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应包括中药复方制剂与单味中药(可由许多种成分组成)。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功效有几千年的历史,并被现代临床疗效所肯定。但如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说明中药的药效学、毒性,使中药为国际市场所接受,是目前中药研究面临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使中药打入国际市场,发挥中国传统医学巨大优势的至关重要的一步。1 中药药效和物质基础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揭示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对于中药质量标准控制、生产工业标准化现代化的影响最大。由于现有研究设备和手段落后,动物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局限,导致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困难。作者认为,中药的药效学研究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为了能适应阐述中药复方物质  相似文献   

2.
3.
中药毒性研究与临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宗铎 《河南中医》1994,14(6):380-382
中药毒性研究与临床李宗铎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中草药/毒性,中药配伍/毒性,综述在许许多多的中医药书藉中,中药的性味之下往往标注有“有毒”、“大毒”、“小毒”,这些“有毒”的标记说明了该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用得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4.
<正> 中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其作用与地位可以与西药平分秋色.鉴于西药的飞速发展,中药日新月异也成为必然.众所周知,药物在药效方面的关系,遵循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毒性与合理用药的临床概况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采用中药治疗后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中药毒性的主要因素及临床合理用药的方法。结果:120例中药中毒患者中,原因为未辨证施治70例(58.3%),炮制方法和用量错误造成中毒30例(25.0%),联合用药不当造成中毒15例(12.5%),其他5例(4.2%);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主要以炮制方法、用药方法及用药剂量有关。结论:造成中药使用发生毒性的因素较多,合理用药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缓宫止痛颗粒主要由白芍、甘草、益母草、黄芪等味药研制而成的医院制剂 ,临床上用于人工流产后引起的阴道流血及腹痛等症状。为了给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对其毒性及主要药效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1 实验材料1.1 药物 缓宫止痛颗粒 (每 1g相当于原生药5 .0 5g)由自治区中医院提供 ;缩宫素注射液 (批号 990 1132 ) ,安徽省马鞍山生物制药厂生产 ,规格 :10 μ mL ;生化汤丸 (批号  2 0 0 0 6 15 ) ,广东华天宝药厂生产。1.2 实验动物 小白鼠 ,昆明种 ,体重 18~ 2 2g ,一级 ,医动字 16— 0 74号 ;家兔…  相似文献   

7.
王丹  康健 《河南中医》2013,33(7):1158-1159
中药的剂量对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单味药的剂量,还是在方剂中剂量的变化,都可能改变药物的疗效、作用方向及毒副作用,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剂量与药效还受药材的质量、称量器具、煎煮方法、服药季节及患者所在的地区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效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国家科委倡导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正在深入开展,促进了我国中医药事业向更高、更新、更深入的层次发展。所谓中药现代化,即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现代中药,实现能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现代化),能进行大规模生产(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论影响中药临床发挥药效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是我国几千年来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但因种种原因,中药药效作用并没有得到最大效应地发挥,不但影响临床疗效的提高,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中药药效的因素很多.包括从药材的采集、炮制加丁、质量管理到临床处方用药、剂型、服用方法等。本文仅就对影响中药药效发挥的相关因素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理性的认识中药毒性,合理的应用毒性中药,减少中药的毒副作用,提高中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提出网络毒理学研究理念,并对开展中药网络毒理学研究提出了思路和技术途径,最后展望了中药网络毒理学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评价含雄黄、朱砂中成药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雄黄和朱砂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临床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由于雄黄含砷,朱砂含汞,其安全性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加之现有对含雄黄和朱砂中药的金属含量仍以总砷和总汞为标准进行评价,所以含雄黄和朱砂的中成药因砷、汞超标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忧虑,不但治疗作用受质疑,毒性作用被夸大,而且使其出口受限制,声誉受影响.因此,含雄黄、朱砂中成药安全性评价就尤为重要,本文就含雄黄和朱砂中成药的毒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在人类健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如何科学的回答中药安全性问题需要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案。基于数学模型和定量药理学研究思路,提出中药风险评估的新策略,即中药定量毒理学。中药定量毒理学基于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以及毒理学实验方法与定量药理学研究方法之间的相似性,对致毒关键要素、毒性物质及毒性机制进行系统评价,建立数学模型,为药品监管及临床应用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中药质量评控体系及安全用药方案。中药定量毒理学基于现代中药毒性认知,将为中药安全性和风险防控对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为中医药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护航。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性与中药药性物组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培勋  龙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69-177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对中药药性理论加以现代诠释,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是当务之急。作者首次提出中药药性物组学的新概念,认为中药药性物组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物质组组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并对中药药性物组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的科学研究,最终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水通道蛋白的发现及其研究使人们对"水"代谢的生理及病理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长期以来,对于"利水中药"的研究缺乏分子层面的靶点,难以进行深入的、定量化的研究;而水通道蛋白的发现成为诠释"利水中药"发挥其功效机制的新的靶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可以理解中药"利水"功效的内在涵义,还可以对"利水"这一作用进行量化研究。目前,众多学者已经运用水通道蛋白研究成果在中医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通过水通道蛋白这一靶分子来探讨"利水"中药功效的发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阐述转化医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及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发展概况。方法 将转化医学在中西医领域里的研究性、报道性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介绍该学科的发展及应用等。结果 转化医学已经被成功地引入到中医药学科的研究领域之中。结论 转化医学的兴起将会给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创新机遇。  相似文献   

17.
中药毒性理论在我国的形成与创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研究系统概述了中药毒性理论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状况,对中药毒性理论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既能体现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又可与国际接轨的"药毒网络调控学说",将有助于为临床安全有效的应用有毒中药提供科学支撑和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科学内涵的医学科学,文化是其根本来源和学科灵魂,只谈技术不讲文化的中医学将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医院校应加强中医文化教育,首先,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中医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储备专业知识、提升中医思维;其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也是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对于促进中医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医院校应当考虑并高度重视在中医学教育中纳入中医文化教育。而关于中医文化教育的结构体系,则可以围绕培养兴趣、积累知识、提升思维、增强医德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9.
肥胖是由于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导致脂肪异常堆积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与遗传、免疫、情绪、环境、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肥胖增加了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骨关节炎和慢性肾病的风险,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市场上的减肥药有两大类,胰脂肪酶抑制剂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食欲抑制剂,治疗措施虽有效,但是存在许多不良反应,不能确定其安全性。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疗效在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中得到广泛验证,以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为线索,阐述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理论基础,从脂肪组织形成和代谢的关键因子角度,总结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作用靶点,提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瘦素(Leptin)、解偶联蛋白1(UCP1)为其共性作用靶点,旨在为今后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实验设计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倩  王卫 《天津中医药》2014,31(4):247-250
经络理论在不同医学中有各自的特点,根据文献资料分析,经络现象的发现、理论形成、循行走向等多方面的比较,泰医与中医经络很相似,而实际上它们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