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aeruginosa,CRPA)感染发生和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烧伤科108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细菌药敏结果、预后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烧伤患者CRPA感染和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中,CRPA感染者33例占30.56%。入住ICU和白蛋白<30 g/L是CRPA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CRPA感染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烧伤科患者CRPA感染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结合细菌特点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予抗菌药物治疗,针对感染和死亡影响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本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o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的耐药机制及特征。方法 用BD phoenix M50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 mCIM)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对筛查阳性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检测及ST分型。结果 (1)收集22株临床分离CRPA,其中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22.7%),然后依次为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27.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9.09%),头孢吡肟(63.6%),头孢他啶和氨曲南(77.27%),环丙沙星(86.36%),左氧氟沙星(95.45%)。(2)22株CRPA表型检测结果显示产碳青霉烯酶共5株(22.7%)。(3)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有4株...  相似文献   

3.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但随着此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本文从药物的主动转运系统、抗菌药物渗透障碍、产生药物灭活酶及形成生物被膜这4个方面对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基因学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进行感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耐药特性,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应用、降低细菌耐药性和防控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3-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离的CRPA 95株,检测其耐药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类相关基因及外膜蛋白基因OprD2的携带情况。结果测试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7.89%和95.7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50.53%,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51%~60%间,对氨曲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60%。PCR法检测出67株(70.53%)OprD2基因缺失菌株,12株(12.63%)bla_(GES)阳性菌,10株(10.53%)bla_(VIM)阳性菌,bla_(IMP)、bla_(GIM)、bla_(SIM)、bla_(TEM)、bla_(PER)、bla_(VEB)、bla_(OXA-10)阳性菌均未检出。结论 CRPA的耐药形势严峻,其耐药主要与细菌产生bla_(GES)基因、bla_(VIM)基因和缺失OprD2基因相关。临床应加强对CRPA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最大限度地降低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气道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人工气道患者218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根据患者肺部是否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查阅两组病例资料,对上述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18例人工气道患者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中铜绿假单胞菌菌肺部感染61例,感染率为27.98%。单因素结果表明:人工气道患者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菌肺部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白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入院前卧床时间、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 Ⅱ)评分、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蛋白、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1例铜绿假单胞菌菌肺部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78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30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感染患者感染部位、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细菌鉴定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采用WHO细菌耐药监测网提供的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 144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30株,检出率为2.6%;30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以痰液检出率最高,占66.6%;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为主,其次是神经内科,分别占50.0%、26.7%;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7.7%,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80.0%。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比较集中,对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挑战,提示临床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的实时监控,防止和减少此类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AB)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于医院经细菌培养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71例患者,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转入ICU后住院天数及辅助呼吸机机械通气天数,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1例患者共检出10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痰液中分离出的最多占56.00%,其次为引流液占24.00%;检出CRAB 32株,占32.00%,检出非CRAB 68株,占68.00%;CRAB与非CRAB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环丙沙星均较敏感;非CRAB感染患者病死率为1.79%,CRAB感染患者病死率为13.33%,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CRAB感染患者转入ICU后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天数也显著少于CRAB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道检出最为常见,部分存在较严重的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患者多预后不佳,临床应及早发现正确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PAE) OprD的表达水平,探讨济南地区PA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机制.方法 收集从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的PAE,提取13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菌株的RNA,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PAE外膜蛋白oprD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超声破碎法制备外膜蛋白,超速离心收集外膜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外膜蛋白,观察OprD的表达.结果 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PAEoprD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实验室标准株Ct值oprD/rpsL为1.42;1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株Ct值oprD/rpsL平均值为1.17,与实验室标准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16,P<0.01),2株碳青霉烯类敏感株Ct值的oprD/rpsL平均值为1.58,与实验室标准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膜蛋白电泳图谱表明,碳青霉烯类耐药株在45 kDa处表达明显下降,此处外膜蛋白为OprD.结论 济南地区PA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OprD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及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机制,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肺部感染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577株,采用改良Hodge方法测定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B-last方法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析CRPA及CRAB的耐药性及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2.95%和29.55%,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5.11%,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100.00%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47.75%,而对氨曲南100.00%耐药;176株PAE检出CRPA 31株,检出率17.61%,检出耐亚胺培南PAE 17株,检出率54.84%,检出耐美罗培南PAE 14株,检出率45.16%;178株ABA检出CRAB 39株,检出率21.91%,检出耐亚胺培南ABA 22株,检出率56.41%,检出耐美罗培南ABA 17株,检出率43.59%。结论医源性感染患者CRPA及CRAB的耐药率呈逐年增加,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鉴定和药敏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便提高疗效和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21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术后感染患者病灶分泌物分离的764株PA菌株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分析,提取菌株DNA,检测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结果 764株PA菌株中检出CRPA菌株94株,检出率为12.30%;94株CRPA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在55.32%~98.94%之间;94株CRPA菌株中检出了携带blaGES、blaIMP、blaVIM耐药基因的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1.70%、10.64%、9.57%;94株CRPA菌株中检出了携带exoU、exoS、popB、LasI、Hcp2、LasR毒力因子的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5.96%、46.81%、100.00%、86.17%、76.60%、89.36%。结论 CRPA对常用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但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相对敏感,检出含有blaGES、blaIMP、blaVIM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农村井水中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PA)及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依据《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8538-2016)对山东省巨野县农村井水采集112份水样进行检测,并对检出的PA分别进行PFGE分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鉴定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后,采用S1-PFGE和Southern杂交确...  相似文献   

12.
 异质性耐药指同一克隆菌株中同时存在对某种抗菌药物耐药及敏感亚群的现象。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常用药物,随着其使用增加,碳青霉烯类异质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HPA)的检出率日益增高。但是,至今没有标准、高效、低成本的CHPA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常导致CHPA漏检和临床治疗失败。本文对异质性耐药的定义、检测方法、CHPA的耐药机制、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CHPA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医院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60例和同时间段内医院就诊的恶性肿瘤未合并有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恶性肿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偏大,住院时间较长,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和使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四种因素为恶性肿瘤患者罹患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度较高,其中对于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敏感度达到85.00%,对于氨曲南的敏感度最低,为61.67%,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患者共有37例在2周内死亡,病死率为61.67%,其余23例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恢复,2周内未出现死亡。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由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血流感染后,病死率非常高,需要对各类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减少该种感染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获得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8年1月7日入住温州市人民医院的发生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基础上建立预测住院患者获得CRPA医院感染的列线图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感染前30d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机械通气治疗是发生CRPA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回归系数(β)建立的评分模型如下:Logistic(P)=-2.01+1.03×(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4分=1)+1.16×(感染前30d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1.18×(年龄≥65岁=1)+1.46×(机械通气治疗=1);利用R软件绘制的列线图,其初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02,经1000次的模型内部验证后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97。结论基于上述4个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能较为准确预测住院患者获得CRPA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菌株的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132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纳入研究,发生血流感染时均有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或升高;28例患者病情继续恶化或住院死亡,占21.21%;多重耐药菌株(MDR)感染24例,占18.18%。血液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3.79%(5/132);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为28.03%(37/132)。与2013年-2015年分离菌株相比,2016年-2017年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与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降低(P<0.05)。与非MDR组相比,MDR组白细胞高、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长、侵入性治疗比例高、预后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病情较重,必须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环丙沙星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治疗该类菌株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呼吸道感染患者817例临床资料,将其中的55例耐碳青霉烯类PAE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7例),均采取环丙沙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81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55例为耐碳青霉烯类PAE感染,感染率6.7%;两组患者用药前环丙沙星对PAE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5d后观察组MIC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用药14d后,观察组MIC降至0.499μg/ml,对照组为0.780μg/ml,观察组MIC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痊愈18例、有效3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患者痊愈4例、有效6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59.3%,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出现5例不良反应,其发生率分别为17.9%及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耐碳青霉烯类PAE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显著提高环丙沙星的MIC,控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预防医院感染、治疗耐碳青霉烯类PAE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暴露于危险因素进行死亡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分别比较不同危险因素之间死亡率的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1例血流感染患者98.0%出现发热,72.5%伴寒颤;31.4%有血液系统疾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低于正常值,余患者中97.1%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升高;37.3%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5.3%发生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为29.4%,死亡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心脏疾病、肺部感染、血白蛋白< 30 g/L、血红蛋白<90 g/L、有创机械通气、血液透析、入住ICU与死亡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红蛋白<90 g/L是死亡相关因素.结论 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多伴有发热、寒颤、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糖尿病、血红蛋白<90 g/L为死亡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PAE)及鲍氏不动杆菌(ABA)的临床分布与耐药特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两年共分离耐碳青霉烯类PAE和ABA分别为261、117株,两者>80.0%来源于呼吸道标本,41.0%耐碳青霉烯类PAE和64.9%耐碳青霉烯类ABA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霉烯类ABA的多药耐药性比PAE更为严重,该菌株除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23.1%外,其他均>70.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3.1%和96.6%,而耐碳青霉烯类PAE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性却差异较大,16.0%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而对美罗培南敏感,其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耐药机制。结论耐碳青霉烯类PAE和ABA的耐药率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多药耐药和泛耐药株的增多,因此应慎重、合理地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密切关注PAE和ABA耐药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何紫琪  李从荣  杨艳兵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216-1217,1220
目的调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近5年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其变迁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培养并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以痰为主(74.80%),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20.27%)和呼吸内科(13.00%)。2006—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依次为17.4%、38.1%、55.5%、27.8%、37.9%(P0.01),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依次为11.1%、41.0%、41.5%、23.3%、33.1%(P0.0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自2006—2008年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2010年有所下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减少和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方法 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62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扩增分离株外膜蛋白基因OprD2和碳青霉烯酶基因VIM、IMP、SPM、KPC,对阳性产物测序确定基因亚型;羰基氰氯苯腙(CCCP)协同抑制试验检测膜外排机制。结果 162株分离菌株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7.0%和30.9%;60株耐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菌株(简称耐药株)中,50株对2种抗生素均耐药,另10株仅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株中有18株OprD2基因缺失,102株不耐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菌株(简称敏感株)中有20株OprD2基因缺失;耐药株中检出13株碳青霉烯酶阳性,其中5株产VIM型,8株产IMP型,敏感株中未检出VIM、IMP基因,所有菌株中未检出SPM-1、KPC基因;耐药株有48.3%外排泵表型试验阳性,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作为底物的分别有19株和24株,敏感株有10.8%外排试验阳性。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严重,与外膜蛋白OprD2缺失、产碳青霉烯酶和主动外排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