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药药性与中药药性物组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培勋  龙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69-177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对中药药性理论加以现代诠释,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是当务之急。作者首次提出中药药性物组学的新概念,认为中药药性物组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物质组组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并对中药药性物组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的科学研究,最终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目前中药药性理论基础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特定的药味与寒热药性、归经、作用趋势等构成特殊的药性系统,能表达特定的生物效应,其间具有关联性,规律性,中药分类即具有此特征。强调药性系统中,药味是基础,寒热药性是关键,归经是核心。并提出:按中药功效分类,利用多学科手段,开展纵、横多层次的综合性基础研究,捕捉其含共性物质基础在不同层次上呈现的生物效应信息特征,挖掘符合中医药理论特色的寒热药性、药味、归经、作用趋势特异性信息表征,探索其间的关联性、规律性,以期科学表达药性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韩涛  章健 《光明中医》2014,(6):1127-1128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也称药性。药性理论是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运用规律的理论。而中药的寒热药性在药性理论中居重要地位,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和治则。其内涵深刻,至今仍无法探究其中之奥秘。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医学历代医家的关于寒热药性的思想和现代医学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来浅析寒热药性在中医临床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宏观药性”假说与组分药性数字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宏观药性假说"认为:寒热药性是中药物质的宏观属性,中药的部位、单元、组分或成分皆有药性。中药寒热药性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药性是中药整体的寒热属性;而微观药性是中药部位、单元、组分或成分的寒热之性,且同一中药普遍存在寒热药性相反的物质成分。中药的宏观药性是其各物质成分之间微观药性交互作用而综合"呈现"的结果,宏观药性值取决于所含各种药性成分的微观药性贡献力。基于中药宏观药性假说,将中药"系统分离"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物质单元,以各"物质单元"的"微观药性贡献力"作为矩阵元素,构建寒热药性判别矩阵,可以实现对中药"物质单元"药性的预先理论判别,进而探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与中药组分配伍新药发现相偶联的研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特点和优势.方法 针对现有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已有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已有研究方法的各自特点,提出了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之可行性.结果 通过实例分析了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特点,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结论 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药性多维性的角度认识中药药性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药性具有多维性的概念。中药药性多维性是指中药药性诸多要素集合决定中药效能的特性。药性的多维属性是中药具有多功效的内在依据,它们之间存在着和性效异同的离合关系;药性多维性与病证病机多维性相统一。中药药性-功效-病证之间的相互关联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中药药性多维性的认识对临床准确地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及中药药性的现代化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性理论复杂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金锐  张冰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340-3343
中药药性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总结的反映药物及其作用性质的概念。中药药性理论是研究中药药性的形成机制及运用规律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等。从发生学上看,中药药性理论与药物本体及药物作用密切相关,并且深受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等哲学思想影响,具有复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药性的形成具有多源性特征,其早期的确定途径不唯一,其对应的功效作用不唯一;第二,药性的表达具有多样性特征,其表征指标多样,其实际表达的影响因素多样。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应关注这些复杂性特征,注意药性与功效的辩证统一,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寻找共性。  相似文献   

8.
孙婧  张燕玲  顾浩  王耘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6):3327-3330
药性是中药的特定属性,药性理论是中药配伍的重要原则,该文以性味归经共同组成的药性组合表征中药药性,多个药性组合再构成药性组合模式,把中药及药性组合模式按功效划分,将各功效作为概念进行归纳逻辑编程,得出针对不同功效的药性组合配伍规律,通过实体语法系统构建药性组合配伍理论模型,实现由药性组合配伍向功效的自动推理过程,并对推理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其合理性及局限性,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及药性与功效间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建国以来中药药性理论的临床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此项研究在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基础代谢、抗感染作用、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结论,但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对中药药性的临床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中药药性临床研究必须与中医证的寒热本质研究及实验研究相结合,建立中药寒热药性的客观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根据疾病的动态变化对中药药性进行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中药学的特色。本文根据历代中药文献的记载,对中药药性历史演变过程从四个时期叙述了中药药性理论的产生、形成、发展以及充实,对中药药性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的源头和基础,在中药资源研究领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概念,它在研究策略、研究方向、研究手段等方面与中药资源研究具有相似的特征。本文对中药资源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转化医学理念、技术、方法提出有望取得突破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超微粉体技术与中药饮片改革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超微粉体技术是材料领域发展迅速是应用面很广的工业工程技术。采用超微粉体技术研制的中药超微饮片属于微米中药范畴,此技术既保留了传统饮片的优点,又节省药材、质量可控、方便卫生。超微粉体技术在制药工业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应加强其基础研究。本文从药学角度分析和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与中药饮片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将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的工序进行整合,实现工艺过程连贯性操作,摒弃了传统的产地加工与炮制过程中的重复环节,可极大地提高中药饮片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提升中药饮片质量。目前,推动实施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已经逐渐成为业内的共识。本文聚焦于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在简述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分合”演变史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研究近况,明确提出构建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体系,并指出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面临的窘境。以期引起业内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与思考,从而进一步促进中药饮片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药标准化提取物应用建议及产业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中药”是我国实施中药现代化而催生的具体产业方向。中药标准化提取物是现代中药的一种产品形式,中药提取过程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技术环节,提取物在国际市场上的应用是中药国际化的先行者和铺路石。中药提取物应是中药的一种产品方式。建议国家主管部门的产业发展规划与工作部署中应提高对涉及中药生产过程控制(中药材种植、提取工艺、装备及辅料应用)产业化项目的关注度,积极促进以中药标准化提取物投料的现代中药和保健品的开发研究和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种子种苗作为中药材生产的源头物质材料,其质量优劣从根本上影响着中药材的品质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由于中药材的特殊属性和传统生产方式,形成了“因时、因地、因人、因势”的生产模式和世代传承的“自繁、自留、自育、自用”种子种苗生产繁育模式。随着现代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和推广,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产生了巨大变革,新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对近年来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生产环节涉及的质量分级、繁育关键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繁育现状进行综述,为中药材种子种苗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资源研究常用生物信息学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信息学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在全球取得的巨大进展和成就,为中药资源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技术和思路,并且极大地推动了中药资源的研究和产业发展。综述中药资源研究常用的生物信息学技术,以期为中药资源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在提取分离、鉴定分析等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相关研究过程缺乏与中药药性理论的结合,使中药药性化学成分及相应的物质基础研究相对滞后.因此,基于中药药性理论提出中药药性化学,对阐明中药药性物质基础,中西药会通,以及实现中药"走出去"和"引进来"都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中药药性化学成分及物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药汤剂能充分适应辨证施治需要,疗效快,易吸收,作用强等特点,应用广泛。以往对中药汤剂研究集中在配伍、炮制及煎煮方面,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研究较少。中药汤剂使用依从性是治疗基础。中药汤剂使用存在非依从性现象。提高病人依从性:①注重汤剂抓取、制备简单化,改善汤剂外观,适当加入辅料改善口感。②注重汤剂服用、吸收方便性。加入某一种药物配伍以改善汤剂的外观和口感。③注重汤剂费用低廉、效果灵验。有效沟通医、药、病三者关系,及时地解释处方用药的原因和意义,耐心解答病人的咨询。  相似文献   

19.
李成华  薛长松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19):1596-1600
总结人参药性成因及单味药药性研究的意义,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本草学研究,考证历代中医药古籍文献对于中药人参药理药性与功效应用的论述,从“单味药药性成因假说”角度,辨析单味药人参药性历史变化过程,总结单味药人参药性成因。人参药性历史变化过程是中医学具体理论流派指导下的不同流派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过程,是中药临床功效与临床用药倾向影响中药单味药药性形成过程的具体实例。单味药人参的复杂药性成因体现了中药单味药药性理论与药性实践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趁鲜加工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有效成分损失和便于仓储运输等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规定可以进行趁鲜加工的品种数较少,而初步调查发现,产地实际趁鲜加工品种数远大于国家法规规定品种数,这给监管部门执法管理及中药产业健康发展都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解中药材趁鲜加工的研究基础、掌握目前市场趁鲜加工现状、分析趁鲜加工的发展趋势并对趁鲜加工的发展和监管提供建议,对地方标准、文献、专利中涉及的趁鲜加工品种进行分析,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些品种在中药材市场中趁鲜加工实际状况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多种方法筛选出的常见的85种中药材在市场中均有趁鲜加工品。通过分析中药材趁鲜加工可行性、研究现状及生产现状,发现在保证药材质量的前提下,适度、逐步放宽趁鲜加工品种范围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