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采用UPLC-MS研究黄芪-当归不同剂量配伍药液及小肠吸收液中5种化学成分(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的含量变化,为二者的临床配伍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水提法制备黄芪-当归不同剂量配伍的药液,运用大鼠外翻肠囊法进行药物吸收试验制备药物的小肠吸收液,通过UPLC-MS测定药液和小肠吸收液中5种成分的含量,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进样量1μL,毛细管电压4 k V。结果:黄芪-当归以10∶1和5∶1配伍时,5种成分的溶出量大多与理论值相近;当黄芪-当归以1∶1和1∶5配伍时,5种成分的溶出大多高于理论值。黄芪-当归10∶1和5∶1配伍时,相应质量浓度小肠吸收液中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和阿魏酸吸收率大多数高于单用黄芪和单用当归;黄芪-当归1∶1和1∶5配伍时,相应质量浓度小肠吸收液中5种成分的吸收率大多数高于单用黄芪和单用当归。结论:黄芪-当归以1∶1和1∶5配伍时可促进药物中大多数成分的溶出,且黄芪和当归不同剂量配伍时可不同程度地促进大多数成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3.
黄芪-当归药对(AA)为针对气血俱病这一证候特点而设的基础药对,李东垣之当归补血汤(DBT)即由AA组成,以补气生血为要,主治气虚血亏、血热诸证,因其组方精炼、疗效显著而颇受医家青睐.然而,古籍所载AA在不同组方中有多种配伍比例,其功效主治也各不相同.现代研究表明DBT亦有益气活血之效,且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AA在总量3...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的鉴别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当归补血汤质量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当归补血汤中的黄芪药材,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ODS-C18(5μ,250 mm× 4.6 mm)分析柱;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0.6 mL/min;柱温:35℃;载气流速:2.7 mL/min; 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0℃;迸样量20μL.结果:黄芪的薄层色谱鉴别条件专属性好,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黄芪甲苷测定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重现性和可行性,样品在10.01 ~20.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04%,RSD=0.61%.结论:所建立方法简便、准确,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颗粒中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黄芪多糖的含量,旨在为自制的当归补血汤颗粒质量评价奠定基础。结果: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4%,97.61%,RSD分别为2.10%,3.20%。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实现黄芪甲苷与有关物质的有效分离,黄芪甲苷峰形好,含量测定结果重复性好;所用测定黄芪多糖含量的苯酚-硫酸比色法,具有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可用于评价当归补血汤颗粒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黄芪配伍当归,为临床常用的补气养血活血药对,该药对既可独立成方,如取黄芪五份,当归一份即为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感论》);又可以单独使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对该药对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近较为活跃,现就黄芪当归合剂,黄芪、当归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当归四逆汤(Danggui Sini Decoction,DSD)是治疗血虚寒厥证的代表方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等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雷诺氏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痛经、膝骨关节炎等疾病。在对DSD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依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五原则”对其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提示阿魏酸、藁本内酯、肉桂酸、桂皮醛、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甘草苷、甘草酸和细辛脂素可作为DSD的Q-Marker,为DSD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等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当归配伍改善血管内膜增生的药效物质和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当归的有效成分,利用Pharmmaper数据库搜集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标。通过Genecards、DigSeE和OMIM数据库,收集血管内膜增生相关的靶标,并与药物作用靶标相比较,筛选出共同部分,作为药物成分作用的预测靶标。利用STRING获取预测靶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相互关系大小筛选出核心靶标。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绘制"药物-成分-疾病-靶标"网络图、核心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图。用R语言进行核心靶标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生物过程分析。结果收集到黄芪-当归药对的20个活性成分,共得到193个潜在药物作用靶点、487个潜在疾病靶点,主要作用于EGFR、ESR1、ALB、MAPK8、PGR等多个靶标,涉及PI3K-Akt、MAPK、Ras等多条信号通路以发挥抗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讨了黄芪-当归配伍改善血管内膜增生可能的靶标和信号通路,可为黄芪-当归配伍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一直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难点问题。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厚的经验,不同中药的抗肿瘤机制也不尽相同。中医认为肿瘤即为“邪”,中医药抗肿瘤的主要思路就是“补气扶正”,黄芪被称为“补气诸药之最”,是肿瘤方剂中的常用药材。现代研究也证实了黄芪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有效成分主要有多糖、黄酮及皂苷类等成分。除此之外,黄芪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增效减毒、增敏和逆转多药耐药等作用。黄芪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影响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与新血管生成、抑制炎症反应和逆转多药耐药性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黄芪多糖、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和黄芪甲苷IV等主要成分有着极大的研究与开发价值。总结近年来黄芪在抗肿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了黄芪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和分子机制,为促进黄芪资源及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并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建立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方法收集20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黄芪药材,建立皂苷、黄酮类成分特征图谱。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不同黄芪药材中化学成分量的变化趋势及规律。结果 17个特征成分中,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ⅣV、芒柄花素和2个未知皂苷成分的差异显著,可作为区分不同产地或不同品种黄芪的关键性指标成分。结论通过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建立的黄芪药材中皂苷、黄酮类成分评价体系专属性强、准确性高,可有效控制和评价黄芪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18.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cardiomyopathy,DCM)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但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案。中医将本病归属于“消渴心病”的范畴,指出其病机多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益气养阴通络多为其主要治则。通过从黄芪-葛根药对物质基础、药对配伍及药理活性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二者联合使用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糖脂代谢紊乱及微循环障碍、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上调自噬及下调凋亡、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方式保护心肌细胞,为黄芪-葛根药对治疗DCM提供理论借鉴,为研发抗DCM中药新药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