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娜娜    冯伟  李鑫    王皓洁    詹江华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2):142-146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以对其预后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93例经手术治疗的NEC并发肠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将其分为良好组(69例)及不良组(2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93例患儿多数为早产儿(83.9%)及低出生体重儿(80.6%),合并症以低蛋白血症(45.2%)、低钾血症(39.8%)为主,术中发现以小肠穿孔(52.7%)、单处穿孔多见(79.6%)。患儿合并低蛋白血症(OR=2.077,95%CI:1.931 ~ 31.889)、凝血功能障碍(OR=22.829,95%CI:7.063 ~ 532.608)及穿孔数目≥2处(OR=3.209,95%CI:1.623 ~ 126.806)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对预后不良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0.764~0.961,P<0.001),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为83.3%、77.1%。结论: NEC并发肠穿孔病情复杂、不良预后发生率较高,患儿合并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肠穿孔数目≥2处可为预后不良提供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ICU诊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7 d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104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列线图在线网站绘制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降钙素原(PCT)、入ICU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磷酸鞘氨醇(S1P)、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均升高(t/P=2.965/0.004、3.806/0.000、3.492/0.001、3.123/0.002、2.448/0.016)。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高PCT、APACHEⅡ评分、S1P、CRP及NLR水平是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93(1.026~1.163)、1.590(1.210~2.089)、1.394(1.062~1.829)、1.076(1.011~1.144)、1.116(1.029~1.209)]。ROC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的AUC为0.890。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为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13.079,P=0.109。结论基于PCT、APACHEⅡ评分、S1P、CRP及NLR水平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ICU纳入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患者155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APACHEⅡ评分、入院时的血乳酸浓度及转归情况。根据患者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并比较各项指标。以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并比较两组的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和脓毒症休克发生率。结果:存活组休克发生率(24.42%)低于死亡组(84.0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7.53,P〈0.01);而存活组乳酸清除率(33.27%)高于死亡组(14.2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1.60,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休克发生率(24.74%)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84.5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9.38,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31.96%)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82.8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1.16,P〈0.01)。结论: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主要判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 (serum cystatin C,Cys-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及乳酸清除率预测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南安市梅山镇光前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80例,分为重度脓毒性休克(重度组)38例和轻度脓毒性休克(轻度组)42例。对比不同病情程度、不同预后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液中Cys-C、ACTH及乳酸清除率水平,分析Cys-C、ACTH及乳酸清除率与毒性休克患儿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 轻度组患儿Cys-C、ACT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重度组(P<0.05);本组患者中死亡33例,存活47例,死亡组Cys-C、ACTH及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ys-C、ACTH及乳酸清除率水平异常升高为影响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ys-C、ACTH及乳酸清除率升高为影响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且可反映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动态监测可更为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肥胖与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36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体质指数(BMI)将患者分为体质量过轻组(36例)、体质量正常组(160例)和超重及肥胖组(167例);另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287例)和死亡组(7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进行评价,记录入院时降钙素原(PCT)、乳酸水平,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及转归情况。结果 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检出率随体质量增加而升高(χ2趋势=6.482、6.667,P<0.05)。死亡组年龄、PCT、乳酸、APACHEⅡ评分、脓毒症休克发生率高于生存组(t=4.710、3.030、5.548、5.687,χ2=41.100,P<0.05);死亡组BMI和糖尿病检出率低于生存组(t=2.962,χ2=6.16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130,OR=1.14,95%CI(1.05,1.22),P<0.01〕、BMI〔β=0.030,OR=1.03,95%CI(1.01,1.10),P=0.03〕、糖尿病〔β=-0.630,OR=0.53,95%CI(0.31,0.94),P=0.02〕、PCT〔β=0.095,OR=1.10,95%CI(1.08,1.16),P=0.02〕、乳酸〔β=0.095,OR=1.10,95%CI(1.08,1.16),P<0.01〕、APACHEⅡ评分〔β=0.122,OR=1.13,95%CI(1.10,1.18),P<0.01〕、脓毒性休克〔β=-0.186,OR=0.83,95%CI(0.61,1.14),P=0.02〕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肥胖可能是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潜在保护因素,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清除率对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入选的319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组第1、3、5、7天的PCT,分别计算第3、5、7天PCT清除率。根据28d是否死亡分成死亡组及生存组,分析两组患者PCT及PCT清除率的差别,应用ROC曲线分析评价包括不同时点PCT、PCT清除率及入组第1天的血乳酸、早期乳酸清除率等多项临床指标对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死亡组相比,生存组第1、3、5、7天PCT水平较低而第3、5、7天PCT清除率较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独应用第7天PCT清除率对预后的准确性较好,AUC为0.757;第7天PCT清除率是导致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第7天PCT清除率是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28d死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对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蛋白(albumin,ALB)、胰石蛋白(pancreatic stone protein,PSP)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脓毒症患儿3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126例、严重脓毒症组105例、脓毒性休克组91例,另选取健康儿童8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CT、ALB及PSP水平,分析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PCT、ALB及PSP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4组血清PCT、ALB及PS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PCT、PSP水平高于对照组,ALB水平低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PCT、PSP水平高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ALB水平低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PCT、PSP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ALB水平低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8 d,322例患儿中死亡48例(14.91%),存活274例(85.09%)。严重脓毒症组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PCT和PSP水平高于存活组,ALB水平和PCIS评分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ALB、PSP及PCIS评分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ALB、PSP对脓毒症患儿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41、0.783、0.784,P<0.01),三项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7.5%、91.6%,预测价值较高(AUC=0.953,P<0.01)。 结论血清PCT、ABL、PSP水平对脓毒症患儿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者者联合预测的特异度、敏感度较高,对预后的预测更加准确,临床可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及乳酸(lactate,Lac)水平在老年脓毒症患者体内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住院的脓毒症患者(普通脓毒症32例和脓毒性休克26例),29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作为肺炎对照组和22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普通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后第1、3及7天和健康对照组及肺炎对照组外周血Lac、PCT和CRP水平。所有患者随访28d,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普通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各时间点外周血PCT、CRP、La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或P<0.01)。入院后第1天,普通脓毒症死亡组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脓毒性休克组死亡组PCT却下调(P<0.05)。脓毒性休克存活组第3天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 LCR)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 入院后第1天,PCT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预测的AUC分别为0.741和0.817;入院后第3天,LCR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预测的AUC为0.903,PCT和第3天LCR对评估预后均有较好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Lac、PCT和CRP高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且PCT、LCR可以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9.
郑晓晶  胡周全  虎琼华  崔巍  张鸣 《西部医学》2022,34(10):1517-1521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外周血迁移率蛋白-1(HMGB1)、降钙素原(PC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1年3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样本HMGB1、PCT水平,分析其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根据患者28 d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对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因素行回归分析。 结果 脓毒症休克患者外周血HMGB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275,P=0.019);PCT与APACHEⅡ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469,P<0.001);生存组HMGB1、PCT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Alb、HMGB1、PCT是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Alb与HMGB1、PCT均呈负相关(r=-0.398、r=-0.274,P<0.05)。 结论 脓毒症休克患者外周血HMGB1、PCT水平不仅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也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讨新生儿胃肠道穿孔的病因和治疗,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研究方法全组患儿均行腹部X线检查和手术探查、术后监护管理。结果21例患儿中,手术20例,痊愈9例,治愈率42.8%。结论新生儿胃肠道穿孔最常见的病因是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穿孔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在诸多影响预后的因素中关键在于围手术期的管理和休克的纠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2004—2015年共24 677例ES-SCLC患者并将其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分析消除两组间的偏差,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存情况,利用Log-rank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对ES-SCLC患者进行校正并进行亚组分层分析。结果:倾向得分匹配后各有249例患者纳入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两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手术组预后较好且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7,P<0.001)。手术组中,接受肺叶切除术者比接受肺段、全肺切除术者预后生存率更佳(χ2=16.447,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治疗是影响ES-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χ2=13.367,P<0.001)。亚组分析显示,≥60岁、N0和N1的手术组患者预后优于非手术组(χ2=8.974、7.732、4.077,P=0.003、0.005、0.043),同时,无论是否化疗,手术组预后均优于非手术组(χ2=8.072、4.104,P=0.004、0.043)。结论:手术总体上可以延长ES-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意义,以及MBP、EPOR、IGF-1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4例有窒息病史的新生儿为观察组,37例无窒息病史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离心取上清,ELISA法检测其EPOR、MBP、IGF-1含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足月窒息组血清MBP [(5.8 1±1.83)μg/L]及EPOR [(404.98±152.75)ng/L]较足月新生儿组血清MBP[(2.57 ±0.77) μg/L]及EPOR[(269.58±51.36)ng/L]显著升高(t=6.974,P<0.01;t=3.541,P< 0.01);血清IGF-1[(36.29± 11.43) μg/L]较足月新生儿组血清IGF-1[(62.25±11.97) μg/L]显著降低(t=7.529,P< 0.01).早产窒息组血清MBP[(7.81±2.38)μg/L]及EPOR[(338.85± 104.64)ng/L]较早产儿组血清MBP[(3.41±1.32)μg/L]及EPOR[(216.14±45.70) ng/L]显著升高(t=7.676,P<0.01;t=4.995,P< 0.01);血清IGF-1[(26.99±8.65)μg/L]较早产儿组血清IGF-1[(52.56± 15.36) μg/L]显著降低(t=8.262,P<0.01).IGF-1与MBP、EPOR呈明显的负相关(r=-0.694,P<0.01;r=-0.489,P< 0.01),MBP与EPOR呈明显的正相关(r=0.687,P<0.01).结论 EPOR、MBP、IGF-1早期的联合检测对评估新生儿缺血缺氧程度具有一定的意义,对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儿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NEC患儿204例,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治愈组118例和恶化组86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喂养情况、临床表现,分析影响NEC预后的因素.结果 代谢性酸中毒、微循环灌注不良、NEC分期、呼吸衰竭、气腹征是NEC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经口喂养时间晚、静脉营养及非营养性吸吮是NEC患儿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微循环灌注不良、呼吸衰竭和气腹征,并采取静脉营养、晚开奶、非营养性吮吸或许能改善NEC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和极早早产与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和极早早产儿(VPI) 142例,选取同期出生的非VLBWI和非VPI 140例,比较入组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根据生存状况将VLBWI与VPI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出生体质量小于1 500、1 500~2 500、>2 500 g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小于32周、32~37周、≥37周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和产前使用地塞米松的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母亲年龄、窒息、胎粪吸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胎龄、≤1 000 g出生体质量、窒息是影响VLBWI与VPI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LBWI与VPI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不佳,易发生智力和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JMJD6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肝癌患者的mRNA表达数据及患者临床信息。利用Wilcoxon检验比较肝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JMJD6的表达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MJD6表达量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JMJD6表达量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将肝癌组织分成JMJD6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JMJD6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W=2 506,P<0.001),且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均P<0.05)。JMJD6高表达导致患者生存率下降(χ2=5.541,P<0.05),并且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09,95%CI:1.039~1.184,P<0.01)。此外,GSEA结果显示JMJD6高表达组在DNA复制、RNA剪接等通路富集,低表达组在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通路富集。结论:JMJD6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周芳  华春珍  阮莉莉 《浙江医学》2014,(12):1082-1084
目的:了解早产儿和足月儿新生儿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新生儿血清T3、T4、FT3、FT4和TSH水平,按胎龄分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并进行组间比较,作胎龄与甲状腺激素水平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早产儿组T3、T4和FT3水平分别为(1.34±0.40)、(141.50±39.62)nmol/L和(4.11±1.10)pmol/L,明显低于足月儿组的(1.70±0.50)、(160.88±37.59)nmol/L和(4.87±1.42)pmol/L,(均P<0.01)。胎龄与血清T3水平(r=0.36,P<0.01)、T4水平(r=0.30,P<0.01)和FT3水平(r=0.27,P<0.01)明显相关。结论新生儿出生时T3、T4、FT3水平与胎龄有关,早产儿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右旋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效应室浓度(effect-site concentration,Ce)及丙泊酚使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75例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将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NS组),右旋美托咪定0.4μg/kg(D1组)和右旋美托咪定0.5 μg/kg(D2组),每组25例.各组在麻醉诱开始导前泵注完相应药物.同时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术中根据BIS数值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分别于气管插管前(T.)、切皮前(T1)、气腹后1min(T2)、5min(T3)、10min(T4)、20min(T5)、放气腹后5min(T6)记录丙泊酚Ce,手术结束时记录丙泊酚所用总量.结果 NS组丙泊酚使用量显著高于D1组和D2组(P<0.05,P<0.01).D1组在T2~T6时间点丙泊酚Ce显著低于NS组(T6时间点P<0.05,其余时间点P<0.01),D2组各时间点丙泊酚Ce均显著低于NS组(P<0.01).使用0.4μg/kg和0.5μg/kg的右旋美托咪定分别节省丙泊酚21%和30%的用量.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应用右旋美托咪定可以显著降低术中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减少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肿瘤突变负荷(TMB)数据,构建并验证肝细胞癌(HCC)风险评分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HCC患者体细胞突变数据、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绘制HCC患者基因突变图谱,分析TMB水平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预后基因并构建HCC风险评分预后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模型预测能力。结果:基因突变图谱揭示了HCC患者基因突变特征。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TMB组HCC患者总体生存率较高(χ2=6.632,P=0.01),且较高的TMB水平与高龄(χ2=10.328,P=0.001 7)、男性(χ2=9.384,P=0.002 9)和N0分期(χ2=4.723,P=0.03)有关。将所有HCC样本随机分为训练集(n=177)和验证集(n=178),在训练集中,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了FABP6、PFKP和PROK1 3个预后基因并构建HCC风险评分预后模型:风险评分=(0.132 08 × FABP6表达量)+(0.153 83×PFKP表达量)+(-0.180 47×PROK1表达量)。将训练集及验证集中样本按风险评分分为高风险组和低分险组,训练集中低风险组HCC患者总体生存率较高(χ2=66.725,P<0.000 1),验证集中结果相同(χ2=38.364,P<0.000 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风险评分(HR=2.016,95%CI:1.356~2.997,P<0.001)、病理分期(HR=1.591,95%CI:1.274~1.987,P<0.001)是HCC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TMB水平与HCC预后相关,风险评分预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能力,是H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