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血分论治”银屑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银屑病是基于遗传素质基础上的多基因遗传病,在多种因素如感染、内分泌、免疫异常、药物、环境等作用下而发病,目前认为免疫学异常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到主要的作用。近年来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研究的深入,相关中医药治疗的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医理论及临床治疗均以血分论治为主;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相关的基础研究也证明了血分论治的科学性。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中医血分论治银屑病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冲脉“气本血用”观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衣华强  谷世喆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33-1834
中脉为奇经八脉之一,从气血角度对冲脉的生理、病理、临床治疗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对古人关于冲脉的认识进行了点评。首先,以古代哲学关于气的认识为着眼点,从气的角度认识冲脉,并探讨了冲脉与宗气、元气的关系。其次.从冲脉为“血海”方面探讨了冲脉与胃的关系。最后,从临床角度探讨分析了“气本血用”观对治疗冲脉病证的指导意义.并对叶天士、张锡纯关于冲脉证治特点做了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复发的顽固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为"松皮癣"、"白疕"、"蛇虱"等.在治疗上,祛风清热,补益肝肾,调摄冲任应用较多,均取得一定疗效.笔者近年来则根据银屑病血热、血燥、血瘀3个类型的特点,从"血"论治,并自拟白疕Ⅰ、Ⅱ、Ⅲ号方治疗56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倪喆鑫  白玲玲 《河南中医》2016,(11):1864-1865
《伤寒论》中"热入血室"者大致可分两类:一者,男子或女子病阳明,下血,血室空虚,邪热乘虚进入血室;二者,妇人病伤寒,经水适来,血室空虚,热入血室,或与血结。然就"下血"与"经水适来"都会导致血室空虚,邪热乘虚而入,或与血结,发展为"热入血室"证,故可知"血室空虚,邪热内乘"是其病机所在。张仲景治热入血室有二法,一者热在血分、在脏,或可刺期门,或等其自血出,热随血出而病能愈;二者热在半表半里、在经者予小柴胡汤和解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苗药方四大血中血藤、血飞、舒筋、活血四药的外形、内质、性味、功能、主治病证的分析,指出四大血最常用品种的植物学科属,并得出结论:四大血最主要的适应症为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血瘀、月经不调、瘫痪;其次为肢体麻木;再次为胃痛、血虚经少、经闭。四大血合方寒热平调,治症广泛,是苗医通气散血治疗原则的代表性方剂。  相似文献   

6.
“三焦”针法与“益气调血, 扶本培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景献教授提出了"三焦气化失司—衰老"相关说,并确立了"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为突出燮理三焦的理念,将其更名为"三焦"针法,取穴为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血海和外关。"三焦"针法旨在通过疏调三焦,以达元气、行宗气、化营卫、生血气,并通过燮理三焦、重调脾胃、调补下焦、先天后天同治,以达到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之功,使人体气化功能生生不息,对延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正>"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是韩景献教授在"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集多年临床经验之所成,用于治疗老年痴呆及抗衰老。临床及基础研究都已证实,该针法对于老年性痴呆[1-2]、血管性痴呆[3-4]及骨质疏松[5]等有确切疗效,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动物的生存期和生殖期[6]。由于本针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调理三焦失常的日益  相似文献   

9.
外邪“直中血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冠军  董少群 《河南中医》2010,30(5):435-436
直中血络感邪致病理论的建立,首先完善了中医感邪途径,不仅弥补了只有由外及内自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在理论上的不足,也弥补了只有感邪由表及里、传变由外至内、病住由浅到深在逻辑学上的缺陷,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气为血之帅"是中医的重要原理之一。本文从气为血之帅理论的来源出发,追根溯本,提出"气为血之帅"化生于《黄帝内经》的"营卫相随",并探讨了气血与营卫关系、营卫相随的理念及其现代实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血藤桃红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方法:对38例粘连性肠梗阻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除采用常规疗法外,内服“血藤桃红汤”,10日为1疗程,每日1剂,水煎服,剂量随年龄而定,日服3次;对照组18例,常规治疗,胃肠减压,抗炎,支持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7.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血藤桃红汤”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张宏伟 《光明中医》2013,28(6):1230-1232
皮肤病以瘙痒症者多见,风、湿、热、虫均为致病因素,但以风邪为患居多。《诸病源候论》曰:"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因此,多年来,依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在治疗许多皮肤病方面,收到满意疗效,感悟颇多,现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基于“运脾生血”理论探讨熟地黄对血虚证大鼠脾脏代谢组学的研究。采用环磷酰胺结合N-乙酰苯肼的方法建立血虚证模型,并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血虚模型的脾脏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对脾脏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相对定量结果进行MEV热图聚类分析以及体内代谢网络的构建,结合血虚证大鼠血常规指标,共同阐释熟地黄基于“运脾生血”理论的补血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血虚证模型组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小板(PLT)和红细胞压积(HCT)等血常规指标显著降低,说明血虚证模型复制成功;在给予熟地黄后血虚证模型大鼠血常规指标显著改善,说明熟地黄对血虚证大鼠发挥了明显的补血作用。同时在代谢组学分析中,共鉴定了41个潜在生物标志物。PCA结果以及潜在生物标志物聚类分析中熟地黄对血虚证模型大鼠脾脏样本的整体代谢轮廓也均表现出明显改善作用。这些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机体的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TCA)、烟酸和烟酰胺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鞘脂代谢。基于“运脾生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仲景"血不利则为水"理论观点,从生理、病理角度阐述"血不利"与消渴肾病水肿形成的关系。明析中医从"血不利"理论立论治疗消渴肾病的辨证思路,探究仲景利用经方治疗消渴肾病水肿的方、药使用规律。最后结合导师临证经验,例举导师临床使用经方肾气丸合抵当汤合方化裁治疗"血不利"型消渴肾病水肿的案例,以期在消渴肾病的治疗思路及方法上有重要突破,探索古方新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青  杨玉莹  吴显文 《河南中医》2020,40(3):356-359
导致血不利的原因一是不足,即由于气、血、津、液等物质的缺乏致无源行血;一是不通,即水、湿、痰、饮、瘀、食积、火郁、内风、外伤等病理因素阻滞,致血行不畅。血瘀经脉之内,则水亦瘀积脉中,致脉络胀满,形成水肿。乳腺癌术后患者,金刃本已损伤血脉,术后的放疗、化疗又属祛邪之法,故机体元气受损,气虚无力行血,血运行不畅,导致患侧上肢水肿。故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时,应当血水同治,即活血利水之法要贯穿始终。先病血而后病水者,可以活血化瘀为主,利水为辅;先病水后病血者,则以利水消肿为主,酌加活血养血之品。但需要注意的是:①临证时切不可拘泥于单纯的活血利水法,而忽视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患者机体本身的状况。②临证勿忽视五脏与血、水的关系,以及肺、脾、肾、三焦与水肿的内在关系。③可多种方法联合运用,审证求因,标本同治。BCRL术后宜补气活血,通脉利水;术后兼化疗者可疏肝健脾、利水消肿;早期可在活血利水基础上,侧重利湿消肿,后期多湿聚为痰,治疗侧重化痰软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Th17细胞角度研究"血分论治"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热证组17例,血瘀证组15例),1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给予清热凉血方、益气活血方治疗。各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3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IL-17、IL-2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药治疗后,两组患者IL-17、IL-23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结果:从"血分论治"寻常型银屑病可通过调节IL-17、IL-23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鼻五度辨证"是熊大经教授临床四十余年,反复钻研、揣摩,结合中医鼻科局部检查,勤求古训,参中医基本理论及鼻窍各部之生理病理特性所整理出的独特的辩证方法。在临床上运用这一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可提高鼻病辨病辨证的准确性,本文主要介绍导师运用"鼻五度辨证-血度"治疗鼻衄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针刺“足三里”对大鼠孤束核P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延髓孤束核P物质免疫阳性反应产物的分布以及针刺“足三里”穴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电针“足三里”穴组 (n =10 )、电针“足三里”穴旁开 0 5cm组(n =10 )、空白对照组 (n =1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延脑组织SP免疫活性切片。结果 :孤束核内P物质的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以膨体型纤维为主 ,呈点状和串珠状 ,其敞开部有少量阳性胞体。主要分布于孤束核的内侧亚核、连合亚核 ,其余亚核内较为稀疏 ;电针“足三里”穴内侧亚核、连合亚核阳性纤维的光密度明显升高 ,其余亚核无明显变化 ;电针“足三里”穴外侧旁开 0 .5cm组与空白组相似 ,各亚核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针刺“足三里”可能通过抑制NTS内侧亚核和连合亚核SP的释放 ,对胃的功能活动产生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理论内涵的挖掘、名称治则演变的梳理,以及对该技术针刺操作的规范,认为习术易,习理难。术者,技艺、方法也,即如何在特定处方穴位上进行特定操作,有一定中医基础即可学习。而术因理而存,故学习名老中医的经验技术蕴含的医理可帮助学习术,可帮助更加深刻地理解术,可帮助因理而施术。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33-1635
中风发病机理主要与气虚、血瘀、痰蕴相关,气虚是起病根本病机,痰瘀是发病关键病机。气-血-痰轴内生转化,互为因果,是中风发病的中心环节,并贯穿中风发病的始终。治疗上,应重视治气、治血、治痰,治气为先,痰血兼顾,其中益气活血化痰法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