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百多邦是中美史克必成公司新研制的一种抗生素软膏,我科1995年以来,使用该药治疗感染性皮肤病,取得满意疗效,对其中可评估102例,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①一般资料:102例患者中92例来自我科门诊,10例为住院患者,均具有明显临床感染症状。男64例,女38例;年龄4个月~71岁;病期1~18d,原发性感染66例,  相似文献   
42.
G6PD活性检测在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地中海贫血(地贫)患者的C6PD活性范围,寻找地中海贫血与G6PD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GAP-PCR法检测α-THAL基因;反向点杂交(RDB)法检测β-THAL基因以及家系,来确定用电泳法发观的各种地贫,再用酶活性(紫外法)检测OSPD活性。结果重型口地贫、HBH病、轻型β、轻型α地贫的G6PD活性分别是正常人的3倍以上、2-3倍、2倍、1.5倍。结论G6PD活性增高的程度不同可作为不同类型地贫的辅助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3.
匐行疹6例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匐行疹又称皮肤游走性幼虫病,常见于热带及亚热带,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多见,而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冬季很少见。我科自1999年1月至4月共发现6例病人,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例病人均来自本科门诊,全部为男性,年龄30~45岁。职业:干部4人,工人2人。家中均未喂养宠物,未接触泥土,3例有食生鱼片史,1例有经常食羊肉串史,用餐地点分别在海南、济南、泰安。1.2临床表现均为首发皮疹。在不知不觉中发病,病程4天~1月,持续发疹。皮损分布于背部5例,右侧季肋区1例。皮疹表现形态2种,移行性条状红…  相似文献   
44.
白癜风的治疗较为困难,目前表皮植皮术的成功对处于静止期的白癜风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高效、速效的治疗手段,表皮植皮术的关键在于表皮的制备及患处表皮的去皮技术。我科自1995~1997年应用自行设计的负压吸引器负压起疱法制取表皮,同时应用广西物理研究所生...  相似文献   
45.
梁艳丽  梁雪冰 《陕西中医》1996,17(10):470-471
<正> 益母草历来以治妇科疾患著称,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现代药理研究的深入,它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我们10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其在内科疾病治疗中,取得满意的疗效,初步总结如下。 1 慢性肾炎 李某,女,34岁,1990年5月入诊。患慢性肾炎史3年,曾服用强的松,潘生丁及中药等治疗。1周前因感冒后出现眼睑,两下肢浮肿,伴头昏乏力,纳差恶心,面色萎黄,  相似文献   
46.
1992年至今我科共收治硫酸镍引起的脐部接触性皮炎1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4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0~46岁,病程2月~2年。就诊日期集中在4~6月份、9~12月份。所有病人均使用镀镍铁头腰带束腰。皮损表现在脐周及脐上呈片状褐色斑,上有较密集绿豆大红色及褐色丘疹,或略肥厚呈暗红色斑,表面有糜烂渗出、抓痕及鳞屑,约6cm~8cm×8cm大小。11例病人曾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效果不明显。对照组30例,为无脐部损害的湿疹或接触性皮炎患者,年龄及性别相仿。方法 采用北京医科大学怡达技术装备厂生产的斑贴试验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47.
不同年龄组血液流变学结果的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北京赛科希德 SA-6000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分别测定门诊、住院患者830例(其中中青年组280例、中老年组290例、高龄老年组260 例)和健康对照组838名(其中中青年人300名、中老年人280名、高龄老年人258名)的血液流变学结果的变化;同时按男女及年龄分组,分别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青年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趋于增高,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中老年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随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高龄老年组与正常老年组相比,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全血粘度指标的升高存在青年化趋势;中老年组血液粘度及血液凝固性的增高,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治的依据;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组全血粘度偏低与老人各种功能衰退及血管动脉硬化以及进行药物治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