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赶黄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潇  蒙春旺  何亚聪  朱欢  郭力  彭成  熊亮 《中草药》2017,48(1):31-35
目的研究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硅胶和凝胶等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赶黄草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和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6'-羟基-2'-甲氧基二氢查耳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2)、槲皮素(3)、槲皮苷(4)、广寄生苷(5)、阿福豆苷(6)、绣线菊苷(7)、乔松素-7-O-[4",6"-(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β-D-葡萄糖苷(8)、乔松素-7-O-[3"-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β-D-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赶黄草苷,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倪付勇  温建辉  李明  赵祎武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7,48(18):3689-3692
目的研究金银花(忍冬Lonicera japonica干燥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中压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MS、1H-NMR及13C-NMR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金银花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香草酸(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4)、3′,4′,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5)、异鼠李素(6)、金丝桃苷(7)、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环裂马钱子酸(9)、断氧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10)、5-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1)、豆甾醇(12)。结论化合物5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11、12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马尔康柴胡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闫婕  晏永明  卫莹芳  孙建  龙飞 《中草药》2017,48(7):1282-1285
目的对马尔康柴胡Bupleunum malconense的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马尔康柴胡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2)、圣草酚(3)、3′,4′,5,7-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4)、原儿茶酸(5)、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6)、山柰酚(7)、异鼠李素(8)、芦丁(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 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为首次从柴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魏书香  王桐  丁丽琴  邱峰 《中草药》2017,48(15):3026-3031
目的对浙江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var.chekiangensis种子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浙江七叶树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等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浙江七叶树种子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R-3,7,3′-三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烷-5-O-β-D-葡萄糖苷(1)、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木糖基(1-2)]-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β-D-木糖基(1-2)]-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木糖基(1-2)][β-D-葡萄糖基(1-3)]-β-D-葡萄糖苷(8)、(-)-表儿茶素(9)、槲皮素(10)。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七叶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9为首次从浙江七叶树种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方振峰  凌志群  施璐  曹晓琴  张涛 《中草药》2018,49(5):1019-1024
目的研究大八角Illicius maj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中压快速制备色谱和反相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MTT比色法评价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大八角枝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山柰酚-3-O-吡喃鼠李糖苷(1)、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2)、山柰酚-3-O-阿拉伯糖苷(3)、8′-氧代-6-羟基-二氢红花菜豆酸(4)、4-O-methylcedrusin(5)、左旋马尾松树脂醇(6)、(7S,8R)-4,9,9′-三羟基-3,3′,5-三甲氧基二氢苯并呋喃木脂素(7)、vladinol F(8)、9,9′-二羟基-3,3′-二甲氧基二氢苯并呋喃木脂素-4-O-吡喃鼠李糖苷(9)、槲皮素-3-O-吡喃鼠李糖苷(10)、山柰酚-3-O-吡喃鼠李糖苷(11)、牡荆素(12)、3,5,7-三羟基色原酮-3-O-葡萄糖苷(13)和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4)。14个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以及人肺癌细胞A549的IC50值均大于10μmol/L。结论 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5、7~9和14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14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活性导向分离鉴定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中具有抗补体活性的主要成分,探讨其中活性较好的化合物抗补体主要作用靶点以及抗炎活性。方法采用减压硅胶柱、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法、中压制备和半制备液相法,对三脉紫菀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具有抗补体活性的化学成分分离,其结构通过1H-NMR及13C-NMR进行鉴定;采用红细胞溶血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抗补体活性及其作用靶点筛选;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对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的研究。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槲皮素(2)、山柰酚(3)、3,5,7,3′-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4)、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8)、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9)、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12)、山柰素-3-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13)、芦丁(14)。抗补体实验结果表明,14个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抗补体活性,并呈现较好的构效关系。抗补体靶点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1q、C5、C9组分,化合物2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1q、C2、C5、C9。抗炎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能明显抑制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且能明显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结论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4、6、9、12、13为该植物中首次发现。这14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补体活性,且化合物2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7.
半枝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梁晨  杨国春  李丹慧  胡潇潇  孙立新 《中草药》2016,47(24):4322-4325
目的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AB-8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半枝莲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高车前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芹菜素(2)、野黄芩苷(3)、野黄芩素(4)、木犀草素(5)、野黄芩苷甲酯(6)、异高山黄芩素-8-O-β-D-葡萄糖醛酸-6″-甲酯(7)、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8)、4′-羟基汉黄芩素(9)、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10)、异高山黄芩素(11)、6-羟基木犀草素(12)、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13)、三裂鼠尾草素(14)。结论化合物7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13为首次从黄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12为首次从半枝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两色金鸡菊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仁梁 《中草药》2018,49(21):5046-5050
目的研究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头状花序的水提取物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常规硅胶、反相ODS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制备,利用各种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依据其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8,3′,4′-trihydroxyflavone-7-O-β-D-glucopyranoside(1)、6-hydroxyluteolin-7-O-β-D-glucoside(2)、山柰酚(3)、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4)、(2S)-3′,4′,5,8-tetrahydroxyflavanone-7-O-β-D-glucoside(5)、(2S)-eriodictyol-5-O-β-D-glucoside(6)、紫铆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plathymenin(8)、(Z)-6-O-β-Dglucopyranosyl-6,3′,4′-trihydroxyaurone(9)、5,6,3′,4′-tetrahydroxyaurone(10)、6,3′,4′-trihydroxyaurone(11)、奥卡宁-5′-O-β-D-葡萄糖苷(12)和4′-O-β-D-glucopyranosyl-3,4,2′,4′,5′-pentahydroxychalcon(13)。结论 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果蔷薇Rosa cymos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小果蔷薇根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乙酰基-洋委陵菜酸(1)、2-氧代-坡模酸(2)、2α,3α,19α-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3)、构莓苷F_1(4)、野蔷薇亭(5)、23-羟基-委陵菜酸(6)、阿江榄仁亭(7)、2α,3α,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8)、1β,3α,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9)、儿茶素(10)、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葡萄糖苷(11)、3,4,5-三甲氧基苯酚-O-β-D-芹糖-(1→6)-O-β-D-葡萄糖苷(12)、4-羟基-3-甲氧基-1-苯基-O-(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没食子酸乙酯(14)、3,4,5-三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5)、3,4,5-三甲氧基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化合物9、11~13、15、16为首次从蔷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9、11~16为首次从小果蔷薇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大花红景天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采用ESI-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花红景天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1)、3,5,7,3′-四羟基黄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3)、山柰酚(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6)、小麦黄素(7)、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9)、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11)、草质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草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3)、草质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14)。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5~6、8、10~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野马追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对野马追的醋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黄酮类成分研究。方法 :溶剂提取和硅胶色谱法进行分离 ,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野马追中分离得到 6种黄酮类化合物 ,鉴定为 :棕矢车菊素 (jaceosidin)(Ⅰ )、山柰酚 (kaempferol) (Ⅱ )、槲皮素 (quceritin) (Ⅲ )、黄芪苷 (astragalin) (Ⅳ )、三叶豆苷 (trifolin) (Ⅴ )、金丝桃苷 (hy persoide) (Ⅵ )。结论 :化合物Ⅰ ,Ⅱ ,Ⅲ ,Ⅳ ,Ⅴ均为首次从野马追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青龙衣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青龙衣(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和ODS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NMR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青龙衣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苜蓿素(2)、异泽兰黄素(3)、3,7,8,3′-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4)、3,5-二羟基-7-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酮(5)、花旗松素(6)、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7)、槲皮素-3-O-(4″-O-乙酰基)-α-L-鼠李糖苷(8)、黄杞苷(9)、异黄杞苷(10)、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12)、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3)、杨梅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14)。结论化合物1~10、12、14为首次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丽红  原忠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6):1337-1339
目的:对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的聚酰胺柱色谱分离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6个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1),山柰酚(2),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5),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6)。结论: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巴西甘薯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巴西甘薯叶Ipomoea batatas的黄酮类成分.方法:乙醇提取后分别以氯仿、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醋酸乙酯部位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法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银椴苷(tiliroside)(Ⅰ),紫云英苷(astragalin)(Ⅱ),鼠李柠檬素(rhamnocitrin)(Ⅲ),鼠李素(rhamnetin)(Ⅳ),山柰酚(Ⅴ).结论:上述黄酮类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中的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MCI HP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广金钱草醇提取物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31个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2''-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二氢异黄酮(1)、5,7-二羟基-2'',4''-二甲氧基二氢异黄酮(2)、金圣草黄素(3)、异鼠李素(4)、红车轴草素(5)、parvisoflavanone(6)、3,3''-二甲氧基槲皮素(7)、5,7,3''-三羟基-4'',5''-二甲氧基异黄酮(8)、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9)、eriocoumaronochromone(10)、染料木素(11)、苜蓿素(12)、3''-甲氧基大豆苷元(13)、5,7,2''-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异黄酮(14)、山柰酚(15)、木犀草素(16)、大豆苷元(17)、7,3''-二羟基-4'',5''-二甲氧基异黄酮(18)、spicatolignan B(19)、槲皮素(20)、香豌豆酚(21)、3-甲氧基山柰酚(22)、芹菜素(23)、二氢山柰酚(24)、dalbergiodin(25)、2''-羟基染料木素(26)、木犀草苷(27)、异荭草苷(28)、染料木素-7-O-D-呋喃芹糖基-(1→6)-O-D-吡喃葡萄糖苷(29)、异牡荆苷(30)、维采宁-2(31)。结论 化合物6810141819 为首次从广金钱草中分离得到,丰富了广金钱草黄酮类成分的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6.
杭白菊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确定杭白菊总黄酮的优选超声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 ,考察溶剂量、提取次数、超声时间、溶剂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用分光光度标准曲线法测定含量。结果 :所考察的因素中 ,杭白菊总黄酮的提取影响程度为 :溶剂浓度 >提取次数 >溶剂量 >超声时间。结论 :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为 :A2 B2 C3 D3 。与常规的提取方法相比 ,具有提取时间短、简单、收率高无需加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穿心莲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地上部分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柱色谱、反相HPLC等从穿心莲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并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手段,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5-羟基-7,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2),5-羟基-7,8,2′,5′-四甲氧基黄酮(3),2′-甲氧基黄芩新素(4),5-羟基-7,8,2′,3′-四甲氧基黄酮(5),5,4′-二羟基-7,8,2′,3′-四甲氧基黄酮(6),二氢黄芩新素(7),5,7,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8),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9),andrographidine C(10),5,7,4′-三羟基黄酮(11),5,7,3′,4′-四羟基黄酮(12)。结论:化合物6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8,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藏药镰形棘豆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反相色谱分离﹑纯化,用NMR,MS鉴定结构。结果:从镰形棘豆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2′,4′-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1),2′,4′-二羟基查尔酮(2),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醇(3),7-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4),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5),2′-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6),2′-甲氧基-4′-羟基查尔酮(7),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8)。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虎舌红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虎舌红Ardisia mamillata全草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虎舌红全草乙醇提取液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5,7-四甲氧基黄酮(1)、3′,4′,5′,5,7-五甲氧基黄酮(2)、槲皮素(3)、槲皮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三叶豆苷(7)、柚皮素-7-O-葡萄糖苷(8)、山柰酚(9)、4′-甲氧基山柰酚-7-O-β-芸香糖苷(10)。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假酸浆Nicandra physaloides果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免疫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及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利用NMR、MS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模型评价化合物的免疫活性。结果从假酸浆果70%乙醇回流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hydroxy-puerarin(1)、puerarin-6″-O-glucoside(2)、daidzein 8-C-[α-D-apiof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3)、葛根素(4)、3'-methoxyl-puerarin(5)、6-C-α-L-arabinosyl-8-C-β-D-glycosylchrysin(6)、oroxylin A-7-O-β-D-glucuronide methyl ester(7)、大豆黄苷(8)、黄芩苷(9)、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10)、quercetin 3-rutinoside(11)、kaempferol 3-rutinoside(12)和quercetin 3-glucoside(13);化合物对LPS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表明,化合物1~3、7、9、10、12、13显示出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而化合物6表现出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8~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1~3、6、7、9、10、12、13可能具有潜在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