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病毒载量(VL)检测和随访检测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 共收集68例HIV抗体不确定者,包括49例HIV抗体不确定,19例HIV抗体阴性。对HIV抗体不确定者开展病毒载量检测、随访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其感染情况。结果 68例HIV抗体不确定者中,VL为低于检测限(TND)19例占27.94%,VL为20~5 000 CPs/mL 5例占7.35%,VL>5 000 CPs/mL 44例占67.71%。44例受检者(VL>5 000 CPs/mL)被诊断为HIV感染。经随访检测,5例受检者(VL:20~5 000 CPs/mL)被诊断为HIV感染;19例受检者(VL:TND)中有18例被排除HIV感染,1例被诊断为HIV感染。结论 对HIV抗体不确定者开展病毒载量检测和随访检测,可提高HIV感染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新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模式,为提高检测主动性、更大范围促进HIV抗体传递检测提供可推广的经验。方法 以专用尿液采集管、干血斑滤纸片作为传递载体,分别采集尿液和干血斑,依靠物流或志愿者传送采集样本到专业实验室。分别针对尿液HIV-1/2抗体和干血斑HIV-1/2抗体的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检测,检测结果上传至网站,求询者通过序列码在移动终端查询结果和咨询。结果 暗娼人群中回收干血斑和尿液各293人份,回收率97.67%,干血斑、尿液检测结果与确证结果的一致率分别为98.98%(290/293)和98.29%(289/293);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have sex with men,MSM)中回收检测包1 595人份,回收率63.8%,干血斑传递检测HIV结果与快速自检结果的一致率为99.81%(1 586/1 589);大学生人群中回收尿液样本180份,阳性检出率为4.4%。通过分析网络查询结果记录,男男性行为人群平均查询次数为1.2次,最高查询次数为26次;大学生平均查询次数为3.5次,最高查询次数为46次。结论 尿液和干血斑采集可以作为HIV抗体检测的样本,并且传递检测可作为一种新模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6—2018年台山市HIV-1抗体阳性者WB带型及首次CD4+T细胞检测结果,探讨新诊断HIV-1抗体阳性者的WB带型分布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WB蛋白印迹法检测HIV-1抗体带型,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对新诊断患者的WB带型特征及首次CD4+T细胞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311例HIV-1抗体阳性者中,不同性别比较WB带型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0岁年龄组gag基因编码条带p17的出现率低于其它两个年龄组(P<0.05),性行为感染者gag基因编码条带p55的出现率低于静脉吸毒感染者(P<0.05), WB条带gp160、gp120、gp41、p66、p51、p31、p24维持较高出现率,全带型、缺失p55、缺失p55+p17的带型是3个不同免疫状况主要带型,在艾滋病期全带型出现率(15.5%)明显降低,缺失p55+p17组在艾滋病期缺失率(31.0%)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 HIV-1抗体阳性者WB带型分布在不同年龄、不同传播途径和不同免疫状况的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ag带型p55和p17同时转阴与艾滋病发病有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新发HIV-1感染者血清S/CO值、WB条带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分析,探讨HIV-1新发感染者的带型特征及免疫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0年1月—2018年1月检测的新发HIV-1感染者108例,ELISA检测HIV-1抗体S/CO值,WB蛋白印迹实验检测HIV-1抗体带型,流式细胞仪计数CD4+T淋巴细胞,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同免疫状态组感染者的WB条带中,膜蛋白(ENV)及酶蛋白(POL)的出现率较高,而核心蛋白(GAG)的p55、p39、p17出现率较低。其中,p24、p39、p17出现率在不同免疫状态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感染者WB条带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17、p51和gp41条带缺失与HIV-1新发感染者相关(P<0.05)。结论 HIV-1感染者血清S/CO值与机体免疫状态无明显相关性,而WB带型与机体免疫状态存在相关性。WB检测结果缺失p17、p51和gp41时应高度怀疑其为HIV-1新发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病毒载量检测在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102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1周内进行COBAS TaqMan HIV-1 Test v2.0病毒载量检测和CD4细胞计数,2~4周后随访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WB)检测,综合比对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  102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大于20 IU/mL的84例样本随访均转阳,2例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低于检测下限20 IU/mL,随访结果最终为阳性,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为TND的16例病例,随访结果为阴性。  结论  高精度病毒载量检测对HIV抗体不确定结果能快速准确鉴别,缩短随访复查的时间,提早对病情准确判断,核酸检测作为补充实验可用于艾滋抗体确证试验不确定样本的判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百色市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新发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百色市2011—2015年6月新报告的1 826例HIV/AIDS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首次经HIV抗体确证试验为HIV-1 抗体阳性的血清样本进行 BED HIV-1 捕获酶联免疫法检测,计算新发感染比例,分类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年度趋势变化用χ2趋势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新报告的1 826例病例中,平均年龄(43.07±14.91)岁,以男性、农民及民工、已婚、壮族、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异性性途径感染为主,HIV新发感染比例为16.27%(297/1 826),2011—2015年各年度新发感染比例分别为20.65%、16.85%、12.88%、16.34%和12.85%,呈下降趋势(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和样本来源中的咨询检测、献血人员检测和专题性调查与HIV新发感染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百色市2011—2015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新发感染比例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扩大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更早发现HIV感染者,有利于患者早诊断和治疗,遏制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前针对病毒载量检测在I型艾滋病病毒(HIV-1)抗体不确定及阴性个体中诊断意义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通过分析HIV-1抗体不确定和HIV抗体阴性病例的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及随访情况,探索病毒载量检测在鉴别HIV-1抗体不确定不同带型和HIV抗体阴性个案中的作用,评价核酸检测对于WB中HIV-1抗体不确定或HI...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HIV-1抗体确证检测中不确定样本结果的血清学特征并探讨缩短患者检测窗口期的可行性方法。方法采用胶体硒快速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免疫印迹试验对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确证试验中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结果进行带型比较,分别对gag、pol和env3个基因区对应抗原条带出现频率、出现时间、组合类型进行比对分析,同时对不确定样本的HIV核酸检测、快速试验和ELISA实验结果的敏感性和特性性进行验证,以阐明不确定样本中各WB条带出现时间顺序和组合特点,为临床检测提供理论参考。结果 2013至2016年本院共检出33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其中20例在随访过程中确定为HIV感染:血清抗体检测阳转18例,核酸定量检测阳转者2例。33例不确定样本中有12例在初次确证检测与第2次随访之间进行HIV核酸定量检测,其中10例均5 000 copies/mL,且第2次血清抗体检测随访均阳转。HIV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33例不确定样本WB特征条带中,gp160和p24单独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100.0%和72.7%;在组合带型中,gp160、p24出现频率最高为45.4%,20例随访阳转的样本中均包含gp160、gp120或p24条带。结论 gp160、p24带型的出现提示标本有较大感染风险,对含有gp160、p24带型的不确定标本补充HIV核酸定量检测可缩短检测窗口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四代HIV筛查试剂结合病毒载量检测在HIV感染诊断中的重要作用,补充确证实验的不足。方法对化学发光四代试剂筛查阳性,WB确证为HIV-1抗体不确定、阴性的20份标本进行病毒载量实验,并对其持续跟踪了解感染状况。结果 20份化学发光四代试剂筛查阳性的标本,确证结果为3份阴性和17份不确定,病毒载量结果最低1.9E5 cps/ml,病毒载量最高1.8E7 cps/ml,经2~4周随访后,WB确证均为HIV-1抗体阳性。结论四代试剂结合病毒载量检测可及早发现急性期高病毒血症的感染者,为控制HIV的传播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HIV抗体不确定标本的血清学特征,探讨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鉴别方法。方法:对12例HIV抗体不确定孕妇的标本进行免疫印迹确认(WB);观察12例孕妇HIV抗体的发展情况;比较条带免疫印迹法(LIA)、HIV-1p24抗原检测法以及病毒载量法(VL)对HIV不确定标本的鉴别效果。结果:12例产妇HIV抗体p24、gp160+p24、gp160不确定所占比例最高;HIV抗体转阳率为8.33%。结论:只有条带类型为gp160+p24不确定的孕妇会发生HIV抗体转阳,LIA、VL实验检测方法能有效鉴别HIV抗体不确定孕妇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HIV-1抗体阳性者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带型分布及常见带型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差异,为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西安市第八医院确证实验室新诊断的39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惠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为后续的献血者招募及HIV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惠州市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5年期间无偿献血者的HIV检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惠州市2013—2017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326 388份,HIV抗体筛查阳性待确证标本187例,其中HIV抗体确证结果阳性138例,确证阳性率为4.22/万,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与确证结果符合率为99.28%;HIV抗体确证结果阴性33例,核酸阴性结果与确证结果符合率为100.00%;HIV抗体确证结果不确定者16例,占8.56%,其中核酸检测结果有反应者2例,4周后随访,HIV抗体确证结果转为阳性;男性平均确证阳性率为5.13/万,女性为1.48/万。26~35岁年龄段的确证阳性率最高,最低确证阳性率的年龄段为46~60岁。结论 对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人群应结合核酸和抗体确证的结果进行综合判定;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工作,将HIV感染者隔离于献血前,从而从源头上保障血液安全;5年间惠州市无偿献血普通人群HIV感染率一直处于稳定的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HIV抗体试验初筛(ELISA)阳性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求HIV抗体筛查阳性与确证实验结果的关系。方法对98份ELISA方法检测为阳性的样本与其WB法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ELI-SA检测S/CO值变化与WB结果的关系。结果 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经免疫印迹确证试验,阳性的有91例,均为HIV-1抗体阳性,阴性3例,结果不确定的4例。ELISA与WB的阳性符合率为92.86%。确认为阳性标本的S/CO平均值为14.01;不确定标本S/CO值的平均为6.65;阴性标本S/CO值的平均为5.17。在阳性标本中,gp160、gp120出现率最高为100%,p24为98.90%,而p55,p17出现率较低,分别为58.24%及69.23%,其余条带出现率均达到90%以上;不确定标本中,gp160、gp120、p24条带出现的几率最高,均为100%,p17出现率为25%。结论 HIV初筛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结果的报告必须以确认结果为准。高S/CO值预示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较大。WB确认方法检测不确定标本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HIV-1抗体阳性者血清中病毒蛋白的变化,探讨不同临床分期HIV-1抗体阳性者Western blot(WB)带型特点。方法   应用WB检测HIV 1感染者体内特异性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208例HIV-1抗体阳性者中,男性193例(92.79%),同性性接触感染163例(78.37%)。WB特异性条带gp160、gp120、gp41、p66、p51、p31、p24维持较高的抗体阳性率,在不同临床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性性行为感染者gag基因编码蛋白的抗体p55条带的出现率高于同性性行为感染者(P<0.05);全带型①、次全带型②(缺失p55)、次全带型③(缺失p39)、次全带型④(缺失p55和p39)、次全带型⑤(缺失p55、p39和p17)5种带型为常见带型,全带型出现率最高(44.2%)。结论   HIV-1抗体阳性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有助于判断机体免疫状态、确定疾病分期及监测疾病进展。闵行区艾滋病的防治重点为外来流动人员及男男性行为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梅毒对HIV-1感染者血浆HIV-1病毒载量,CD4 T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于1年前对HIV-1感染者进行梅毒ELISA和RPR检测,对RPR检测阳性者根据其CD4 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进行配对,与1年后重新检测CD4 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比较,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分析梅毒对HIV感染者CD4 T细胞与病毒载量的影响.结果:在271例HIV-1感染者中,共11例梅毒阳性者,占4.1%.本研究中包括HIV-1感染者20例,其中10例梅毒与HIV-1共感染者.在梅毒与HIV共感染者病例中,CD4 T细胞计数明显降低(99个细胞/ml),但病毒载量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梅毒显著地降低HIV-1感染者的CD4 T细胞数量,但病毒载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为了延缓HIV-1感染者进入AIDS阶段的时间,应加强对梅毒的治疗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四川凉山州HIV抗病毒治疗停药患者的耐药情况。方法 在四川省凉山州选择抗病毒治疗人数较多的越西县和昭觉县两个治疗点,对其2018年HIV抗病毒治疗停药患者按照抗病毒治疗号顺序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高危行为以及抗病毒治疗情况等数据;采集全血分离血浆检测病毒载量,提取核酸和pol基因区扩增测序进行耐药检测。结果 调查273例患者,54.7%(140/273)患者的病毒载量≥1 000 拷贝/mL;成功获得206份序列进行耐药分析,16.0%(33/206)患者检出耐药。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比例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而耐药的比例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昭觉县的耐药率高于越西县(aOR=2.97,95%CI=1.17~7.54,P=0.022);未婚的患者耐药率比在婚或同居的患者高(aOR=2.58,95%CI=1.27~7.40,P=0.042)。停药时间 >24个月患者的耐药率比停药时间1~<24个月低(aOR=0.32,95%CI=0.14~0.76,P=0.001)。近一年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为72.2%。结论 HIV抗病毒治疗停药患者耐药和无保护性行为比例均高,需对该人群加强宣传教育,减少HIV毒株尤其是耐药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