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27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DM组)67例,不合并糖尿病患者(非DM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血压,观察其冠状动脉受累情况.结果 DM组的甘油三酯(TG)、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和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FBG)明显高于非DM组(P<0.01).吸烟数、收缩压及舒张压DM组均比非DM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53.7%)明显高于非DM组(36.9%),而单支病变发生率(20.9%)显著低于非DM组(41.3%)(P<0.05),弥漫性病变发生率(64.2%)显著高于非DM组(45.0%)(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血脂异常高发,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综合干预血糖及心血管病的其他高危因素,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临床危险因素,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035年1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68例,按有无2型糖尿病(DM)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onDM组),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冠状动脉受累血管及严重程度DM组比nonDM组显著高(P<0.01).临床危险因素: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DM组比nonDM组高(P<0.05),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DM组比nonDM组显著低(P<0.01),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除糖尿病外,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27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DM组)67例,不合并糖尿病患者(非DM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血压,观察其冠状动脉受累情况.结果 DM组的甘油三酯(TG)、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和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FBG)明显高于非DM组(P<0.01).吸烟数、收缩压及舒张压DM组均比非DM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53.7%)明显高于非DM组(36.9%),而单支病变发生率(20.9%)显著低于非DM组(41.3%)(P<0.05),弥漫性病变发生率(64.2%)显著高于非DM组(45.0%)(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血脂异常高发,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综合干预血糖及心血管病的其他高危因素,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冠心病患者162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观察组),单纯冠心病患者82例(对照组),两组均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受累血管支数及狭窄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单支病变发生率为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病变发生率为4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支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为40.0%、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发生率为7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0%及39.0%(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更为严重(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常可累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严重,多呈弥漫性.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冠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对10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并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同时研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1支病变和2支病变;糖尿病组冠状血管的狭窄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程,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严重影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研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良好方法,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冠状血管病变广泛、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网膜素-1、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确诊的37例单纯冠心病(CHD组)、3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组)及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血清.检测血清中网膜素-1、瘦素、空腹血糖(FBG)、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D组血清网膜素-1明显偏低、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DM-CHD组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FBG的对数呈负相关,血清瘦素水平与hsCRP、BMI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血清网膜素-1、瘦素水平与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存在相关性,可能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冠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 对10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并与非糖尿痛患者比较,同时研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咏造影主要表现为1支病变和2支病变;糖尿病组冠状血管的狭窄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耱尿病程,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严重影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研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良好方法,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冠状血管病变广泛、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458例冠心病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4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按不同的血糖水平分为3组,即单纯冠心病组(A组)163例,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受损组(B组)10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C组)193例,观察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探讨血糖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结果 1各组间临床资料比较,B组及C组腰臀比值及糖尿病家族史显著高于A组(P〈0.05),而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及冠心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间生化指标比较B组及C组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显著高于A组(P〈0.05),而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间冠脉照影资料比较,病变支数的比较B组及C组在双支及三支血管病变显著高于A组(P〈0.05),病变程度的比较B组及C组在重度病变、闭塞病变及弥漫病变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重视对于首次空腹血糖〉5.6 mmol·L-1的非糖尿病患者进行OGTT,同时对于腹型肥胖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应重点干预。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在双支及多支病变发生率、闭塞病变及弥漫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脂代谢紊乱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方法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和冠脉病变特点,结合临床分析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增高、冠脉三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发生较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明显增多(P》0.05).结论积极防治糖尿病、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有助于预防、延缓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及冠脉病变程度在维汉两民族冠心病(CHD)患者之间的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171例维吾尔族和247例汉族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CHD组和正常组分别测定血脂水平.冠脉病变程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采用记分法,分别得出平均分.对两民族患者血脂水平和冠脉病变平均得分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民族CHD患者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民族CHD患者TC(总胆固醇)、TG(TG)LDL(低密度脂血蛋白)分别高于各自的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维汉两民族CHD患者血脂水平相等,TC、TC、LDL均高于正常组,维吾尔族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比汉族患者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观察组87例住院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对两组的临床表现、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比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数目多、程度重、范围更弥漫.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无痛性的心肌缺血多见,应着重监测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等检查,以防漏诊;在临床对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防治上,要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纠正脂代谢异常,积极控制血压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9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80例,单纯冠心病者116例。对两组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血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重、多支及弥漫性病变发生率高(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多有血脂异常,其病变侵犯血管分布与单纯冠心病病人无明显差异,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多病变程度重,常为多支病变或弥漫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3月心内科经临床诊断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早发冠心病患者132例,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0例和非糖尿病组82例。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结果糖尿病组的单支病变、多支病变发生率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vs.58.5%,28.0%vs.12.2%,P<0.05);2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分布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57,P>0.05);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于非糖尿病组(1.88±0.82 vs.1.55±0.74,P<0.05),Gensini积分也高于非糖尿病组[(45.75±23.29)分vs.(31.93±19.82)分,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较未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广泛,且病变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coronary heart disease,DM-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中医证型的特征。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2组,其中DM—CHD组40例,非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non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coronary heart disease,NDM—CHD)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累及支数、狭窄程度及形态病变)及中医证型(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证)的分布特征。结果DM-CH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见于3支病变或重度弥漫狭窄或严重钙化,与NDM—CHD患者的1支病变、轻重度狭窄和局限性狭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多见气虚、血瘀、痰浊、阴虚4证,DM—CHD组痰浊、阴虚、阳虚证发生率显著高于NDM—CHD组(P〈0.05),同时DM-CHD组多见复合证及虚实夹杂证,与NDM-CHD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DM—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NDM—CHD患者严重,DM—CHD患者中医证型复杂,在气虚、血瘀基础上,多有阴虚、痰浊。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各项化验检查,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Gensini积分值表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多因素线性回归证实: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0),而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家族史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确相关.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曾锋  汤达鹏  余钷  刘凌华  余仟  吴艳萍 《海南医学》2013,24(11):1570-157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血脂代谢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MS组(54例)和非MS组(46例),测定入选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合并MS组的体重指数(BMI)、血压(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尿酸(UA)水平均显著高于不合并非MS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病变方面,MS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及总狭窄指数高明显增高,而单支病变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MS的冠心病患者可见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同时显示出加重的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尿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4例为A组,单纯冠心病患者98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A组患者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3个亚组,即1支、2支、3支病变组,比较亚组间的尿白蛋白水平;A组患者以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为自变量,分别以病变数、冠脉狭窄指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A组与B组患者在体质量指数、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白蛋白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弥漫性病变发生率、病变数、冠脉狭窄指数均较高(P均<0.05);A组各亚组间尿白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数、冠脉狭窄指数与尿白蛋白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84、0.5762,P均<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病变弥漫且严重;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是2型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李明  李娜  陈杰  郭巍巍 《当代医学》2021,27(4):70-7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白介素(IL)-3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8例作为T2DM合并冠心病组,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T2DM合并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n=23)、双支病变组(n=29)和多支病变组(n=26),选取同期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27例作为单纯T2DM组.采用贝克曼AU5800生化仪检测外周血清中血脂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35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单纯T2DM组相比,T2DM合并冠心病组外周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T2DM组相比,T2DM合并冠心病组外周血清IL-35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单支病变组相比,双支和多支病变组的血清IL-35水平显著降低,且多支病变组降低更明显(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IL-35的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34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IL-35水平显著降低,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明显的负相关,IL-35可能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方法 将538例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NDM)组,对比分析两组血脂及冠脉病变特点. 结果 冠心病合并DM组与NDM组比较,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P>0.05).DM组血脂水平TG、LDL-C较NDM组明显升高( P<0.05),HDL-C水平较NDM组明显下降(P<0.05).冠心病 合并DM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较NDM组明显增多( P<0.05) 结论 合并DM的冠心病患者与不合并DM的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及冠状动脉病变有显著差异,前者脂代谢异常明显,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0.
吴凤艳 《中外医疗》2011,30(30):42-42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全部合并2型糖尿病,对照组30例,没有合并糖尿病,然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2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吸烟年限、血脂差异、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的程度和受累血管的数目及部位均无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病变数目及末梢病变的数目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增多,P〈0.05。结论经过回归分析发现,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原因有低密度脂蛋白,年龄及吸烟年限。病变数目及末梢病变的数目与糖尿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