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发育商(DQ)状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33例(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例(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比干预前的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及个人社交能力等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儿除适应行为及大运动行为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外(P<0.05),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和个人社交改善并不明显(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干预后提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康复效果,改善患儿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及个人社交等,提升患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智能、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存活出院的12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0~2岁早期干预大纲进行干预训练。由专人定期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对照组未进行系统干预。每3~6个月随访一次,两组均随访至2岁。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身长、体重、头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智力发育指数(P〈0.05)、运动发育指数(P〈0.01)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在早产儿智力低下、运动低下与脑瘫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结论:早产儿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脑瘫发生率及早产儿发育落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作业疗法对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2例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运动训练、慢性小脑电刺激、水疗等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作业治疗。2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进行Gesell智力测试评估检查(GDS)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测试。结果:治疗12周后,2组GDS及PDMS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年龄段,治疗前后观察组患儿的GDS各项评分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1岁以内的患儿治疗前后发育商差值最大。结论:早期作业训练治疗可有效的提高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的智力各能区的发育水平,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106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病症消失情况、住院情况、继发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头痛呕吐消失时间、肢体抖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继发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可明显改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病症,显著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智力发展的影响。方法将107例脑损伤综合征患儿分为干预组73例与观察组34例。干预组按早期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手册进行干预。观察组患儿只指导家长进行家庭训练。每1~2个月随访1次。6个月后行Gesell发育量表测试。结果干预组在复查智测时适应性发育商(DQ)保持在正常范围或恢复到正常范围的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早期干预有助于减少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智力落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对智力落后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18个月的111例智力落后患儿分为干预组69例和对照组42例,采用自行编制的训练课程对干预组进行早期感觉统合训练,疗效评估采用Gesell发展量表中适应性DQ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84.1%,对照组总有效率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对照组适应性DQ分别由(66.8±12.58)分、(65.9±12.4)分提高到(79.54±16.85)分、(67.24±9.8)分,干预组治疗前后适应性D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地提高智力落后患儿的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智力发育影响.方法 将122例中、重度HIE患儿急性期后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2组均采用3项支持治疗与3项对症处理,加用脑活素,干预组予以早期功能训练,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育儿,于3、6、12、18、24月龄时均由专人定期进行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 干预组在1、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MDI)与运动发育指数(PDI)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神经功能缺陷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27.4%,但2组在体格发育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IE患儿早期给予持续的康复护理干预,能有较地促进其智力及运动发育,是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O-2岁中枢性协调障碍脑瘫患儿的早期智力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智力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ZKS)脑瘫(CP)患儿的影响。方法:对115例<2岁ZKS的患儿(干预组)予以早期智力干预及综合康复治疗,采用Gesell量表中的适应性行为DQ值进行评定,并与同期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23例患儿(对照组)比较。结果:干预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5%、8.7%,P<0.01);平均DQ值干预组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智力干预能改善脑损伤患儿的感知认知水平,且年龄越小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脑炎患儿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将9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两组均以14 d为初次观察周期,护理前后分别采用自制遵医行为量表调查并评价两组患儿遵医行为情况,随访2个月,护理前后分别采用HDS智力量表测试两组患儿智力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护理后遵医行为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护理后HDS、FMA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HDS、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遵医行为,有效促进智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提高患儿日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存在脑损伤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儿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进行2年随访,对比两组患儿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智力发育、运动发育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儿体重、头围发育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发育状况,可在早产儿脑损伤患儿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智力发育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 HIE 患儿分为对照组(n =39,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和观察组(n =40,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情况以及18个月后身高、体质量、新生儿 NBNA 评分差异。结果2组患儿18个月后身高、体质量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 NBNA 评分以及在6、12、18个月龄时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 HIE 患儿及早进行运动、视听觉训练、水疗法、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施捷因配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潜能开发的影响。方法将320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育儿指导、评估,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施行施捷因配合早期丰富的环境干预和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出院后依据0—3岁小儿智能发育规律及教育大纲,随访干预治疗至5岁。比较两组早产儿潜能开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新生儿行为神经系统评分(NPNA)中行为能力及一般状态得分分别为(9.32±0.33),(5.94±0.8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35±1.35),(4.39±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573,3.590;P〈0.01);观察组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完成月份中俯卧位抬头、头竖立、翻身、有意识发音笑出声、用手指抓小玩具、坐稳(双手自由活动)及手腹向前匐行完成月份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9,4.27,3.62,2.98,4.62,4.52,4.51;P〈0.01);观察组早产儿智能发育商(CDCC)监测中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商数(PDI)分别为(95.46±12.35),(98.87±12.20)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9.12±14.71),(84.03±13.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761,6.832;P〈0.01);观察组早产儿智能发育商及各能区发育商评分比较均高于对照组,且发育落后及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应用施捷因配合早期丰富的环境干预、系统的综合康复功能训练、足够的治疗疗程及随访,可降低早产儿脑瘫及智能低下的发生率,在降低了早产儿后遗症的同时也促进了早产儿潜能的全面发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及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3.
脑瘫高危儿不同时期干预的预后临床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开始干预脑性瘫痪高危儿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时间的不同,将95例临床诊断为脑瘫高危儿分为早期干预组(48例)及晚期干预组(47例);早期干预组在新生儿期即接受系统干预,晚期干预组在6个月以后进行干预,并在6、9、12、18月龄时进行运动发育和智力测定。结果早期干预组平均智力发育指数(MDI)高于晚期干预组(P〈0.05),早期干预组平均运动发育指数(PDI)高于晚期干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早期干预组脑瘫、智能低下发生例数明显低于晚期干预组。结论对脑瘫高危儿尽早干预可改善其智力及运动发育,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减少伤残。  相似文献   

14.
姜义彬  陈文泽  徐桥 《中国康复》2013,28(6):451-453
目的:探讨辅助认知行为等综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8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配合认知行为治疗等综合心理下预,治疗前、治疗后3及6个月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治疗前、治疗6个月末采用防御方式问卷量表(DSQ)进行测评.结果:治疗3及6个月末时,2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6个月末,DSQ评分显示,观察组的不成熟因子和掩饰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成熟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辅助认知行为等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变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CST)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MRP,观察组在训练前进行CST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躯干控制测试(TCT)进行躯干控制能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治疗后行步行能力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下肢FMA、MBI及T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步行相关参数比较,观察组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及步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长和步行速度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CST结合MRP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教相结合的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97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的儿童保健服务,观察组早产儿接受医教相结合的早期干预。两组早产儿均在矫正胎龄40周后的第6、9、12月检测其身长、体重和采用发育筛查试验(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ST)问卷测评早产儿的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结果在矫正胎龄40周后第6、9、12个月,观察组早产儿DQ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医教相结合的早期干预,可提高早产儿智能的早期开发及成长。  相似文献   

17.
赵金兰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13-20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I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S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倩  侯梅  张强  张红  张福平 《中国康复》2014,29(3):179-182
目的:探讨手-臂双侧徒手强化训练(HABIT )对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采用 HABIT 治疗。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QUEST )和能力低下患儿评定量表(PED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2组各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但同期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QUEST量表承重及保护性伸展部分与治疗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评分及PEDI评分均明显提高( 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比较,2组各量表评估分数增加值显著不同( 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与常规OT 治疗相比,HABIT 方法能更好地提高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且较小年龄组患儿进步较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9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侧CS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2组患者FMA、BBS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踝关节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于教育前、教育后6个月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简明生活质量量表( 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教育前干预组、对照组患者GSES评分分别为(19.90±2.17),(20.40±2.28)分,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后,两组评分分别为(32.90±1.41),(24.28±1.52)分,均高于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84,8.77;P<0.05);干预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P<0.05);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后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维度上得分,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状态方面,干预组、对照组SDS评分分别为(50.15±2.11),(61.68±1.70)分,干预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92,P<0.05)。结论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缓解抑郁状态,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