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认知知觉功能训练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智能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脑损伤综合征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早期认知知觉功能训练,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分别进行Gesell心理行为测试评估。结果 训练后两组社会适应、大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均有改善(P<0.05),精细动作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儿智力各能区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智力边缘组较智力发育迟缓组社会适应发育商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各智力等级社会适应发育商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认知知觉功能训练能提高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智力发育,并能促进其他能区的发育,不同智力水平患儿提升幅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窦天荣 《中国康复》2012,27(2):140-141
目的:观察临床护士参与对智力落后患儿行早期行为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108例智力落后患儿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5例,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由康复科护士参加的针对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认知等方面的早期行为干预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Gesell儿童发展量表各分领域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0.01)。结论:早期干预对提高智力落后患儿智能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采用醒脑针刺疗法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分析其对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 的影响。 方法:纳入 2018 年 7 月 ~2020 年 7 月接诊的 113 例脑损伤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币法分为对照组 56 例和观 察组 57 例。 对照组入院后接受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针刺疗法治疗,比较 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A 区、 B 区及 C 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患儿格赛尔发育量表 5 个功能区发育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醒脑针刺疗法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与 康复训练能刺激脑损伤综合征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的发育,提高患儿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存在脑损伤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儿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进行2年随访,对比两组患儿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智力发育、运动发育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儿体重、头围发育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发育状况,可在早产儿脑损伤患儿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干预管理在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脑损伤高危儿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系统干预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发育(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体格发育、智力发育[采用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采用运动发育指数(PDI)]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Gesell评分、体格发育、MDI评分及P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脑损伤高危儿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系统干预管理,有利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及脑损伤后遗症的纠正,加强其体格发育,促进患儿智力与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和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的新生儿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不同时期的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水平,患儿随访6个月的发育商水平,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 2组干预前的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随访6个月的发育商各指标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患儿中,可较好地帮助其改善智力及运动功能,积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脑损伤综合征患儿204例,均符合脑损伤综合征诊断标准,男158例,女46例;年龄2~17个月。204例分为干预组142例和对照组6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患儿均应用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干预组按照“0~2岁早期干预大纲”,在家长配合下进行早期干预,以运动功能训练、Bobath治疗法、智力训练、Vojta诱导疗法等为主,内容包括听觉和视觉刺激、触觉刺激、运动功能刺激等,并配合高压氧、推拿、小脑电刺激等治疗,每日1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智力发育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 HIE 患儿分为对照组(n =39,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和观察组(n =40,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情况以及18个月后身高、体质量、新生儿 NBNA 评分差异。结果2组患儿18个月后身高、体质量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 NBNA 评分以及在6、12、18个月龄时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 HIE 患儿及早进行运动、视听觉训练、水疗法、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智能、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存活出院的12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0~2岁早期干预大纲进行干预训练。由专人定期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对照组未进行系统干预。每3~6个月随访一次,两组均随访至2岁。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身长、体重、头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智力发育指数(P〈0.05)、运动发育指数(P〈0.01)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在早产儿智力低下、运动低下与脑瘫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结论:早产儿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脑瘫发生率及早产儿发育落后。  相似文献   

10.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和常规育儿对照组(56例),同时选择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5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早产儿两组的围产期情况相似,干预组从新生儿时期开始接受早期干预。结果:纠正年龄12、24、36个月时干预组早产儿智力发育指数(MDI)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达到和超过正常新生儿水平,而对照组较正常新生儿组明显落后,且对照组有2例智力低下,干预组无一例智力低下。结论:早期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有利于防治智力低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ood疗法用于早产儿超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胎龄>32 周的148 例高危脑损伤早产儿,分为干预组(n=74)和常规组(n=74)。常规组进行常规诊治、早产儿日常护理及早产儿饮食。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Rood疗法干预。所有研究对象在28 d(校正胎龄达足月)时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进行测试。结果干预组NBNA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在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及一般评估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始反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ood疗法对促进早产高危脑损伤儿的行为神经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早期正规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的意义.方法 将0~2岁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患儿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中0~6个月的患儿分别归为A1、B1组,6个月~2岁患儿分别归为A2、B2组,A组在医院接受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B组经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治疗半年后根据盖塞尔发育量表,对两组进行发育商(DQ)评定.结果 A组发育商高于B组(P<0.01),A1组高于A2组(P<0.05).结论 早期进行正规康复训练对治疗早期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作用。方法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4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训练。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4 周后患者血清MMP-2 和MMP-9 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MP-2 和MMP-9 水平下降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下调血清中MMP的表达,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中药介入治疗对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55 例脑外伤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8)。对照组采用颅脑外伤常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疗程8 周。在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erg 平衡量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平衡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和常规康复方法结合,对脑外伤后的运动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蕾波法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的疗效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目的 评价蕾波法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以穴位按摩运动疗法及模式对115例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痪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半年后脑瘫治疗A、B、C组神经发育商分别上升28.2、16.0、18.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A组疗效明显优于B及C组(P<0.01)。结论 蕾波法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有效,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外伤早期中药介入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49例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颅脑外伤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方法上加用中药。在治疗前后均使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用认知评定量表(LOTCA)进行评定。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治疗组LOTCA各项指标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除"物品分类"外,其余各项指标也较治疗前改善(P<0.05)。除"视运动组织"大项及"地点定向"小项外,治疗组治疗后其余各项指标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和常规康复方法结合,对脑外伤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O-2岁中枢性协调障碍脑瘫患儿的早期智力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智力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ZKS)脑瘫(CP)患儿的影响。方法:对115例<2岁ZKS的患儿(干预组)予以早期智力干预及综合康复治疗,采用Gesell量表中的适应性行为DQ值进行评定,并与同期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23例患儿(对照组)比较。结果:干预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5%、8.7%,P<0.01);平均DQ值干预组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智力干预能改善脑损伤患儿的感知认知水平,且年龄越小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β-七叶皂苷钠对重型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 例重型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β-七叶皂苷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3、5、7 天测定血清TNF-α,于治疗3 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结果治疗3 d 后,治疗组血清TNF-α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3 个月后,治疗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β-七叶皂苷钠是治疗重型脑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血清TNF-α的动态变化能够预测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9.
早期院内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在医院进行的早期正规强化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的意义。方法将0~2岁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患儿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中0~6个月的患儿分别归为A1、B1组,6个月~2岁患儿分别归为A2、B2 组,A组在医院接受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B组经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治疗半年后根据日本远城寺式乳幼儿分析的发育检查表,对两组进行发育商(DQ)评定。结果A组发育商高于B组(P<0 .01〉,A1组高于A2组(P<0. 05)。结论早期在院内进行正规强化康复训练对治疗早期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