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贾丽  张超  唐红  张愉  王婧  秦萍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736-738
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中高度近视患者17例33眼,术前屈光度-8.00~-24.00 (平均-15.46±6.26)D,眼轴长度25.33~33.77(平均30.22±2.55)mm。33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也称植入性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 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TICL)。其中,22眼植入ICL,11眼植入TICL。术后观察视力、屈光度、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等。 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1wk,所有手术眼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和眼压稳定。 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适用屈光度范围广,术后屈光度稳定,视觉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眼内镜,即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后行再次手术的原因,并探讨治疗及预防对策。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9年7月至2022年4月在济南明水眼科医院行PPC-ICL植入手术的患者342例(669眼)中因各种原因行再次ICL相关手术的患者8例(11眼)。方法回顾上述8例(11眼)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及屈光度、前房深度、角膜直径、睫状沟直径等眼部数据、ICL数据、拱高、再次手术原因、时机、处理方式、预后等进行描述。分析患者行再次手术的原因,并探讨治疗及预防对策。主要指标再次手术的原因、时机、处理方式和预后。结果再次手术的11眼中ICL 5眼,复曲面型ICL(TICL)6眼,均为水平位植入。再次手术原因包括旋转和拱高异常。3眼TICL发生旋转,行调位手术。拱高过高的7眼中,行ICL调位4眼,由水平位调位至垂直位,行ICL置换1眼,行TICL置换2眼,均选择小一号尺寸的ICL/TICL,术前平均拱高(1.28±0.14)mm,术后平均拱高(0.73±0.12)mm(P<0.05)。拱高过低1眼,行ICL置换术,选择大一号尺寸的ICL,...  相似文献   

3.
近视被认为是在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疾病,只能通过矫正手术恢复视力,目前的手术方式有角膜激光手术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PIOL),其中PIOL具有矫正范围广、可重复手术、对角膜组织损伤小等优点,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就可获得较好的视力改善,可植入折叠透镜(ICL)植入术是目前其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后表面中心最高点与晶状体前囊膜表面的垂直距离被称为拱高,如果拱高异常则会带来严重并发症,术前可以通过多项检查来预测术后拱高,截至目前尚无最佳预测方式,本文以拱高为中心,讨论术后拱高的理想范围,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对现有预测方式做出分析,为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需再次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更换或取出术等二次手术的原因, 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术后效果。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爱尔眼科医院行ICL(V4c)植入术后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更换或取出术的屈光不正患者73例(74眼), 其中需调位47眼、更换26眼、取出1眼, 术后定期复查, 观察记录裸眼视力(UCVA)、拱高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等指标。以单纯ICL植入术眼68眼作为对照组, ICL植入后行调位术眼47眼为调位组, ICL植入后行更换术眼26眼为更换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因拱高过高与拱高过低行二次手术处理患者的拱高变化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调位组、更换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的UCVA、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及ECD减少量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单纯球镜矫正型和复曲面型ICL植入术后的更换率。结果: ICL植入术后进行ICL调位、更换或取出的原因有拱高异常、复曲面型ICL旋转和ICL位置异常。因拱高异常行ICL调位或更换59眼, 拱高过高者通过调位或更换小一号尺寸的ICL后均获得理想拱高, 而拱...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长期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试验研究。选取2013-01/2014-12于成都爱尔眼科医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ICL)植入手术患者64例107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6、12mo及术后每年随访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数、眼压、拱高、角膜内皮计数、眼轴以及手术安全性、有效性等,所有患者随访至2019-12均完成术后5a或以上的末次随访。结果:术前BCVA(LogMAR)为-0.08(0,-0.08),术后1a裸眼视力为0(-0.076,0),末次随访裸眼视力0.096(0,0.221),较术后1a,末次随访裸眼视力有所下降,这种视力改变主要与眼轴较术前有明显增长有关。BCVA在术后1a及末次随访结束较术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变。末次随访的手术安全指数平均为1.19±0.24,有效指数为1.00±0.29。散光晶状体在眼内长期稳定性良好,没有出现明显的旋转等。拱高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术后1a内,其后变化缓慢。眼压、角膜内皮计数无明显变化。本研究中2眼分别于术后3、5a出现晶状体前囊下混浊,无青光眼、色素播散等并发症出现。结论:ICL植入术矫正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ICL)更换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 年4 月至2016 年3 月在重庆爱尔眼科医院因ICL V4c在眼内的拱高低于100 μm而接受PPC-ICL更换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7 例(10 眼)。术后随访6 个月,观察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拱高、角膜内皮细胞数量(ECD)、瞳孔直径及眼压(IOP)等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术前和术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L植入术前、ICL更换术前及术后6个月UCVA(LogMAR)分别为1.52±0.29、0.02±0.08、0.00±0.08,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08,P < 0.001)。ICL更换术后6 个月UCVA、BCVA均较ICL植入术前UCVA、BCVA显著提高(P < 0.05),与ICL更换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眼ICL更换术后6 个月UCVA等于或超过ICL植入术前BCVA。ICL更换术后6 个月拱高(410±175)μm,较ICL更换术前[(74±25)μm]明显增加(t=5.93,P < 0.001)。ICL植入术前、ICL更换术前及术后6个月ECD、瞳孔直径、IOP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一术眼出现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随访期间亦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针对PPC-ICL植入术后拱高过低进行ICL更换手术是有效的,但远期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李琴  张少维  黄毅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9):1709-1711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2015-01/04期间在我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或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24例48眼,观察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开放距离(AOD500)、术后拱高(ICL-vault)、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裸眼视力(U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测量(IOP)、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术前与术后1、3、6、12mo均采用UBM测量ACD与AOD500四个方位,术前与术后4个随访时间节点的值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测量值均较术前降低,OCT测量拱高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CVA、UCVA均较术前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患者平均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BUT与术后4个随访节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术后泪膜稳定性变化不大,患者舒适度较好,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T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高度近视8例(15只眼),平均年龄(25.56±3.2)岁,经术前检查后符合入选标准,屈光状态稳定1年以上。14只眼矫正视力≥0.8,1只限0.6。11只眼行ICL植入,4只眼行TICL植入。结果15只眼中14只眼术后裸眼远视力等于或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3.33%),术后1d裸眼远视力≥1.0者10只眼(66。7%),0.5—0.8者4只眼(26.7%),0.4者1只眼(6.67%);随访6个月时矫正视力,12只眼≥1.0,2只眼为0.8,1只眼为0.6。4只眼TICL经随访6个月,散光轴偏差均〈10°。本组病例未发现前囊下晶状体局限性混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前房深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迅速,无回退,无严重并发症,适用屈光度范围广,特别适用于不适合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术矫正散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7例(100只眼)近视散光患者行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近视(-4,75~-23.0)D,平均(-11.23±3.92)D。散光(1.25—6.50)D,平均(2.61±0.92)D。随访6—24个月,主要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内皮计数、角膜曲率、眼压、前房、人工晶状体柱镜轴位和自身晶状体等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0-2.5)D,平均(0.78±0.67)D,35只跟随访2年,散光度变化在0.5D以内。95%眼裸眼视力(UCVA)和99%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达到或优于术前BCVA。术后3个月,TICL旋转大于30。占9.09%。3只眼眼压一过性升高,经降眼压治疗,1周内恢复正常。结论TICL可提高患者视觉质量,矫正散光效果准确,可预测性强,并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需再次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更换或取出术等二次 手术的原因,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术后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 郑州爱尔眼科医院行ICL(V4c)植入术后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更换或取出术的屈光不正患者73例(74 眼),其中需调位47眼、更换26眼、取出1眼,术后定期复查,观察记录裸眼视力(UCVA)、拱高和角 膜内皮细胞计数(ECD)等指标。以单纯ICL植入术眼68眼作为对照组,ICL植入后行调位术眼47眼 为调位组,ICL植入后行更换术眼26眼为更换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因拱高过高与拱高过低行 二次手术处理患者的拱高变化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调位组、更换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 的UCVA、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及ECD减少量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单纯球镜矫正型和复 曲面型ICL植入术后的更换率。结果:ICL植入术后进行ICL调位、更换或取出的原因有拱高异常、 复曲面型ICL旋转和ICL位置异常。因拱高异常行ICL调位或更换59眼,拱高过高者通过调位或更 换小一号尺寸的ICL后均获得理想拱高,而拱高过低的病例相对复杂,且拱高过高者行ICL调位或 更换的平均拱高变化量大于拱高过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01)。复曲面型ICL植入 术后发生轴向旋转且视觉质量欠佳14眼,其中12眼行调位后取得稳定、良好的效果,2眼调位后顽 固性旋转,通过更换手术方式才解决。术后1个月,调位组、更换组与对照组的UCVA、有效性指数、 安全性指数及ECD减少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球镜矫正型ICL植入术后更换率小于复曲 面型ICL(分别为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5)。1眼ICL植入术后出现ICL位 置异常、瞳孔区拱高上下差异大,行ICL取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 后效果理想。结论:拱高异常为ICL植入术后调位、更换或取出的最主要原因,拱高过高者行ICL调 位或更换后的平均拱高变化量大于拱高过低者,且更具规律性;复曲面型ICL旋转经调位后多数病 例可获得满意结果;ICL调位术和更换术相较于单纯植入术具有相当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发展及可植入式接触镜(ICL)的不断改进,ICL V4c植入术目前已经成为矫正中高度近视的主流术式之一。术后拱高是评价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在常规ICL V4c植入手术的基础上,如何优化手术以获得更理想的拱高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术前检查、术中手术设计以及术后随访为中心,总结分析优化ICL V4c植入手术的方案,为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低度近视患者植入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01/2017-06在我院接受ICL V4c植入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20例40眼,术后1wk,1mo,1a进行随访,观察UCVA、BCVA、SE、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结果:术后UCVA、BCVA均较术前提高(P<0.01),术后1mo与术后1a UCVA无差异(P>0.05),其余时间点UCVA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BCVA两两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SE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1wk平均SE接近0D。术后1a手术安全指数为1.05±0.14,手术有效性为1.07±0.14。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眼压均无差异(P>0.05)。术后1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无差异(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未见白内障、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等。术后满意度为100%。

结论:ICL V4c植入术是治疗中低度近视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术后1mo后视力稳定。  相似文献   


13.
杜改萍 《眼科研究》2011,29(3):284-288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IOL)是一种新的矫正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视觉质量包括视力、对比敏感度(CS)、波前像差及角膜的非球面参数(Q值)等。传统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由于切削改变角膜的非球面性导致术后视觉质量下降。可植入性接触镜(ICL)植入术具有矫治范围大和矫治高度近视及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在视觉质量的评价方面也优于LASIK。进一步提出对高度近视患者于术方案的选择,旨在寻求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进而获得最佳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植入新型中央孔型ICL V4c术后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01/2017-06在我院接受新型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58例116眼,术后1wk,1mo,1a进行随访,观察UCVA、BCVA、等效球镜、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结果:术后UCVA和BCVA较术前提高(P<0.01),术后1mo与术后1a无差异(P>0.05),其余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术后SE较术前降低(P<0.01),虽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1),但术后1mo与术后1a等效球镜几乎接近0D。术后1a手术安全指数为1.33±0.67,手术有效性为1.32±0.69。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眼压无差异(P>0.05)。术后1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无差异(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未见白内障、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等。术后满意度为100%。

结论:新型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术后1mo视力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UBM在活体状态下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osterior chamber phakic intraocularlens,PCPIOL)植入术后PCPIOL与虹膜、睫状体和晶状体的位置的关系及变化.方法 取高度近视患者33只眼接受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术后检查,手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作透明角膜隧道式切口,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contactlens,ICL)置于透明晶状体与虹膜之间,术中1点位作虹膜周切口.每只眼术前及术后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在术后1,3,6个月进行UBM检查观察ICL位置.结果 33只眼术前裸眼视力和最好矫正视力分别为0.04±0.06,0.5±0.3;术后分别提高为0.5±0.2,0.8±0.2,术后裸眼和矫正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视力(P<0.05).术后第6个月前房深度为(2802±297)μm,ICL的拱度为329μm,小梁虹膜夹角29.2°.UBM显示所有ICL均与虹膜表面有摩擦,22只眼中两个襻在晶状体悬韧带上;7只眼中一只襻在悬韧带上;另一只襻在睫状突上;4只眼中两只襻在睫状突上.20只眼中PCPIOL的两个襻顶点放置在睫状沟位置;6只眼中PCPIOL发生了旋转.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方法.寻找新的、准确的方法测量睫状沟水平直径对减少因为不合适的ICL长度造成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osition of posterior chamber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iris and the crystalline in vivo through UBM. Methods There were 33 eyes with high myopia who accepted surgery treatment All surgeries were performed using topical anesthesia and clear corneal incision. The posterior chamber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manufactured with STAAR collamer was implanted between transparent lens and iri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surgery, iridectomy was done at one clock. Each eye was examined carefully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The position of ICL was observed at 1, 3 and 6 months. Result All eyes of preoperative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 and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were 0.04± 0.06, 0.5± 0.3 respectively and postoperative were 0.5± 0.2, 0.8± 0.2 respectively. At sixth month of postoperative the anterior chamber depth was 2802± 297 m and ICL central vault was 329 m. UBM verified the contact between ICL and iris. Both haptics were supported by zonula in 22 eyes; one haptic was supported by zonula and other haptic by ciliary body in 7 eyes; Both haptics were supported by ciliary body in 4eyes. The extreme tip of two haptic was at sulcus in 20 eyes. In 6 eyes, rotation of the lens was observed. Conelusions Thephakic IOLs are a safet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he correction of high myopia. It is important that looking for a new and accurate method to measure sulcus diameter in order to reduce complication resulted by inaccurate ICL vaul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后近视患者早期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5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ICL V4c植入术,且术后1周裸眼视力(UCVA)<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1周UCVA(logMAR)≥0的近视患者64例(64眼)为视力恢复较差组;匹配同期在我院行ICL植入术,且术后1周UCVA≥术前BCVA的近视患者160例(160眼)为视力恢复较好组。检查患者术前非接触性眼压(NCT)、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SE)、白到白距离(WTW)、角膜曲率(K)、角膜前表面中央扁平子午线曲率(K1)、角膜前表面陡峭子午线曲率(K2)、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C)、中央角膜厚度(CCT)、瞳孔直径、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晶状体厚度(LT),测量患者术后1周的非接触性眼压(NCT)、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SE)、拱高,并记录术中植入ICL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预期晶状体残留度数和ICL直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V4c型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度及高度近视行V4c型ICL植入术60例(118只眼)的临床资料。术眼屈光状态为等效球镜度(-11.26 ±3.87)D。观察术后拱高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对比由...  相似文献   

18.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又称可植入式隐形眼镜(ICL),它为屈光不正的治疗提供了角膜手术以外的新途 径,可应用于高度近视、屈光参差、圆锥角膜等患者。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V4c型ICL,其特点是带 有中央孔,可改善房水的引流并增加晶状体前表面的房水循环,且术前或术中不再需要行周边虹膜 切除术。ICL植入术可有效提高裸眼及矫正视力,且术后眼压长期稳定。V4c型ICL植入术后白内障 发生率较传统V4型更低,其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高,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作 为矫正上述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随着ICL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有关ICL植入术的疗效及并发 症的讨论越来越多,明确手术的安全有效性,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评估和处理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 要问题。现就ICL植入术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