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潘杰  刘永祥 《眼科》2000,9(3):144-146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改变。方法:对36例(40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进行房角、眼压、视力及眼底等检查。结果:虹膜周边前粘连发生率为82.5%,人工晶体固定形式中囊袋内与睫状沟固定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人工晶体水平位与垂直位之间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本组观察虹膜周边前粘连发生率虽高,但对眼压、视力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改变,手边资料尚未见报导。本文作者对1988年7月起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24例(25眼)作随访观察过程中观察到18例(19眼)的前房角镜检查下其术后前房角的改变。觋整理报导。  相似文献   

4.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房角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新型弹性开袢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AC-IOL)植入术后对房角的影响。方法采用Goldmann房角镜仔细观察50只眼植入AC-IOL术前、术后360°房角的变化。结果房角粘连30只眼,其中房角粘连范围超过1/2周的3只眼,术后继发青光眼。垂直轴向固定的人工晶状体眼易发生房角粘连。结论尽可能使人工晶状体袢水平位固定于房角的巩膜突,减少房角粘连,建议行AC-IOL植入术的病例术前、术后均应作房角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瞳孔和房角的改变。方法对术后随机随访54眼(42例)进行裂隙灯、眼压、Goldmann房角镜及眼底检查。结果瞳孔变形移位16眼(29.6%)。不同程度的周边虹膜前粘连20眼(37%).其中与切口有关15眼,占周边虹膜前粘连的75%(15/20),与襻位置有关5眼(9.2%)。周边前房发现切口缝线及线结9眼。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周边虹膜前粘连和瞳孔变形移位主要是角巩缘切口和术中损伤引起。  相似文献   

6.
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前后的房角镜观察南京军区福州总院杨丽霞,高建华据文献报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可发生房角结构的改变,如虹膜周边前粘连、色素层受损、房角色素沉着等,甚至引起继发性青光眼。我们从1994年2月始对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36例病人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的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0眼常规白内障囊外摘出(ECCE)及30例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PHACO)术后半年,作眼部系统检查及前房角镜检查。结果 ECCE组攀性相关的周边前粘连(PAS)发生率明显高于PHACO组(P〈0.05)。囊袋内固定攀性PAS发生率明显低于睫状沟固定组(P〈0.05)。结论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镜检查对视察攀性PAS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减少此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杨方耀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防治术后并发症已成为眼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近5年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病例,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自1989~1993年,共施行后房型...  相似文献   

9.
10.
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对房角结构及房水流畅系数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对眼压、房角及房水流畅系数的影响情况。方法:追踪观察50眼植入AC-IOL术前、术后眼压、房角、房水浪畅系数的变化,眼部着重检查房角,采用Coldmann房角镜。随访期为3~12个月,平均10.5个月。白内障类型以外伤性及老年性为主。结果:术后房角粘连发生率70%,垂直轴向虹膜根部固定的人工晶体眼易发生房角粘连。有青光眼病史者术后易出现眼压升高。结论:新型弹性开襻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了414眼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率及主要并发症,结果:术后一周低视力的发生率为32.26%,术后三月为17.85%,术后一周自身眼疾导致的低视力占低视力患28.12%,余均与手术并发症有关。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肯定,但手术并发症是导致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因素,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是医师基本功的训练及手术方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眼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眼压的影响。方法69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1、4、8、12和16周的眼压,对侧20只正常眼为对照。结果术后1周,眼压由术前2.235±0.466kPa下降到2.042±0.6219kPa(t=1.3043,P>0.05);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周至8周,眼压继续下降到1.729±0.239kPa(t=2.1856,P<0.05)。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眼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上移的原因,方法:对236例白内障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入术,其中225眼行囊袋植入,11眼行睫状沟植入,结果:瞳孔上移22眼,发生率9.32%,主要原因素虹膜萎缩及玻璃体脱出所致。结论:避免瞳孔上移的关键在于提高手术者的显微手术技巧和减少对虹膜的损伤,术后合理地应用散瞳剂及彻底地控制虹膜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后房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报告36例的手术结果。随访2-24月,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做了分析和讨论。结果 矫正视力≥0.5者占36.1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术式,但操作不当可引起一定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联合虹膜修补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报告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中对伴有虹膜损伤者同期行虹膜修补术19例19眼。方法 虹膜根部断离用10-0尼龙线褥缝合于角膜缘内侧;虹膜缺损或瞳孔散大用10-0聚丙烯线于瞳孔缘作间断缝合。结果 19例术后瞳孔均接近圆形,大小适中。出现前房出血1例,瞳孔区纤维渗出膜3例,虹膜后粘连4例,角膜水肿2例。结论 应用虹膜修补术,在白内障术中进行,可恢复瞳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587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并发症为后囊混浊、虹膜粘连、玻璃体脱出、后弹力层脱离;术后并发症为手术性散光、继发青光眼、后囊增厚等。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眼压的影响.方法182例218眼行无缝线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测量术前及术后1周、3周、2月、3月的眼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周、3周、2月、3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4.7±0.22)mmHg、(14.2±0.23)mmHg、(13.6±0.20)mmHg、(13.8±0.20)mmHg,均与术前(16.0±0.21)mmHg差异有显著性.术前为青光眼者术后1周眼压较术前升高(1.4±2.17)mmHg(P<0.01),与术前有显著差异.病人年龄、性别、眼别、手术切口、人工晶状体及粘弹剂类型、超乳时间对术后眼压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眼压方面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应用缝线固定术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无后囊眼行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随访6-15月。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者35.7%,0.3-0.5者42.9%,0.1-0.2者10.7%,<0.1者10.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巩膜睫状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作为无后囊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效果。方法 67例70眼行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一期植入25眼,二期植入45眼。随访时间1~60月。结果 视力在1.0以上者9眼占13%,0.5~0.9者28眼占40%,0.1~0.4者31眼占44%,0.1以下者2眼占3%。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虹膜睫状体炎及高眼压。结论 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双眼视觉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双眼视觉的情况。方法 对90例98眼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月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觉三级功能,查立体视锐值及近距离立体视锐值。结果 人工晶状体术后1月有84.4%的患者有双眼单视功能,其中80%的患者有融合功能,73.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立体视,并且有32.2%患者获得了正常的立体视锐值。术后视力恢复得越好,双眼视三级功能恢复也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