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levels of urea nitrogen, creatinine, methylguanidine and guanidinosuccinic acid, which accumulate in blood in parallel with the progress of renal failure after adenine administration,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ats given Galla Rhois, Moutan Cortex or Paeoniae Radix extract. Administration of Galla Rhois extract was found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other two crude drugs in decreasing the uraemic toxin parameters. A uraemic toxin-decreasing effect similar to that of crude drug was also obtained using 1,3,6-tri-O-galloyl-β-D-glucopyranose and 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pyranose.  相似文献   

2.
麻黄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继红  张丽静 《中成药》2008,30(2):163-16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麻黄药材的指纹图谱,为其品质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CLC phenyl(5 μm 4.6 mm×150 mm)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5 nm.结果10批产各地麻黄药材指纹图谱有17个共有峰,峰面积之和大于总峰面积的90%.对各产地的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建立了麻黄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结论采用该法可为控制麻黄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Nine crude drugs containing tannins were select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ir actions on rats with renal failure. The levels of urea nitrogen, creatinine (Cr), methylguanidine (MG) and guanidinosuccinic acid (GSA) were decreased markedly and significantly in rats given Ephedrae Herba. Chebulae Fructus and Geranii Herba produced the same effect on uraemic toxins as that of Ephedrae Herba. MG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all tannin-containing crude drugs. However, there were no particular changes in these parameter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non-tannin-containing crude drugs. The levels of urea nitrogen, Cr, MG and GSA showed a tendency to be increased in rats given Rehmanniae Radix, Coptidis Rhizoma, Scutellariae Radix and Alismatis Rhizoma, but MG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ats given Bupleuri Radix. Non-tannin compounds also produced no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the levels of uraemic toxins.  相似文献   

4.
麻黄卟啉铜钠的制备工艺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麻碱提取时综合利用麻黄资源,提取卟啉类化合物,方法:通过2种工艺、2次正交试验对制备卟啉铜钠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麻黄草粉碎,乙醇浸煮、皂化、二甲苯萃取,上层转提麻黄碱;下层铜代,酸化,碱化得麻黄卟啉铜钠。结论:麻黄卟啉铜钠在稳定性和色对方面优于麻黄卟啉。  相似文献   

5.
6.
麻黄草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中药材麻黄的鉴定新方法。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法,分析计算了12产地麻黄草样品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结果:获得了26个麻黄草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结论:结果表明应用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实现对麻黄草药材的鉴定识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中药麻黄浸提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麻黄碱、伪麻黄碱为化学成分指标,以豚鼠离体气管的舒张率变化试验为药效学指标,对中药麻黄6种提取方法(水煎法、冷浸法、微波法、超声波法、冷冻渗漉法、动态温浸法)进行平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动态温浸法的浸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麻黄汤及其拆方组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分析各含麻黄组其作用效果的差异。方法用L8(27)正交设计法对麻黄汤进行拆方,各组灌胃给药50 m in后记录小鼠10 m in内自主活动次数,分别用单向方差和正交设计方差分析试验结果。结果麻黄汤各拆方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小鼠自主活动次数(P<0.05),但各拆方组间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小鼠自主活动为指标,未能体现麻黄汤各拆方组间的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9.
陈康  林文津  林励 《中成药》2005,27(2):173-176
目的:分析麻黄蜜炙后生物碱与挥发油两类主要成分的变化.方法:用气质联用方法分析蜜炙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按<中国药典>测麻黄总碱的方法比较蜜炙后麻黄总碱的变化情况.结果:蜜炙后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大,其中异桉叶素、对-聚伞花素、D-柠檬烯、桉叶素、T-萜品烯等含量显著升高,苯甲醛、四甲基吡嗪、对乙烯基茴香醚、1-α-松油醇、T-松油醇等含量均降低;总生物碱含量则均表现为减少.结论:麻黄蜜炙后辛散发汗力减弱,润肺平喘作用增强,可能与总碱含量减少及挥发油特征变化有关,这为研究古人的炮制机理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麻黄的“破癥坚积聚”功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古今文献研究,分析麻黄"破癥坚积聚"的功效机制,为拓展麻黄治疗妇科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文献依据。通过梳理古今麻黄相关文献,筛选麻黄的特殊用法资料,并结合临床应用,归纳麻黄在阳和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中治疗癥瘕的临床和配伍特点。麻黄消癥瘕的机制在于温经散寒、散邪外出、宣通气机、振奋肾阳。临床应用麻黄消癥瘕主要体现在阳和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中。中医辨证治疗癥瘕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麻黄灵活配伍治疗癥瘕,疗效显著,扩大了麻黄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数据挖掘法探究麻黄药对配伍与证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黄常用药对的配伍与相关的证治规律。方法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方证研究室自建的方剂资源数据库,收集含有麻黄的方剂,对相关数据进行建库、筛选、去噪、转化等整理后,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统计出麻黄的常用药对配伍中药和其所主治的相关病症。结果麻黄的常用配伍中药为甘草、防风、JlI芎、当归、杏仁等,常见的相关主治病症为咳嗽、中风、伤寒等。结论该研究可揭示麻黄临床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12.
薄层扫描法测定麻黄及其制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桂茹  赵志军  徐韧柳 《中成药》2003,25(3):203-205
目的:制定麻黄及其制剂止嗽立效片(麻黄、罂栗,苦杏仁,甘草,石膏,葶苈子,莱菔子等)和止嗽立效胶囊中麻黄碱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麻黄及其制剂止嗽立效片和止嗽立效胶囊中麻黄碱的含量。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3:40:22:10)10℃以下放置12h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反射单波长锯齿扫描。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盐酸麻黄碱的点样量在0.29112-1.455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麻黄药材的平均回收率98.74%(n=5),止嗽立效片的为99.45%(n=5),止嗽立效胶囊的为99.14%(n=5).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控制麻黄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魏凤环  罗佳波  谭晓梅  贺丰 《中草药》2005,36(12):1841-1844
目的研究麻黄汤(HED)对大鼠额叶皮层中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等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及其量效和时效关系。方法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化试剂,HPLC-UV法测定大鼠额叶皮层中氨基酸水平。结果给药5d,HED15、18g/kg剂量组Asp、Glu和GABA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升高,Gly无显著性改变。4种氨基酸均在ig5d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升高。结论HED显著升高了大鼠额叶皮层中氨基酸水平,并呈现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在试验剂量范围内15g/kg是较敏感的剂量;给药5d是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麻黄饮片质量,制定麻黄饮片质量的参考标准.方法采用 HPLC法测定各饮片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依照<中国药典> 2000年版一部的方法测定各饮片的浸出物、灰分、水分、杂质及灰屑等;并采用经验法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麻黄碱含量生品为 0.995 %~ 1.589 %,蜜炙品为 0.855 %~ 1.557 %;伪麻黄碱含量生品为 0.560 %~ 2.087 %,蜜炙品为 0.508 %~ 1.902 %;水溶性浸出物生品为 8.83 %~ 18.30 %,蜜炙品为 14.81 %~ 27.45 %;醇溶性浸出物生品为 7.74 %~ 18.83 %,蜜炙品为 14.15 %~ 27.34 %;总灰分生品为 6.49 %~ 10.29 %,蜜炙品为 6.34 %~ 10.24 %;酸不溶灰分生品为 0.19 %~ 0.42 %,蜜炙品为 0.18 %~ 0.42 %;平均含水量生品为 8.10 %( s=0.3961),蜜炙品为 4.02 %( s=0.4674);平均所含杂质及灰屑量生品为 2.02 %( s=0.1954),蜜炙品为 2.01 %( s=0.2209).结论 该研究为建立完整、科学的麻黄饮片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麻黄治疗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收集麻黄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uniprot网站筛选基因名称。使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筛选肺炎相关基因并与麻黄靶基因取交集。使用string网站构建蛋白互网络(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麻黄-靶蛋白-靶基因-肺炎"网络,最后使用RGUI软件中CludterProfiler包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筛选麻黄靶点及靶基因得到21个成分的234个靶基因名称,与肺炎相关基因取交集后得到101个公共靶基因。"麻黄-靶蛋白-靶基因-肺炎"网络中degree值超过10的基因有PTGS1、NCOA2,麻黄成分有quercetin、kaempferol、luteolin、naringenin、beta-sitosterol、Stigmasterol。PPI网络中degree值50以上的有白细胞介素-6(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8)、Myc原癌基因蛋白(MYC)。GO富集和KEGG富集发现麻黄-肺炎体系中生物过程参与最多,且细胞凋亡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通路、P53信号通路是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结论麻黄-肺炎体系存在着多分子、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麻黄可能是通过调控IL-6、细胞凋亡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通路、P53信号通路等干预体内多种生物过程的方式治疗肺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麻黄及各拆分组分对肾阳虚水肿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功效与药性之间的关系,并初步讨论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氢化可的松联合盐酸多柔比星复制肾阳虚水肿大鼠模型,即造模第1,8天分别尾静脉注射盐酸多柔比星(4,3.5 mg·kg~(-1)),与此同时,连续15 d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3.75 mg·kg~(-1)·d-1)进行造模。造模结束后,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桂附地黄丸组(1.4 g·kg~(-1)),麻黄水煎液低(1.17 g·kg~(-1)),中(2.34 g·kg~(-1)),高(4.68 g·kg~(-1))剂量组,麻黄生物碱(0.020 g·kg~(-1)),非生物碱(0.105 g·kg~(-1)),醇沉(0.132 g·kg~(-1)),挥发油(0.933 3×10-3m L·kg~(-1))组,同时设立正常组,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10 m L·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给药28 d。给药结束后,大鼠代谢笼法检测24 h尿量;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结合法(CBB法)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检测血清环磷酸腺苷(c AMP),环磷酸鸟苷(c GMP),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雌二醇(E2),睾酮(T)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肾脏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2(AQP2)含量。结果:麻黄水煎液和生物碱拆分组分能够显著性增加大鼠24 h尿量,血清c AMP,T3,T4和E2的水平(P0.05,P0.01);麻黄水煎液和生物碱组分能够显著性降低大鼠24 h尿蛋白,c GMP,T的含量以及肾脏AQP1和AQP2的表达(P0.05,P0.01)。结论:麻黄具有显著的利水消肿功效,生物碱为最佳有效组分,且其利水消肿机制可能与降低肾脏AQP1和AQ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艳宏  王秋红  夏永刚  匡海学 《中成药》2011,33(12):2044-2047
目的通过研究麻黄化学拆分组分与免疫抑制作用的关系,寻找麻黄性味及其物质基础的对应关系。方法考察了麻黄水煎液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生物碱组分、挥发油组分、多糖组分、酚酸组分)对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对正常小鼠单核细胞吞噬作用及免疫器官及对补体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挥发油组和多糖组对绵羊红细胞所致溶血素生成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水煎液组、挥发油组和多糖组对正常小鼠单核细胞吞噬作用α值差异显著(P<0.05);水煎液、多糖组分、酚酸组分具有补体抑制作用。结论麻黄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其对脾脏指数、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系数α及补体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麻黄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味苦性凉(寒)"的功能体现,物质基础为麻黄化学拆分组分中的挥发油组分、多糖组分、酚酸组分。  相似文献   

18.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复方麻黄贴剂中麻黄碱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进剂对中药复方麻黄贴剂中麻黄碱的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装置,运用HPLC法对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对不同透皮促进剂的促渗效果进行考察。结果氮酮单独使用或与其他促渗剂混合使用,渗透促进效果均较佳,说明氮酮在促进麻黄碱的渗透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氮酮和丙二醇合用体外透皮速率K可达94.280μg·cm-2·h-1。结论氮酮与丙二醇合用可促进麻黄碱的透皮吸收,可作为本复方的透皮促进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麻黄-白术药对不同配伍、配比下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探求麻黄-白术药对的化学变化规律。方法:采用GC-MS考察麻黄水煎液及麻黄-白术药对不同配比共煎液中麻黄类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含量的变化情况;采用HPLC考察白术水煎液及麻黄-白术药对不同配比共煎液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与麻黄单煎液相比,麻黄-白术(3∶2,3∶4,3∶8)3种比例配伍后,随着白术的配伍比例增大,水煎液中5种麻黄类生物碱含量均有所下降(P0.05)。与白术单煎液相比,麻黄-白术配伍后,麻黄-白术(3∶2,3∶4,3∶8)3个配比组水煎液中白术内I,Ⅱ,Ⅲ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麻黄与白术配伍后,对彼此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麻黄为常用的发散风寒药,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和方书,笔者拟对经典名方所用麻黄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麻黄药材主流基原为麻黄科草麻黄Ephedra sinica。药用部位为麻黄的草质茎。南北朝以前著录的产地为“晋地”和“河东”,即今山西省;南北朝及后世产地范围变大,现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辽宁等地,其中内蒙古为主产区。历代采收加工方法均为秋季采收其茎,阴干或晾至7~8成干时再晒干。历代炮制方法主要有去节生用、酒炙、蜜炙、醋制等,现仅蜜炙法仍在使用。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的麻黄选取麻黄科草麻黄E. sinica为基原,以其干燥草质茎入药,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建议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