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探讨母亲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足月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35例足月妊娠分娩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36例足月妊娠的正常产妇为对照组,于剖宫产当天上午8:00~10:00及胎儿娩出后即刻分别采集母亲血及新生儿脐血,测血糖、胰岛素、皮质醇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新生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示,出生体重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空腹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下调、空腹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上调(P<0.05);皮质醇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母亲胰岛素敏感性与皮质醇的结果与新生儿组的结果一致。全部研究对象母亲空腹血清胰岛素与新生儿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均具有显著相关性;母亲与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母亲与新生儿胰岛素抵抗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母亲与新生儿胰岛素分泌指数无显著相关性。母血清皮质醇水平与新生儿血清皮质醇水平两者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致新生儿发生低胰岛素敏感性或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新生儿50例作为观察组,胎龄为32~40周,选择正常足月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新生儿脐带血对其分别进行脐带血血清胆红素浓度的测定。新生儿出生5~7天内,每日应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检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水平和生后5~7天内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高于正常足月新生儿(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作为围产期慢性缺氧原因之一,可致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增高,并且其程度愈重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愈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与112例正常孕产妇的早产儿出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自发性早产率、新生儿发病率、平均胎盘质量、密度等,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足月儿发生率、足月儿体重、早产儿体重、平均胎盘质量、平均胎盘密度、平均出生体重与平均胎盘重量比值(MBW/MPW)等均低(少)于正常组(P0.01或P0.05);而早产儿发生率、自发性早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平均胎盘密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可造成较严重的伤害。孕期定期检查,早期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保证新生儿健康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前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GDM孕妇9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严格组50例和宽松组47例,选择同期血糖正常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三组孕妇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血糖水平、新生儿体质量以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宽松组和严格组(P<0.05);严格组的血糖水平、新生儿体质量以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宽松组(P<0.05);孕妇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72,P<0.05)。结论产前孕妇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对GDM患者产前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有利于母体和新生儿健康,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巣氏病例对照研究法选择正常健康足月妊娠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轻度子痫前期孕妇、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各30例,分别在初次就诊时和疾病诊断时检测血清和肽素水平,比较4组孕妇血清和肽素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血清和肽素水平与血压、24 h蛋白尿定量的相关性。结果初次就诊时及疾病诊断时4组孕妇的血清和肽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初次就诊时除妊娠期高血压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的血清和肽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诊断时两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在疾病诊断时的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初次就诊时的血清和肽素水平(P0.001)。血清和肽素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均呈正相关性(r=0.448,P0.001;r=0.613,P0.001;r=0.847,P0.001)。结论血清和肽素水平可能作为HDCP的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孕早期检测血清和肽素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HDCP的发生,值得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脂质代谢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方法。病例选择2008~2009年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按照病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GH)、轻度子痫前期(M-PE)、重度子痫前期组(S-PE),共330例。对照组选择与病例组同时期就诊的正常妊娠孕产妇,共296例。调查研究对象的孕前体重,检测血清TG、TC、APOA、APOB、HDL-C水平。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孕前体重指数(BMI)、血清TG、TC、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GH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脂质代谢平衡失调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其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和新生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进行综述,从而系统了解其研究进展,对积极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改善新生儿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新生儿重症医学的发展,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已成为新生儿研究的热点之一,由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明显升高~([1])。在妊娠早期就能检测到胎儿凝血蛋白~([2]),且在胎儿发育的不同阶段逐步成熟,造就了胎儿独特的凝血平衡系统。一方面出生时新生儿维生素K依赖性促凝因子Ⅱ、Ⅶ、Ⅸ、Ⅹ活动水平为成人水平的50%,抗凝血蛋白C和S水平明显低于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血血清中MMP-1及TIMP-1的表达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4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实验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8例、轻度子痫前期9例、重度子痫前期16例,同期30例正常晚孕妇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脐血血清中MMP-1及TIMP-1的表达。结果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加重,脐血血清中MMP-1表达逐渐下降,新生儿出生体重逐渐下降,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551,p<0.01);但各组间TIMP-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脐血血清中TIMP-1的表达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无相关性(r=-0.107,p=0.369>0.05)。结论 MMP-1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存在相关性,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并发症,目前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近年,许多学Ё者提出滋养细胞机能紊乱与本病发病关系密切.与其相关的因子有抑制素及表皮生长因子,二者参与调控滋养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侵蚀性生长.该文就抑制素及表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与正常妊娠的关系及它们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孕期体重增加现状,并探讨其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以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族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714例孕产妇进行既往生育史、孕前体重、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的调查,比较分析不同民族孕妇孕期增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乌鲁木齐市产妇孕前BMI指数为(21.63±3.68)kg/m2;孕期增重(16.89±5.82)kg;新生儿出生体重(3.30±0.51)kg;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孕前BMI、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低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高于汉族(P<0.05);汉族新生儿体重分组不同,产妇的孕期增重及孕前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增重有关。结论: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影响,孕前控制体重、孕期控制适宜的体重增长有利于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There is mounting evidence that maternal exposure to ambient air pollution during pregnancy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birth outcomes. We examined birth weight and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 <10th percentile for age and gender) among 26,617 singleton full-term births in Brisbane, Australia (July 2000-June 2003), in relation to ambient pollution during pregnancy. We also examined head circumference (HC) and crown-heel length (CHL) among a sub-sample (n=21,432) of the term neonates. Maternal exposure to PM(10), visibility reducing particles (bsp), O(3) and NO(2) was assessed by calculating average exposure estimates over months and trimesters of pregnancy based on a citywide average of the pollutants. Linear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these pollutants on the birth outcomes after adjusting for potential confounders and season of birth.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were based on an inter-quartile range (IQR) increase in exposure as well as quartiles of exposure with the lowest used as a reference category. Trimester- and monthly specific exposures to all pollutan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either birth weight or HC, or an increased risk of SGA. An IQR increase in NO(2) during the third trimester wa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CHL (beta=-0.15cm, 95% CI -0.25 to -0.05cm) and this was concentrated around exposure during month nine. No other polluta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CHL. In conclusion, there was no strong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ambient air pollution during pregnancy is associated with sub-optimal fetal growth in Brisbane.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孕26~44周初生儿头围与胸围比值关系,探索初生儿胎内体格发育规律。方法:引用2005年深圳不同胎龄初生儿头围、胸围均值和1986年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头围、胸围均值,研究孕26~44周初生儿头围与胸围比值关系。结果:2005年深圳孕26~28周初生儿平均头围均值为26.3cm、胸围均值为24.3cm,头围与胸围的比值为1.08:1;孕37周头围均值为32.9cm、胸围均值为32.2cm,比值为1.02:1;孕41周头围均值为34.1cm、胸围均值为33.4cm,比值为1.02:1;孕44周头围均值为34.9cm、胸围均值为33.7cm,比值为1.04:1。结论:头围与胸围的比值与孕周大小有关,孕周越小比值越大,随着孕周增大比值不断变小;孕26~37周是头围发育的快速增长期,显示了脑部优先发育的生长规律,男性头围发育明显快于女性;孕37~43周是头围与胸围的均衡发育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深圳市妇女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7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产检的孕12周以内身体健康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孕早、中、晚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追踪监测其体重变化并收集孕妇分娩及婴儿出生情况等资料.结果: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21份,孕前消瘦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均显著低于孕前体重正常及超重/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8%,高于其他两组;孕前超重/肥胖组的巨大儿发生率为6.9%,高于孕前消瘦组的2.9%.将孕期增重划分为<10 kg、10~ 15 kg、15~20 kg及>20 kg 4组进行比较,孕期增重<10 kg组新生儿出生身长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3%,高于其他各组;孕期增重>20 kg组的巨大儿发生率为6.6%,高于孕期增重<10 kg及10~ 15 kg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分娩孕周、怀孕次数及孕妇身高等因素后,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格有影响(P<0.05).结论: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格关系密切,育龄妇女孕前应尽量达到正常体重标准,孕期保持适宜增重,确保胎儿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5.
王燕  胡传来  张勤  陶兴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806-1808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1 419例单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孕妇的基本情况,定期产前检查时记录孕周并测量体重,随访研究对象妊娠结局。并采用LMS法分别建立孕妇不同孕前BMI组孕期不同周次增重的百分位数曲线。结果:超重组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最高,正常组次之,低体重组最低,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BMI<18.5的低体重组孕妇小于胎龄儿的检出率要高于其他两组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S曲线示三组孕母孕期体重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孕早期三组体重增重甚少,孕中期体重增加小于孕晚期。孕前低体重组孕妇孕期总增重较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多。结论: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有密切关系,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16.
大连汉族学生足长,足围与体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飞  赵薇 《中国学校卫生》1999,20(6):427-428
目的:了解大连汉族学生足长、足围与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邵象情的人体测量学方法,调查了大连7~17岁1196名(男591,女605)汉族学生的体重、足长和足围,并研讨了足长、足围与体重的回归关系。结果:大连汉族学生的足长、足围和体重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体重平均年增长值男性为3.6kg,女性为3.1kg;足长平均年增长值男性为0.65cm,女性为0.50cm;足围平均年增长值男性为0.51cm,女性为0.37cm。由足长推算体重的回归方程:男性是y=5.33x-76.806,女性是y=5.455s-76860。由足围推算体重的回归方程:男性是y=6.479x-95.260,女性是y=7.061s-101.937。结论:大连汉族学生足长、足围与体重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惠龙  黄小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03-2207
目的:制定孕26~45周初生儿体格发育衡量均值,探讨初生儿宫内体格发育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测量方法按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结果:孕26~28周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平均均值分别为1.23 kg、38.4、26.8、26.3、24.3 cm,孕37周时均值分别为2.93 kg、49.2、33.2、32.9、32.2 cm,后者分别是前者的2.38倍、1.28倍、1.24倍、1.25倍、1.32倍,均值最大值出现在孕41周分别为3.42 kg、51.0、34.3、34.1、33.4 cm。在孕28周至孕37周期间,平均每个孕周体重增长值为0.19 kg,平均每个孕周体重增长率为9%,是体重快速增长期;在孕38周至孕41周是体重发育缓慢增长期,平均每个孕周增长值为0.12 kg,孕周增长率平均为3.8%;结论:初生儿宫内体格发育与胎龄密切相关,胎龄越小,孕周均值增长率越大,胎龄越大,孕周均值增长率越小;随着胎龄增加孕周均值不断增长,孕41周出现均值最大值,之后均值的增长平缓,逐渐变为负增长。初生儿宫内发育均值存在男高女低的性别差异,形成差异的孕期是:身长和头围均值从孕27周起、体重均值从孕29周起、坐高均值从孕34周起、胸围均值从孕35周起显示了男高女低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刘惠龙  黄小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72-2474
目的:为研究21世纪初生儿体格发育状况,制定2005年深圳地区初生儿体格发育衡量均值,并与其它城市比较。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直接观测法,按1975年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结果:①2005年深圳地区总平均正常足月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男性为3.34kg、50.7cm、34.1cm、33.9cm、33.2cm;女性为3.24kg、50.3cm、33.9cm、33.6cm、33.0cm;男婴比女婴分别增加0.1kg、0.4cm、0.2cm、0.3cm、0.2cm,P<0.01。②2005年深圳户口正常足月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男性为3.33kg、50.6cm、34.0cm、33.9cm、33.2cm;女性为3.25kg、50.2cm、33.9cm、33.7cm、33.0cm。③2005年深圳籍贯正常足月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男性为3.25kg、50.4cm、33.8cm、33.8cm、33.1cm;女性为3.23kg、50.2cm、33.8cm、33.5cm、33.0cm。结论:①2005年深圳地区总平均足月初生儿男婴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比1995年九市城区增加0.04kg、0.3cm、0.2cm、-0.4cm、0.5cm,P<0.01;女婴均值比1995年九市城区增加0.04kg、0.5cm、0.4cm、-0.3cm、0.4cm,P<0.01。②深圳暂住人口和深圳地区总平均的男女体格发育五项均值完全相同;深圳户口部分均值略低于深圳地区总平均;深圳籍贯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明显低于深圳地区总平均均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间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ET-1、NO水平。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ET-1水平与正常孕妇组比较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②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ET-1水平较正常新生儿组均明显升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NO水平较正常新生儿组明显降低。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血ET-1水平均出现异常升高、NO生成减少,提示其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对其新生儿的病理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质量,探讨母亲方面可能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为有效开展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4月到潍坊市人民医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和潍坊市奎文区妇幼保健院就诊或分娩的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调查460名新生儿,身高、头围、胸围、双顶径等均在正常范围内,临床Agpar评分>7分的均在95%以上;出生体重<2.5、2.5~4.0、>4.0 kg的分别占9.67%、86.59%、3.74%。出生体重正常者所占比例,母亲居住地在农村、郊区、城区的分别为59.41%、90.32%、90.18%(P<0.01),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者分别为80.95%、89.27%、90.24%(P<0.05),无固定收入、个人月均收入<1 000、1 000~1 999、≥2000元者分别为80.52%、96.55%、91.93%、84.00%(P<0.01);怀孕期间有、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分别为65.71%、88.45%(P<0.01),患、未患病或感染病毒者分别为77.78%、88.71%(P<0.01);有、无异常孕产史者分别为76.79%、87.80%(P<0.05)。[结论]新生儿,身高、头围、胸围、双顶径等均在正常范围内,部分体重偏低,居住在农村、怀孕期间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是导致出生体重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