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康德 《医学美学美容》2024,33(13):132-135
目的 探究在小儿斜视手术麻醉中采用七氟醚与丙泊酚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3年 10月收治的72例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输注丙泊 酚,观察组吸入七氟醚,比较两组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情况、躁动发生率。结果 两组DBP、SBP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T2、T3、T4、T5时刻HR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PACU停留 时间、Steward达到4分时间长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短 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期、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斜视手术麻醉中使用七氟醚吸入的效果更好,能改善患儿生命 体征,加快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深度下七氟醚与丙泊酚对癫痫手术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的影响.方法 癫痫手术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组(P组).观察七氟醚吸入浓度或丙泊酚靶浓度分别为1.5 MAC或4.5μg/ml、1.0 MAC或3.0μg/ml、0.5 MAC或1.5μg/ml时的ECoG变化.结果 S组七氟醚吸入浓度在1 MAC以下,P组丙泊酚靶浓度在3.0μg/ml以下时不影响术中ECoG的定位,可准确描记到癫痫波.增加七氟醚吸入浓度或丙泊酚靶浓度均表现为α波及β波减少,δ波增加,癫痫波较浅麻醉时有所抑制.结论 七氟醚和丙泊酚对癫痫患者ECoG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在一定麻醉深度下不影响ECoG对癫痫波的描记,可安全用于癫痫手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 ,多种麻醉药对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 ,2 ] ,本研究旨在观察七氟醚、安氟醚、异氟醚三种氟化类吸入麻醉药对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选择开胸手术病人2 8例 ,(男 16 ,女 12 ) ASA ~ 级 ,随机分成三组 :七氟醚组、安氟醚组、异氟醚组。术前未用免疫功能抑制药 ,也未行放疗和化疗。既往无免疫系统疾病。手术均为贲门癌及食管癌切除术。二、麻醉方法 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 0 .5 mg,安定 10 m g。诱导时静注芬太尼 3μg/ kg、2 .5 %硫喷妥钠 8m g/ kg和琥珀胆碱 2 mg/ kg静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七氟醚短暂重复性麻醉脂多糖致热大鼠的体温变化,探讨七氟醚调节体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体重210~230 g,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模型+七氟醚组(S组),每组8只。C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M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0μg/kg制备大鼠发热模型,S组腹腔注射LPS(20μg/kg)后,每隔1 h置入1.5%七氟醚麻醉罐中麻醉,每次吸入30 s~1 min。造模后每隔30 min平行监测三组大鼠体温1次,共监测10 h。记录三组大鼠的生理情况、体温、体温升高时点、体温峰值、体温峰值时点。记录体温升高持续时间10 h和≥10 h发生情况。结果 M组和S组注射LPS后都出现体温升高,有寒颤、竖毛、蜷缩精神萎靡等表现,个别出现轻微腹泻。M组和S组均表现为三相热,S组体温升高时点明显晚于M组(P0.05),S组体温峰值明显高于M组(P0.05),体温峰值时点明显晚于M组(P0.05)。M组和S组体温峰值明显高于C组(P0.05),体温峰值时点均明显晚于C组(P0.05)。M组和S组体温升高持续时间(≥10 h)的比例分别为37.5%、8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短暂重复性麻醉脂多糖致热大鼠,可推迟大鼠体温升高和体温峰值时点且可升高体温峰值,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对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3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七氟醚吸人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组(B组),每组15例.观察术前以及手术2h时的血糖浓度.结果 A、B两组手术2h的血糖均比术前明显升高[(6.23±1.45)mmol/L vs.(4.86±0.85)mmol/L和(6.66±1.48)mmol/L vs.(5.11±0.43)mmol/L](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吸人麻醉与内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均不能抑制应激性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地氟醚对成人骨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的影响。方法择期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120例,男79例,女41例,年龄18~60岁,BMI 19.2~23.8 kg/m~2,ASAⅠ或Ⅱ级。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地氟醚组(D组),每组60例。在拔管前按照改良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估EA程度,术后按照数字评价量表(nmeric rating scales, NR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观察分析舒芬太尼总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强行体动、切口裂开、出血增多、自行拔除导管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ASA分级和手术种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舒芬太尼总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改良PAED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两组患者入恢复室15 min NRS评分、拔管时间、寒战、恶心呕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强行体动、切口裂开、出血增多、自行拔除导管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地氟醚麻醉的成人骨科患者术后尽管从全身麻醉中苏醒更快,但苏醒期躁动发生程度较七氟醚麻醉更为严重。在地氟醚麻醉中认识到苏醒期躁动的风险性并预防重大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方法评价丙泊酚与七氟醚对妇科腹腔镜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年龄20~60岁,BMI 18~27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20例。麻醉维持: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4~12 mg·kg-1·h-1,S组吸入1%~2%七氟醚。使用容量控制模式,VT6~8 ml/kg,FiO2 50%,I∶E 1∶2,RR 12~20次/分。记录麻醉诱导后5 min(T0)、气腹开始后头低脚高位5 min(T1)、气腹开始后头低脚高位30 min(T2)、气腹开始后头低脚高位60 min(T3)时的HR、MAP、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PET CO2 和ONSD。
结果 与T0时比较,T1—T3时P组MAP明显降低,T2—T3时S组MAP明显降低(P<0.05),T1—T3时两组Peak、Plat明显升高(P<0.05),T1—T3时两组ONSD明显升高(P<0.05)。T1时P组MAP明显低于S组(P<0.05)。T3时P组ONSD明显低于S组(P<0.05)。
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与单纯使用七氟醚比较,应用丙泊酚维持可一定程度减轻颅内压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麻醉与监护论坛》2012,(6):455-456
目的:比较心脏手术CPB期间丙泊酚和七氟醚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需CPB的心脏手术90例,随机分为非CPB对照组C、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n=30。三组病例麻醉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澳铵快速气管插管。麻醉维持C与P组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辅助芬太尼和罗库溴铵。S组用七氟醚吸入,辅助芬太尼和罗库溴铵。P和S组病人分别在麻醉前T1、CPB前T2、CPB30分钟时T2、CPB停机后30分钟T4采取中心静脉血、C组在麻醉前T1、手术开始后15minT2、手术开始后40minT3、手术结束时T4采集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浆内毒素浓度。结果:麻醉前三组血浆内毒素浓度均在正常范围,无统计学差异在T3、T4时P组和S组血浆内毒素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1)、S组高于P组(P〈0.01),T2时S组高于P组和C组(P〈0.05).结论:CPB期间异丙酚对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七氟醚.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CPB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脏直视手术患者4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5min(T1)、CPB后30min(T2)、CPB结束(T3)、术毕(T4)MAP、HR、BIS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含量。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MAP、BIS、ACTH、Cor均降低(P<0.05),T2~T4时ACTH、Cor均明显升高(P<0.01)。T2、T3时P组MAP、BIS、ACTH、Cor显著高于S组(P<0.0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CPB期间七氟醚吸入麻醉较之丙泊酚静脉麻醉可显著降低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时七氟醚与丙泊酚对心肌的影响.方法 40例心功能Ⅰ或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R组)与七氟醚组(SE组).PR组丙泊酚靶控输注血药浓度维持在2~3μg/ml,SE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维持在2%~3%,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及ECC变化,检测麻醉前与术毕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钙蛋白(cTnI)及糖原磷酸化酶BB(GP-BB)浓度.结果 术毕PR组血清IL-6、TNF-α、cTnI及GP-BB浓度明显高于麻醉前及SE组(P<0.05).结论 冠心病行非心脏手术时七氟醚对心肌的保护效应优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11.
徐莉  许巧巧  夏维  罗放  万里 《骨科》2019,10(2):130-133
目的 观察丙泊酚和七氟烷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的小儿骨科手术中,对小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小儿骨科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患儿采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the 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 m-YPAS)评估后入手术室,常规静脉诱导后置入喉罩机械通气,采用不同的麻醉药物进行维持,随后局麻下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所有患儿在恢复自主呼吸后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以上,拔除喉罩送至苏醒室。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时的拔管时间、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 PAED)评分及儿童疼痛行为量表(The face, legs, activity, cry, consolability behavioral tool, FLACC)评分和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ichmond 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 RASS)评分。结果 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患儿的m-YPAS评分分别为(26.94±11.07)分、(26.10±8.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丙泊酚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七氟烷组[(9.95±5.27) min vs. (5.30±2.94) min],急性躁动PAED评分明显低于七氟烷组[(7.15±2.30)分 vs. (9.50±2.44)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七氟烷组(5% vs. 15%),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躁动患儿的FLACC评分为3~8分,RASS评分为-3~-2分,处于轻度至中度镇静状态。结论 小儿骨科手术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术后苏醒躁动仍有发生;丙泊酚维持麻醉术后躁动发生率较七氟烷低,患儿舒适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七氟醚和丙泊酚对危重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腹部手术合并肺炎危重患儿64例,男39例,女25例,日龄1~28 d,体重2~5 kg, ASA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组),每组32例。记录插管后30 min、术毕、术后6 h的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呼吸指数(RI)、血清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TREM-1)、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记录低氧血症、心律失常、严重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无法纠正的低血压等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插管后30 min比较,S组术毕、术后6 h OI明显升高,PA-aO2和RI明显降低(P<0.05);P组术毕OI、术后6 h PA-aO2明显降低(P<0.05)。与术毕比较,S组术后6 h OI明显升高,RI明显降低(P<0.05),P组术后6 h PA-aO2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术毕、术后6 h S组OI明显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两种麻醉方法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50例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病人(年龄≥60岁)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两组,每组25例。快速诱导后经口插入气管导管,麻醉维持P组采用0.1mg·kg^-1·min^-1丙泊酚和1μg·kg^-1·min^-1雷米芬太尼静脉泵入,S组采用3%~4%七氟醚吸入和1μg·kg^-1·min^-1雷米芬太尼静脉泵入。于麻醉诱导后10min、手术开始后30、45、60min以及术毕30min记录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和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结果临床麻醉剂量的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对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均较轻,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维持期间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100例,按麻醉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2组拔管后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的意识消失时间、诱导至插管时间、苏醒时间、拔喉罩时间、离开麻醉恢复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2组MAP和对照组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2组MAP和HR均呈现升高趋势(P<0.05),且T2、T3时对照组MAP和HR高于观察组(P<0.05);2组SpO2在T1~T3无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苏醒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16.00%,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可以使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术后不良反应较少,且麻醉效果优于异丙酚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七氟醚麻醉维持在喉返神经监测下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12月需行喉返神经监测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22~45岁,BMI 19~27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丙泊酚麻醉维持组(P组)和七氟醚麻醉维持组(S组),每组40例。P组采用静脉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麻醉维持,S组吸入1.5%~2.5%七氟醚麻醉维持。监测左手拇内收肌肌肉松弛程度,分别记录给予罗库溴铵后TOF值下降达75%、50%、0、恢复4个成串刺激、TOF值恢复至50%和恢复至75%的时间。记录术中高血压、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使用、体动发生情况。记录停麻醉药到清醒拔管时间、术后躁动、嗜睡、咽痛、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记录喉返神经首次监测时间和首次监测成功例数。结果与P组比较,S组达到恢复4个成串刺激、TOF值恢复至50%和恢复至75%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体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停麻醉药到清醒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躁动、咽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中神经监测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丙泊酚和七氟醚均可满足行喉返神经监测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麻醉维持需求,与丙泊酚4~6 mg·kg~(-1)·h~(-1)麻醉维持比较,吸入1.5%~2.5%七氟醚麻醉维持时肌松恢复时间长,术中体动少且不影响神经监测,因此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分别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进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记录2组患儿术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麻醉前(T0)、诱导后(T1)、气腹5 min(T2)、拔管后(T3)各时间段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等应激指标,术后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和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以及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瑞芬太尼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与T0相比,2组患儿T2、T3的MAP、心率、SpO2均逐渐降低(P<0.05)。在相同阶段对比中,瑞芬太尼组T1、T2、T3的MAP、心率波动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SpO2高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PAED评分低于丙泊酚组(P<0.05);苏醒6 h(t2)、苏醒12 h(t3)时刻较苏醒时(t0)时刻2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瑞芬太尼组t0~t3的FLACC评分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总不良反应低于丙泊酚组(P<0.05)。 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股沟斜疝腹腔镜术中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优于丙泊酚组,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和躁动程度,减轻对患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在非住院患儿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年龄2~6岁ASAⅠ或Ⅱ级行清创缝合术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七氟醚组(S组)及氯胺酮组(K组),分别采用面罩吸入七氟醚或肌肉注射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及维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中MAP、HR、RR及SpO2的变化,记录意识消失、苏醒及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观察并随访麻醉中及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S组患儿术中MAP略有下降,HR无明显变化,而K组术中MAP升高、HR增快(P<0.05);S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K组(P<0.05);K组诱导期兴奋、术中体动及分泌物增加的病例数显著多于S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稳、苏醒彻底、循环呼吸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ACU停留时间短,可安全用于非住院患儿清创缝合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30~50岁,BMI 18~25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两组麻醉诱导相同,麻醉维持P组持续泵注丙泊酚4~12mg·kg-1·h-1,S组持续吸入七氟醚2.0%~3.0%,两组均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0μg·kg-1·h-1,术中维持BIS 40~50。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气腹后30 min(T2)、60 min(T3)、90min(T4)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中血栓烷素B2(TXB2)、内皮素-1(ET-1)、D-二聚体和Hb的浓度;采集肘静脉血,测定T1、T4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与T1时比较,T2~T4时两组TXB2、ET-1和D-二聚体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S组比较,T2~T4时P组TXB2、ET-1和D-二聚体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不同时点两组间APT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时比较,T4时两组PT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七氟醚较丙泊酚能更有效地抑制机体TXB2、ET-1和D-二聚体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