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与血管内皮细胞密切相关的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在肿瘤机体内明显增高,其水平和活性与肿瘤的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因此,这些细胞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及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2.
3.
子痫前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胡继芬 《医学综述》2006,12(18):1099-1101
子痫前期由于胎盘的缺血缺氧,使胎盘来源的“毒性因子”过多的进入母体循环,导致相应受体的表达增多及激活,使内皮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增多,一氧化氮的灭活增加。活性氧作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激活转录因子NFκ-B,导致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促使中性粒细胞黏附,造成内皮炎性损伤;同时循环中促损伤后修复的作用削弱,进一步加剧了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4.
循环血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是机体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从外周血中所获取的内皮细胞。生理状况下,机体细胞不断新陈代谢,衰老的内皮细胞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其数量一般较少,易于辨认。当机体由于心血管疾病、缺氧、损伤、应激等导致血管受损,大量内皮细胞衰老、死亡、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循环血中内皮细胞数量急剧增多,形态多样。因此,循环血内皮细胞作为机体内血管损伤的特异而直接的指示物,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临床价值,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由于循环血内皮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迄今为止对CEC的基本形态学特征尚未完全阐明,对循环血内皮细胞的分离方法还无统一标准。目前常用的分离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循环内皮细胞的检测及其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是由于血管损伤而从血管壁脱落的成熟内皮细胞,其增殖、迁移和黏附形成管腔,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CEC数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者,提示CEC可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靶点和疗效监测的标志物.常用的检测CEC的方法 有Hladovec法、Percoll密度梯度快速一步分离法、免疫磁性分离和流式细胞术等.近来流式细胞术发展了6色标记法,成为一种快速、可靠、灵敏的CEC检测方法 .由于CEC与肿瘤血管发生密切相关,可在临床用于疗效监测、优化用药剂量、判断预后、评估药物血管毒性等.  相似文献   

6.
7.
8.
1965年以来Bouvier及Hladovec等人先后在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肿瘤、血栓性疾病患者及高胆固醇饮食动物、内毒素血症动物的外周血中观察到一种非血液细胞,其形态类似于血管内皮细胞,Gaynor首先将其命名为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  相似文献   

9.
吸烟对健康青年人群循环内皮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吸烟对健康青年人群循环内皮细胞及血浆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吸烟者85例(轻型37例,重型48例) ,健康不吸烟者1 2 8例。按Hladovec法检测循环内皮细胞( CEC)的数量,同时采用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方法测定青年人群血浆中NO和ET- 1含量,并计算NO/ET的比值。结果:健康青年吸烟者的CEC数量和血浆ET- 1含量均较不吸烟者显著增高,而血浆中NO含量明显下降,NO/ET比值亦较不吸烟者降低。结论:健康吸烟的青年人群中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之前已经发生损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新生猪缺氧模型中循环内皮细胞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医专学报》2001,19(3):186-187
  相似文献   

1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血管内皮损伤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鲍晓梅  陆国平 《医学综述》2009,15(2):191-19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血管内壁的屏障,而且可通过合成及分泌各种活性因子,发挥抗炎、抗凝、抗血栓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调节血管张力的作用。而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氧化应激、低甲基化反应、蛋白质同型半胱氨酸化、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等机制对内皮细胞结构功能的损伤则是引发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SM)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Ⅰ);心肌缺血再灌组(Ⅱ);心肌缺血再灌 SM组(Ⅲ).观察各组缺血30min再灌注3h后血循环内皮细胞数(CE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同时电镜观察冠脉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比缺血再灌组CEC增加(P<0.01),NO下降(P<0.05),ET含量增加(P<0.01),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受损.②SM干预后CEC下降、NO上升明显(P<0.05),ET显著减少(P<0.01),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受到保护.结论 IR可诱发内皮功能紊乱,而SM能改善MIR损伤时的内皮形态及功能,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兔颈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颈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自体的细胞移植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单侧兔颈静脉,保留对侧;用0.25%胰蛋白酶液进行灌注消化;M199培养基进行培养;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进行血管内皮细胞鉴定.结果培养后1-3 d可见细胞贴壁,3 d后细胞变形,7-10 d细胞融合成片,14 d后可进行传代培养;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阳性,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取材后实验兔一直存活,未出现死亡.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稳定地获取体外培养的兔颈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并保证了实验兔的存活,为后续自体细胞移植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内皮细胞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内皮细胞分离方法。方法 利用内皮细胞特有的CD31抗体和磁珠包被的抗体结合 ,用磁力架将内皮细胞分离出来。结果 分离出的内皮细胞形态完整 ,纯度较高。结论 用磁珠法分离内皮细胞纯度高 ,方法简单易行 ,且整个过程在低温下进行 ,有利于细胞培养、构建文库等后续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对大肠癌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55例大肠癌和40例正常人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和环磷酸乌苷(cGMP)含量。结果 (1)大肠癌TXB2、DH-TXB2、GMP-140、vWF、TM和cGMP升高,FN下降。(2)大肠癌cGMP与TXB2、DH-TXB2、GMP-140、TM之间均呈正相关。(3)合并感染TXB2、DH-TXB2升高,FN下降;已转移FN下降,其余指标升高;手术后FN升高,其余指标下降。结论大肠癌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二者影响大肠癌的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红霉素对百草枯所致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二室弥散装置"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设立百草枯组(P)、百草枯+红霉素组(P+E)、正常对照组(N),利用免疫荧光、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各种因素下单层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变化;内皮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形态分布以及含量变化;内皮细胞内cAMP浓度的变化. 结果 P组24 h后内皮细胞通透性较其它两组高(P<0.05或P<0.01),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1),引起细胞骨架F-actin重构和含量增加(P<0.05),同时伴内皮细胞内cAMP浓度降低(P<0.05);而P+E组细胞通透性24 h内升高,但36 h后明显改善(P<0.01),胞浆内F-actin逐渐减少,细胞周边增多,48 h细胞轮廓逐渐清晰,cAMP浓度也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1).P组和P+E组内皮细胞通透率与细胞内cAMP浓度均呈负相关(r=-0.913,-0.648,P<0.05),而与F-actin含量变化均呈正相关(r=0.921,0.817,P<0.05).结论 红霉素能降低细胞通透性,升高内皮细胞cAMP浓度,稳定细胞骨架, 这可能是改善百草枯致损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己酮可可碱抗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流室系统定量地研究了己酮可可碱在体外对健康人白细胞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己酮可可碱可减少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且己酮可可碱的这种抗粘附作用主要是通过作用于白细胞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5~66岁高血压患者50名给予氯沙坦50毫克/次晨起空腹一日一次口服6个月。应用高频彩色多谱勒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Flow Mediate Dilation FMD)。对比4月前后肱动脉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情况来评定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高血压患者服氯沙坦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测定值为(8.86±6.26%)、(39.17±8.16%)P<0.05具有显著差异。说明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较服药前明显改善。结论氯沙坦在平稳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源性凝血途径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浆TF、FⅦa的含量及不同时期这些物质浓度的变化、同时通过测定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记物VWF、内皮素-1(ET-1)、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组织因子(TF)探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活化与水平状况及内皮细胞损伤与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肌梗死病人TF、TFPI、ET-1、VWF和FⅦa血中的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结论:外源性凝血途径与内皮细胞损伤和心肌梗死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痴呆最常见的病因是阿尔茨海默病(AD),传统观点认为AD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而近年来内皮功能异常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是能够直接反映内皮功能的指标之一,其数目和功能的异常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及血管修复能力下降。EPCs数目和功能异常所致的脑血管内皮损害和修复能力下降、脑灌注不良可能与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因此深入研究AD和外周血EPCs的关系,将有利于进一步揭示AD的发病机制,为其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