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白介素(IL)-17水平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普通肺炎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TREM-1、IL-17水平及肠道菌群(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观察组血清sTREM-1、IL-17水平与肠道菌群数量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sTREM-1、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多于对照组,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sTREM-1、IL-17水平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sTREM-1、IL-17水平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呈独立正相关,与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独立负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为MMP的诊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河间市人民医院儿科入院治疗的100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组(48例)和恢复期组(52例),并取同期于河间市人民医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肠道菌群(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拟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数量和血清PPARγ、MMP-9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拟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与血清PPARγ、MMP-9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期和恢复期MPP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PARγ、MMP-9及乳酸杆菌水平对急性期MPP的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以及血清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急性期组高于恢复期组(P <0.05);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双歧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以及血清PPARγ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急性期组低于恢复期组(P <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JAK)2、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水平及其与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6例为AIS组,另选取同期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JAK2、SOCS1水平和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及免疫功能指标(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AIS患者血清JAK2、SOCS1水平间的相关性及二者与肠道菌群数量、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IS组血清JAK2水平高于对照组,SOCS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IS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AIS组CD_(3)+、CD_(4)+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CD_(8)+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IS患者血清JAK2水平与血清SOCS1水平呈负相关(P<0.05);AIS患者血清JAK2水平与乳酸杆菌数量、双歧杆菌数量、CD_(3)+T淋巴细胞百分比、C_(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呈负相关,与大肠埃希菌数量、肠球菌数量、CD_(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呈正相关(P<0.05);AIS患者血清SOCS1水平与乳酸杆菌数量、双歧杆菌数量、CD_(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_(4)+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呈正相关,与大肠埃希菌数量、肠球菌数量、CD_(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JAK2水平升高,SOCS1水平降低,且二者间呈负相关;此外,血清JAK2、SOCS1水平均与肠道菌群数量及免疫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即随着血清JAK2水平升高、SOCS1水平降低,乳酸杆菌数量、双歧杆菌数量、CD_(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_(4)+T淋巴细胞百分比逐渐降低,大肠埃希菌数量、肠球菌数量、CD_(8)+T淋巴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
程言明  田芝奥  李慧 《肝脏》2023,(10):1208-1211+1226
目的 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加用益生菌治疗后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84例ACLF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肠道益生菌制剂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菌群分布及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6.9±0.8)log10nCFU/g、(5.5±0.9)log10nCFU/g,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数量(9.2±1.4)log10nCFU/g、(8.8±0.4)log10nCFU/g;治疗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分别为(8.4±0.6)log10nCFU/g、(9.7±0.8)log10nCFU/g,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数量分别为(5.9±0.5)log10nCFU/g、(6.1±0.4)log10nCFU/g。对照组治疗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分别为(6.8±0.7)log10nCFU/g、(5.4±0.8)log10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8种(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梭菌、酵母样真菌)进行培养和计数,检测所有被研究者的血清内毒素、TNF-α、IL-6和ALT的浓度.选择健康正常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NASH共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B组)和观察组(C组)各30例,B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C组常规保肝治疗的同时联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治疗4wk,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肠道细菌数量的变化和内毒素、TNF-α、IL-6、ALT的变化,并比较B组和C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治疗前NASH组肠杆菌显著增多(7.28±1.22 vs 6.54±1.08,t=4.83,P<0.01),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显著减少(7.13±1.28 vs 8.83±1.24,t=-6.65,P<0.01;6.67±1.21 vs 7.31±1.12,t=-2.16,P<0.05;6.99±1.31 vs 7.82±1.15,t=-2.41,P<0.05);血清中内毒素、IL-6、TNF-的浓度显著增高(168.37EU/L±24.13EU/L vs 110.53EU/L±18.33EU/L,t=11.69,P<0.01;42.62ng/L±12.65ng/L vs 21.58ng/L±8.47ng/L,t=7.71,P<0.01;15.98ng/L±3.19ng/L vs 8.63ng/L±2.49ng/L,t=11.97,P<0.01);C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多(P<0.01),肠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血清中内毒素、TNF-α、IL-6、ALT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C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较B组有显著改善.结论:NASH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革兰氏阴性杆菌过度生长,提示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参与了NASH的发生发展.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可明显改善NASH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血清中内毒素、TNF-α、IL-6、ALT的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头翁醇提物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调控,进一步阐明白头翁醇提物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醇提物治疗组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茵肠球菌三联活菌(金双歧)组.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TNF-α、IL-10和血清内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学染色检测紧密连接(tight iunction,TJ)相关蛋白occludin的分布.结果: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增高,结肠组织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而经白头翁醇提物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处理后,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有明显下降(6.50±1.27,5.90±1.67 vs 9.20±1.75:5.00±1.05,4.80±1.25 vs 7.10±0.99,均P<0.05),结肠组织TNF-α水平降低(521.24±109.37 ng/L,503.98±126.63 ng/L vs 657.54±149.60 ng/L,均P<0.05)、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0.148±0.093EU/mL,0.153±0.106 EU/mL vs 0.213±0.023EU/mL,均P<0.05)和IL-10水平升高(92.19±30.09 ng/L,95.57±27.71 ng/L vs 42.92±23.74ng/L,均P<0.05);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TJ结构遭到破坏,TJ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而白头翁醇提物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茵(金双歧)处理后可使TNBS引起的TJ结构受损减轻,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多.结论:白头翁醇提物可以对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屏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上调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luudin的表达、降低结肠组织TNF-α含量、提高IL-10水平,从而抑制内毒素通过紧密连接进入体循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尿酸代谢与其肠道菌群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检测血尿酸含量,并根据血尿酸含量范围分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菌群数量;使用OTU聚类分析各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实验选取同一时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尿酸含量分别为(481.56±36.13)μmol/L和(203.36±18.67)μmol/L,细菌总量(logN/g)分别为9.74±0.82和7.96±0.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按血尿酸含量由低到高分为Ⅰ-Ⅳ组,Ⅳ组粪便大肠埃希菌数量和细菌总量均显著高于Ⅱ、Ⅲ组和对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和产气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Ⅰ、Ⅱ组和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低于Ⅰ、Ⅱ组和对照组(P0.05);Ⅲ组大肠埃希菌、幽门螺杆菌、产气杆菌数量及细菌总量均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低于Ⅰ组和对照组(P0.05);Ⅱ组大肠埃希菌及产气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Ⅳ组和Ⅲ组OTU指数分别为1679.00±38和1622.00±25,与对照组1352.00±48、Ⅰ组1375.00±35和Ⅱ组1536.00±8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尿酸代谢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分布。检测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对监测冠心病患者病情及其肠道菌群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肾功能指标以及肠道菌群分布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9-2021年本院就诊的13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并发DN分为DN组(n=76)与单纯T2DM组(n=62),同期匹配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研究对象血清Sirt6水平,收集研究对象肾功能指标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RFR)、血清胱抑素C(CyS C),测定研究对象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目,Pearson法分析DN患者血清Sirt6与Cr、BUN、肾小球滤过率、CyS C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单纯T2DM组与DN组患者血清Sirt6水平、双歧杆菌数[(7.38±0.94)、(5.21±0.62)vs(9.43±1.12)]、真杆菌数[(9.26±1.15)、(7.51±0.89)vs(10.44±1.28)]降低(P<0.05),大肠埃希菌数[(10.72±1.34)、(12.10±1.51)vs(9.41±1.16)]升高(P<0.05)...  相似文献   

9.
245份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检出革兰阳性菌44株,革兰阴性菌195株,真菌6株。肠杆菌科细菌180株,非发酵菌16株,占6.53%。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为159株,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1株)和铜绿假单胞菌(9株);革兰阳性菌中以屎肠球菌为主(21株),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和粪肠球菌(7株)。药敏试验表明,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最敏感,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和诺氟沙星最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诺氟沙星最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的粪便菌群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30名UC活动期、30名UC缓解期患者及22名正常对照,收集其粪便标本.根据细菌的16S rDNA序列设计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肠球菌属和大肠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待测粪便标本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16S rDNA拷贝数,分析不同细菌的数量.结果 UC活动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粪便中双歧杆菌(8.45±0.92 vs 9.10±0.78)、乳酸杆菌(8.11±0.94 vs 8.69±0.55)数量明显减少(P<0.05),大肠杆菌(9.88±1.34 vs 9.71±0.92)和肠球菌(7.74±0.63 vs 7.61±0.49)无明显变化(P>0.05);而UC缓解期患者粪便中4种细菌数量(双歧杆菌9.15±0.81,乳酸杆菌8.51±0.80,大肠杆菌9.54±1.64,肠球菌7.90±0.46)均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UC活动期患者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而UC缓解期患者粪便菌群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具有UC遗传易感性个体发病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消融术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后发生肝脓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经TACE/消融治疗后发生肝脓肿的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肝脓液、血液培养分离菌株及药敏试验结果。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49例患者,其中TACE组15例,消融组34例。TACE组共检出35株病原菌(肝脓液25株,血液10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54.3%、40%及5.7%;肝脓液培养分离病原菌(n=25)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n=5)、屎肠球菌(n=5),铜绿假单胞菌(n=3)等;血培养分离病原菌(n=10)主要为屎肠球菌(n=4)、大肠埃希菌(n=1)、枸橼酸杆菌(n=1)等。消融组共检出64株病原菌(肝脓液43株,血液21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59.4%、39.1%及1.6%;肝脓液培养分离病原菌(n=43)主要为大肠埃希菌(n=10)、肺炎克雷伯菌(n=9)、屎肠球菌(n=4)等;血培养分离病原菌(n=21)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n=5)、大肠埃希菌(n=3)、粪肠球菌(n=3)等。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分别占26.3%(5/19)及43.8%(7/16),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分别占10.5%(2/19)及12.5%(2/16)。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10.5%;大肠埃希菌对所检测头孢菌素、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等药物耐药率为43.8%~62.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为18.8%、12.5%。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中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分别占13.3%(2/15)及0,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分别占13.3%(2/15)及28.6%(2/7),未检出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结论肝癌TACE/消融术后肝脓肿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等为主,治疗时应根据相应药敏结果选择用药,减少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其亲属的粪便菌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与其一级亲属及同一生活环境人群肠道菌群的异同.方法 采用人群分组对照法对各菌群进行检测.患者组(40例)分为发作期组(25例)和缓解期组(15例).背景组分为一级亲属组(20例)和配偶组(20例).正常无亲缘关系人群为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检测粪便中的双歧杆菌(BS培养基)、乳酸杆菌(LBS培养基)、大肠杆菌(EMB培养基)、肠球菌(TTC叠氮钠培养基)、总需氧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高盐甘露醇培养基)、拟杆菌(BDS培养基)、酵母菌(虎红培养基),观察并计数.结果 UC患者肠道中以双歧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多.分别为(8.73±0.59)、(8.62±0.94)、(8.24±0.67)、(7.14±0.86)lgcFu/g.乳酸杆菌在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中的数量分别为(4.92±1.82)和(4.40±2.29)lgCFU/g,少于一级亲属、配偶和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发作期患者肠球菌数量[(7.14±0.86)lgCFU/g]较其余组均明显增加,缓解期患者肠球菌数量[(5.53±2.39)lgCFU/g]与其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需氧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患者无论在发作期或缓解期,其肠道乳酸杆菌数龟均显著减少,发作期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双歧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拟杆菌及酵母菌数量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肠道微生态对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sulfonic acid,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金双歧)组。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TNF-α、IL-10和血清内毒素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相关蛋白occludin的分布。结果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增高,结肠组织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和血清内毒水平升高,而经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处理后,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有明显下降,结肠组织TNF-α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和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TJ结构遭到破坏,TJ相关蛋白的表达亦减少,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金双歧)处理后可使TNBS引起的TJ结构受损减轻,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多(P0.05)。结论肠道微生态对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TJ蛋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纠正肠道微生态,上调肠上皮细胞TJ蛋白occludin的表达,降低结肠组织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从而抑制内毒素通过紧密连接进入体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粪便中肠道菌群状况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8例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观察组)及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的粪便标本,采用PCR荧光定量法对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数量进行检测;同时用SCORAD标准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价,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病情为轻、中、重度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有组间差异;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数量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肠道菌群数量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特征对晚期结肠癌患者不同化学治疗(化疗)方案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分析,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黄石市第二医院收治248例Ⅳ期结肠癌患者,其中采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化疗方案治疗者130例,随机分为XELOX联合组(XELOX+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XELOX组两组;采用奥沙利铂+亚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者118例,随机分为FOLFOX联合组(FOLFOX+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FOLFOX组。检测各组治疗前后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并比较各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XELOX联合组较XELOX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较治疗前明显增多,肠杆菌、肠球菌、梭杆菌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FOLFOX联合组较FOLFOX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较治疗前明显增多,肠杆菌、肠球菌、梭杆菌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XELOX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XELOX组(56.92%比43.08%,P<0.05),随访12个月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XELOX组(21.5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患者连蛋白(Zonulin)、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表达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泰州市姜堰中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并确诊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收诊的82例普通肺炎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Zonulin、sRAGE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用于检测肠道菌群数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Zonulin、sRAGE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根据患者出院后28d内生存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结果 研究组血清中Zonulin、sRA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4.293、12.033,P<0.05);研究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瘤胃球菌数量均较对照组降低(t=9.139、7.838、5.130,P<0.05),研究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t=3.397、4.807、3.960,P<0.05);血清Zonulin、sRAGE水平分别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瘤胃球菌数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癌术后感染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对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普通外科就诊并行肝癌切除术的22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内微生物群的情况,并分析相关指标与肝癌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220例患者中有36例术后发生感染列为感染组,剩余184例未发生感染列为正常组,肝癌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6.36%。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6、PCT和CRP均高于正常组(P<0.05)。感染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正常组(P<0.05),而感染组的Simpson指数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感染组患者的肠道菌群中以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链球菌属、幽门螺旋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类占主要优势,而正常组患者肠道菌群中以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普氏菌属和振荡菌属占主要优势(LDA>4log10)。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链球菌属、幽门螺旋杆菌和金黄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酒精性脂肪肝(AFLD)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度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本院消化内科经NAFLD和AFL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评估后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健康组、NAFLD组及AFLD组各20例,通过绝对定量PCR检测研究对象粪便中乳酸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大肠杆菌的细菌丰度,同时检测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尿酸水平和计算BMI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水平及BMI值在NAFLD组、AFLD组明显升高(P<0.05),且尿酸在AFLD组较NAFLD组明显升高(P<0.05);乳酸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丰度在NAFLD组、AFLD组明显减少(P<0.05),且拟杆菌丰度在AFLD组较NAFLD组明显减少(P<0.05);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大肠杆菌丰度在NAFLD组、AFLD组明显增多(P<0.05),且粪肠球菌、大肠杆菌丰度在AFLD组较NAFLD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NAFLD及AFLD患者的肠道菌群中大肠杆菌、屎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酪酸梭菌活菌片辅助硫普罗宁和美他多辛治疗酒精性肝病(ALD)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糖缺失性转铁蛋白(CDT)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及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2例AL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分别给予硫普罗宁片和美他多辛片口服治疗或在此基础上予以酪酸梭菌活菌片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观察12 w。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DT、HG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кB水平(NF-кB);使用Celsis R Advance II TM快速微生物检测系统检测粪便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结果 在治疗12 w末,观察组血清CDT水平为(580.2±74.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815.2±81.4)pg/mL,P<0.05】,血清HGF水平为(150.7±18.4)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390.5±40.2)pg/mL,P<0.05】;观察组粪便双歧杆菌水平为(8.7±2.6)lg CFU/g,显著高于对照组【(7.8±1.9)lg CFU/g,P<0.05】, 乳杆菌水平为(9.1±1.1)lg CFU/g,显著高于对照组【(8.5±1.7)lg CFU/g,P<0.05】,而大肠埃希菌水平为(6.5±1.6)lg CFU/g,显著低于对照组【(7.6±1.8)lg CFU/g,P<0.05】,粪肠球菌水平为(6.8±2.0)lg CFU/g,也显著低于对照组【(7.9±1.5)lg CFU/g,P<0.05】;血清IL-6水平为(0.7±0.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0.9±0.2)pg/mL,P<0.05】,血清TNF-α水平为(5.2±1.6)ng/L,显著低于对照组【(8.0±1.9)ng/L,P<0.05】,血清NF-кB水平为(1.2±0.3)ng/L,显著低于对照组【(2.7±1.0)ng/L,P<0.05】。结论 应用酸梭菌活菌片辅助硫普罗宁和美他多辛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分布,抑制炎症反应,可能与降低了血清CDT和H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胃苓汤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另取35例健康医护人员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胃苓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细菌培养中常见细菌(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拟杆菌、双歧杆菌、梭菌、乳酸杆菌)的变化。结果:(1)与健康人比,肝硬化腹水患者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数量显著增加(P 0. 01),拟杆菌、双歧杆菌、梭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 0.05)。(2)治疗组患者经加味胃苓汤治疗后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数量显著下降(P 0. 05),拟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 0.05);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肠道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数量较对照组低,拟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衡,表现为肠道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数量增加,拟杆菌、双歧杆菌、梭菌、乳酸杆菌数量下降。加味胃苓汤可有效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