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3例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的新生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就诊年龄72~157 h,例1仅表现为腹胀;另2例有胆汁性呕吐,并分别伴有发热、腹胀。腹部立位平片均见胃泡影增大,肠腔充气少或密实,未见腹腔游离气体。上消化道造影无胃部造影剂外溢,胃蠕动缓慢:例1胃大弯下缘见一囊状空腔;例2十二指肠远端呈“鼠尾征”,空肠近段位于中下腹;例3十二指肠水平段偏脊柱右侧通过不畅,近端空肠位于右侧腹。手术见病变胃壁均菲薄呈膜状:例1胃大弯与左下腹壁及肠管粘连,胃大弯侧胃壁广泛病变并坏死破溃;例2胃前壁至贲门病变约6 cm×4 cm,未见穿孔;例3胃大弯被网膜包裹,游离后见胃前壁坏死穿孔最大径6 cm;例2和例3中肠分别顺时针扭转180°和360°,复位后盲肠分别位于左上腹和右上腹。3例均行病变胃壁切除胃修补术,例2和例3同时行Ladd’s术。病理检查证实病变胃壁未见肌层。3例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新生儿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均于生后7 d内就诊,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见胃泡影增大,造影常见胃腔扩大和胃蠕动缓慢,或伴不规则胃形改变和十二指肠不全性梗阻。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是其常见合并症,术中明确胃壁肌层缺损者需常规探查小肠。手术需彻底切除病变胃壁组织并矫治合并畸形, 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2.
林炎坤  俞钢  朱小春 《广东医学》2001,22(12):1158-1158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特点及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9例新生儿胃穿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6例有窒息史,8例有胃壁缺损,5例(5/9)死亡。结论 新生儿胃穿孔可能以窒息为诱因,加上胃壁肌层先天性发育不良及胃内张力增高所致,术后积极的支持疗法是提高治愈率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3.
郎文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0):616-616,645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近5年的8例胃穿孔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胃穿孔新生儿皆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4例。结论:新生儿胃穿孔多因先天性胃壁肌层发育不良及胃内张力增高致胃壁缺血缺氧所致。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加强术后护理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治疗的56例胃癌穿孔患者,其中男42例,女14例,平均年龄71岁(60~83岁)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术式与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病理类型多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癌(49/56例,89.2%)。单纯穿孔修补术(或加胃空肠吻合术)38例,胃癌根治术12例,枯息性胃大部切除术6例。本组手术死亡7例(12.5%),其中穿孔修补术组例死亡6例,胃癌根治术后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脏器功能衰竭和局部再穿孔。术后穿孔修补术者生存3~7个月,胃癌切除术者为14~38个月。结论:胃癌急性穿孔病例常表现为一般情况差、溃疡及穿孔直径大等,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胃癌切除加D1淋巴结清扫是胃癌穿孔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年龄75岁以上,穿孔时间12h以上,术前有休克及伴有严重内科疾病为手术风险因素,存在2项或以上者,应行局部修补加引流术。  相似文献   

5.
在 198 5年 1月~ 2 0 0 0年 2月间共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 5 41例 ,术后近期发生胸胃穿孔 2例 ,占 0 36 % ,修补成功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男性 5 8岁 ,食管中段鳞癌 ,经左后外侧切口 ,用GF- 1型 2 8号作胸内吻合 ,术后第 9天发生胃前壁穿孔 ,直径大小 1cm ,并作 2次胃穿孔修补术、大网膜移植术、1次空肠造瘘术 ,术后治愈出院。例 2 :男性 ,46岁 ,食管中段鳞癌 ,经左后外侧切口 ,用GF - 1型 2 8号吻合 ,术后第 11天胃穿孔部位于胃前壁 ,直径0 8cm ,穿孔后 2天作胃穿孔修补、经膈大网膜移植覆盖术 ,空肠造瘘术 ,术后治愈出院。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其疗效.方法 对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采用不同形式的治疗方法:10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21例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其中6例于术后3周行腹腔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胃癌根治术,2例行胃造瘘或空肠营养性造瘘术,1例行单纯腹腔引流、灌洗术,1例非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死亡4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1% (31/36)、55.6% (20/36)、36.1%(15/36).分期手术疗效最佳.结沦早期诊断,采取手术切除加综合治疗是治疗胃癌穿孔患者的最佳方案,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苏乃伟  李新宁  石群峰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30-1131,1133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诊断和手术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5例入院后均行腹部X线片提示消化道穿孔,急诊施行手术,经病理证实诊断。其中12例存活,2例术后死亡,1例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切口感染6例,经治疗后愈。结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确立诊断后尽早手术探查,彻底切除病变,通畅引流,结合有效的抗感染、抗休克及营养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0年来收治的9例新生儿胃穿孔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有喂食柿饼史,9例均手术治疗,术后存活4例,死亡5例。其中4例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因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病理示胃壁肌层不同程度缺损并坏死6例,单纯缺血坏死3例。结论新生儿胃穿孔多因先天性胃壁发育不良所致,喂养不当是其诱因之一,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对本院30例胃癌穿孔病人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其中8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2例在穿孔修补术后4周施行二期根治手术,3例行穿孔修补和胃空肠吻合术,12例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4例行胃癌根治术,1例行胃造口。结果:本组死亡5例。经手术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个月、13个月和38个月。结论: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少见的新生儿外科急腹症 ,发病率不高 ,但死亡率较高。我科 1975~ 1999年共收治3例 ,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并就如何提高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  例 1,男 ,3d。体质量 2 0 0 0 g。生后进行性腹胀 ,并曾解墨绿色胎粪。第 3天立位腹平片示 :两隔下有明显的游离气体 ,腹腔中有一大的液平面 ,贯穿两侧腹壁。术前诊断为胎粪性腹膜炎。手术中见胃小弯近胃窦部胃壁肌层缺损约1.5 cm× 1cm大小 ,合并穿孔。行胃修补术。术后 18h时患儿死于中毒型休克 ,呼吸循环衰竭 ,新生儿硬肿症。  例 2 ,男 ,5 d,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内适量注气法在腹腔镜胃溃疡穿孔诊断和缝合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5年5月~2011年12月我院105例腹腔镜下胃溃疡穿孔缝合修补术中50例采用胃内适量注气法设为试验组。55例未采用胃内适量注气法进行诊断和治疗设为对照组,但其中有6例胃后壁穿孑L转为开腹手术,故对照组以49例计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不同穿孔病例的诊断时间。结果试验组胃窦前壁病例穿孔的诊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试验组胃小弯侧穿孔病例诊断时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胃内适量注气后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胃溃疡穿孔诊断和缝合修补术中胃内适量注气充盈后,胃向前方和下方膨胀,穿孔部位显露更清楚.便于寻找,手术时间相对缩短,达到微创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讨新生儿胃肠道穿孔的病因和治疗,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研究方法全组患儿均行腹部X线检查和手术探查、术后监护管理。结果21例患儿中,手术20例,痊愈9例,治愈率42.8%。结论新生儿胃肠道穿孔最常见的病因是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穿孔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在诸多影响预后的因素中关键在于围手术期的管理和休克的纠正。  相似文献   

13.
食管胃吻合后胸胃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食管胃吻合后胸胃瘘的外科治疗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1例食管胃吻合后胸胃瘘的病人临床资料,对胸胃瘘的可能原因、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作进一步分析。结果 该组仅4例初诊为胸胃瘘,其余均误诊为吻合口瘘。2例经定位引流治愈;9例早期行二次开胸手术治疗,分别行单纯修补、坏死穿孔部分切除和食管外置等手术;所有病例均行空肠造口术。该组无手术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 食管胃吻合后胸胃瘘多因手术操作不当,造成胃壁局部血运障碍所致,关键在于预防。一旦经临床诊断,均应及时定位引流,必要时二次开胸手术,同期空肠造口术以提供早期肠为营养。  相似文献   

14.
刘娜娜    冯伟  李鑫    王皓洁    詹江华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2):142-146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以对其预后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93例经手术治疗的NEC并发肠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将其分为良好组(69例)及不良组(2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93例患儿多数为早产儿(83.9%)及低出生体重儿(80.6%),合并症以低蛋白血症(45.2%)、低钾血症(39.8%)为主,术中发现以小肠穿孔(52.7%)、单处穿孔多见(79.6%)。患儿合并低蛋白血症(OR=2.077,95%CI:1.931 ~ 31.889)、凝血功能障碍(OR=22.829,95%CI:7.063 ~ 532.608)及穿孔数目≥2处(OR=3.209,95%CI:1.623 ~ 126.806)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对预后不良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0.764~0.961,P<0.001),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为83.3%、77.1%。结论: NEC并发肠穿孔病情复杂、不良预后发生率较高,患儿合并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肠穿孔数目≥2处可为预后不良提供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成含平  朱德春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065-1067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7年间在外科治疗的56例胃癌穿孔患者,其中男42例,女14例,平均年龄71岁(60岁~83岁)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术式与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病理类型多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癌(49例,89.2%)。单纯穿孔修补术(或加胃空肠吻合术)38例,胃癌根治术12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6例。本组手术死亡7例(12.5%),其中穿孔修补术组死亡6例,胃癌根治术后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脏器功能衰竭和局部再穿孔。术后穿孔修补术者生存3个月~7个月,胃癌切除术者为14个月~38个月。结论胃癌急性穿孔病例常表现为一般情况差、溃疡及穿孔直径大等,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胃癌切除加D1淋巴结清扫是胃癌穿孔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年龄75岁以上,穿孔时间12h以上,术前有休克及伴有严重内科疾病为手术风险因素,存在2项或以上者.应行局部修补加引流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吻合口瘘与胸胃瘘的比较分析,探讨胸胃瘘的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至2010年24例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胸胃瘘的可能原因、诊断及治疗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该组24例消化道瘘中有5例胸胃瘘,其中仅1例确诊,4例误诊为吻合口瘘,1例经胸腔引流、胃肠减压、肠内营养后痊愈,4例行二次开胸,死亡1例。结论胸胃瘘多因术者操作不当导致胃壁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误诊率极高,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评价CT对恶性胃肿瘤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分析233例经手术病理、内窥镜活检以及B超、CT等多种检查方法证明实的恶性胃肿瘤的CT表现。结果:233例中,贲门胃底癌82例,胃癌142例,胃平滑肌肉瘤6例,淋巴肉瘤3例。肿瘤的主要CT表现为局限或广泛胃壁增厚、胃腔内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肿块,其它征象是邻近器官浸润、局部淋巴结转移及器官广泛转移等。结论:CT扫描增加了恶性胃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弥补了常规X线钡餐和内窥镜检查的不足,可作为进展期胃恶性肿瘤术前可切除性估计的首选检查方法;CT、内窥镜、X线钡餐造影都可作为胃恶性肿瘤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分析影响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 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2021 年5月诊治的89 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个月时结局分为生存 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与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消 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死率为25.8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胃壁肌层缺损是早产 儿消化道穿孔常见的病因。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患儿从发现气腹至手术时间在8 h 之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χ2=15.22,P<0.01)。预后不良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33.19,P<0.01)。预后不良组术后合并需非计划二次 手术的并发症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7.24,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OR=0.06,95%CI:0.02~0.21,P<0.01)和 气腹至手术时间大于8 h(OR=0.23,95%CI:0.07~0.81,P<0.05)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NEC 和胃 壁肌层缺损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脓毒性休克和从气腹发生至手术时间大于8 h 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 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胃癌穿孔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胃癌穿孔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Cox模型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61例胃癌穿孔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20 d。1、3、5年生存率分别是31.15%(19/61)、3.28%(2/61)和0。对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Ⅱ期胃癌比较,Ⅲ期(OR=4.875,P=0.040)和Ⅳ期(OR=9.386,P=0.006)胃癌穿孔患者的预后差。与一期根治术相比,行单纯修补术(OR=3.937,P=0.008)和姑息性胃切除术(OR=2.347,P=0.031)患者的预后较差。此外,合并疾病也是预后的危险因素(OR=4.337,P=0.002)。结论胃癌穿孔患者术后的预后不良,与胃癌TNM分期的关系最密切,手术方式首选一期根治术;而是否患有合并疾病是机体能否耐受手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王会宝  刘百灵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72-73,157,F0003
目的探讨自然或空腹状态下胃的显示方法,提高超声对空腹状态下胃常见病变的识别能力。方法①采取剑突下左肋缘斜切面、剑突下横切面、右肋缘垂直切面,并充分利用肝、胆、脾、胰腺等自然声窗的对照作用,全面观察食道腹段、贲门胃底部、胃小弯、胃窦与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从胃壁厚度、柔韧度、连续性、贲门与幽门大小、胃壁蠕动等情况。②将空腹状态下所发现的胃溃疡、胃十二指肠穿孔、胃癌等病变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空腹状态下超声检查胃120例,其中,50例为正常胃,典型胃溃疡2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27例,胃癌21例,十二指肠球部腺癌1例,胃平滑肌瘤1例,共计70例胃十二指肠病变,均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结论研究空腹状态胃及其常见病变的超声检查方法,有利于发现病变。提高胃部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