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川芎茶调散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川芎茶调散化裁治疗多种偏正头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堂语 《山西中医》1999,15(6):16-17
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5 8例。结果 :基本恢复 2 7例 ,显效 14例 ,有效 14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 94.8%。  相似文献   

3.
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疏风止痛之功,笔者运用该方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川芎茶调散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茶调散临床应用郑建民河北省大城县中医院(065900)主题词川芎茶调散/治疗应用医案笔者临证之际,以川芎茶调散为煎剂,稍有增删后用于治疗一些较顽固性病证,收效颇佳。兹选录验案数例,仅供参考。1小儿支气管炎李某,男,6岁。1992年10月22日初诊...  相似文献   

5.
川芎茶调散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川芎茶调散为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病例尾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采用天麻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序贯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7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茶调散化裁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为1个疗程,间隔7 d行下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91.03%,有效...  相似文献   

7.
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偏头痛5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臣安 《河南中医》2003,23(5):55-55
笔者 1 995~ 2 0 0 1年 ,用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偏头痛 5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 5 6例中 ,男 2 4例 ,女 32例 ;年龄 1 7~ 6 8岁 ,平均37.6± 8.6岁 ;病程 1~ 1 6a ,平均 4 .84± 2 .6 8a;普通型 38例 ,典型偏头痛 1 4例 ,眼肌麻痹型 4例 ;重度 6例 ,中度 32例 ,轻度 1 8例。对照组 5 6例中 ,男 2 2例 ,女 34例 ;年龄 1 8~ 6 6岁 ,平均 37.8± 8.5岁 ;病程 1~ 1 5a ,平均 4 .76±2 .6 4a ;普通型 36例 ,典型偏头痛 1 5例 ,眼肌麻痹型 5例 ;重度 5例 ,中度 34例 ,轻度 1 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类型、病情轻…  相似文献   

8.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上载:川芎茶调散,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注,太阳穴疼。但感风气,悉皆治之。方选薄荷叶八两,川芎、荆芥各四两,细辛一两,防风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  相似文献   

9.
川芎茶调散新用王心好随志化(河南省夏邑县人民医院476400)关键词川芎茶调散临床应用副鼻窦炎荨麻疹三叉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荆芥、防风、薄荷、茶叶组成,为治风邪上犯清空,寒热头痛,或头风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川芎茶调散对偏头痛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偏头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按分层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1例)及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针灸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茶调散。对比两组VA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3.49±1.5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34±1.74)分(t=3-5.026,P0.01);实验组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65.85%(χ2=11.182,P0.01)。结论采用针灸结合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应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面痛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也是疑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黎凯教授总结自己近三十年的临床经验,概括面痛的总病机为面部经气不利,以通络止痛为治疗大法,拟方痛宁汤,临床辨证加减运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减方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寒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威海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川芎茶调散加减方口服联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主要症状的改善时间、肌电图检查相关指标、面部神经功能分级的变化,测定血清中相关因子水平,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92.59%、75.93%,以观察组临床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闭目、抬眉、鼓颊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电图结果RI潜伏期低于对照组,CMAP波幅高于对照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17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GDN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减方联合针灸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肌电图指标,促进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推断其起效可能与通过调控血清中TNF-α、GDNF、IL-17等水平以减轻患者神经病变的炎性反应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在形态特征及易患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测量法获取被调查者头面形态的相关数据,根据国家GBT 2428-1998标准,计算面部其他部位的相应数据,计算出三停的相对大小,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询问既往史及现病史。采用logistic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评价不同比例下罹患某类疾病的风险与面部三停(上停、中停、下停)的比例大小及其相关性。结果:中风、呼吸系统、肝胆系统、胃肠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及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易患人群面部形态有一定特点,其中肝胆疾病与内分泌代谢疾病同时受到面部三停的影响。结论:头面部形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的内在脏腑强弱特征,结合中医学对脏腑在头面分布的理论,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14.
李振华教授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尤其对脾胃病的治疗,创出"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九字法治疗原则,形成了以脾胃学说为指导的系统独特的学术思想。李教授认为中焦脾胃的功能状态与中风病的发生及其病机演变密切相关,并且以下4个方面均能导致中风的发生,即:脾伤失运,痰浊内生;脾胃亏虚,正气不足;肝脾失调,化生内风;枢机不利,气血逆乱。所以在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亦应重视健脾化痰,疏肝解郁,和胃通腑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肝病证候错综复杂,临床更乏有效方药。李玉奇教授早年即深研肝病,总结出治疗肝病的独特经验,将“用药如用兵”具体形象地融入肝病论治之中,疗效卓著。文章试读兵法,对李教授临证遣兵布阵,组方用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57-959
毕荣修教授论治股骨头坏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同时,提出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病机为"瘀毒搏结,痹阻经脉,发为骨痹",据此确立了活血行瘀、清热解毒、化痰通络的治疗原则,创立了股骨头Ⅰ号方、Ⅱ号方,在临床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并介绍治疗验案。  相似文献   

17.
药对是中医药治疗肿瘤重要特色之一,以其组成精巧、加减灵活为著,同时可作为独立方药的运用,突显了中医专病专方的应用思维。“先辨病、再辨证、佐以辨症,三位一体”是李杰教授的诊治特点,在病症结合的基础上,依据个体化病症的不同,善用药对治疗常见肿瘤,临床疗效显著。现对李杰教授治疗肿瘤的常用药对进行总结概述,以期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及指导临床应用,且药对的经验性应用与凝练,对中药新药研发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疼痛患者230例(372髋),其中血瘀气滞型38例,肾虚血瘀型69例,痰瘀蕴结型123例,均给予火针疗法治疗。结果:有效率为90.3%,血瘀气滞型有效率为87.8%,肾虚血瘀型有效率为89.3%,痰瘀蕴结型有效率91.4%。结论:火针疗法能明显减轻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疼痛,且操作简单,见效迅速,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崔玉衡教授疏肝止痛汤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归纳崔玉衡教授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经验。结果:经行头痛的发生大多由肝血虚损、肝气郁结、气郁血滞、循经上扰清窍引起。五脏经脉惟足厥阴肝络能上达巅顶。治疗当从肝入手,疏肝解郁,活血祛瘀为主,佐以祛风止痛之品,再结合经期不同的时间以及不同部位所属脏腑经络,佐以引经药,灵活施治。结论:崔玉衡教授疏肝止痛汤治疗经行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在缓解孕妇第一产程宫缩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待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一般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耳穴贴压。观察2组第一产程宫缩疼痛评分、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第一产程各阶段疼痛评分、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等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能够缓解孕妇第一产程宫缩痛,减少出血量,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及自然分娩率,增加住院期间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