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臀肌挛缩对骨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臀肌挛缩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1995年5月至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368例臀肌挛缩症患儿骨盆平片其中30例骨盆CT扫描,及200例非臀肌挛缩症患儿进行骨盆平片其中25例骨盆CT作对照分析.比较两组的骨盆X线平片及髋关节、髋臼指数、颈干角、CE角、骨盆闭孔形态以及有无髂骨纵向密度增强影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病例组68例发生骨盆倾斜, 321例(87.23%)骨盆平片见骶髂关节旁髂骨致密线,对照组仅见5例(2.5%).368例臀肌挛缩症患儿中,髂骨致密线出现于7岁以上组和7岁以下组分别为306例(306/314)和15例(15/54);出现于臀大肌挛缩为主组和臀中肌挛缩为主组分别为313例(313/336)和8例(8/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无骨盆倾斜发生.30例CT扫描显示在臀肌挛缩症患者,髂骨后部增厚、变形,外缘皮质斜面变小,近乎前后走行,25例对照组均无上述改变.经统计学分析,病例组术前与对照组测量CE角、颈干角、闭孔纵、横径的均数以及骨盆骶髂旁致密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对照组测量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术前后与对照组测髋臼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儿童臀肌挛缩会影响儿童骨骼生长发育,臀肌挛缩可导致不同程度的骨盆倾斜、髋外翻、肢体假性不等长以及CE角变大等改变.髂骨致密线可能是臀肌挛缩的一种影像学上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一、病因本病的致病原因还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反复多次的臀部药物注射、遗传、种族、个体差异、儿童易感性等因素有关。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以1~2%苯甲醇溶解青霉素注射是危险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3.
注射性臂肌挛缩症在各地早已出现,但人们对该病诊治缺乏认识。国内于1978年才首次报道[1],我院自1992年—1996年收治臀肌挛缩症3例,现对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手术方法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年龄分别为8岁、9岁、10岁;男性2例、女性1例,均...  相似文献   

4.
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分型和诊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在四川地区是一常见疾病,重庆地区亦不少见。我院1986年5月以来治疗小儿注射性臀肌挛缩症115例,现结合文献作一系统报告。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15例中,男81例(70.4%),女34(29.6%)。侧别:本组均为双侧。注射史:本组115例均有臀部肌肉反复注射史,其中112例在注射的青霉素中加2%苯甲醇以减轻局部疼痛,注射药物以青、链霉素为主,庆大、卡那霉素次之,个别患者注射安乃近等退热药物。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我们时常可以见到有些小儿经过多次反复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后,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姿势和步态,这是因为药物刺激或针头穿刺损伤了肌肉组织,引起化学及损伤性反应,致使注射部位的肌肉发生纤维疤痕病变,进而继发髋关节功能障碍,临床上称为:”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由于臀部肌肉注射引起的儿童坐骨神经损伤已广为人知,但是由臀部肌肉注射而引起的儿童臀肌挛缩,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见到一些患儿的病情已相当严重,因此,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及家长,警惕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同时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也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臀肌挛缩症是因臀大肌纤维挛缩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疾患,多见于儿童,由双侧臀部多次反复注射药物引起。我科自1994年7月~1997年8月收治62例,全部手术治疗。采用大粗隆上弧形切口,较之沿髂脊切口、臀上倒“U”形切口、臀上斜切口[1],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可行较深在的挛缩松解等优点。62例皆随访,结果满意,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均为双侧性,男37例,女25例,年龄5~17岁,平均年龄9岁。多为步态异常或双下肢不能并腿下蹲,或坐位时双下肢不能膝上交叉(搁腿)而来门诊…  相似文献   

8.
9.
臀肌挛缩是一种较常见的医源性疾病 ,多见于青少年 ,因髋关节功能受限 ,常导致异常步态。在临床上常因对此疾病不熟悉而导致误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2— 2 0 0 0年共收治注射性臀肌挛缩 16例 ,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4~ 16岁 ,平均 10 .5岁 ,均为双侧 ,15例有反复肌注苯甲醇溶青霉素病史。患儿常发生于同一个村庄 ,经同一医生诊治 ,年龄较为集中 ,临床症状相似。1.2 临床表现 患儿均有外八字异常步态 ,快跑时异常步态更明显 ,双下肢呈外旋外展分开 ,膝腱反射试验阳性。臀部为尖臀 ,下蹲时划圈征为阳性 ,重者为蛙腿征 …  相似文献   

10.
11.
为探讨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远期疗效,回顾性总结了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278例,随访时间4~12年,平均7.5年,远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又称儿童臀肌挛缩症 ,系反复多次臀大肌内注射药物导致的以该部位肌肉或筋膜组织纤维性挛缩为主要病变的矫形外科疾病。我院于1 997年— 2 0 0 1年共收治此类患者 1 8例 ,临床取得较好效果 ,现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1 8例均为 1 997年 1月— 2 0 0 1年1 0月我院住院儿 ,其中男 1 1例 ,女 7例 ,年龄 3岁~1 1岁 ,平均 5 .8岁 ,均为双侧臀肌挛缩发病。患儿均来自海拔 2 2 60m~ 45 0 0m地区。2   治疗方法 均行Ⅰ期完成两侧手术的外科治疗。术中松解挛缩的臀大肌、臀中肌及髂胫束。患儿侧卧位取大转…  相似文献   

13.
<正>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方法有许多不同术式,临床疗效亦有不同。我们从1988~1995年对16例注射性臀肌挛缩症,采用彻底松解加“z”形延长方法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的疗效。 1.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均为双侧性,年龄8~14岁,平均10.5岁。大多数因步态异常,双下肢不能并膝下蹲,坐位时双下肢不能膝上交叉。全部患儿在幼儿时有经常臀部肌肉注射史。体检发现都有“外八字”步态,跑步时更为明显。下蹲过程中双膝分开;作向外划圈动作,呈典型的“蛙式”位。臀部偏小,可触及条索状块。13例屈髋时有弹跳感。6例患者ober氏征阳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近20年来收治的"臀肌挛缩症"后认为,先天性臀肌纤维化(或臀肌挛缩症)与注射性臀肌筋膜挛缩症在病史.临床表现、手术所见和手术方法及病理镜检上均有明显不同.先天性臀肌纤维化婴儿期运动发育迟缓;几乎无肌肉注射史;髋外展外旋严重,跑步易跌倒;局部扪到块状挛缩;术中见病变累及范围广,臀大、中、小肌呈肌腱束条样扇形排列;镜下见肌细胞萎缩轻度变性,有正常血供的致密纤维组织细胞,胞核变长,胞浆轻度玻璃样变.注射性臀肌筋膜挛缩症运动发育史正常;有长期反复肌注史;髋外展外旋较轻;局部扪到索条状物;术中见病变范围小,呈疤痕索条改变;病检所见为严重的肌肉变性失去正常形态,呈广泛玻璃样变.结果先天性者,需广泛切除剥离病变方能达到松解目的,远期矫正程度稍差;注射性者,手术松解满意,远期效果较佳.本文还就命名问题结合文献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臀肌筋膜挛缩症是一种病因不太清楚的儿童臀肌筋膜纤维性变,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挛缩畸形,表现出异常的姿势和特殊的步态。过去临床上对此症认识不清,没有引起重视,以致于发生误诊,本文就此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手术方法的改进: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新一  彭明惺 《中级医刊》1989,24(12):24-26
  相似文献   

17.
儿童由于臀部长期肌肉注射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挛缩症在近几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 。我们对1 997年 1月— 1 999年 1 2月收治的 2 1例患者结合临床有关资料 ,就本症的诊治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患者 ,均为双侧。男 1 3例 ,女 8例 ;年龄 4~ 1 4岁 ,平均年龄 8.5岁。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2 1例患者均有反复臀部注射史。1 .2 临床表现 患儿常表现为姿式及步态异常 ,站立、行走时双腿外旋呈“外八字”步态 ,快步行走形似跳跃 ,跑步时不稳 ,容易跌倒。两下肢不能并膝下蹲或坐位时两下肢不能膝上交叉 (搁腿 )。有…  相似文献   

18.
19.
镇痛是围手术期的一个重要问题[1],近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病人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anal gesia ,PCA)是 70年代初问世的一种全新的术后镇痛模式 ,自90年代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 ],其所表现的优越性已得到广泛认可 ,我院近年来在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松解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手术方法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适应证、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标准[1],2004~2006年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27例(均为双侧),按病情分Ⅱ度、Ⅲ度.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自髂嵴中、后1/3交界处向股骨大转子方向做直小切口.Ⅱ度患者直视下将全部增厚的筋膜横行切断,彻底松解紧张纤维化的臀肌及挛缩增厚的阔筋膜;Ⅲ度患者手术松解必须深达髋关节囊,将短外旋肌及后关节囊切开,行关节囊成形术.术后不需外固定,早期行积极的并膝屈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0.5~1.5年,平均1.1年.按术后功能恢复标准评判[2]:优24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有利于准确地区别该病的轻重程度和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效果满意,术后护理和早期正确功能锻炼也是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