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3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我们对 4 5例患者行保留腱索和乳头肌的二尖瓣置换术 (MVRP) ,手术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4 5例 ,均为风湿性心脏病 ,男 2 4例 ,女 2 1例 ;年龄 2 0~ 4 2岁 ,平均 2 9岁。其中二尖瓣关闭不全 (MI) 2 5例 ,二尖瓣狭窄伴 MI2 0例 ;按 NYHA分级 ,心功能 级 8例 , 级 2 8例 , 级 9例 ;平均心胸比率 0 .6 4。手术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 ,均经右心房、房间隔径路显露二尖瓣 ,根据患者二尖瓣具体情况和手术者的习惯决定保留全瓣或只保留后瓣 ,若后瓣增厚明显或瓣尖有钙化 ,可于心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行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2012年12月行MVR完整病例资料35例,其中保留二尖瓣全部后瓣及瓣下结构10例,仅保留部分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25例。结果本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2.86%(1/35),低心排综合征1例,呼吸系统并发症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老年人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时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的老年患者二尖瓣置换术210例,其中有72例(33%)在手术中保留后瓣及瓣下组织,其中保留二尖瓣全部后瓣及瓣下结构有28例,保留部分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44例。结果本组研究中死亡3例,死亡率为4.22%(3/72)。手术后共有2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0.55%(22/72),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等。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3±2.8)个月。有6位患者失去联系,随访率为91.67%。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患者在手术中采用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是安全可靠的,值得在临床上规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的临床疗效。方法 158例行二尖瓣置换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照组(常规二尖瓣置换术),收集手术前后心脏彩色超声检测左心功能的结果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与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左室内径(LV)、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均明显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高,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降低。结论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利于保护心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减少心脏破裂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提高,心脏保护的完善,心脏联合瓣膜病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手术(DVR)率日益提高。我院自 1992年 6月~1999年 11月共施治 34例 DVR术,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4~57岁,平均36.8岁,病程1~30年。4例伴中至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均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3例,风湿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赘生物1例。全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例(8.82%)、Ⅲ级26例(76.47%)、Ⅳ级5例(1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针对临床进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采取腱索自乳头肌断裂至卡瓣麻醉的具体实施方案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二尖瓣重度狭窄患者1例,针对其临床麻醉方案采用腱索自乳头肌断裂至卡瓣方式进行。结果本次手术顺利完成,患者于手术后6h恢复知觉,经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无异常,住院恢复2周后出院。结论针对临床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采用腱索自乳头肌断裂至卡瓣麻醉方式临床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并可有效避免相应临床并发症产生,是一种值得临床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全部保留二尖瓣的生物瓣置换术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77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部保留二尖瓣及部分保留二尖瓣两组行生物瓣置换术,对比手术效果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相当,全部保留二尖瓣术式左室破裂可能性更低,手术时间缩短,操作更简单。结论老年单纯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置换生物瓣时全部保留二尖瓣安全有效,可考虑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保留二尖瓣后瓣的二尖瓣置换术的经验。方法 对206例患者采用保留二尖瓣后瓣的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78例。结果 治愈205例(99.5%),死亡1例。结论 对二尖瓣疾病行保留后瓣的二尖瓣置换术,由于保留二尖瓣后瓣及其瓣下装置,有利于术后左心室功能的恢复,操作简便,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不同保留瓣下结构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效果,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心脏外科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后叶及瓣下结构的患者,而观察组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全瓣叶及瓣下结构的患者,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升压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室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Ⅰ级人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心功能Ⅳ级人数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9% (11/42) (P<0.05).结论 行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全瓣叶及瓣下结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完成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28例,男17例,女11例,均为二尖瓣关闭不全.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 Ⅱ级12例,Ⅲ级16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并发症(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二次开胸止血),随访心功能I~Ⅱ级.结论 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可减少左心室破裂的危险,改善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替换术28例报告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梁智星,李大奇,孙长恩,高南翔,郭建军,梁法禹洪洞县人民医院范建平二尖瓣置换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不仅有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而且可避免心肌破裂这一致命性并发症。我们从1990年12月至1992年9月期间连续行保留后瓣及腱索乳头肌二尖瓣替换术2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病人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31~54岁。病史1~27年。全部有心衰病史。心电图房颤心律11例。胸心比率0.54~0.8。超声心电图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瓣叶增厚,纤维化交界融合活动僵硬。舒张期开放幅度受限,前后瓣同向运动呈“城墙样”改变。腱索增粗,短缩与粘连。瓣口不同程度狭窄伴(或)关闭不全。左室舒张末内径(mm)48.15±6.90。收缩末内径(mm)34.71±9.34。瓣环直径(mm)48.82±9.42。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16例,二尖瓣狭窄为主12例。合并三尖瓣中度或重度关闭不全11例,全部行三尖瓣成形术。1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同期行主动脉瓣替换术。28例二尖瓣区采用25mm倾侧碟瓣10例,27mm18例。手术方法采用前正中切口,中度低温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VRP与MVRC在二尖瓣单瓣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疗效方面的优劣。方法 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二尖瓣单瓣置换术的544名患者病例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MVRP与MVRC两组病例,MVRC428例,MVRP11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术中具体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早期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情况无明显差别,MVRP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早期病死率明显低于MVRC组。结论与MVRC相比,MVRP能更好地改善心功能,降低术后病死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病变二尖瓣严重增厚、钙化,乳头肌及腱索融合缩短;瓣膜形态呈漏斗状者;二尖瓣合并关闭不全,成形困难者二尖瓣闭式扩张或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者;二尖瓣成形手术失败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变切除后不能成形者;术者对成形手  相似文献   

16.
120例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致血管内溶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 1 983年 4月至 2 0 0 2年 2月在本院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1 2 0例的随访调查 ,以研究影响术后溶血的各种因素 ,这对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 0例中 ,女性 6 8例 ,男性 5 2例 ,平均年龄 4 7.4 4岁 ,最小 2 1岁 ,最大 6 7岁 ;平均随访时间为 6 3.89个月 ,最少 1个月 ,最多 1 6 8个月。行二尖瓣置换术(MVR) 4 4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1 3例 ,双瓣置换术(DVR) 4 9例 ,再次换瓣 (Redo) 1 4例。使用进口双叶瓣 6 3例 ,国产侧倾碟瓣 5 7例。术前心功能等级 (NYHA) 级 1 …  相似文献   

17.
保留二尖瓣全部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但文富  徐亚东 《江苏医药》1995,21(9):607-607
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替换(MVR),切除前、后瓣叶及瓣下结构(位素及乳头肌)一直被视为常规手术方式。但这种水式损害了左室收缩的力学结构,术后易致心功能不全。我们于1992年4月至1994年2月共行保留二尖瓣全部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1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在二尖瓣瓣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二尖瓣瓣膜病变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二尖瓣成形术治疗45例(瓣膜成形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45例(瓣膜置换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心功能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瓣膜置换组相比,瓣膜成形组术后24 h输血量和住院天数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瓣膜成形组的左心射血功分数(LVEF)、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与瓣膜置换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瓣膜成形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瓣膜置换组(2.22%比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二尖瓣置换术相比,对二尖瓣瓣膜病变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效果更优,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术后输血量较少,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8例心脏瓣膜替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技巧。方法全组均为风湿性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病变。本组病例均是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经胸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采用右心房-房间隔径路。先置换二尖瓣,再置换主动脉瓣。有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采用连续缝合,主动脉瓣置换采用间断褥式缝合。结果死亡2例,总死亡率7.1%。24例获得随访,随访5年,心功能Ⅰ~Ⅱ级19例,占随访的79.1%,效果良好。结论掌握手术时机,改善心功能,术中心肌保护,注意瓣膜匹配,掌握好手术技术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机械瓣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机械瓣对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院因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155例,分为双叶瓣及倾斜碟瓣两组,比较手术前后及手术1年后两组间血流动力学超声参数。结果倾斜碟瓣与双叶瓣两组术前二维超声参数各房室内径及主、肺动脉内径、二尖瓣口面积差异均无显著意义,血流动力学参数中E峰、A峰、平均跨瓣压差(MPG)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但肺动脉收缩压(PASP)为(4794±2003)mmHgvs(3819±1116)mmHg(P=0001);术后2周内二维超声参数比较右室内径(168±032)cmvs(184±031)cm(P=0003),有效瓣口面积(EOA)为(271±043)cm2vs(237±048)cm2(P=0000);PASP由术前的显著差异变成(3453±1117)mmHgvs(3185±420)mmHg(P=0072);MPG手术前后之差分别为(771±589)mmHgvs(594±468)mmHg(P=0049),PASP手术前后之差分别为(1341±1659)mmHgvs(634±1076)mmHg(P=0004)。手术1年后部分患者复查,机械瓣EOA为(247±052)cm2vs(201±017)cm2(P=0001),PASP为(3100±334)mmHgvs(3253±473)mmHg(P=0259)。结论双叶机械瓣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优于倾斜碟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