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情况.方法 应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临床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产β-内酰胺酶情况.结果 分离到69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最高(46.38%),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率43.48%,头孢他啶30.43%、头孢吡肟33.3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4.78%.三维试验结果54株(78.3%)产β-内酰胺酶,其中9株单产AmpC酶(头孢菌素酶),8株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7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20株不能被氯唑西林和克拉维酸联合抑制.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特别是出现了泛耐药的菌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的表达状况. 方法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以ESBLs确证实验和三维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产酶情况与变化. 结果临床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ESBLs与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1.4%、71.0%,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从23.3%~59.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12.8%. 结论临床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株主要是产AmpC酶株,且呈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3.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光辉  蒋巧霞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7):865-866,885
目的研究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35株,K—B法和E—test法测定对常用抗茵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检测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OXA-24、OXA-58、IMP、VIM。结果35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部分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菌药物均有很高耐药率(〉70%),仅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B有较高的敏感性(〉70%),35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均产碳青霉烯酶,未检测到金属β-内酰胺酶,全部检测到OXA-23型基因,未检测到OXA-24、OXA-58、IMP、VIM型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相当严重;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的分布及分离率。[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再进行改良三维实验,对菌株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40株中,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9株(22.5%),单产高产染色体头孢菌素酶(AmpC)2株(5.0%),5株为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12.5%),3株产酶量过高或其他原因(7.5%),21株无酶活性(52.5%)。[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黄晓群 《海南医学》2009,20(10):126-127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原体中大肠埃希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产生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2008年确诊为医院感染的患者所检出的大肠埃希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情况及其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150株大肠埃希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22.0%及55.0%。产ESBLs及AmpC酶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的药敏耐药率均高于不产ESBLs、AmpC酶菌株。仅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能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AmpC酶菌株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结论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严重,应依据其耐药特点及变化趋势,采取适当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株的产酶现状与耐药水平,为临床治疗与院感监控提供参考。方法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分离鉴定,以Nitrocefin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三维试验与K-B法进行酶型分析与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175株鲍曼不动杆菌,82.28%来自呼吸道。产β-内酰胺酶124株,阳性率70.9%,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52株(41.9%),产头孢菌素酶(Am PC酶)70株(56.4%),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2株(1.6%)。本组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广泛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SCF)耐药率为37.7%,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1%(仅2株MBL耐药)。结论呼吸道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主要途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Am PC酶,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机制;减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是抗击耐药菌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省11个地区20家医院临床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同源性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省11个地区20家医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临床分离的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和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分析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同源性;采用PCR扩增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E耐药率最低(11.8%),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55.4%和68.6%,米诺环素耐药率75.6%,其余抗茵药物耐药率均大于90.O%;PFGE分型发现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235株属于3个克隆株。在多个城市的医院内流行,另有13株属于2个克隆株。分别在一个城市的医院内播散;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OXA-51组基因,258株携带OXA-23组基因,未检测到金属酶基因。结论克隆播散是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OXA-23和OXA-66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是最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147株铜绿假单胞菌ampC基因分布和产酶状况对药敏的影响。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ampC基因分布情况,PCR产物克隆测序;通过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纸片扩散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结果:107株铜绿假单胞菌ampC基因阳性(占72.8%),PCR产物测序结果与Gene-Bank序列(AE 004827)同源性为100%。ampC基因阴性菌株依次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敏感率均≥90.0%;ampC基因阳性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明显降低(P<0.05);14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88株产AmpC酶(占60.0%),不产AmpC酶菌株依次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敏感,产AmpC酶菌株仅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保持较高敏感率,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呋辛敏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着ampC耐药基因,明确ampC基因分布和产酶状况有助于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  相似文献   

9.
98例鲍曼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分布特点、产酶情况和耐药性。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鉴定系统和琼脂纸片扩散法对细菌和药敏试验进行测试。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分别采用碘淀粉测定法、三维试验、协同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出现于痰标本中,占79.59%,其次是脓汁和分泌物标本;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房分布最多,其次是神经外科病房;酶株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基本耐药,不产酶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较敏感,大多数菌株对亚胺培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结论鲍氏不动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情况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的PA共141株,PCR法检测包括KPC,SME,GES,PER和VEB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2.PSE酶基因。结果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产KPC,SME,GES,PER和VEB型ESBLs,6株菌株产PSE酶。结论ESBLs并非汕头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多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及β-内酰胺酶.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E test)测定亚胺培南等12种抗菌药物对4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等电点聚焦电泳(IEF)、三维试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克隆测序等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结果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来自同一克隆株,耐药谱基本一致,仅1株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中度敏感,对其余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三维试验显示4株细菌存在能水解亚胺培南的酶.3株细菌有pI 5.4、5.8、6.6、7.2条带,另1株少pI 5.8条带,pI 5.4、5.8条带均能被克拉维酸抑制.PCR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证实同时存在OXA-23、PER-1基因.结论存在同时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和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产生β-内酰胺酶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双纸片协同试验和标准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琼脂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8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ESBLs检出率,双纸片协同试验为10.1%、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为11.2%,两法符合率为90.2%;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阳性率为84.3%,其中有5株细菌产生ESBLs和AmpC两种酶。产酶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耐药,耐药率在60%~100%,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多重耐药,耐药率达70%~83.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10%~2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是产AmpC酶,产ESBLs较少;同时产ESBLs及AmpC酶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耐药性严重,仅对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革兰阴性杆菌AmpC酶和AmpC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离株的AmpC酶和AmpC耐药基因,探讨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情况。方法用超声破碎法提取102株细菌的β-内酰胺酶粗提物,进行三维试验,提取细菌总DNA,PCR扩增ampC结构基因和ACT-1、CMY-G1、CMY-G2、DHA、FOX耐药基因,MIC法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菌株的耐药性。结果 10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三维试验和PCR检测AmpC基因同时阳性的有11株,确认产AmpC酶菌株11株,并全部为鲍曼不动杆菌。三维试验和PCR基因检测AmpC酶的检出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5)。ACT-1、CMY-G2、FOX、DHA、CMY-G1的检出率分别为14.7%、12.7%、4.9%、1.0%和0。对产AmpC酶菌株敏感度最高的是丁胺卡那霉素(90.1%),其次是亚胺培南(54.6%)。结论三维试验和PCR基因检测对AmpC酶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但仍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产AmpC酶菌株耐药情况严重,提示临床慎重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医院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产质粒介导的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状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依据NCCLS2006判断标准分析结果。结果 18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酶菌株117株,检出率为64.3%,其中单产ES-BLs63株,单产AmpC酶32株,一并产ESBLs和AmpC酶22株,检出率分别为34.6%、17.6%和12.1%。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耐药率达74%~100%;头孢吡肟耐药率为43.2%、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9.9%,而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仅为16.4%、10.1%;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100%敏感。产ESBLs菌株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敏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30.7%、28.8%外,其他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均表现较高耐药性。结论老年医院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的状况相当突出,产酶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生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孙怡群  于文彬  彭道荣  徐修礼  任昭 《医学争鸣》2000,21(10):1253-1255
目的 探讨临床感染性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的阳性率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ESBL的检测和药敏试验均采用K-B法、E-test法和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进行。结果 大肠埃希菌12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21株,阳性率为16.9%。19种抗生素中,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4.8%,9.6%;头孢他啶、头孢西汀和丁胺卡那均为23.8%;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为66.0%~100.0%。结论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株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均较高,值得重视,其治疗首选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进行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提示其主要耐药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测定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法)检测12种常用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320株受检菌中共检出高产AmpC酶菌145株,产ESBLs菌160株,阳性率分别为45.3%、50%.单产AmpC酶菌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45.2%~68.5%),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产AmpC酶菌和非产酶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较高(57.7%~94.2%);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0%~34.6%),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中高产AmpC酶的检出率较高,高产AmpC酶细菌多呈多重耐药.临床可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或4代头孢菌素作为高产AmpC酶菌感染的经验治疗,也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215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检测,并通过特异性的PCR和DNA序列测定方法检测试验菌的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54.1%,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46.4%、39.3%,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很低,对三代头孢的敏感率均低于20%;21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7株扩增到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占12.6%,包括TEM 16株,占7.4%,SHV 4株,占1.9%,CTX-M-1 4株,占1.9%,OXAⅡ3株,占1.4%,经测序分型分别为TEM-1型、SHV-1型、OXA-21型、CTX-M-15型和CTX-M-22型,未检测到VEB、GES、CTX-M-2、CTX-M-8、CTX-M-9、TLA、IBC、OXA-10、OXAⅠ、OXAⅢ、OXAⅣ、OXAⅤ等基因。129株扩增到头孢菌素酶(AmpC)基因,占60.0%,其中ADC阳性82株,占38.1%,DHA、EBC、ACC、CIT基因阳性株分别为35株(占16.3%)、8株(占3.7%)、3株(占1.4%)和1株(占0.5%),未检测到MOX、FOX、CARB基因;215株菌株中检出OXA-23阳性98株,占45.6%。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其携带TEM、ADC、DHA、OXA-23等多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泰安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我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251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NC-CLS2002年判断标准分析结果。结果25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和高产AmpC酶154株,检出率61.4%,其中单产ESBLs143株,单产AmpC酶8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3株,总检出率分别为57.0%,3.19%和1.20%。其中3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酶抑制剂、氨曲南、头孢西丁都耐药,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单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在70%以上,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好。单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都耐药,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敏感。结论产ESBLs和高产AmpC酶是导致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两类主要酶,产酶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好.  相似文献   

19.
卢艳萍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9):963-963,970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58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方法检测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采用外膜蛋白图谱紫外吸收法测定外膜蛋白OprD2含量。结果22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其中检出单产ESBLs8株,单产AmpC酶6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相对含量明显低于敏感株(P〈0.01)。结论ESBLs和AmpC酶的产生以及外膜蛋白OprD2的减少是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胡巧娟  胡志东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1088-1090
目的 分析我院亚胺培南耐药鲍氏不动杆菌(IRABA)临床分离株头孢菌素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产生情况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方法同时检测2008年1月-2009年9月我院临床分离的63株IRABA的ESBLs和AmpC酶,2-巯基丙酸协同试验检测MBLs.结果 63株IRABA中,45株(71.4 %)AmpC酶阳性,13株(20.6 %)ESBLs阳性,其中8株(12.7 %)同时产AmpC酶和ESBLs,未检出产MBLs 菌株.AmpC酶阳性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AmpC酶阴性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IRABA主要产AmpC酶,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