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发现几种天然药物和药用食物如野菊、菊花、乌梅、多花月桂(Myrcia multiflora)、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五层龙属网脉五层龙(Salacia reticulata)、长圆五层龙(S.oblonga)、中国五层龙(S.chinensis)等的甲醇提取物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具有抑制活性。以生物活性为指导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类似物抗癌活性与分子结构的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  堵锡华 《中草药》2011,42(2):318-323
目的为了寻找新一代紫杉醇类抗癌药物,研究紫杉醇类似物分子结构和抗癌活性(PIDact)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方法基于电性状态拓扑指数和电性距离矢量,应用最佳子集回归的方法建立了PIDact值和紫杉醇类似物分子结构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交互检验和外部检验,用43个紫杉醇类似物训练集样本构建的QSAR模型预测了外部10个检验集的PIDact值。结果所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估计相关系数及LOO(leave-one-out)检验相关系数。结论模型具有良好估计能力与稳定性,训练集模型具有良好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该文应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ex analysis,CoMSIA)对29个黄酮类成分的结构与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MRP)MRP1和MRP2的抑制活性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u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研究。通过考查不同分子力场组合对CoMSIA建模的影响,获得了对MRP1和MRP2抑制活性起重要作用的分子力场,构建了最优QSAR模型,并探讨了黄酮类多药耐药相关蛋白抑制剂的结构修饰方法。研究结果不仅可为新药研发提供指导,也有助于部分探讨MRP1和MRP2的受体结构和含黄酮类中药的协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构建3D-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细胞色素P450酶1A1 (cytochrome P450 1A1,CYP1A1)的抑制活性.方法 借助Topomer CoMFA方法开展黄酮类化合物结构-CYP...  相似文献   

5.
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以C6-C3-C6为基本结构骨架,结构亚型多种多样;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从水果、蔬菜到中药中都有发现,生物活性具有多样性,一直是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以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或直接开发成的药物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对于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也很活跃,也为药物研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总结了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为分离或合成具有更强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先导化合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UGTlA3催化黄酮类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考察不同结构参数对葡醛酸结合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法MOPAC-AMl及逐步回归方法对11个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参数和UGTlA3催化葡醛酸反应的K。值进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所建立的QSMR模型(pKm=-2.20707+0.00256HOF+3、21290Qc5)具有较好的拟合性。结论分子生成热(HOF)和5位C上的静电荷这两个结构参数是影响其葡醛酸结合活性的主要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7.
11种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了11种高纯度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超氧阴离子(O2^1.)的构效关系,试图找出某些规律,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法。结果 9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地清除O2^-.,其清除O2^-.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黄芩苷>泽漆新苷>槲皮素>芸香苷>金丝桃苷>山奈素>甘草查尔酮>橙皮苷>石吊兰素,而川陈和补甲-Ac无效。结论 ①A环上羟基和/或B环上羟基是清除O2^-.2的主要活性基因;②A环上具有邻位羟基和/或B环上具有邻位羟基可大大增强清除O2^-.能力;③A环上6位羟基和B环上3′、4′位羟基清除O2^-.的活性都很强;④糖苷对清除O2^-.也有贡献,其作用因糖苷种类而异;⑤酚羟基化合物往往具有清除O2^-.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黄酮类化合物对大鼠心肌细胞抗凋亡率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探讨其抗凋亡作用的微观机制。方法 采用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法MOPAC-AM1计算黄酮类化合物的量化参数,运用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及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建立黄酮类化合物抗凋亡率的QSAR模型。结果 最佳二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r 2CV)为0.707,非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r)为0.928;相应BP-QSAR模型的r为0.996,估计标准误差(S)为0.013。结论 羟基指数(L)与碳电荷(QC)揭示了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抗凋亡率的本质因素;其中,A、C环上羟基对自由基的链传递起主要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效机制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存在于中草药中,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具有C6-C3-C6基本碳架结构的类化合物.对近几年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主要从临床应用、药效机制以及构效关系等几方面来介绍,黄酮类化合物在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抗菌、抗氧化、抗衰老、抗HIV病毒等多方面具有活性.其进行的临床应用的研究、药理机制的阐明、构效关系的探索以及结构改造方面的研究或可为黄酮类的进一步合理应用以及相关新药的开发开辟出一条新的重要途径.这些研究成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潜在开发应用价值巨大.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3种药用植物,即楔形大戟(拟)Euphorbia cuneata、马鞭鼠尾草Salvia verbenace和檀香科植物Osyris abyssinica var.speciosa中分离出8个黄酮类化合物,并首次评价了它们对血压正常大鼠的心率和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异戊烯基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个分支,特点是在黄酮类化合物的骨架上存在异戊烯基侧链。根据异戊烯基结合位点、数量及结构类型,异戊烯基黄酮分为:3号位异戊烯基黄酮,5号位异戊烯基黄酮,6号位异戊烯基黄酮,8号位异戊烯基黄酮、多侧链异戊烯基黄酮、吡喃环异戊烯基黄酮和薰衣草基异戊烯基黄酮7种。异戊烯基黄酮存在广泛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在促进干细胞分化、抗炎和免疫调节、心血管保护、改善代谢性疾病、改善骨质疏松、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衰老及生殖作用等方面都有显著疗效。异戊烯基黄酮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因此,异戊烯基黄酮的构效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新化合物的合成及功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对芪参益气滴丸抗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E-选择素(E-Selectin)3种黏附因子的活性进行预测。方法采用经典的二位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用22个4-(Aryloxy)thieno pyridines类化合物进行计算模拟和统计分析,构建3种黏附因子的构效关系方程,并对芪参益气滴丸中的化学成分抗黏附因子的活性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得到3种黏附因子的构效关系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774,0.988,0.808,用包含7个同类化合物的测试集进行检验,预测结果良好,并预测出芪参益气滴丸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具有较好的抗黏附因子活性。结论建立的QSAR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化合物的抗黏附因子的活性,可为芪参益气滴丸抗黏附因子作用机制研究提供计算假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枳壳黄酮组分中分离纯化得到7种化合物,并探讨这7种化合物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原代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及现代色谱技术获得橙皮素、红橘素、川陈皮素、柚皮素、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采用MTT分析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的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TNF-α释放的变化。结果在1~200μM浓度范围内,7种黄酮类化合物对小胶质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预处理4 h后4种黄酮苷元具有明显抑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的作用,其作用顺序为川陈皮素=红橘素>橙皮素>柚皮素,而3种黄酮苷却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预处理24 h后4种黄酮苷元的生物活性变化不大,而3种黄酮苷的生物活性明显增加,其作用顺序为新橙皮苷>橙皮苷>柚皮苷。结论 7种黄酮类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强于二氢黄酮类,黄酮苷元的活性强于黄酮苷,极性低的黄酮苷元又强于极性较大的黄酮苷元。推测黄酮类化合物母核结构中C-2,3共轭双键可能是对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作用的关键因素,其次是母核分子的取代类型,黄酮苷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才可能发挥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多糖是由糖苷键结合,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聚合碳水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活性天然产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研究证明,中药多糖能够被人体吸收利用,发挥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随着复杂中药多糖结构的解析和作用靶点的发现,基于部分作用靶点的中药多糖构效关系被深入阐明。梳理中药多糖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进展,总结了已发现的中药多糖体内主要作用靶点及基于这些靶点的构效关系的研究新发现,并对基于分子靶点的中药多糖构效关系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促进多糖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GC-MS分析,建立了石上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其抑制人肺癌A459细胞株和肝癌7721细胞株的谱效关系模型,寻找与药效显著相关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噻唑蓝法(MTT)测定石上柏挥发油抑制人肺癌A459细胞和肝癌7721细胞活性,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评价指标;采用GC-MS分析,确定了11个特征峰;利用Simca-p11.5软件的正交投影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OPLS)和SPSS 18.0软件的双变量相关分析(Bivariate),研究特征峰与药效的相关性,根据S-载荷图、变异权重参数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和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来辨识显著活性成分。结果:GC-MS分析石上柏共得到71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64个化合物,其相对峰面积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8.19%。主要包括萜类,脂肪酸及其烃类化合物。不同产地石上柏挥发油对A549和7721细胞株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抑制A549细胞最高的IC50为46.81 mg·L-1(S6);抑制7721细胞最高的IC50为34.02 mg·L-1(S5)。通过OPLS和Bivariate数据分析,发现5个挥发油成分,即芳樟醇、橙花叔醇、新植二烯、亚油酸甲酯、植酮,与石上柏挥发油抑制肺癌A549细胞和肝癌7721细胞活性显著相关。结论: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建立石上柏挥发油谱效相关关系,可为石上柏挥发油化学成分药理性质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云  陈影  黄琪  张村 《世界中医药》2022,(9):1233-1239+1245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比较生黄芩、酒黄芩中12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分别计算其与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3,5,7,2′,6′-五羟基黄酮(HQ-1)、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HQ-2)、黄芩苷元-7-O-β-D-葡萄糖苷(HQ-3)、5,7,2′,3′-四羟基黄酮(HQ-4)、5,6-二羟基-7,8,2′,6′-四甲氧基黄酮(HQ-5)、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等12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CF),通过RCF计算生、酒黄芩饮片中12个成分的含量(计算值),采用外标法同时测定12个成分的含量(实测值),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乙腈-0.5%甲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为35℃。结果:12个黄酮类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7.78%~104.13%,相对标准偏差(RSD)0.12%~0.75%,精密度、重复性和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比较蟾蜍甾烯(Bu)类化合物体外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化合物结构与其抗肿瘤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改良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蟾蜍甾烯(Bu)类化合物与Hela细胞共培养一定时间后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分析10种化合物化学结构与细胞毒性的相关性。结果:10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对Hela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大小依次为BulBtArgHelTelDebCtlCbgGtlRbg。含有14-氧环的A型母核的活性明显低于含有14-OH的B型结构母核。在相同母核中,对仅含一个羟基的化合物,存在乙酰基使细胞毒性增强。结论:10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均能有效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田诗意  方方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18):1504-1511
吩噻嗪是含杂原子的三环化合物,于19世纪后半叶在染料工业中发现并被应用。近年来,陆续发现以吩噻嗪结构为母核的部分衍生物具有抗癌、抗菌、抗阿尔兹海默症、抗氧化以及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笔者综述了吩噻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相关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总结不同活性类型吩噻嗪衍生物的构效关系,为吩噻嗪类化合物的深入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