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典所载连钱草命名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钱草”一名最初出现于《新修本草(唐本草)》,是积雪草(今之伞形科天胡荽属,积雪草属多种植物)的异名。大多数古代本草著作和许多现代文献均不称活血丹为“连钱草”。将活血丹称为“连钱草”,源于近代日本学者小野兰山的考证错误,现代学者已纠正其错误。在药材中,以“连钱草”为异名者颇多,以“连钱草”为药材正名极易引起混乱。鉴于以上原因,1995年版《中国药典》将活血丹以“连钱草”药材正名收载是不妥的,拟以“江苏金钱草”为宜  相似文献   

2.
孙启明 《中国药学杂志》1993,28(11):694-696
 积雪草源出《本经》,因无形态描述,致原植物无可考.梁·陶弘景不识。迨至唐·苏敬等撰 《新修本草》时,始注有“地钱草”与“连钱草”二异名。至此,本为“一药一名”的积雪草,分化为 “异名异药”的“三名三药”,按现代植物分类学鉴定:积雪草的原植物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地钱草的 原植物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或破铜钱;连钱草的原植物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本文拟就《本经》积雪草名实的演变与分化,作本草学的回顾。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药物名称、植物形态、产地分布、功效主治及实地考察等进行分析,确定了《本草拾遗》中所记载的伏鸡子根为今防己科植物金线吊乌龟Stephania cephalantha Hayata的块根,并将金线吊乌龟物种的始载年代上溯至唐代,建议将"伏鸡子"作为原植物的正名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药用植物鸡冠花的基原、入药部位、功效及主治及性味归经等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及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厘清了鸡冠花的药用历史。结论古代文献对鸡冠花的描述与今之植物志的描述相符;鸡冠子与青葙子的混淆始于《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并非今之独有;鸡冠花种子入药首载于唐代《本草拾遗》,鸡冠花入药首载于宋代《太平圣惠方》,鸡冠花苗入药首载于明代《本草纲目》,鸡冠花根入药首载于明代《普济方》;最早明确记载白、红鸡冠花入药的分别是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和《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白、红鸡冠花的功效和主治不同,并无优劣之分;鸡冠花的性味归经在历代的本草记载中不一致,有待于临床应用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读历代本草、医典古籍等资料,发现关于天竺黄的记载存在差异,为正本清源,该研究以本草古籍为基础,结合植物形态和调查研究,对其始载古籍、品名、功效主治和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考证。在早期记载中,天竺黄还有多个不同名称,例如竹黄、天竹黄、竹膏、竹糖、竺黄等,且目前所知最早使用天竺黄为正名的是《日华子本草》;在历代古籍中,有关天竺黄的记载最早也是出现于《日华子本草》,而非《蜀本草》或其他古籍。《日华子本草》对其产地、功效主治也进行了相关描述,虽因其认知有限,存在错误,但为今后研究天竺黄提供思路,对以后形成成熟的体系具有开创性意义。随着研究深入,天竺黄的功效主治从《日华子本草》开始也是一脉相承,古今变化不大且经历多年临床佐证,逐步完善;在考证过程中,笔者发现,古籍中关于天竺黄质量评价的记载不多,但也为今后天竺黄的质量等级标准的制定奠定相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萱草入药历史悠久,古今药用部位存在差异,现代仅以根入药,古代本草记载的药用部位还包含嫩苗、花等。通过整理历代本草文献,对萱草的名称、生境与品种及不同部位的功效主治进行了考证。结果表明,《本草拾遗》首次收载萱草,且开始区分药用部位,后世本草多采用“萱草”“萱草根”“萱草花”为正名。根据历代本草记载的植株描述,萱草具有根近肉质、中下部有纺锤状膨大、叶两边分垂且柔弱肥大、花朝开暮蔫、花金黄色、内花被裂片下部有“∧”形采斑、结实三角、子大如梧子且黑而光泽等特点,故而古代的萱草与现代的萱草为同一品种,即百合科萱草属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 L.,其生境、功效与主治从侧面也证实了这一结果。历代本草记载萱草以根、嫩苗、花为主要药用部位,现代中药著作一般仅收载根,明显与之不符。通过考证,有助于厘清萱草古今药用部位的实际情况,为萱草正本清源、正确用药及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梳理乌药本草沿革,发掘古今异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中华医典数据库及本草古籍中有关乌药的记载,对乌药的首载本草,名称,植物形态,产地、道地产区及品质,采收炮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使用禁忌,复方,伪品进行本草考证.结果:古今本草对乌药的认识大体一致,但出处上,尚存《开宝本草》与《本草拾遗》的争议;...  相似文献   

8.
郭瑞林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0):711-712
地牯牛为脉翅目蛟蜻蛉科中华东蚁蛉Eu roleonsinicus (Navas )的幼虫,又名蚁狮。以幼虫全身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西南等省区,陕西宝鸡地区是主要产地之一,因其尚未引起同道的注意,故文献极少。本品最早记载见于唐·《本草拾遗》“名砂子、倒行狗子、睡虫”。以后历代本草都有补充。如《生草药性备要》的“沙谷牛”,《本草求原》的“沙牛”,《陆川本草》的“沙牛虫”,《四川中草药志》的“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西河柳进行始载年代、古名称、原植物、产地和药性功效等的考证.方法:查阅并考证古代文献记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西河柳始载于<尔雅>,本草始载于<本草拾遗>;历代本草记载的名称有15余种,古代西河柳原植物的主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古今产地基本一致.现代西河柳的主要药性、功效和主治与本草相似,但有差异.结论:古今西河柳的来源、产地和药性功效等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积雪草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小平 《中药材》1997,20(8):420-421
经考证,以习性命名向以形态命名过程中,积雪草出现了同名异物的混乱现象。宋代《本草衍义》所载积雪草是伞形科的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而明代《本草纲目》、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所载积雪草为唇形科的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积雪草为旋花科的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相似文献   

11.
《本草纲目拾遗》(以下简称《纲目拾遗》)载有“南连”一药,其原植物是什么,迄今未见报道及论述.笔者认为“南连”是蓼科植物酸模(Rumexacetosa L.)的根,现试加以考证. 《纲目拾遗》记载:“(南连)一名土连,浙温台金华山中俱有之.出处州者,名处连.以形大毛轻者好,性较川连尤寒.”又引《百草镜》云:“土黄连,二月发苗,根叶与羊蹄大黄无异,但短小耳.三月抽茎,高有尺许,花细成穗,结实初青后红,子藏棱中,夏至后枯.出浙江者名慈连;安徽宁国府宣城出者粗肥,名宣黄连.”以上记载说明:①南连,又称着土黄连,功效与黄连相似,浙江、安徽都有出产,且随产地不同,名称略有不同.②南连的根叶形态与羊蹄大黄相似,惟叶片较为短小.这些记载与酸  相似文献   

12.
蔡永敏  邱彤  张玮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0):783-784
“天麻”(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干燥块茎) ,原称“赤箭”,又名“离母”、“鬼督邮”,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赤箭,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一名离母,一名鬼督邮。生川谷。”[1]但此后至隋唐时期的本草著作并未均沿用该书记载。如此后不久成书的《吴普本草》即以“鬼督邮”为正名,以“神草”、“阎狗”为异名载录本品:“鬼督邮,一名神草,一名阎狗。或生太山,或少室。  相似文献   

13.
草人 《中医药文化》2001,18(2):33-34
据笔者考证,宋代马志《开宝本草》谷精草文与苏颂《图经本草》江宁府谷精草图所反映的谷精草原植物,都是今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Androsaceumbollate(lour)Merr,而并非今之药用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 Erocaulon buerberiaum  Koern。今之谷精草始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演变过程如下。 谷精草的形态记载沿革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谷精草,白花细叶。”《日华子本草》:“(谷精草)二三月于田中生白花者。”宋代马志《开宝本草》:“(谷精草)二月、三月于谷田中采之。一名…  相似文献   

14.
田素英  梅全喜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175-2176
广东土牛膝的记载最早始见于清·何克谏所著的岭南本草书籍《生草药性备要》,书中以“斑骨相思”为名记载其:“味甘,性平,治跌打伤,壮筋骨,补足胫”[1]。其后的岭南本草著作《本草求原》《岭南采药录》均将其作为专治跌打损伤的药物记载,直到1955年广东新会老中医黄华庭公布他用广东土牛膝治疗白喉有效后,才在广东珠三角地区掀起一股研究应用广东土牛膝治疗咽喉疾病的热潮,其后,广东地区的中药专著《广东中药志》《岭南中草药撮要》《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等多把它作为治疗咽喉疾患的要药来收载[2],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后勤部编写的《常…  相似文献   

15.
经考证,《本草拾遗》所载的五毒草不是《唐本草》所载的赤地利,而应为蓼科植物野荞麦FagopyrumCymosum(Trev.)Meisn.。  相似文献   

16.
黄精的本草考证及民族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精最早载于《名医别录》,作为药食两用中药材出现,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尚未见对其药食同源内容进行系统考证。黄精与玉竹形态相似,常被混淆使用,且“女萎”与“葳蕤”常被认为基原同为玉竹。通过整理历代本草古籍,以明晰“黄精”“女萎”和“葳蕤”三者关系;从品名、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食药记载和使用禁忌来追溯黄精药食同源的历史沿革;并梳理黄精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以期传承和发展民族医药。结果表明,古时“黄精”及其异名源于象形、功能、产地等,名称蕴含丰富的神话色彩和道家思想;“黄精”“女萎”和“葳蕤”为3个物种,与前人考证不同;黄精幼苗、花、实及根茎均可食用或入药,其食用记载多于药用记载;《云南民族药志》《中国民族药志要》和《中国民族药辞典》等22本少数民族医药著作记载了26个民族对12种黄精的认识和应用;各民族因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人文习俗等差异,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17.
姚振生  范崔生 《中药材》1993,16(11):38-39
通过本草考证,证实《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的骨碎补及《证类本草》的舒州骨碎补,《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六的骨碎补,均为槲蕨科的槲蕨,《图经木草》,《本草衍义》的骨碎补应为槲蕨科的中华槲蕨,《征类本草》的戊有碎补,《植物名实图考》卷十七的骨碎补应是石莲姜槲蕨,《证类本草》的海州骨碎补,秦州骨碎补分别为骨碎补科的骨碎补和百合科的知母。  相似文献   

18.
高晓洁  张水利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4):2986-2986
目的:考证《本草纲目拾遗》卷三收载之紫背稀奇的基原。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药物名称、功效主治等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紫背稀奇的植物来源。结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紫背稀奇为今龙胆科植物双蝴蝶Tripterospermum chinense的幼嫩全草,并建议更正双蝴蝶的文献始载。  相似文献   

19.
广东土牛膝为菊科植物华泽兰的根。其药用历史最早记载见于清代何克谏所著的岭南本草书籍《生草药性备要》。在该书中收载了一味专治跌打损伤的岭南中草药“斑骨相思”,并载其“味甘,性平,治跌打伤.壮筋骨,补足胫,煲水洗亦可。一名土牛膝.又名多须公,又名六月霜,马食者最良”。此药是菊科植物华泽兰,即今天的广东土牛膝。  相似文献   

20.
王汉章  邬家林 《中药材》1993,16(7):39-40
本文以《名医别录》、《本草拾遗》和《本草纲目》记载的白菖为线索,结合植物调查实际,对白菖、泥昌、昌阳等进行系统考证,认为均系指植物水菖蒲A.calamus。并对其药用史、别称及功效等进行了考证和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