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大会传统药物卫星会上获悉,2008年上半年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额达到2.6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41%。与会专家表示,目前,在我国中药安全性问题频现、疗效及科学性屡受质  相似文献   

2.
3.
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倾九 《中草药》1996,27(A09):3-5
现今世界上对传统药品研究、应用得到广泛重视,生产和销售量日益增大。我国是中医药的宝库,但出口额比例不大,而且主要是药材。中成药出口量应大幅度提高,为此要了解国外各国应用传统药情况和对传统药注册要求。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基础研究、生产、剂型改革、质量管理及质量标准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在政策上和包装标签等方面也应引起重视。中成药应该也可以堂堂正正走向世界,占领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4.
扼要分析了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然性与可能性。从疑难病——艾滋病的治疗研究中展示了中药的前景并认为“扶正固本”类中药是未来国际市场上中药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药进出口情况及影响进出口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回归自然潮流的涌现,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传统中药作为天然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受到世人的关注和青睐。然而,近几年来,作为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中药,并未出现人们所期望的大幅度增加,相反,中药进口却在逐年增加。中药的进出口贸易在今年首次出现逆差,这种现象已引起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最近,我们先后走访了国家海关、国家经贸委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等部门,了解中药的进出口情况,并收集到中药进出口的第一手数据,现将数据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 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 据不完全统计,国际市场植…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对“药源性疾病”的认识,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各国医药界和人民的重视和喜爱,国际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为帮助我中医药部门和机构抓住这一时机,扩大产品出口,在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资助下,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亚太地区国际贸易研究与培训中心主办,国家医药管理局外事司和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协办,于1992年9月1~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药出口形势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如何推动我国中药的出口工作。方法查阅近年相关数据和材料,对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中药出口的主要形式、特点以及所面临的困境,并对提出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措施。结果与结论推动中药进入国际市场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双重努力,通过以中医带动中药的形式加速国际化步伐。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分析中药自身的竞争优势及中药出口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结合目前中药出口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微观的角度为中药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药国际市场拓展之差异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展中药国际市场,对发展我国医药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中药的国际市场现状却不容乐观,根据中西医药理论体系的差异,针对中药国际市场拓展的主要障碍,本应用差异策略从中药研发,市场定位,目标市场选择,质量控制标准构建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正正  黄秀榕  祁明信 《中草药》2003,34(9):871-873
近年来,有些学者探讨了中医“证”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并指出二者关系密切。同时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表明,中药能够广泛调节细胞因子的生成和活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细胞、分子水平来研究中医中药,对进一步阐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提高临床疾病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有关中医中药与细胞因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申睿  刘苗  朱向东  谈望晶  王烨 《中草药》2018,49(7):1721-1725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副作用少、疗效稳定等优势。从中医治法治则的角度及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中药有效成分的角度,总结中医药治疗UC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阐释中医药治疗UC的机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临床上UC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中药配位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英华  吕秀阳  刘霄  柳叶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6):1309-1313
从中药毒理学和药理学、中药功效成分的改进以及中药功效成分的分离制备和鉴定3个方面论述了中药配位学说在中药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并列举了中药配位研究领域常用的技术。指出中药配位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中药中微量元素的存在状态与药效和毒性关系的研究、利用配位作用开发高效分离吸附剂或者高效分离色谱柱、利用有机成分与某些金属或微量元素生成有色配合物的特性开发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可能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过程中的热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药免疫组学对中药方剂免疫调节作用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辉  郭月秋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4):2958-2958
目的:探讨和建立对中药复方免疫调节作用的评估方法。方法:根据单味中药免疫效应评估数学模型计算出中药复方每味中药有免疫效应的概率和中药复方有免疫效应的概率;由CNKI文献数据库中调出实验证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复方,根据中药文献学原理验证评估结果。结果:共查及83篇文献符合要求,共计60个方剂,其中有53个中药方剂计算判别有免疫效应,符合率为88%(53/60);有2篇以上文献支持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复方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判别概率平均为0.89±0.03,随机中药组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判别概率平均为0.60±0.29,两者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初步证明本研究提出的中药复方免疫调节作用的评估方法对阐述中药方剂的免疫调节效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述中药二次开发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敏  王庆国 《中草药》2004,35(7):721-724
近年来中药的二次开发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现对中药二次开发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从分析目前形势人手,指出中医药发展虽机遇颇佳,但其本身却优势与不足并举,彼此相互错杂,甚至相互矛盾,形成了中医药发展的复杂形势,并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困难。中药二次开发是应对目前形势的积极方式,其既适应了现在开发新药的迫切局面,又保持了中医的固有特征,还针对了传统中成药工艺落后的不足。还从开发对象的选择、基础研究的深入、中药工艺的革新等几方面对中药二次开发的方法和途径做了详述,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丹  孟永海  杨炳友  孙延平  王秋红  匡海学 《中草药》2020,51(21):5405-5413
脂质组学是对生物体中脂质的种类、功能和代谢途径进行系统性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比较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脂质代谢网络的变化,发现疾病或药物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机制。脂质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药的整体观及系统理论相契合,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有力工具。主要对脂质组学技术进行简述,总结近年来脂质组学技术在中药药效、作用机制和毒性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结合其他学科在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成果,为拓展脂质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思路,推动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对骨髓造血生态位调控与构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凤麟  王金环  代月  孙伟正  孙凤  郝晶  栾仲秋 《中草药》2019,50(18):4470-4476
骨髓造血生态位是造血干、祖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不仅关系到机体造血机能的正常运转,而且其稳态失调及异常可诱发多种血液疾病,甚至可被诸如白血病干细胞等恶性细胞病态适配,以致预后严重不良,因此对骨髓生态位的调控与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骨髓造血生态位的构成与生理病理基础,从中药活性组分与中药复方的调控展开,对复方药物组成和药效靶点进行图形分析,结合血液病临床,将分散研究加以整合与总结,以期为中医药对血液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与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防治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华  曹式丽 《中草药》2018,49(19):4688-4693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是其临床主要表现。肾脏预后主要与尿蛋白严重程度、肾功能状态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相关。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化学药的运用对部分FSGS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且副作用明显。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治疗FSGS实验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疗效的证明,中医药在延缓肾小球硬化、降低化学药副作用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此,对FSGS的中医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天然药物化学史话:青蒿素——中药研究的丰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奖填补了中国本土科学家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空白。青蒿素的发现必将在世界科学史上留下一个辉煌的记录,是对我国科学界特别是天然药物工作者的巨大鼓舞。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总结,回顾了青蒿素的研发历史,表达了对老一辈科学家的衷心敬佩,同时给年青科学工作者以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