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是一种以中线部位进行性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的少见疾病,临床表现多形性,我们于1994年10月,收治一例多次误诊误治的患者,报道如下: 患者男,34岁,1992年9月,无明显诱因左眼睑及鼻部起水肿性硬红斑,疑为血管性水肿,服强的枯30mg/d,症状一过性消退后  相似文献   

2.
对致死性中线肉芽肿进行了组织病理,电镜观察,细胞表型研究及DNA分析,发现损害中的瘤细胞具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特征,认为本病实质上就是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并与其它几种面部中线破坏性疾病组成了一个病谱,属于这一病谱的疾病可能包括特发性中线肉芽肿,Wegener肉芽肿,中线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多形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淋巴瘤样肉芽肿及鼻部淋巴瘤等。本病最新命名-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3.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一种新的疾病?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近20余年在我国多个地区发现一种外伤后皮肤肉芽肿,所发现的20余例有以下特点:(1)面,额部轻微外伤史;(2)皮肤进行性暗红色斑块,不溃破;(3)可在皮损附近或远处出现新的斑块;(4)病理示组织细胞肉芽肿;(5)后期出现意识障碍,剧烈头痛,但无明显的脑膜刺激征;(6)全部病人在1.5-4年内死亡;(7)糖皮质激素可使皮损暂时好转,但显著加速死亡。(8)患者均来自农村。最近通过透射电 镜等肯定了1例皮损内存在至少两种细菌,结合以往发现的3例予以报道,鉴于该病凶险,在反映疾病特征的命名中加上“致死性”以期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4例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再探讨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的临床诊治过程,根据抗生素治疗中患者皮损、颅脑磁共振成像变化及最终结果,总结该病的治疗近况,提出抢救治疗的措施。结果:从3例患者皮损中成功分离出相同的严格厌氧性多形态杆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对皮损有明显效果,但颅脑损害尤改善,最终,1例无颅脑损害的患者治愈,3例伴颅脑损害的患者死亡。结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的治疗相当棘手,对于尚未累及颅脑的感染,林可霉素联合多西环素可作为首选。若已有颅内感染,除应用抗生素外,需积极考虑外科手术以期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5.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1例实验室检查及尸检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告1例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患者的诊疗经过,首次报告本病的尸检情况及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探讨其病原及死因。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厌氧培养等方法查找并确定致病菌,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及死后尸体解剖。结果:先后3次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出一种厌氧的革兰阳性多形性杆菌,其形态、生化特征类似痤疮丙酸杆菌及放线菌.分离出的病原体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皮肤损害为肉芽肿改变,尸检明确颅内为肉芽肿性炎症.且颅内病变系致死的原因。结论:本病的病原体是一种革兰阳性多形性杆菌,死因可能为颅内的继发性感染。  相似文献   

6.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感染动物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FBGT)的感染动物模型,以期为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建立实验动物学基础。方法:家兔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分4小组,每小组5只,第一组每只给予泼尼松5mg/d灌胃制造免疫抑制状态,第二组作为正常免疫状态对照,每只家兔分别皮内多点注射痤疮丙酸杆菌(P.acnes)标准株悬液或本病患者皮损内培养出的FBGT致病菌悬液,同时皮内注射^60Co照射24h后细菌悬液作为对照。取注射部位的斑块及脑组织行组织病理检查、电镜检查及严格厌氧菌培养,分离传代后进行鉴定。结果:注射细菌部位出现斑块,部分皮损内有多核巨细胞聚集;脑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细胞浸润;电镜发现脑组织中性粒细胞内有被吞噬的细菌。皮损内分离培养出的细菌经API鉴定为P.acnes,药敏试验与临床资料完全吻合。结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感染动物模型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及诊治建立了可靠的实验动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产于“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一种新疾病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 ,包括一份医学专业性报纸在内的 2 0余家媒体 ,不断出现一个重复率很高的信息———“中国医生发现了一种新病”。我们查阅相关专业期刊和报纸 ,尚未发现与此相关的专家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此病的声明或调查研究报告。也就是说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疾病尚没有得到专家委员会的论证和认可。而此时在媒体上广为宣传有悖于科学准则。我们对其中一些专业问题的认识不敢与“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一种新的疾病 ?”[1] 作者苟同 ,谨以此与高天文博士商榷。据对该病的描述 (见《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 0 0 1年第 15卷第 1期 5 6页争鸣园地 )…  相似文献   

8.
Wegener肉芽肿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分析22例Wegener肉芽肿病例,其中肺及鼻损害22例,皮肤损害15例。15例取活组织检查,其中鼻腔11例,肾脏2例,皮肤2例,12例为肉芽肿和血管炎组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9岁.因全身皮肤出现红斑、斑块、破溃及愈合后色素沉着16年,于2011年6月来我所就诊.16年前无明显原因患者双下肢出现暗红斑,同时膝关节内侧出现暗红色结节、溃疡,约3个月余自行愈合,留有色素沉着,后皮损缓慢蔓延至全身,无自觉症状.曾诊断"肉样瘤",未进行系统治疗.近1年来左额部及右肩背部出现暗红斑块,并破溃结痂,未愈合,自觉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儿童环状肉芽肿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依据和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收集的7例环状肉芽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例患儿中,女5例,男2例。临床表现为淡黄色或红色环状丘疹或皮下斑块,多发于四肢。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或皮下组织中有栅状排列的组织细胞团,其中心可见胶原变性。结论环状肉芽肿属良性自限性疾病,可依据组织病理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1.
11例Wegener肉芽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gener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且少见的多脏器受累的坏死性血管炎和肉芽肿性疾病。因其临床表现较复杂,不及时治疗病情进展较快,故为了更全面地认识此种疾病,我们对1987~1994年在我院住院的11例Wegener肉芽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诊断标准:依据1990年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的Wesener肉芽肿的诊断标准:①鼻和口腔症状。②不正常胸片。③尿沉渣分析异常RBC>7/HP。④病理改变为肉芽肿性炎症。符合2项或2项以上者即可诊断。Le…  相似文献   

12.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1例报告陈智勇,叶庆佾,陈其富患者男性,42岁。主诉鼻塞、鼻部渗出月余,发烧10天,于1992年9月25日住院。曾在外使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地塞米松等治疗1月,未见效果。平素体健,无传染病史。体检:急性病容,体温39℃。右颜面轻度肿...  相似文献   

13.
光化性肉芽肿 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光化性肉芽肿(actinic granuloma)为70年代后期确定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1~3],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易被忽视或误诊,现报告1例,以引起注意。患者,男,62岁,双前臂、手背、颈项部出现红斑、丘疹、结节半月,于1998年10月9日来院门诊就诊。患者患“日光性皮炎”5年,每年夏季于皮肤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立秋后可自愈。此次病程延长,出现结节、环状斑块。自觉症状不明显。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颈项、胸部、双前臂伸侧及手背部皮肤单个或群集的丘疹、小结节,直径0.3~0.7cm,正常皮色或淡红色,中央凹…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 例1,男,72岁,因躯干和四肢出现淡红色或淡灰白色斑片3年,于1994年8月10日就诊就于我科。1991年初患者躯干和四肢陆续出现淡红色或淡灰白色斑片,表面有少量鳞屑,不痒。既往体健,无外伤和传染病史。  相似文献   

15.
陈瑾  李惠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1):672-673
患者男,42岁因上唇肿胀、肥厚2年,于2002年1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上唇肿胀,无自觉症状,在多家市级医院诊断为“血管性水肿”,用抗抗组胺药治疗稍有减轻,但未完全消退。上唇逐渐肥厚,进展缓慢,无破溃、糜烂,无鳞屑。仍按“血管性水肿”治疗,在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后,改用泼尼松40~60mg/d治疗,能暂时缓解,停药则复发。  相似文献   

16.
皮肤真菌性肉芽肿是皮肤科临床最为常见的感染性肉芽肿性皮炎之一,我们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2000年1月-2010年4月间611例肉芽肿性病例中,对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组织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真菌肉芽肿性皮肤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以期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水平.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7岁.皮肤出现红斑4年,结节半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萎缩,Pautrier微脓肿形成,真皮大片状单一核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浸润,呈肉芽肿样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LCA(+),CD2(+),CD3(+),CD4(+),CD8部分阳性,CD45Ro(+),CD68部分阳性,CD20(-).诊断为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18.
报告1例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1岁。因全身起红斑、丘疹、结节6年,左侧眉毛脱落2个月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部分淋巴细胞核有异形。免疫组化染色示:淋巴细胞CD3、CD5、CD4阳性,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CD68阳性。结合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诊断为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患者女,49岁。因躯干及四肢红斑、斑块1.5年,间断发热半个月就诊。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萎缩变薄,真皮内片状密集分布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部分淋巴细胞核异形,真皮内可见肉芽肿病变。免疫组化:淋巴细胞CD3、CD4、CD5阳性,CD8散在阳性,组织细胞CD68阳性,T细胞样受体(TCR)基因克隆重排:TCRγ重排+。诊断: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1例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患者。方法:分析患者发病过程及诊治经过。结果:患者外伤后出现面部进行性红色斑块,先行全身抗结核治疗无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后患者皮疹明显改善,随即给予皮损内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1周后患者出现发热和意识障碍,结合皮肤病理活检及头部MRI诊断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结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