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与嗜铬细胞瘤有关的心绞痛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分析我院及我校一院自70年代以来30年间铬细胞瘤伴有较典型心绞痛患者20例。结果 与嗜铬细胞瘤有关的心绞痛发病率占整个嗜铬细胞瘤鹗2的16%,该心绞痛心电图可以是心肌劳损、心肌梗死或正常心电图。其血尿儿茶酚胺水平仅部分患者升高。结论 嗜铬细胞瘤伴有心绞痛的发生率较高;发生心绞痛的患者,血尿儿蔡酚胺水平及心电图均可以正常,术前诊断肾上腺  相似文献   

2.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儿茶酚胺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以及其他任何肾上腺能系统的嗜铬组织产生过多儿茶酚胺的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摘除肿瘤,患者可获痊愈。反之,可造成脑、心、肾等脏器严重而不可逆的损害。肿瘤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是引起嗜铬细胞瘤患者高血压及一切伴随症状的生化基础,因此儿茶酚胺含量增多,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重要依据。1病理生理儿茶酚胺是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激素和肾上腺素能神经所释放的化学介质。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肾上腺髓质释放E和NE,以E为主。在儿…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梁月有  郑克立  戴宇平  丘少鹏 《新医学》2001,32(12):730-731
目的:总结对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的24小时尿儿茶酚胺均有不同程度升高(690nmol/24h-1023nmol/24h),静脉肾盂造影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3例;单行B超或CT检查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分别为6例和5例;B超结合CT检查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7例。9例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平均存活期为8.5个月至38个月,中位数16个月;3例经儿茶酚胺检测,B超及CT检查诊断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因一般情况差或广泛远处转移未行手术,其中1例行化学治疗,均于9个月内死亡,结论:检测24小时尿儿茶酚胺,并行B超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何庭辉  张少玲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2):1096-1096
患者女 ,72岁。血压升高史近 2 0年 ,阵发性加重伴怕热多汗半年 ,于 2 0 0 1年 10月 6日入院。患者 2 0年来血压波动于 15 0~ 2 10 / 10 0~ 110 mm Hg(1mm Hg=0 .1333k Pa) ,无头痛、多汗、心悸、恶心 ,无面色发白和潮红 ,未经治疗。 3年前规律予心痛定、倍他乐克、开搏通等治疗 ,血压仍波动于135~ 180 / 90~ 10 0 mm Hg。近半年来血压升高阵发性加重 ,最高达 2 4 0 / 12 0 mm Hg,伴怕热、多汗、心悸 ,最低为14 0 / 70 m m Hg。患者体型消瘦 ,常便秘 ,睡眠差。否认糖尿病史。体格检查 :BP 16 0 / 10 0 mm Hg,体重指数 (BMI)14 .7kg…  相似文献   

5.
无症状的功能性嗜铬细胞瘤临床少见,瘤细胞胞浆内含有大量儿茶酚胺为物质,有些分泌颗粒密集于血窦壁外,是随时表现症状的基础。此类肿瘤应称为功能相对静止期,诊治时应与症状明显的肿瘤一样予以重视。但因缺高血压症状,测定血浆和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在正常范围,故术前易误诊,未作特殊准备,术中分离触摸肿瘤时出现高血压危象,一旦切除肿瘤又易发生循环衰竭。本文报告的2例无症状嗜铬细胞瘤病例,术前按功能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7.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yctoma,PCCT)90%位于肾上腺髓质,异位PCCT(10%)可发生在颅底至睾丸任何部位。最常见的异位是Zuckerkandle器官(邻近下肠系膜的交感神经丛)[1]。由于其不能合成分泌肾上腺素,因此,临床表现与肾上腺髓质内PCCT不同,且为多发倾向,恶性发作率为23.91%[2]。本文分别概述如下。1胸腔内嗜铬细胞瘤杨华章等[3]报道一男患,因近3个月阵发性心悸、头痛、出汗等症状明显增剧,肿瘤明显增大并侵犯胸格,考虑是良性PCCT发生恶变。患者病初已有阵发性高血压等PCCT临床表现,并发现胸部肿物。但因其父有高血…  相似文献   

8.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来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肿瘤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 ,据统计 ,约占初诊高血压患者的0.1 %~0.5 %[1],也有相当比例患者无典型症状而属偶然发现。作者收集了本院1997年1月~2001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34例 ,作如下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中男19例 ,女15例。年龄22~74岁 ,平均42.4岁。20例(58.8%)患者有典型的阵发性高血压症状 ,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出汗 ,面色苍白 ,其中2例盆腔内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排便后出现剧烈头…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化学法检测尿儿茶酚胺诊断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的生化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嗜铬组织分泌过多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的肿瘤。约占高血压患者的0.05%~0.10%。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40~60岁者多见,女性稍高于男性。主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但在交感神经系统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如主动脉旁的交感神经节、颈动脉体、嗜铬体等处。国外报道72%~82%发生在单侧肾上腺,3%~11%发生在双侧肾上腺,9%~19%在肾上腺外,恶性嗜铬细胞瘤约占7%~15%。本院1958~1998年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286例嗜铬细胞瘤中,男125例,女161例(男女比为1∶1.3)。肿瘤位于肾上腺内220例(76.9…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嗜铬细胞瘤(PCC)在缺乏儿茶酚胺(CA)测定条件下的定性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CC的临床特点及24小时尿VMA测定,立其丁试验为定性诊断。结果:临床主症为高血夺、头痛、心悸、多汗;24小时VMA测定、立其丁试验均阳性,阳性率达100%。22例患者全部诊断为PCC。结论:本组病例资料提示:PCC、VMA测定及立其丁试验仍可作为本病的筛选试验,且为价值较高,方便、经济的定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嗜铬细胞瘤约占高血压病的0.5~1%,至少90%以上的患者可经手术治愈,遗憾的是有些患者未经手术治疗,即由于嗜铬细胞瘤的各种急症发作而死亡,因此对嗜铬细胞瘤的各种急症状态应有所了解,并能及时而正确地予以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院自1965~1988年以来已抢救成功并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8岁,体重62kg,因阵发性头痛、胸闷、胸痛3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3年前出现阵发性头痛、胸闷、伴心慌、双眼视觉模糊,一般多发于心情紧张时。当时未予重视,近1个月来头痛、胸闷、胸痛症状加剧,发作较以前频繁,发作时血压可达210/140mmHg,有时咳嗽或深呼吸均会出现头痛等症状。入院查体:血压135/80mmHg,心率98次/min,心电图示:心肌损害,酚妥拉明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15.
嗜铬细胞瘤因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常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临床症状,手术治疗为其根本方法,对于无症状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不充分易出现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我们成功治疗了1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术中出现儿茶酚胺诱导的心肌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3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研究提出了对本病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诊断的方案和具体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失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75年1月至1986年12月共收治嗜铬细胞瘤17例,误诊8例,其中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3例,冠心病、垂体瘤、上消化道出血、昏迷、甲状腺机能亢进各1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现择典型病例分析如下。典型病例例1:男性,50岁。反复发作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2年,含服硝酸甘油片可以缓解,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给于消心痛、心痛定等药物治疗。近一个月来上述症状发作频繁,严重时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该症状均于左侧卧位或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6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其主要的CT表现特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2004年1月—2014年1月16例经CT检查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为22~54岁,平均年龄为38.5岁。其中有12例患者表现为高血压(阵发性高血压为9例,持续性高血压为3例),平均血压≥170/110mmHg,最高为230/150mmHg。  相似文献   

19.
原代培养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生长和分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生长和分泌的特征。方法连续分次消化人嗜铬细胞瘤组织,进行细胞原代培养;用细胞计数方法测定生长曲线,同时收集细胞液,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其中儿茶酚胺的水平,绘制时间-分泌曲线。结果在培养的第3天,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数目开始逐渐增多,第6天达高峰,第7天后细胞数目减少;在细胞培养第1~2天,细胞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明显下降,第2~8天无明显变化,多巴胺(DA)浓度在1~8天无明显变化。结论人嗜铬细胞瘤在体外培养时,增殖不显著,但分化明显,其儿茶酚胺的水平,在培养最初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尿儿茶酚胺中间代谢产物测定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是具有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的嗜铬组织肿瘤,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交感神经丛的嗜铬细胞,为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患者体内产生过多的儿茶酚胺,临床症状多样,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兼有其他代谢紊乱症群。嗜铬细胞瘤府隋凶险,变化多端,如不及时治疗易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而导致死亡。高血压发作期间尿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中间产物: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增高,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