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炮制对乌头各部位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与其自身含量差异。方法:以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和三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生川乌、生附子中总生物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9%,1.33%。生川乌、生附子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总和分别为0.74%,0.96%;生川乌、生附子中三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0.032%,0.001%。生川乌炮制后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55%,三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为0.125%;附子的两个炮制品,白附片和黑顺片总生物碱含量降低,其含量分别为0.07%和0.05%,白附片、黑顺片中三种单酯型生物碱略有升高,其含量均为0.012%。炮制品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均未检测到。三种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含量比为,制川乌:白附片:黑顺片=11∶1.4∶1,三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比为,制川乌:白附片:黑顺片=10.5∶1∶1。结论:乌头不同部位中生物碱的含量差异较小,炮制后生物碱类成分含量变化较大。炮制对乌头不同部位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要大于其自身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2.
南方菟丝子不同炮制品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测定南方菟丝子及其不同炮制品(清炒、酒炙、盐炙)多糖的含量,从多糖变化角度探究炮制原理.方法:以南方菟丝子精制多糖测得菟丝子粗多糖对甘露糖的换算因子,以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南方菟丝子及其炮制品多糖的含量.结果:菟丝子多糖精制前后单糖组成无明显变化,多糖供试液在6h内显色稳定,重复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 3.02% (n =6).测得南方菟丝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清炒、酒炙、盐炙)多糖含量分别为6.71%,8.27%,8.54%,14.17%,RSD分别为0.59%,2.47%,1.40%,0.35%(n=3).结论:南方菟丝子经过炮制后多糖含量明显增加,以盐炙菟丝子含量为最高,酒炙菟丝子和炒菟丝子次之.  相似文献   

3.
野生乌头因产地不同,其所含成分的种类、含量而有差异。为了获得质量均一的乌头,日本三和生药株式会社从栽培的乌头中筛选出产量及成分含量高的块根,分为“三和1号”和“三和2号”进行试验,并探讨了栽培乌头子根的大小对其生长及乌头碱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参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人参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人参精制多糖测得人参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以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多糖的含量。结果:供试液在2h内显色稳定,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2.57%。人参多糖含量为28.56%,RSD为1.8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5.
中药质量影响中医复方功效的发挥,而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是评价中药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多糖作为中药的有效成分之一,由于其结构和组成极为复杂,其含量测定一直是难点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中药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基本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UV-Vis)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麻黄根多糖中单糖的种类和组成比例。方法:样品经三甲基硅醚化衍生,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麻黄根多糖的单糖组成。采用 DB -17毛细管柱(60m ×0.25mm ×0.25 mm),程序升温,柱温50℃,以40℃/min 至190℃,以0.5℃/min 至200℃,以1 C/min 至210℃,以20℃/min 至280℃,氦气作载气,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1∶20,柱流速1.2mL/min。 EI(70 eV),接口温度250℃,离子源温度250℃,扫描范围:m/z 43-500,扫描速率:2.5 scan /s。结果:麻黄根多糖中主要含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其摩尔比为7.59∶5.93∶9.94,还有少量的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可以准确测定出麻黄根多糖中单糖的种类和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7.
乌头及其炮制品中含糖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硫酸-苯酚法和硫酸-变色酸法测定了乌头及其炮制品以及它们的粗多糖的含糖量。结果表明:炮制过程中乌头各部分提取液的含糖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8.
周志友  陈浩 《江西中医药》2009,40(11):79-80
本文对多糖的提取精制技术以及多糖的结构确定做了简略的描述,并对多糖的技术研究的前景进行了粗略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乌头及其炮制品中粗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孝礼  刘成基 《中药材》1991,14(5):27-29
本文对比研究了生乌头、煮乌头和加压蒸乌头中粗多糖对小鼠血糖水平和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乌头炮制过程中加压蒸对其多糖上述药理作用无甚影响,而浸煮则使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0.
海芋中海芋多糖的组成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磊  周秀佳 《中草药》2004,35(6):644-646
海芋为天南星科植物海芋Alocasis odora(Roxb.)K.Koch的干燥根茎或大根芋A.macrorrhiza(L.)Schott的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现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癌肿,已成为上海地区中医抗癌的最有特色的常用药之一。海芋提取物也被用于治疗免疫抑制疾病。近年来,大量药理及临床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乌头净制的机制。方法:以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母根、子根、须根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11.20,11.70,18.40 mg.g-1;酯型生物碱含量分别为4.41,3.33,8.24 mg.g-1;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之和分别为0.90,1.07,2.18 mg.g-1;多糖含量分别为60.60,98.20,61.80 mg.g-1。结论:母根、子根、须根主要化学成分类别没有明显区别,但含量有差异;须根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之和是母根的2倍多,《中国药典》规定除去须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川乌高温烘制工艺.方法:HPLC和滴定法测定炮制品中6种生物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并以此为指标,选取烘制时间、烘制温度及软化方式等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综合评价其高温烘制工艺.结果:川乌高温烘制的最佳工艺为A5B3C1,即川乌经润透法处理,110℃烘制8h.结论:该优选工艺简单可行且易于控制,可替代川乌传统炮制工艺.  相似文献   

13.
藏药甘青乌头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藏药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凝胶,ODS,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青乌头大极性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 -7-O-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3),龙胆苦苷(4),吐叶醇-9-O-β-D-葡萄糖苷(5),二氢吐叶醇-9-O-β-D-葡萄糖苷(6),3,4-二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民族药铁棒锤炮制减毒原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铁棒锤不同炮制方法的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急性毒性试验比较铁棒锤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毒性的变化。结果:生品中的主要毒性成分为乌头碱、去氧乌头碱和3-乙酰乌头碱,炮制品中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降低,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增加,新出现了polyschistine-D,beyzoyldeoxyaconine,16-epi-pyroaconitine,16-epi-pyrodeoxya-conitine等生品中所不含的生物碱,从结构上分析,这些新增的成分由乌头碱等毒性成分转化而来。结论:铁棒锤的炮制减毒原理与乌头碱等有毒成分通过酯键水解和高温热解的方式转化成毒性小的成分有关,不同炮制方法均能够达到减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胁迫方式对牛扁光合光响应特性的影响,为牛扁在干旱地区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固定单侧水分胁迫(T1)、分区交替水分胁迫(T2)与对照两侧同时供水(T3)处理牛扁移栽苗3个“供水-胁迫”周期,各周期末测定相关指标.结果:交替水分胁迫下:①Pa在试验末期高于对照6.53%,显著高于T1处理,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以非气孔因素为主;②Tr和Gs分别低于对照15.61%,10.96%,WUE比对照提高25.21%,供水方式对WUE有很大影响;③Pmax,AQY,Rd比对照有所升高,均显著高于T1处理,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牛扁对光能的利用范围.结论:固定单侧水分胁迫虽然用水量比对照减少1/2,但其叶片活性和光合能力下降;分区交替水分胁迫不但用水量减半,而且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作用潜力也优于对照,逐渐提高了牛扁的抗胁迫能力,挖掘了其自身的生物学节水潜力,对干旱地区牛扁栽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附子道地性形成模式的梳理与考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附子道地性形成模式进行梳理与考证,为附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本草文献考证、附子产地调研及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附子的道地产区及其道地性的形成模式.结果:附子的道地产区为四川江油地区,其道地药材形成模式主要是生产技术主导型,具有精细而繁复的修根打尖栽培技术和精湛独特的加工炮制技术.结论:江油附子为著名的川产道地中药,应加强对其栽培技术和加工炮制技术的传承和创新研究,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干姜-附子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测定干姜单煎液及不同配伍比例(1∶2,1∶1,1∶0.5)干姜与附子合煎液中6-姜酚、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4种姜辣素类成分,探讨两药配伍使用可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醋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30 min,40%~90%B;30~35 min,90%~40%B。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0℃。结果:4种姜辣素类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100.9%~103.5%,RSD<3.0%。与干姜单煎液相比,干姜附子合煎液中姜辣素类成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与配伍附子量呈正比。结论:干姜与附子配伍可促进干姜中姜辣素类成分的溶出,从成分角度阐明干姜与附子配伍增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附子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系统查阅附子近40年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研究文献,对其现代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结果显示附子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其中以乌头碱(aconitine)骨架的C-19型二萜生物碱为主,其次为具有海替生碱(hetisan)、维替碱(veatchine)、纳哌啉(napelline)、光翠雀碱(denudatine)等骨架的C-20型二萜生物碱;除生物碱外,附子还含有黄酮、皂苷、多糖、脂肪酸等其他成分。附子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为强心、降压、镇痛、抗炎、增强免疫、杀虫、降血糖及毒性等作用。附子现代研究尽管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在阐明其传统药效作用及机制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雪上一支蒿是著名的有毒中药,但其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少,为进一步阐明其化学成分,作者开展了其8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各种色谱方法从其块根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经过波谱学鉴定为:次乌头碱(1)、中乌头碱(2)、塔拉地萨敏(3)、尼奥灵(4)、附子灵(5)、乌头胺(6)、雪上一支蒿甲素(7)、雷乌宁(8)、宋果灵(9)、异可利定(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硬脂酸(13)、三十烷醇(14)、软脂酸(15)、苯甲酸(16)、肌苷(17)。除化合物 1,7 外,其余15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藏药甘青乌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制备HPLC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甘青乌头乙醇总提取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后的剩余水溶液经AB-8大孔吸附树脂,依次用水,30%,60%,95%乙醇洗脱,合并回收溶剂分别得到各洗脱部分。从30%,60%乙醇洗脱部分共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丁香苷(1),香草酸4-O-β-D-阿洛糖苷(2),阿魏酸4-O-β-D-阿洛糖苷(3),阿魏酸4-O-β-D-葡萄糖苷(4),芥子酸4-O-β-D-葡萄糖苷(5),4-羟基-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2)-[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2)-[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9),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3)-(4-O-反式-对香豆酰基)]-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1→3)-(4-O-反式-对香豆酰基)]-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11),红景天苷(12),2-(3,4-二羟基苯基)乙醇 1-O-β-D-葡萄糖苷(13),(7S,8R)-去氢二松柏醇-9'-O-β-D-葡萄糖苷(14),citrusin B (15),异叶乌头碱(16),tanaconitine(17),山栀苷甲酯(18)和淫羊藿次苷B1(19)。除化合物 4,13,1617 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甘青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