与采用其他药物治疗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rd值为2.3,P>0.05);性别和吸烟状态的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rd值为0.11和1.65,均P>0.05).将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中有意义的变量中位数为截点值,进行组间生存率比较,结果表明,呼吸困难评分、FVC、肺总量、DLCO、BALF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胸部HRCT网格影和蜂窝肺的组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为13.52~57.52,均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肺总量、DLCO、HRCT网格影和蜂窝肺均为影响IPF患者预后的因素(Ward值为5.76~74.20,均P<0.01).结论 肺总量、DLCO、BALF细胞学指标和肺纤维化程度是影响IPF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其中肺总量和DLCO与IPF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类药物不能改变IP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7.
临床和肺生理指标与特发性肺纤维化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指标、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经临床诊断的49例IPF患者行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检测.采用Kaplan-Meier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价各指标的死亡风险度.结果 在平均随访31个月内,IPF患者诊断后的中位生存期为25.7个月.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类药物不能改变IPF患者的预后.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呼吸困难评分、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pre)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是影响IPF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TLC%pre[HR=0.98,95%CI(0.95,0.99),Wald值=4.16,P=0.04]和DLCO%pre[HR=0.97,95%CI(0.94,0.99),Wald值=4.35,P=0.047是影响lPF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类药物不能改变IPF患者的预后.TLC%pre和DLCO%pre是影响肼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与IPF患者预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筛查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的差异蛋白,以期发现对诊断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对34例IPF患者(IPF组)和25例非吸烟健康者(对照组)血清和BALF进行检测获得蛋白质指纹图谱,用生物标志物模式软件、生物标志物导向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BALF中共检测出247个蛋白峰,与对照组比较,IPF组13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7个标志物峰强度显著增加,质荷比分别为2240.57、3459.32、3501.78、4146.50、4516.51、4615.88、5651.26(均P<0.01);6个标志物峰强度显著下降,质荷比分别为4989.91、5043.68、6968.76、11 687.70、11 782.10、14 733.30(均P<0.01).血清中共检测出142个蛋白峰,与对照组比较,IPF组9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9个标志物峰强度均显著增加,质荷比分别为3382.59、3453.39、4608.28、5825.48、8936.76、9164.27、11 525.30、11 689.40、11 886.00(P<0.05或P<0.01).结论 SELDI-TOF-MS技术用于IPF患者BALF和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可筛选出有意义的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发现对IPF诊断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阳性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with positive myeloperoxidase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MPO-IP)的胸部高分辨率CT特点。方法回顾分析MPO-IP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纤维化和肺气肿程度,并与同期收治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病例作比较。结果 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各有10例患者分别被诊断为MPO-IP和IPF,两组间肺气肿无明显差异。MPO-IP患者中8例影像学表现为普通性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与IPF组比较,在气管分叉层面存在显著差异,肺纤维化评分低于IPF患者。结论 MPO-IP影像学上以UIP为主,MPO-IP(UIP)纤维化程度较IPF轻,肺气肿以间隔旁肺气肿和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为主。 相似文献
30.
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2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均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根据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中毒剂量、性别、年龄、是否发生肺纤维化、多器官功能衰竭(MOOS)、生存及死亡情况的关系,分析百草枯中毒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死亡12例,病死率46.15%,与生存组比较,年龄、口服百草枯量、血中百草枯浓度及口服百草枯后距行血液净化时间差异显著(均P〈0.05)。发生肺纤维化6例(23.1%),与未发生肺纤维化(20例)比较,血液中百草枯浓度差异显著(P〈0.05)。出现MODS 12例,与无MODS组比较,血液净化治疗起始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尽早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的青年患者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降低肺纤维化,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