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总结有关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文献,综述鳞毛蕨属植物所合化学成分的种类、数量、结构、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鉴定。结果:到目前为止已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分离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58种,菇类化合物13种,黄酮类化合物4种,而且该属植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结论:我国鳞毛蕨属植物资源丰富,应将化学成分的研究与药理活性的研究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开发利用该属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总结有关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文献57篇,对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种类、结构进行综述.至今已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81个,萜类化合物18个,黄酮类化合物4个,其他类型化合物2个,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多样,而且大部分具有生物活性.我国鳞毛蕨属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化学的研究工作应与生物活性的研究工作相结合,对鳞毛蕨属植物的研究虽有很大进展,但对该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还不够深入,大多都集中在提取物的活性研究上,如能把化合物的筛选和其药理活性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将能很好地促进鳞毛蕨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香鳞毛蕨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为香鳞毛蕨的鉴别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形态,性状与显微鉴定。结果 首次阐明香鳞毛蕨的形态学理论。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制订香鳞毛蕨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丽  陈若芸 《中草药》2005,36(9):1427-1430
鳞毛蕨属中主要的药用植物为传统驱虫药,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国外作为驱虫药使用开始于1750年,后在英国、德国、日本和美国药典均有收录。除了传统的药理功效外,良好的抗病毒、抗肿瘤、抗菌、消炎、止血及子宫收缩等活性是当代研究者们关注的主要原因。化学研究表明该属植物的有效成分为其特征性成分——间苯三酚类化合物。以国内、外近期文献为依据,对鳞毛蕨属植物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概述相关的合成、生物合成、分离和鉴定等方法。为进一步开展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香鳞毛蕨主要含有间苯三酚类、黄酮类以及萜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文章对香鳞毛蕨近年来化学成分、对皮肤病作用及其药效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宽羽鳞毛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瑜  桂伟 《中草药》2006,37(9):1315-1317
宽羽鳞毛蕨Dryopterisc ryoitoana Kurata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该属全世界有400多种,其中我国有300多种,主要分布于中南及江苏、安徽、浙江、贵州、江西、福建、四川等地。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气喘、便血、痛经、钩虫病、烧烫伤。《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录了同属植物粗茎鳞毛厥(绵马贯众D.crassirhi-zoma Nakai)入药。该属植物所含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抗病毒和杀菌作用。为研究该植物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大叶鳞毛蕨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基源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大叶鳞毛蕨的根状茎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药材表面呈瘤状分歧;根茎分体中柱21~28个,在其侧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叶柄分体中柱4~6个,呈U字型排列;孢子表面瘤状、鸡冠状突起。结论:大叶鳞毛蕨具有显著的生药学特征,可为该药材鉴定、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香鳞毛蕨对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 (L.)Schott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000~1700m的山坡或岩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根据民间验方记载香鳞毛蕨对多种皮肤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曾对香鳞毛蕨的生药学和药效学进行过研究,本实验研究香鳞毛蕨的抑制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粗茎秦艽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实地调研及检索文献考证,考证了粗茎秦艽的药用历史,并对其资源分布、群落学特征、种植业现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粗茎秦艽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实地调研及检索文献考证,考证了粗茎秦艽的药用历史,并对其资源分布、群落学特征、种植业现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张彦龙  匡宏枫  高传军  刘威 《中草药》2006,37(7):991-992
香鳞毛蕨D ryop teris f rag rans(L.)Schott是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落叶多年生草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均有分布,野生资源以黑龙江省最为丰富。据民间验方记载,香鳞毛蕨对牛皮癣、皮疹、痤疮等皮肤病和关节炎均有疗效。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居民视其为“皮肤病的克星”。笔者将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香麟毛蕨进行了水蒸气蒸馏,得到棕黄色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检索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1仪器及试剂香鳞毛蕨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经东北林业大学聂绍荃教授鉴定为香鳞毛蕨D.f rag rans。气相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大叶鳞毛蕨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基源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大叶鳞毛蕨的根状茎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药材表面呈瘤状分歧;根茎分体中柱21~28个,在其侧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叶柄分体中柱4~6个,呈"U"字型排列;孢子表面瘤状、鸡冠状突起。结论:大叶鳞毛蕨具有显著的生药学特征,可为该药材鉴定、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任强  高桂花  周宋男  王慧云 《中草药》2014,45(8):1188-1198
鳞毛蕨属Dryopteris Adanson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因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而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与分析,对鳞毛蕨属植物中间苯三酚类、萜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相关的质量分析方法以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为进一步合理利用鳞毛蕨属植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香鳞毛蕨中间苯三酚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香鳞毛蕨中的间苯三酚衍生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个单体,分别鉴定为AspidinPB(Ⅰ)、Dryofragin(Ⅱ)、Aspidinol(Ⅲ)、AspidinBB(Ⅳ)。结论: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技术对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Bel-7402、HCT-8及A-549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共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geniposide,Ⅰ)、3S,5R,6R,7E,9S-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7-烯-3,5,6-9-四羟基-3-O-β-D-葡萄吡喃糖苷(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Ⅱ)、(6S,9R)-3-酮-a-紫罗兰醇-9-O-β-D-葡萄吡喃糖苷[(6S,9R)-3-OXO-a-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Ⅲ]、香鳞毛蕨苷a(fragranoside a,Ⅳ).结论 化合物Ⅳ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Ⅰ~Ⅲ在鳞毛蕨属植物中均为首次发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Ⅰ、Ⅲ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香鳞毛蕨治疗银屑病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对银屑病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尾部鳞片模型,研究香鳞毛蕨水提液及醇提液对银屑病的作用效果。结果 香鳞毛蕨醇提液对银屑病的作用效果较好(P<0.01)。结论 香鳞毛蕨对银屑病有一定疗效,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香鳞毛蕨中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香鳞毛蕨中的萜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个单体,分别鉴定为10-hydroxyl-15-oxo--αcad inol(Ⅰ)、A lb icany acetate(Ⅱ)、α-Cad inene(Ⅲ)、A lb icanol(Ⅳ)。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19.
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 L.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 000~1 700 m的山坡或岩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民间广泛用其治疗多种皮肤病,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只有关于香鳞毛蕨的生药学和药效学研究,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为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奠定基础.他们分别为:绵马素PB(aspidin PB,Ⅰ)、香鳞毛蕨素(dryofragin,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折叶苔醇(albicanol,Ⅳ)和10-羟基-15-氧代-α-杜松醇(10-hydroxyl-15-oxo-α-cadinol,Ⅴ).  相似文献   

20.
香鳞毛蕨D ryop teris f rag rans L.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 000~1 700 m的山坡或岩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民间广泛用其治疗多种皮肤病,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只有关于香鳞毛蕨的抑菌和药效学研究[1~3]。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4],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又分离鉴定出3个化合物,分别为:绵马酚(asp id ino l,Ⅰ)、十氢-5,5,8a-三甲基-2-亚甲基-1-萘甲醇乙酸酯(alb icanyacetate,Ⅱ)和α-杜松烯(-αcad inene,Ⅲ)。1仪器与材料X-6型熔点测定仪;核磁共振谱用V arian U-n ity INOVA 5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质谱用VGA ut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