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中药显微定量方法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生药内部的细胞组织构及细胞后含物,描述显微特征,制定显微鉴别依据来鉴定真伪的方法。目前,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尚在研究中,而我国大部分丸、散、膏、丹等成方制剂因其都是由几种、十几种、几十种粉末混合而成。各种成份之间存在着互相干扰,因此它的定性定量检查比较困难,特别是贵重中药含量无法确定。中药饮片和中成药采用显微定量是近几年研究的新技术方法。本文利用各种中药在显微镜下特征不同,选 相似文献
3.
中药显微定量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定重量的单味药材所含特征数为一常数,特征数与药材含量成显著正相关。用此法对混合粉末及中成药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与原配方含量相符,初步认为此法可用于中药及复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中药显微定量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利用优化的显微定量法作为化学方法的补充来检测中药吴茱萸质量。方法:对吴茱萸选取非腺毛为显微特征,以均匀设计法优化实验条件,采用优化的显微定量法测定不同吴茱萸样品粉末中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大小;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吴茱萸中的指标性化学成分柠檬苦素进行含量测定;用统计方法对不同吴茱萸样品中的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值与化学成分柠檬苦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吴茱萸中非腺毛显微特征常数值与柠檬苦素含量有相关性(P0.01)。结论:采用优化的显微定量法测定不同吴茱萸样品中的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大小,可以判断吴茱萸质量的优劣。本研究为吴茱萸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为中药质量检测体系进行有益的充实。 相似文献
6.
7.
8.
显微定量法测定消渴生津胶囊中的天花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渴生津胶囊是由天花粉、人参原料药粉及其它药味的提取浓缩干膏粉制成的胶囊剂。其中的天花粉因其化学成分较特殊,尚无合适的检测方法。我们采用显微法对天花粉进行了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为中成药中天花粉的测定提供参考。1实验材料消渴生津胶囊为天津乐仁堂制药厂制品,已知天花粉含量15.91%。天花粉与成药中天花粉为同批原料药,分别粉碎,全部过80目筛供试。2定性鉴别2.1方法:取成药粉末制备临时装片,镜检。2.2结果:a)石细胞黄色,类长方形,长约80μm,直径约67.5μm,孔沟多而明显,壁孔多数;b)大型具缘纹孔导管,不完整…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6,(6)
目的建立中成药橘红丸中款冬花的显微定量方法,对成药中款冬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取均匀设计方案,以被测物款冬花本身取代参比物,用容量分析的方法和显微定量法联用来测定款冬花的含量。结果款冬花的含量符合橘红丸在《中国药典》中的规定标准。结论建立的方法方便、快速的判断橘红丸中是否含有款冬花、投料是否足量,可为橘红丸的质量评价开辟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药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 ,用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纯度、甚至品质的重要手段。通常在药材的外形鉴别特征不明显或外形相似而组织构造不同、药材破碎不易辨认或区分、药材呈粉末状或鉴别中成药制剂时使用。1 不同形态药材显微鉴定的操作方法1.1 完整药材进行显微鉴定 :首先要把药材做成显微标本片 ,然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需做横切片 ,必要时做纵切片。对于花、叶类中药一般要做表面切片。为了清楚地观察组织构造、细胞及内含物的形状 ,必须把切片封藏在适当的液体中 ,并加热透化。1.… 相似文献
11.
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基础,是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前提,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与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常规分析方法相比,定量核磁共振技术(qNMR)样品前处理简单、分析检测速度快、无需自身对照品,集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于一体,适用于中药中各类成分的检测分析,或将作为一种有力的分析技术,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对qNMR的基本原理、定量方法和药典应用进行总结,重点介绍了qNMR在中药材、中药制剂、中药对照品及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qNMR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旨在为采用qNMR控制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提取是中药制药工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提取新技术的发展是中药制造工业技术升级转型的关键,关系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利用"灰思维方式",根据中药大部分药效成分未知的特点和中药物质基础整体特征,采用模拟口服给药经胃肠道吸收和转运的过程,得到有效成分更高的活性混合物。本文总结了半仿生提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并对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微波、超声波及酶法)辅助半仿生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进行总结,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在人类健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如何科学的回答中药安全性问题需要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案。基于数学模型和定量药理学研究思路,提出中药风险评估的新策略,即中药定量毒理学。中药定量毒理学基于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以及毒理学实验方法与定量药理学研究方法之间的相似性,对致毒关键要素、毒性物质及毒性机制进行系统评价,建立数学模型,为药品监管及临床应用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中药质量评控体系及安全用药方案。中药定量毒理学基于现代中药毒性认知,将为中药安全性和风险防控对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为中医药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护航。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古代医案导入《医古文》课程的教育模式。方法将本校2012级中医类专业本科学生按班级分为实验班125人(导入古代医案)和普通班97人,通过教学过程评价、问卷调查及成绩考核等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教学过程评价:实验班课堂气氛活跃,上课注意力较集中,师生互动好,课后师生交流比例高(实验班67%,普通班23%)。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在学习兴趣(78%)、学习的主动性(42%)、对专业的热爱(48%)和阅读古籍的方法(47%)等方面与普通班相比(60%、28%、27%、26%)有显著差异(P 〈0.05)。③成绩考核(平均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班分别为95.5、66、82.5;普通班为82、58、71,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古文课程导入古代医案的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对专业的热爱,可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提高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15.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是一种快捷、无损的绿色分析技术,其定量分析技术尤为发展迅速。该技术先以误差小、重复性好的实验方法获得化学参考值,常用方法为《中国药典》指定的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象色谱(GC)、毛细管电泳(CE)、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再借助于偏最小二乘(PLS)、人工神经网络(ANN)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来预测中药或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模型评价常用的指标有相关系数(R)、校正均方根偏差(RMSEC)、预测均方根偏差(RMSEP)及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等。目前,该技术在中药植物药及复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水分、浸出物及挥发油等的含量测定,矿物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以及制剂工艺优选和制药过程实时监测等方面已开展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NIR定量技术亦有许多薄弱及空白,但是随着迅速的推广,NIR定量分析技术在中药分析中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医医案承载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医案的研究是促进中医药学科发展、切实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的智库资源。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中医医案中海量的数据,需要合理运用这些数据去挖掘出其中隐藏的知识、思想内涵及用药规律。最传统的中医病案数据分析方法为领悟式分析方法,因个人的水平以及研究目的不同,导致结论的主观性较强,比较费时,研究结论推广性相对较差。而一般的统计学方法就是建立医案数据库或进行简单的症状、药物频次分析,如何从海量的病案数据中快速发掘出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就需要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并且需要融合数据库、人工智能、统计学、知识工程、信息检索、高性能计算机以及数据可视化等。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除个人领悟式分析方法,又介绍了频数分析法、多元(因素)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来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整理和继承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提供研究方法与思路。更深层次地挖掘隐藏在中医医案中的各种规律,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和临床,体现中医医案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数据挖掘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我国中医药数据挖掘研究现状,为更好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历年中医药数据挖掘文献,经人工拆分整理后,从年度变化、研究类型、研究领域、数据挖掘方法和软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得到中医药数据挖掘相关文献494篇,文献量逐年增加;文献类型中应用研究类文献占59.1%;研究领域中证候研究与方剂研究文献分别占29.39%和26.22%;数据挖掘方法采用关联规则、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文献占76.36%;数据挖掘软件使用商业化数据挖掘软件的文献占61.05%。结论数据挖掘技术适合处理中医药数据,但目前数据挖掘技术还未能改变中医药数据难以处理的大格局,只有充分利用并发展数据挖掘技术,才能将中医药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多为天然药物,药性温和,耐药性低,不良反应少。中药及其有效提取物在协调机体整体平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血液循环、解热镇痛及抗菌消炎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物质基础包括:糖类、苷类、生物碱等,作用机制与现代医学双向免疫调节相似,机理较为复杂,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