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反相ODS柱色谱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列当O.coerulescens全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地分离和纯化,通过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从列当全草的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鉴定为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醇-1-O-[(1→3)-O-α-L-鼠李糖基-4,6-O-二阿魏酰基]-β-D-葡萄糖苷。化合物1为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列当苷B。经抑菌活性筛选,列当苷B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为列当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该药材进一步活性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4.
采用HP20、硅胶、ODS以及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手段对连翘果实75%乙醇提取浸膏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得到1个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命名为连翘炎苷E(1)。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MCF-7、A-375、PC-3和HepG2细胞系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在40μmol·L^(-1)浓度下对MCF-7和A-375细胞系的抑制率分别为39.85%、43.38%,在100μmol·L^(-1)浓度下对PC-3和HepG2细胞系没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吴茱萸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芥子醇9-O-阿魏酰基-4-O-β-D-葡萄糖苷(1)、3-O-阿魏酰基奎尼酸甲酯(2)、咖啡酸(3)、阿魏酸(4)、对羟基桂皮酸(5)、4-甲氧基苯甲醇(6)、3,4-二羟基苯甲酸(7)、7-羟基香豆素(8)。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苯丙素苷类化合物,命名为新吴茱萸苷。化合物2、3、6、7为首次从吴茱萸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药杂志》2020,(3)
研究紫堇Corydalis edulis的化学成分。利用大孔吸附树脂D101,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结合其理化性质和MS,NMR,UV,IR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紫堇的乙醇提取物二氯甲烷和水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6′-β-D-xylosylicariside B2(1),(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9-one(2),黑麦草内酯(3),5,5′-dimethoxybiphenyl-2,2′-diol(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并通过计算ECD的方法确定其绝对构型,化合物4为首次从罂粟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紫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干燥块根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DM-8型大孔吸附树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和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何首乌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6′-棕榈酸酯(1)、顺式-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二蒽酮(2)、反式-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二蒽酮(3)、儿茶素(4)、表儿茶素(5)和(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α-L-鼠李糖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命名为何首乌辛素。化合物2和3均为首次从何首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壳斗科锥属植物锥Castanopsis chinensis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80%甲醇室温浸提取、石油醚脱脂,水层部分采用Sephadex LH-20、Diaion HP20SS及Toyopearl HW-40F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NMR、MS数据以及与文献对比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锥叶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3'',4'',5''-三羟基苯基咖啡酸酯(1)、5-O-咖啡酰奎宁酸(2)、5-O-阿魏酰奎宁酸(3)、咖啡酸甲酯(4)、没食子酸(5)、脱氢双没食子酸(6)、(2''R)-phaselic acid(7)、山柰酚(8)、槲皮素(9)、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锥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锥苷A。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藏药密生波罗花Incarvillea compac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密生波罗花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3′′′-异甲氧基圆齿列当苷(1)、3′′′-甲氧基圆齿列当苷(2)、圆齿列当苷(3)和异角胡麻苷(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角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大蒜Allium sativum地上部分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大蒜地上部分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总提取物,总提取物稠膏以适量蒸馏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得石油醚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正丁醇萃取部位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所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DEPT,HMBC及HR-ESI-MS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大蒜地上部分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甲氧基-苯酚-1-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苯乙醇-4-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2),反式白藜芦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3),豆甾醇(4),β-谷甾醇(5),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属于酚苷类的新化合物,并将其命名为大蒜新苷J;化合物2~7属于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对小花鬼针草8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20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花鬼针草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6-O-(4″-O-乙酰基-6″-O-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1)、奥卡宁-4′-O-β-D-(6″-乙酰基)-葡萄糖苷(2)、7,3′,4′-三羟基-6-O-(4″,6″-二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橙酮(3)、6,7,3′,4′-四羟基橙酮(4)、异奥卡宁(5)、丁香酸-4-O-α-L-鼠李吡喃糖苷(6)、奥卡宁-4′-O-β-D-(6″-反式-对-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7)、奥卡宁-4′-O-β-D-(4″-乙酰基-6″-反式-对-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3,4′-二甲醚-7-O-芸香糖苷(9)、cordifolioidyne B(10)。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鬼针草苷I,化合物6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干燥花蕾(山银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应用HP-20、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O)的分泌为评价指标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从华南忍冬干燥花蕾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8-[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2,6-dimethyloct-1,2''-lactone(1)、天师酸(2)、黄麻脂肪酸F(3)、天师酸甲酯(4)和黄麻脂肪酸F甲酯(5)。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单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忍冬单萜A,化合物2~5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的分泌均无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地上干燥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萃取法、硅胶色谱、凝胶及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综合运用IR、HR-ESI-MS、1H-NMR、13C-NMR、DEPT、HSQC、HMBC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腺梗豨莶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1个单萜苷(1)、4个二萜苷(2~5)以及1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6),分别鉴定为(2Z,5E)-7-羟基-3,7-二甲基-2,6-辛二烯-1-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1)、腺梗豨莶丁苷(2)、对映-2β,15,16,19-四羟基海松烷-8(14)-烯-19-O-β-吡喃葡萄糖苷(3)、对映-2-酮基-15,16-二羟基海松烷-8(14)-烯-19-羧酸-β-吡喃葡萄糖苷(4)、豨莶新苷(5)、刺参萜酮B(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豨莶苷F,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红叶野桐Mallotus paxi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HR-ESI-MS、NMR、CD等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的抑制能力,评价化合物的抗炎作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结果 从红叶野桐茎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7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17-羟基闭花木-12,15-二烯-2-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对映-16α,17-二羟基-贝壳衫-3-酮(2)、阿贝苦酮(3)、对映-16β,17-二羟基阿替生烷-3-酮(4)、圆叶乌桕素A(5)、野梧桐新素E(6)和2α-hydroxy-19-deoxy-jesromotetrol(7)。体外抗炎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3和5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NO生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值分别为28.21、31.73μmol/L,且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二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红叶野桐苷E。化合物1~5、7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5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C18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研究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桃儿七95%乙醇冷浸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出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2′-二异戊烯基槲皮素-3-甲醚-4′-O-β-D-葡萄糖苷(1)、8,2′-diprenylquercetin-3-methylether(2)、5,7,4′-trihydroxy-3′-(3-methylbut-2-enyl)-3-methoxy flavone(3)、8-prenylkaempferol(4)、sophoflavescenol(5)、podoverine A(6)、sinoflavonoid K(7)、香叶木素(8)、金合欢素(9)。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异戊烯基黄酮苷类化合物,命名为桃儿七酮苷A;化合物5~9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5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42.6、46.9、26.9、16.1、31.2μmol/L。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全草大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花蒿70%乙醇冷浸提取物的甲醇可溶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花蒿苷A(1)、东莨菪苷(2)、2,4-二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咖啡酸甲酯(4)、水杨酸(5)、阿魏酸(6)、香草酸(7)、2,4-二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8)、高圣草酚(9)、棕鳞矢车菊黄酮素(10)、penduletin(11)、甲氧基寿菊素(12)、圣草酚(13)和(R)-15,16-didehydrocoriolic acid(14)。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香豆素苷;化合物14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黄花蒿中得到。 相似文献
20.
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对广东紫珠中咖啡酰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和质谱等波谱学手段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广东紫珠地上部位的醇提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咖啡酰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鉴定为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1),管花苷E(2),毛蕊花糖苷(3),管花苷B(4),异毛蕊花糖苷(5),alyssonoside(6),2’-乙酰基连翘酯苷B(7),江藤苷(8),连翘酯苷B(9),金石蚕苷(10)。化合物4是首次从马鞭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是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