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茜草地上部分木脂素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茜草Rubia cordifolia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多种色谱材料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11个木脂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表丁香脂素(1)、开环异落叶松脂素(2)、(-)-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3)、lignans(+)-demethoxypinoresinol(4)、(+)-丁香脂素(5)、异落叶松脂素(6)、橄榄树脂素(7)、(7S,8R)-二氢脱氢双松柏醇(8)、4,5′-二甲基落叶松脂醇(9)、(+)-7R,8S-5-methoxydihydrodehydroconifery alcohol(10)、5,5′-二甲氧基-7-氧代落叶松脂醇(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皱盖假芝Amauroderma rude子实体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对皱盖假芝子实体醋酸乙酯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皱盖假芝醋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木脂素和2个已知的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酰乙酰酮(1)、(22E,24R)-3β,5α-二氢-麦角甾-7,22-二烯-6-酮(2)、(22E,24R)-麦角甾-6,9,22-三烯-3β,5α,8α-三醇(3)。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类成分,命名为假芝木脂素B。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药食同源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利用ABTS+自由基清除的活性筛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 从华中五味子根部70%丙酮水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uonin A (1 )、erythro-1-(4-hydroxy-3-methoxyphenyl)-4-(3,4-methylenedioxyphenyl)-2,3-dimethylbutane (2 )、奥斯楚拜脂素-5(3 )、9,9''-二羟基-澳白木脂素-5(4 )、(-)-8-羟基-α-铁杉脂素(5 )、(-)-戈米辛M1(6 )、五味子乙素(7 )、五味子丙素(8 )、戈米辛J (9 )、(+)-戈米辛k3(10 )、五味子甲素(11 )、五味子醇甲(12 )、rubrisandrin B (13 )、marlignan A (14 )、rubrisandrin A (15 )、滨南五味子乙素(16 )、异戈米辛O (17 )、marphenol A (18 )、(7''R,8''S)-3,4-dimethoxy-3'',4''-methylenedioxy-7,8-seco-7,7''-epoxylignan-7,8-dione (19 )、(7''R,8''S)-3,4-methylenedioxy-3'',4''-dimethoxy-7,8-seco-7,7''-epoxylignan-7,8-dione (20 )、machilolin-A (21 )、marphenol B (22 )、3'',4''-dimethoxy-benzoicacid-(3'',4''-dimethoxyphenyl)-3-oxobutyl ester (23 )。结论 化合物6 、7 、18 ~20 、22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 ~5 、16 、17 为首次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 ~4 、13 显示了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23.0、16.5、10.8、16.0 μmol/L,其中化合物4 的抗氧化活性较好,接近阳性对照维生素C。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黄皮Clausena emarginata茎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藻土、硅胶等多种柱色谱、MPLC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对小黄皮茎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其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BV2细胞一氧化氮(NO)的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小黄皮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16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uddlenol C(1)、hedyotol D(2)、hedyotol C(3)、3-(2,4-二羟基-3-甲氧基苄基)-4-(4-羟基-3-甲氧基苄基)四氢呋喃(4)、tripterygiol(5)、busaliol(6)、2,3-bis[(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methyl]-1,4-butanediol(7)、polystachyol(8)、丁香树脂酚(9)、nitidanin(10)、4-[3-hydroxymethyl-5-((E)-3-hydroxypropenyl)-7-methoxy-2,3-dihydrobenzofuran-2-yl]-2,6-dimethoxy-phenol(11)、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O-4′-sinapyl ether(12)、erythr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ether(13)、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苄基)-2-(4-甲酰基-2-甲氧基苯氧基)-丙烷-1,3-二醇(14)、rosalaevin B(15)和去氢双松柏醇(16)。结论化合物1~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和16对LPS诱导BV2细胞产生NO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e全植株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聚酰胺,正、反相硅胶柱,MCI及半制备型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分别采用Griess法和酶联法检测一氧化氮(NO)和白细胞介素-6(IL-6)以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筒鞘蛇菰全植株75%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5′-hydroxypinoresinol(2)、异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异落叶松脂素(4)、burselignan(5)、(+)-9-acetoxyisolariciresinol(6)、yunnanensin A(7)、(-)-开环异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开环异落叶松脂素(9)、二氢荜澄茄素(10)、secoisolariciresinol-9′-acetate(11)。结论化合物1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5、7、8、10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6.
怀山药茎叶化学成分及抗癌活性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怀山药Dioscoreaopposita地上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以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以及化合物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探讨得到的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从怀山药茎叶5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H-吲唑(1)、3-吲哚甲醛(2)、3-吲哚甲酸(3)、3-(2-羰基-丙基)-3-羟基-吲哚啉-2-酮(4)、胸腺嘧啶核苷(5)、尿嘧啶核苷(6)、3-hydroxy-3-(2-oxopropyl)-2,4-(1H,3H)-quinolinedione(7)、hematinic acid(8)、尿囊素(9)、2-乙基-3-甲基-马来酰亚胺-N-β-D-葡萄糖苷(10)、泡桐素(11)、(+)-8-羟基松脂素(12)、(+)-丁香树脂醇(13)、(-)-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14)、(7R,8S)-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5)、(2E,6S)-6,7-二羟基-3,7-二甲基-2-辛烯酸(16)、(2E,4S)-4-羟基-2-壬烯酸(17)、(2E,6S)-6-hydroxy-2,6-dimethyl-2,7-dienoicacid (18)、 amarantholidosideIV (19)、(9Z,11E)-13-methoxy-9,11-octadecadienoicacidmethylester(20)。化合物1、4、8、11~15、18、20在25μmol/L显著性抑制MCF-7细胞增殖,化合物1、4、8、12~14、18、20在25μmol/L显著性抑制HepG2细胞增殖。结论化合物1、3~5、10~12、15~20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8、11~15、18、20在一定浓度显著抑制MCF-7和Hep G2细胞增殖,具有潜在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取分离墓头回木质素类化学成分,研究墓头回木脂素类成分的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高效液相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化合物化学结构;MTT法研究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墓头回中分离得到3个木脂素类成分,鉴定其为:nortrachelogenin(Ⅰ)、(+)-pinoresinol(Ⅱ)、(+)-lariciresinol(Ⅲ);3个化合物体外对PC-3、SGC、NB-4等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墓头回中存在木脂素类成分,该类成分对PC-3、SGC、NB-4等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剂提取、萃取粗分离、硅胶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纯化技术,从采自北京郊区的尼泊尔菊三七栽培品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并参考文献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7S,8R-9'-O-乙基-去氢双松柏醇-9-乙酸酯(1)、9'-O-乙基-去氢双松柏醇(2)、去氢双松柏醇-9,9'-二乙酸酯(3)和(+)-梣皮树脂醇(4)。1为新的2,3-二氢苯并呋喃-8,3'-新木脂素型化合物,2~4均为首次从尼泊尔菊三七中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对4个化合物在DMSO-d6溶剂中的1H-和13C-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9.
分心木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HIV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 Fructus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方法运用柱色谱方法对分心木的9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理化常数鉴定结构,通过LEDGF/p75-IN蛋白复合体ELISA筛选模型对化合物进行抗HIV活性筛选。结果从分心木9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1)、(+)-松脂素(2)、(+)-(7R,7′R,7″S,7′′′S,8S,8′S,8″S,8′′′S)-4″,4′′′-dihydroxy-3,3′,3″,3′′′,5,5′-hexamethoxy-7,9′;7′,9-diepoxy-4,8″;4′,8′′′-bisoxy-8,′-dineolignan-7″,7′′′,9″,9′′′-tetraol(3)、2,3-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酮(4)、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酮(5)、3′,4′-二甲氧基苯丙二醇(6)、(2S)-3,3-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2-二醇(7)、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1-酮(8)、(1R,5R,6R)-6-{4′-O-[8″-(7″-(4″-hydroxy-3″-methoxyphenyl))glyceol]-3′,5′-dimeth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2-one(9)、curcasinlignan B(10)、evofolin-B(11)、(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12)、pinnatifdanin C I(13)、(+)-(7S,8S)-4,1′-dihydroxy-3,3′,5′-trimethoxy-7,8,9-trinor-8,4′-oxyneolignan-7,9-diol(14)、八角莲醇(15)、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3-羟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丙-1,3-二醇(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分心木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具有潜在的抑制HIV-1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滑桃树茎皮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6α-醇-3-酮(1),豆甾-4-烯-6β-醇-3-酮(2),7β-羟基谷甾醇(3),7α-羟基谷甾醇(4),schleicheol 2(5),蒲公英赛酮(6),abbeokutone(7),β-hydroxypropiovanillone(8),邻香兰醇(9),单棕榈酸甘油酯(10)。结论:化合物1~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秦岭白蜡树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木樨科梣属秦岭白蜡树Fraxinus paxian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陕西秦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秦皮甲素(esculin,1),秦皮乙素(esculetin,2),梣皮苷(fraxin,3),梣皮素(fraxetin,4),毛柳苷(salidroside,5),osmanthuside H(6),松脂醇-4,4′-二-O-β-D-葡萄糖苷(liriodendrin,7),3-(4-β-D-葡萄糖基-3-甲氧基)-苯-2-反式-丙烯酸[3-(4-β-D-glucopyranosyloxy-3-methoxy)-phenyl-2E-propenol,8],threo-syringylglycerol(9),euscaphic acid(10),3-羟基-1-(4-羟基-3, 5-二甲氧基苯)-1-丙酮(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11),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1-丙酮(ω-hydroxypropioguaiacone,12),芥子醛(sinapyladehyde,13),白桦酯酸(betulinic acid,14)和甘露醇(mannitol,15)。结论:化合物8~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发现,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建立辣木叶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辣木叶质量的差异,为辣木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辣木的开发与利用。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 Plus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05%磷酸溶液(B)(0~70 min,5%~30%A;70~75 min,30%~100%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测定5个不同产地12批辣木叶的指纹图谱,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和SPSS 21.0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建立辣木叶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14个指纹图谱共有峰,其中3个成分峰分别为没食子酸、芦丁、槲皮苷,为其有效成分。12批辣木叶中9批的相似度0.90,说明不同产地及同一产地不同地区辣木叶指纹图谱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为辣木叶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荔枝Litch chinensis核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MCI、ODS、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DPPH)方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荔枝核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素-7-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litchioside D(2)、异鼠李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6-O-啡酰基)-β-葡萄糖基-(1→3)-α-鼠李糖-7-O-α-鼠李糖苷(4)、5''-O-β-D-葡萄糖苷茉莉酮酸甲酯(5)、5''-O-β-D-葡萄糖苷茉莉酮酸丁酯(6)、5''-O-β-D-葡萄糖苷茉莉酮酸(7)、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8)、表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9)、pyrafortunoside A(10)、苯乙基芸香苷(11)、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2)、methyl-1-(β-D-ribofuranosyl)-imidazolin-2-one-4-carboxylate(13)、莽草酸甲酯(14)和莽草酸(15)。体外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3能明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为(27.9±2.8)μmol/L;化合物15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为(62.4±9.7)μmol/L。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其IC50为(109.8±1.5)μmol/L。结论 化合物1、3~6、9~15为首次从荔枝核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有较强体外抗炎活性,化合物15有一定的体外抗炎活性。化合物4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茜草科九节属植物黄脉九节Psychotria straminea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黄脉九节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的16个化合物,包括8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和5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杨芽黄素(1)、芹菜素(2)、山柰酚(3)、木犀草素(4)、香叶木素(5)、槲皮素(6)、山柰酚-4''-O-甲醚(7)、鼠李素(8)、7-羟基香豆素(9)、7-甲氧基香豆素(10)、东莨菪内酯(11)、羽扇豆醇(12)、30-醛基羽扇豆醇(13)、羽扇豆醇乙酸酯(14)、α-香树脂醇(15)和熊果酸(16)。该研究首次对黄脉九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除化合物6和9为首次从黄脉九节中分离得到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九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番荔枝科鹰爪花属植物毛叶鹰爪花Artabotrys pilosu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采用理化分析、NMR谱和MS谱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毛叶鹰爪花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达玛二烯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2)、羽扇豆醇乙酸酯(3)、白桦酸(4)、熊果醇(5)、熊果酸(6)、β-香树脂醇(7)、古柯二醇(8)、木栓醇(9)、木栓酮(10)、α-波菜甾酮(11)、豆甾-7-烯-3β-醇(12)、豆甾-5-烯-3β-醇-7-酮(13)、豆甾-3,6-二酮(14)、豆甾醇(15)和β-谷甾醇(16)。结论化合物15和16为首次从毛叶鹰爪花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为首次从鹰爪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19.
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缬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对该属药用植物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总结。缬草属植物除含有一定的挥发油外,化学成分主要集中于单萜类、倍半萜类、木脂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其中单萜类成分主要以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为主,根据其结构是否裂环分为环戊烷环环烯醚萜和裂环环烯醚萜。药理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具镇静、解痉、抗抑郁、抗肿瘤、抗A1阿糖腺苷受体性和细胞毒性,并对心血管有一定作用。鉴于目前缺少对缬草属研究的系统回顾和综述,该文对近年来发表的缬草属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光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研究中药通光藤Marsdenia tenacissim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SephadexLH-20等色谱方法对云南昆明产通光藤的醋酸乙酯可溶部位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共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已鉴定出其中 5个化合物 :大叶牛奶菜苷丁 (Ⅰ) ,大叶牛奶菜苷乙 (Ⅱ) ,牛奶菜醇 (Ⅲ) ,二氢牛奶菜醇 (Ⅳ) ,喙柱牛奶菜苷乙 (Ⅴ)。结论 :这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通光藤的醋酸乙酯可溶部位含有较多的甾体酯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